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俞敏洪传奇-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蕴P露侥壳按嬖诘奈侍馐牵芏嘈吕鲜寄7吕弦槐步淌Φ纳峡畏绺窈透鲂杂镅裕踔裂吧峡蔚亩巫樱淙蝗〉靡皇敝В床皇浅ぞ弥疲炊菀资プ晕摇P露揭恢惫睦淌σ凶约旱姆绺窈吞厣蛭挥姓庋拍芪拍馨芽紊系镁剩皇且晃兜刂馗础�
  第八个特色,就是友好,Friendly。要做到友好,似乎很容易,但很多学校教师却未必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新东方是一个民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商业利益层面,友好的服务意识是不可少的。学生花了钱,总不愿意看见老师在讲台上神情僵硬、说书念经吧。
  第九个特色,是爱国,Patriotic。很多学生将新东方作为出国留学的跳板,在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引起轩然大波。以培训出国,尤其是到美国留学为目标的新东方登时成为众矢之的。新东方面临巨大压力,这时候徐小平出手了,他从中国“落后就要挨打”说起,得出来的结论却和那些抨击新东方为“卖国贼”的论者大大不同,是要更加奋斗,到美国学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无论新东方是否为了商业利益和自保而发表这份声明,无论出国留学的学生最后会归国效力或是移民他国,新东方在课堂上向学生所宣传的,确确实实是“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个特色,说起来就显得很崇高,那就是有共同信仰,Religious。新东方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鼓励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大家的共同目标确实是高度一致的。同样的教学理念,同样的教育精神,同样的信念和理想,这才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不是统一着装、统一发型之类的压迫人性自由的东西。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共同的信仰,新东方早已是一盘散沙,怎么可能历经数次劫难,依然“挺立在孤独、失败和屈辱的废墟上”?
  三足鼎立:教师风格多变化
  在新东方,有三大门派,各显神通。
  “激励派”的掌门人,不用说就是刷遍天下无敌手的俞敏洪了。
  “激励派”典型地体现了“新东方精神”的核心。老师个个口才有若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们站在讲台上,更像是站在舞台上,将一堂课讲得活色生香、新鲜有趣,又让人有种往前猛冲的动力。
  老师们十分重视课堂气氛的调节,新东方的老师都知道有一个“亮点”的概念。他们精心设计的课堂,大概每15分钟就会设置一个“亮点”,正好让学生在开始疲惫之际提起精神,加足马力。

第三节 知识+魅力:教师队伍(4)
“激励派”注重在课堂上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热血沸腾”的境界。为此,经常在课堂中加入幽默和励志的元素,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养分,享受笑话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将苦行僧般的漫漫征途变成一路风景一路鲜花的旅途。
  俞敏洪将新东方塑造成了努力、奋斗和成功的象征。俞敏洪对于学生的心理十分理解,他专门买了故事集发放给老师用作讲课参考。“激励派”老师上课时候的“题外话”也未必都是信手拈来,很大程度上是俞敏洪对教师授课的要求,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两到三个小故事,要根据课堂内容延伸到人生奋斗的话题……
  与“激励派”相对的是“学院派”,其实“学院派”的核心也是激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学院派”的掌门人是胡敏,这派高手上课讲究循序渐进,没有“激励派”那么“飞扬跋扈”,取而代之的是学院精神的温和、稳健和理性。他们对市面上那些庸俗的成功学著作十分警惕,在教学中也吸收幽默的精神,但更注重用怀疑和思考两样武器对“新东方精神”进行批判。
  相对来说,这一派更接近大学教授。他们虽然未必在课堂上“煽情”地激励学生,但他们冷静的思考、理智的分析显示了较深的内涵。这样的风格容易为较挑剔、不喜浮夸的学生所接受和认可。
  江博创立的新门派“激情派”也是风头正健。他们接近“激励派”,除了讲究激情演绎,更注重审美教学。这就在热热闹闹的“激励”之中又加入了审美的因素,使人感觉不仅有动力,更有美感,不仅要坚持“踩死”一切困难,更要欣赏苦难带来的财富,这就又拔高了一层境界。
  江博有个精辟的比喻:“讲课应该是一门艺术,要有思想,有审美,让学生就像在沙漠中行走,忽然发现一罐红牛、一头骆驼。”
  不过,在2004年,三大掌门人去了两个:胡敏离开新东方,江博成为北京巨人学校的CEO,但他们所创立的门派绝招却流传下来,成为新东方品牌的一部分。无论他们是因新东方中的“政治色彩”不满,或是羽翼丰满意图另立门户,俞敏洪都十分淡然:“一个企业在改革和更替中,人员肯定是会变的。不是一个人个性如何、人品如何的问题。胡敏和江博能在外面闯荡闯荡也好。可能不久,他们反而会理解我,知道创业有多难了。”
  第四节关怀+尊重:学生至上
  古时读书,有“凿壁引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苦学终可致大成。
  千年之后,时移世易,苦学却不改。多少回灯下倒头而眠,多少回考场失望而归,心神俱摧,而彼岸依然遥远。
  谁在黑夜里给你一盏明灯,陪你走过漫漫求功名之途?谁在挫折时给你一杯温茶,暖你疲倦不堪的心灵?
