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冷戈壁
早上,我被冻醒了。走出帐篷,扑面而来的是戈壁滩的冷风。看看温度计,指数是0℃。戈壁的气候就这德性: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三十多度的温差,一天有四季,必须学会适应,勤加减衣裳,不然很容易感冒。
戈壁的清晨,没有丝毫的雾气,清爽的空气是在城市里享受不到的。尽管天色还不算亮,却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天边,无际的戈壁笼罩着一种黛青的色彩,四野静谧,如同置身于尘世之外。须臾,戈壁被渐渐染成了暗红色,东方的地平线上一个亮点出现了,不断地扩大,于是一轮红日冉冉地升了起来。晨光如血,戈壁如海,环视浩渺的瀚海,天地间只有我们。
气温跟着太阳升高,风也跟着刮了起来。我连忙收起帐篷,还是迟了,被吹得一塌糊涂。刘少义和罗红斌大概第一次到这里旅行,兴奋不已,拿着相机和DV机相互拍纪念照、录像。
吃过早餐,我们向玉门关急行。玉门关的名气来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孤城一片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的谶语
其实,我要去的玉门关是汉代遗址,不是王之涣所吟咏的唐代玉门关,唐代玉门关的遗址在敦煌东的双塔水库里。当年,高僧玄奘西行求经,便是在那里偷渡的。他在“蛇头”的安排下,半夜三更“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过”疏勒河。今人兴修水库,把好端端的唐代玉门关关城没于水中,成了鱼虾们繁衍嬉戏的水下世界,真是令人惋惜。然而,“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唐诗,却成了挥之不去的谶语。越接近玉门关,戈壁滩越荒凉,诗中悲壮的情绪从大唐袭来,强烈地感染着我。
中午,汉代玉门关遗址进入了我的视野。它看上去像个方土堆,孤零零地戳在戈壁滩上,难怪当地人叫它“小方盘城”。西汉时期,张骞奉汉武帝的旨意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它东起长安(今西安),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分南北两路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北非和欧洲。此后的数百年间,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源源不断地输向西域和欧洲。驼铃声声,商队络绎于途,使者频繁往来,那是一派何等繁荣的景象!
玉门关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这条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上闻名遐迩的关塞要隘,古老而神奇。如今,玉门关残高不足十米,四壁黄土裸露,一脸的地老天荒。
这里与阳关明显不同,几乎没有进行商业开发,基本保持了原生态。文物管理部门给它围了个铁栅栏,也属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那种。关城的残垣是夯土版筑的,在汉风唐雨的侵蚀下,土层形成了一道道皱褶纹理,给人以壮士暮年的凄惶。
第二章 第2天——汉长城“书简”(2)
※米※花※在※线※书※库※ ;http://。。
古代的建筑多是这个终结:宫阙万间都化作了土!何况一个在唐朝就已废弃的关隘呢……
唐诗里涉及玉门关的诗句很多,李白有一句最为动人:“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玉关情是什么情?是妻子思念被征修关的丈夫的缠绵之情。我也有玉关情,不过与爱情无关,我的“玉关情”是急着进入罗布荒原。罗布荒原是我挥之不去的“玉关情”。2002年,我曾和它擦肩而过。当时我事先也做了大量的准备,最后竟没胆量闯入,这成了我徒步旅行的一大憾事。
绿色的书简
我和刘少义、罗红斌背着行囊离开玉门关,转向西北方的汉长城遗址。
西汉时,为了抵御匈奴的骚扰,在令居(今甘肃永登)经河西走廊至敦煌沿线建起长城。玉门关西面的汉长城是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它离玉门关很近,大约只有三五公里。长城的城墙本来是与玉门关相连的,因处于风口上,被千年风沙削平了。走了一会儿,看见一道土丘被铁栅栏围着,走到跟前才知道是汉长城,这些断断续续的土墙,有的被黄沙埋掉了大半截子。其规模、气势、形制与明长城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当我用心观察之后,领略到它无与伦比的内涵,不禁为之震撼。
汉长城城墙的结构很是特别,一层沙土,一层芦苇或柴草,有的平直,有的呈波浪起伏状。这种波浪不是人力的创作,而是自然的造化之功。我几乎用了整整三个小时去研究它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心得:这些在岁月打磨下的城墙,乃是一部记录汉代生态环境的实物“书简”,内中有活生生的水草演绎的丰美的历史画卷!
