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代搜索引擎
2000年1月3日,新世纪的第三天。
百度公司正式开业了。
这是一家参照硅谷模式创办的公司。
一家崇尚简单文化的公司。
直到现在,百度还崇尚“简单”的文化。百度公司的内刊,名字也叫《简单》。
李彦宏的管理也很简单。
只有两条办公室纪律。
一是不准抽烟,二是不准带宠物。
他为什么会定下这两条规矩呢?
首先,李彦宏是个不抽烟的人,而且也非常讨厌周围的人抽烟。
他一直提倡建立“无烟社会”。
现在,他博客的友情链接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百度贴吧的“戒烟吧”。
不准吸烟,倒是可以理解。
那么“不准带宠物”是个什么规矩?
很多读者可能认为,还有公司让带宠物上班?
是的,全球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就允许员工带宠物上班。而且,硅谷很多公司都对带宠物上班不做限制。
一个松散休闲的环境下,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力,岂非就是高科技公司最重要的因素?
至少,硅谷很多公司都是这样认为的。
有人说,李彦宏对猫有些过敏。
他看到猫会打喷嚏。
所以,他规定不允许带宠物上班。
不过,李彦宏是否对猫过敏对这条规定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硅谷是硅谷,但他现在是在中国创业。
在中国创业,就要有一定的中国特色。
这是李彦宏有远见的地方。
一个正规的中国公司(百度是美资企业,但是在中国北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公司”,简称“百度在线”)最起码是要有这两条规定的。
完全照搬Google的松散管理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松散当然要松散。
但要有个度。
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也是“百度更懂中文”的地方。
当时,百度创业团队的数量是七个人,这些人在公司开张当天就开了个会。
一个小公司的小型会议。
当然,他们并不会想到10年后的情形。
10年以后,这个公司的人数是多少?
7 000人!
当时,百度公司还没有会议室。
小公司一般没有专门的会议室。
此时的百度,是一间不折不扣的小公司。
在李彦宏和徐勇住的房间里,当时只有七个人:李彦宏、徐勇、刘建国、郭眈、雷鸣、王啸和崔珊珊。
会议开始。
大家寒暄了一下,说了一些祝福的吉利话。
然后正式讨论问题。
商讨的重点,当然是搜索引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架构。
当时,百度的商业模式很明确,做出最好的搜索引擎,卖给门户网站。
别人在互联网中淘金,百度就给他们提供铁锹。
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开发,“百度第一代搜索引擎”问世了。
按照投资商的要求,这本是半年的工作内容。
李彦宏提前完成了。
当时,投资商问过他,多增加投资是否可以做得快些?
李彦宏毫不迟疑地拒绝。
他不是个喜欢乱承诺的人。
他没有说到。
但做到了。
这对于百度员工来说,确实是一段艰苦的岁月。我非常怀念大家在一块创业的那段时间,大家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同时信念很坚定地做一件事情,虽然很辛苦。那个时候做开发,我带着大家做开发,很辛苦,晚上常常是10点钟还在开会,加班就加到两三点,持续了很长时间,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大家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这是刘建国辞职之后,在搜狐IT频道与网友互动时,回忆起那段研发经历时的感慨。
在创业初期,百度的公司结构十分简单,只设了一个研发部,由刘建国领导。李彦宏和徐勇更多是负责管理运营及销售事务。
客观地说,百度当时还是家小公司,这种简单的公司结构很适合这个时候的百度。它使百度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搜索引擎的研发,并在短时间内把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这样,百度给投资者树立了良好的信心。
技术人员集中在北大资源宾馆1414房间,这个房间的灯光经常彻夜亮着。当然,他们想不到的是,有一个投资机构的投资代表经常在关注这个房间。
后来,这家投资机构成为了百度最大的股东。
而且,这笔投资是在互联网产业陷入低迷状态时的一笔投资,如果没有这笔投资,百度的未来就不好说了。
百度创业期的那批技术人员,用他们的工作干劲,为公司获得下一轮的风险投资获得了很好的印象分。
百度的产品开发出来了,此时,百度的市场战略打着美国Inktomi公司模式的印记。
Inktomi,是Yahoo等大门户网站的后台搜索技术提供商。
网民在用Yahoo搜索的时候,搜索请求都被传到Inktomi的服务器上,Inktomi在做幕后英雄。而每个搜索都是要收费的,按美分计算,算上每天几千万个搜索,利润很是可观。
Inktomi在美国异常火爆,百度在中国也尝试了这种模式。
为此,百度在这个时候旗帜鲜明地喊出了“Behind your e…success”的口号,意为“在你成功的背后”。
有了产品,就要让产品变成收入。
不然,再好的产品,也仅仅是产品。
有很多创业项目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无法获得收入。
于是,李彦宏和徐勇兼做销售,四处推销他们的搜索技术。
当然,他们的推销并没有很快地取得进展。
起步阶段,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他们得到的第一个客户非常幸运。
这是个什么样的客户?
第一次“垄断”市场
对于一个刚成立的公司来说,第一个客户往往是最难的。
相信开过公司的人,或者是在刚成立的公司工作过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
没有品牌、没有案例、办公地点寒酸。
这是百度创业初期的真实写照。
虽然此时,百度已经做出了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
但是,客户很难信任他们。
百度的目标客户都是些实力强劲的大门户网站,百度现有的条件会让他们认为是没有实力。
不过,百度还是很幸运的。
不多久,第一个客户就成功地产生了。
2000年5月,百度签署第一个客户硅谷动力()。
这,标志着百度产品开始为用户提供服务。
硅谷动力刚刚获得了1 0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
有钱。
但是,硅谷动力为什么会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百度呢?