  一声安慰,一句关怀,学子们就可以在黑暗的大海里,在波涛翻滚里,牢牢掌住舵,扬起帆,驶向明天,驶向希望。
  冲突:俞敏洪的衣食父母观
  一个商人最看重的是顾客,一个老师最看重的是学生。兼具商人、教师和学生三个身份的俞敏洪,对学生的尊重往好听点说,是有一种“浓郁的悲悯之心”;往难听点说,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有句谁都招惹不得的名言:“对学生不好,你就变成了魔鬼!”
  俞敏洪对学生的好,简直到了“溺爱”的程度。他规定,不管什么原因,不管有没有原因,只要学生不满意了要求退学费,立刻就得退。要是有学生无理取闹,退着玩的,有些老师不愿意,俞敏洪就会把老师叫来痛骂一顿。
  早期新东方办学条件艰苦,有些教室条件差,夏天别提空调了,连风扇的影子都看不见。新东方租的都是几百人的大教室,有些甚至是破产的钢铁厂改装的,密闭性很不好。俞敏洪也不管,把成车的冰块往教室里拉。一上课,就看见老师站在三四块晶莹的大冰块后面授课,实质性的降温没有,看着有“冰天雪地”的感觉也好啊,这招叫“望梅止渴”,取自三国里曹操的逸事。
  当时北京到处修路挖坑,地方供电不足,有些老师正在上课就突然一片漆黑,停电了。俞敏洪对此也是有备无患,成千上万的蜡烛和煤油灯早就备着了,一听某教室停电,一车蜡烛、煤油灯立刻就成群结队地杀过去。俞敏洪后来去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大教堂参观,看见教堂里上千支蜡烛一层一层升上去,肃穆庄严,他立刻就想起几年前的教室,烛光里的学生的眼睛随着蜡烛明明灭灭。他在100支蜡烛的照耀下,那种神圣的感觉让他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业可能改变某些人一生的命运。同样的是圣洁感,同样的是教化人心,一个是使人从善,一个是使人从志。

第三节 知识+魅力:教师队伍(5)
条件艰苦时,俞敏洪想方设法给学生改善环境,条件好了,俞敏洪又开始想着回馈学生。
  俞敏洪在新东方延续了一个奖学金的制度,每年公司拨款几十万作为优秀学员的奖学金,曾经还发出了1000元的山地车作为一等奖。不仅如此,俞敏洪规定,每年必须组织没有回家过年的学生开联欢会,给结业的学生发巧克力。
  不过,最让徐小平耿耿于怀的就是每次发奖完毕还要向学生三鞠躬,感觉失去了为人师的尊严,“很受伤”。徐小平对“鞠躬事件”还有大段的分析:从新东方为学生而设的校长信箱投诉电话、投诉传真、投诉电子邮件说起,剖析俞敏洪对于学生的崇拜如同对于衣食父母的崇拜,相当于曾经是农民的俞敏洪对于土地的崇拜一般,将之归纳为“农民对生存的恐惧”,由此俞敏洪将对学生的“敬畏感”演化成新东方文化。
  徐小平长篇大论,学究气十足,看起来颇为扯淡的“精神分析”,不论怎样神气十足,俞敏洪规定的三鞠躬还是逃不掉的。俞敏洪对鞠躬的解释正是对徐小平分析最恰当的注解:“学生来听你的讲座,是学生对你的恩惠,向学生鞠躬表示对学生的尊重。”
  有人评论俞敏洪与徐小平的冲突是“东方和西方的冲突”、“平民和贵族的冲突”、“家族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冲突”,也就是文化、精神和企业制度选择等价值取向的冲突。在新东方内部,这些冲突还是小意思,还有更多的冲突。在实用理性的前提下,有浪漫理性和本土理性的冲突,有个人经验和背景差异导致对现实问题判断的冲突,还有为了冲突而冲突……这也是新东方包容个性多元化的必然产物。可以想像,一个天才做一件事可以做的要多漂亮就有多漂亮,而很多天才一起做一件事,众智难平,难免吵吵嚷嚷,把事情搞成一团糨糊,让人哭笑不得。