没错,史书记载:修筑甘肃安西(今瓜州)境内的汉长城,多就地取材,用流沙、散石、黄黏土及周边生长的红柳、罗布麻、芦苇、胡杨树等植物,逐层叠压夯筑而成。
我的这个心得,马上在汉长城的烽燧里得到证实。烽燧就是烽火台,它经过两千多年的风蚀雨刷竟然能基本保存完好。在烽燧旁边报警用的15堆积薪垛凝结得像化石一般坚硬,这些薪垛由芦苇堆成。当时报警的方式主要是“举燔苣,燃积薪”,“苣”是用芦苇捆扎成的火炬,“薪”是堆成方形或圆形的芦苇。据专家考证,敦煌遗存下来的“积薪”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为全国之最。
优良的生态环境,使通往西域、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得以延续拓展,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交融碰撞。我仿佛看见了当年车水马龙、驼铃叮咚的场景,在丝绸古道上,各国、各族的行人在碧波粼粼的罗布泊畔赶路,是何等的惬意!
下午2点,气温猛升到34℃。玉门关这个地方,虽然春风不度,却不乏夏日当头。火辣辣的热浪,把荒漠烘烤成橘黄色,散发着干燥的气息。地上除了有少量的荒草,连羌笛埋怨的杨柳都没处见了。
从汉长城遗址回来,我们再一次背起行囊出发西行。
有人说,出了玉门关才算走上了真正的古丝绸之路。这之前,一个考古界的朋友告诉我,趴在古驿道上细看,能看见古代丝绸的残丝碎片。我有个习惯,喜欢在沿途上搜集东西。试着趴在古驿道上看了半天,眼拙,没有看见残丝碎片。不过,今天我还是有收获的,在戈壁滩上行走时,捡到了一块鹅蛋大小近乎透明的石头。刘少义告诉我,这是白玛瑙,比较珍贵。
古丝绸之路平坦却不好走,满路都是碎石。我为古代商人们感慨,他们为了获得美丽的中国丝绸,肯定吃了不少苦头。
经过十年行走,我有对付各种道路的办法。在我看来,这是一项很“个人”的技能,我能在行走的过程中,根据每一段不同的路,走出自己的节奏来。特别是在我孤寂难耐的时候,可以随着脚步的节奏哼出自己心里的曲调。这种心态能增加信心,提升意志力,缓解沉重的压力与身体的疲惫。
我很快进入到这种状态,步速均匀,节奏舒畅,感到大自然的和谐渗透到体内,像河水流过山川,如阳光穿过树丛,没有疲倦,只要不停步,可以一直地走下去。
黄昏时分,又经过一处汉长城遗址,我们搭帐篷露营。
第三章 第3天——断乳的母亲河(1)
时间地点
2008年10月11日上午8点,从汉长城遗址露营地出发;下午6点,抵达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天气状况
晴,最高气温34℃。
饮食情况
压缩饼干,矿泉水。
夜宿情况
地质公园露营。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甘肃的疏勒河也是罗布泊的母亲河。这条大河从祁连山一路走来,把丰沛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罗布泊。不知是何年何月,母亲河老了,没有乳汁去养育遥不可及的罗布泊了。今天,我行走在疏勒河谷,却浑然不知,因为根本没有水,更不要说曾经的浩浩荡荡了。
断乳的母亲
今天,我们要赶到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与在那里的黑龙江电视台记者和朋友们会师。▲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早晨起来,我们继续西行。虽然一直走在疏勒河老河道上,却对此浑然不知。原因是沿途没有看到水的痕迹,更不要说河流、湖泊了。满目尽是戈壁沙漠,空旷而苍凉。散落在戈壁上的黄色沙丘,如同一座座孤岛,漂浮在无边无际的黑色瀚海上,几乎没有生命迹象。
疏勒河是一条发源于甘肃西部祁连山的内陆河,属于中国西部的内陆河区。该区域共有三大水系:疏勒河水系、黑河水系、石羊河水系,这三大水系都是历史上水利开发较早的流域,也是用水矛盾最激烈、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疏勒河断流,危及罗布泊,使哈拉湖干涸;石羊河断流,使青土湖消失;唯有黑河时断时续地补给着居延海,它一旦断流,居延海将是又一个罗布泊。