原因很简单:硅谷动力的三家风险投资商中,有一家就是半岛资本公司。
大家看到百度与硅谷动力是什么关系了吧?
半岛资本公司是这两家公司的共同投资人。
所以,百度在投资人的帮助下,找到了第一个客户。
风险投资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当时是我和徐勇一起卖的。百度的投资人(半岛资本公司)也投资了硅谷动力。2000年初,硅谷动力一下子拿了1 000万美元,急于扩张……李彦宏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应该会感到非常庆幸。
他庆幸的并不是硅谷动力每年给百度8万美元的服务费。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第一个客户。
历史,不可能有太多的假设。
但是,历史常常会给人安排一些谁也无法预料的事。
如果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初没有硅谷动力这样一个幸运的客户。
百度以后会是怎么样呢?
无法预料。
也许,会非常艰苦。
不管怎么说,百度的第一个客户就这样“幸运”地到手了。
有了第一个客户样板,接下来百度凭借号称全球最大、最快、最新的中文搜索引擎技术,势如破竹地拿下了大多数重量级客户:
2000年8月,百度开始服务搜狐()。
2000年10月,百度开始为新浪()提供服务。
2001年1月,百度为263在线提供全面搜索服务。
2001年2月,百度为提供全面搜索服务。
垄断!
百度当时的垄断地位几乎和微软没什么区别。
从表面上看,百度的情况一片大好。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李彦宏悄然完成了百度的第二轮融资。
第二次融资
2000年9月,百度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融资。
此时,百度成立仅仅9个月。
这时的百度获得在美国排名前三位的大风险投资商之一——德丰杰(DFJ),以及国际数据集团(IDG)的1 000万美元风险投资。
其中DFJ约占两次融资总投资额的75%,成为百度的单一最大股东。
根据估算,这个时候成立不到一年的百度,价值至少应当在2 500万美元以上。而IDG则以12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占百度的股份。
如果说第一轮融资的功劳要记在徐勇的头上,那第二次融资,李彦宏足以被称为“上帝”。
因为,“互联网的寒冬”越来越寒。
再晚一段时间,就没有融资机会了。
没有钱,那么公司只有关门了。
从李彦宏的角度看:他的第一笔融资是120万美元,最初计划用半年,结果李彦宏精打细算,按照坚持一年的计划来花。
到2000年6月时,百度才花掉了60万美元,李彦宏手里还有60万美元。
到9月份获得第二笔融资时,李彦宏手头应该还有几十万美元。
现金,就是底牌。
手中握有底牌,才能使自己先立足于“不败”境地。
这正是李彦宏和那些“先烈”互联网企业家不同的地方。
“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这句话流传至今,肯定是有它的道理。
在美国硅谷时,李彦宏看到过,每天都有公司因为有了风险投资而开山立派,每天也都有公司因为囊中羞涩而关门大吉。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穷志短”。
要想做到人穷志不短,很困难。
所以李彦宏认为,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融资。
因为这样,新创业的公司在寻找投资的时候才能硬起腰板,以平等的身份来磋商具体事项。而投资人看到公司的经济状况良好,也就认为公司运作不错,很乐意进行投资了。
李彦宏曾经这样说:假如当时没钱了,而这时候有个投资商走过来说,我没有1 000万美元,但我有100万美元,我要占你30%的股份,那我们就完了。因为没有钱了,只好拿这样的条件去交换,这对于公司的成长将会是非常大的打击。也许有人会说,在此之前,马云一直拖到快没钱时才融资,而李彦宏却说“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融资”,那么听谁的更靠谱呢?
答案是:两个人的话都靠谱。
马云之所以很风光地拒绝了38个想给他投资的机构,那是因为当时互联网产业的形势很好,找投资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当时的马云不用太紧张。
但是,李彦宏在第二次融资的时候,互联网产业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候,投资商们基本上是“谈网色变”,融资已经非常困难了。
所以,李彦宏选择了在钱没有花完时融资。
不管创业者选择什么时候融资,最根本的底线是保证公司要有资金运转。如果没有资金,创业项目肯定会失败。
李彦宏其实还是很幸运的,他还没有等到最困难的时候。因为,再过几个月之后——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了!
2000年年底,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一直虚火旺盛的网络经济也在一夜间破裂。
在这个时候,即使是比李彦宏更出名的IT人士,也同样拿不到互联网领域的风险投资。
宏观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李彦宏却可以轻松面对这些,至少短期内他不用担心生死存亡的问题了。
如果问一个企业家最怕什么问题,那十有*是:怕发不出工资来。
如果李彦宏整天都在担心员工工资的问题,百度就不会有什么发展前景了。
百度员工很幸运,他们似乎一直不用担心领不到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李彦宏可以腾出时间来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方向的问题了。
那么,也许有读者朋友会问:李彦宏的融资时间如此精妙,是不是他算计到纳斯达克会突然崩溃?
也不排除这种情况。
不过,股市本来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
甚至,李彦宏自己也不会有确定的答案。
不管怎么说,是他超前而稳健的商业意识拯救了百度。
在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李彦宏的成功经验: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李彦宏很重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