  争吵:徐小平的惟一遗憾
  徐小平和俞敏洪吵架,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俞敏洪请回来的这几位天才人物,有一个共同嗜好,那就是批判俞敏洪,和俞敏洪吵架。不过,大多数时候俞敏洪都保持沉默,让这班天才颇有成就感,也就安宁许多。有一类事情例外,那就是和学生有关的事情,俞敏洪必定吵到底,哪怕是兄弟也毫不客气,真有“学生如手足,兄弟如衣服”的架势。
  徐小平负责留学咨询方面的业务。留学签证是一道不小的门槛,对学生来说生死攸关,所以有些学生一问就是一两个小时,徐小平也必耐心解答。
  有一次,有个学生认认真真找徐小平作了两个小时的咨询,徐小平有问必答,好容易把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又请求徐小平带她去见见俞敏洪。徐小平想她多半是俞敏洪的粉丝,正好自己也有事要找俞敏洪商量,便带着她去一睹偶像的神采。
  俞敏洪正在家里和杜子华商量工作,这个学生一见俞敏洪,又把徐小平已经解答过的问题重新问了俞敏洪一遍。俞敏洪不厌其烦,一一作答。徐小平倒是来气了,他自恃才高,连一个小女孩都不信任他,还得再向俞敏洪求证一遍,他这留学咨询专家的帽子还要不要了?
  不过徐小平也知道俞敏洪的脾气,所以他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说:“同学,你的问题我刚才已经都解答得非常详细,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欢迎明天到办公室,我们可以继续谈。现在我们另有要事要商谈,你能不能请回?”
  看起来和颜悦色,实则句句不留情,徐小平用“温柔一刀”把学生撵走了。俞敏洪可不吃徐小平这一套,和颜悦色,笑里藏刀,就是对学生负责吗?
  学生一走,火山就爆发了,俞敏洪兜头将徐小平骂了一顿,左一句“你太过分了”,右一句“我家里的客人你凭什么下逐客令”,说得徐小平很没面子。他刚回来的时候,还在俞敏洪心里占有一个兄弟的席位,如今在俞敏洪的天平上,徐小平只能在高高翘起的一头郁闷不已。
  徐小平刚回新东方的时候,还不知道俞敏洪对学生有着这么疯狂的“宠爱”。
  那时候,新东方经常开设免费的讲座,一方面,可以证明新东方的实力和资本;另一方面,如果讲座确实让学生受益匪浅,那么学生之间自然会互相推荐,无形中也是为新东方作了免费的、更大规模的广告。

第三节 知识+魅力:教师队伍(6)
有一次,徐小平开设了一个免费的留学咨询讲座,却不料原本预定七点开始的讲座却因为会场门锁打不开而拖延了近半个小时,焦躁的空气让等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无限延长了。
  “怎么还不开门啊!”大凡人多的场合,气氛总是不容易控制的。当时在会场外等待的学生很多,年轻人耐不住性子,很多人就叫嚷起来。
  徐小平也是个急性子,耳朵边嗡嗡的都是抱怨声,他也忍不住了,对着嚷得最起劲的学生劈头就是一句:“这讲座是免费的,你等不及可以不听。”言下之意,本来就没收钱,不是顾客更不是上帝,再说门打不开也不是我的错,你不耐烦,我还更不耐烦呢。
  学生脸皮薄,立刻觉得受了委屈,后来把徐小平拉到一旁去,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