在古代,疏勒河沿岸水草繁茂,鸟语花香。作为罗布泊的母亲河,她年复一年地把祁连山上的雪水灌注到罗布泊里。据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疏勒河水还曾流入过罗布泊,然而,如今它却已断流,河床也变成了盐碱荒滩。起初,低洼处尚能生长些耐旱的骆驼刺、芦苇、红毛柳等植物。后来风沙弥漫,这些植物被黄沙埋在下面,地表便成了不毛之地。
美奂绝伦的雅丹
下午,我们进入了雅丹地貌群。据地质专家说,这里曾是古罗布泊的湖底,面积相当大。
雅丹,是维吾尔语“雅尔当”的音译,意思是“险峻的土丘”,是风婆、雷公、电母、雨神们锲而不舍的杰作。从第四纪开始,连绵不断的风剥雨蚀一层层地搬走了第四纪沉积物中疏松的土层,把这些坚硬的泥岩或石膏胶结层暴露出来,经过几百万年,这些坚硬的部分越“长”越高,形成了今天凹凸相间、奇形怪状的土丘,这种地貌就是“雅丹”。
“雅丹”是怎样成为地理学专业名词的呢?这要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一些赴罗布泊考察的西方学者在罗布荒原中意外地发现了这些土丘,他们感到很惊奇,于是询问当地维吾尔族向导这是什么,向导说:“雅尔当。”于是,西方学者们就鹦鹉学舌地将这个称呼介绍给了世界,成为地理学的专业名词。我国学者再由英文直译回来,出口转内销的“雅尔当”就变成了“雅丹”。
因天热,我们在雅丹的阴凉处稍事休息,胡乱地吃了几口饼干,继续西行。此后,风景变得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大小不等的沙阜土丘,鳞次栉比,它们各显身姿,争奇斗怪,有的如擎天一柱,有的如青松茂竹,有的如亭亭华盖,有的如灵芝蘑菇;有的像雄狮怒吼,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群鱼出海;有的似神怪魔鬼,有的似魑魅魍魉,有的似天龙八部,有的似外星来人;也有状如西欧中世纪城堡、古刹宝塔、马帮、舰队的……一切皆有形,一切皆幻然,看花是花,看蟾是蟾,全在于观者的心生心灭。
第三章 第3天——断乳的母亲河(2)
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不分昼夜的水流风蚀,把地表塑造出千奇百怪、形态迥异的地貌,如河谷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冰碛地貌、风蚀地貌等等。也因此造就了许多天然的地质公园,如举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云南的石林、贵州的地下溶洞等等。雅丹地貌很少为世人所知,我觉得它的魅力丝毫不亚于其他同为世界名胜的地质公园。
魔鬼城的幽灵
不知不觉地渐入佳境,我们走进了著名的“魔鬼城”。“城区”东西长约二十五公里,南北宽约四五公里。这里的雅丹雄浑伟岸,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雄姿英发。若登临“城堡”的最高处向下俯瞰,“城”便幻化为海面,雅丹变幻为岛屿。风和日丽时,波澜不惊,可赏蓬莱仙境;沙暴骤起时,飞沙走石,可闻铜琶鼙鼓。我一直在仰视,仰视这鬼斧神工,仰视这奇崛的地貌,它们确实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走在这里面,天高十丈,地阔九尺,那种感受真是难以言表。
看雅丹也如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认真地观察,发现这片雅丹地貌群远远超出了书中介绍的规模和形态,其个体和整体规模之大,形态之奇异,实属罕见。由于千万年的风吹日晒,地表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