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明,必须要建立一个超级特工组织来震慑罪犯们,维护国家法律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卡明斯随后公布了新的改组计划。禁酒局、身份证局和调查局合并为一个新的调查局,并任命胡佛为新的调查局局长。
从此以后,联邦调查局在胡佛的努力和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第9页 :3.FBI大显身手——迈向辉煌的旅程
3.FBI大显身手——迈向辉煌的旅程
禁酒局、身份证局和调查局合并后,胡佛如愿坐上了这一新机构的局长宝座。随后,他就开始对调查局进行大刀阔斧的优化。首先,建立了调查局的技术实验室。他认为,调查局的特工在破案过程中勇气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用脑子。特工人员要善于发现罪犯的蛛丝马迹,然后通过仪器的精密分析,来准确地将罪犯锁定,绳之以法。联邦调查局实验室在成立之初虽然规模很小,但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拨款和胡佛的大力运作,很快就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武器、水印、打字机体和汽车轮胎档案。从那以后,联邦特工们再与罪犯作斗争的时候,这些实验室中的一切就成了证据。
而对于调查局之前介入的林德伯格案件尚未结案,凶手依然逍遥法外。1933年4月5日,在罗斯福新政实行不久后,美国政府宣布将脱离金本位制,所有总值超过100美元的金币与金圆券必须上交银行,兑换同等面值的银圆券。那些曾经在林德伯格绑架案中被送出去的带有记号的金圆券,一张张地开始出现,但当地警方始终没能追踪到它们的原始持有人。
联邦调查局对此案高度关注。1933年10月19日,美国政府认为,当地警方已无法独立完成对林德伯格孩子绑架案的侦破,于是宣布,联邦调查局在调查此案时,拥有排他性的管辖权。然而,最初的时候,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对这一案件依然无从下手,直到1934年9月18日,这一天,布朗科斯区的康恩银行在清理钞票时发现,有两张印有赎金号码的金圆券,其中的一张上竟然写着汽车牌照。经过调查,有一张是由沃伦·昆兰加油站交上的。加油站的经理说,几天前,有一个开着蓝色道奇汽车的人来加油,他加了98美分的油,却用了一张10美元的钞票缴费。因为担心这张钞票是假钞,所以,他们就在对方离开后,在这张钱币上记下了他的车牌照:4U…13…14…N·Y。
得到这个线索后,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立即开始行动,在找到了车主后,特工们发现了可疑之处。车主名叫理查德·霍普特曼,出生于德国的木工家庭,而且他家就在距绑匪第一次与康德会面的伍德朗公墓不远,距第二次交赎金的雷蒙兹公墓只有四英里。按照特工们的分析,与林德伯格绑架案相关的地点,基本上都在“适应作案”的范围内。调查局特工立即将霍普特曼逮捕。特工们对他的车库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搜查,发现了还未来得及兑换的11930元金圆券,上面的记号表明这些都是林德伯格交付的赎金。而在发现的霍普特曼的17个笔记本中,其中一本画着木梯的详细示意图,它和绑架案中的那个木梯十分相似。这些犯罪线索的出现,令特工们十分兴奋,工作热情积极高涨,更加快了搜集证据的速度。随后,在霍普特曼的工具箱里,一切家什都在,唯独没有凿子,而绑架案现场却丢下了一把绑匪用来敲窗户的凿子。在门后的一块木板上,有用铅笔写下来的号码和地址,都是曾经与他接触的那个康德家的。联邦调查局特工与德国警方联系后,发现他在德国有多次入室盗窃记录,同样是用木梯进入窗口的方式。霍普特曼家中阁楼的地板上有一个缺口,一块木板不见了,办案人员对木板纹理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发现,这块木板正是绑架案现场木梯上的一块,并且有四个钉子。
第10页 :
林德伯格孩子绑架案已经真相大白,德国人霍普特曼就是绑架并杀害孩子的凶手。1934年10月8日,霍普特曼被新泽西州大陪审团指控犯有谋杀小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的罪行。1935年2月13日开始,对此案犯一共进行了29次开庭,出示了381份证据,最后,根据新泽西州的法律,将霍普特曼处以电刑。1935年4月3日,霍普斯曼在监狱被处死。至此,林德伯格孩子绑架案正式告破,而在此案中,胡佛领导的调查局做了大量工作,对此案的告破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件案件告破后,胡佛又开始着手另一项工作,那就是提高调查局工作人员的素质。1935年7月26日,胡佛成立了联邦调查局国家警察学院。首批参训学员大多是各州和地方警察机构领导人,共23人,按胡佛的计划,调查局的技术实验室和其他科学设施将供地方警察机构使用,而国家警察学院则对地方警察机构特工进行技术培训。在胡佛的引导下,地方警察机构效仿,组建起各种培训学校,胡佛把调查局的老师和专家送到这些学校去讲课。这样,胡佛通过与地方警察的互动,在地方警察机构中培植了一大批支持者,同时,也使联邦调查局奠定了在全国警察体系中的轴心地位。┊米┊花┊书┊库┊ ;__
在胡佛的努力和带领下,调查局的特工在掌握了侦破技术后如虎添翼。而他们的素质也迅速提高,这使得联邦调查局逐渐承担起国家秩序救世主的角色。它在林德伯格案之后,又先后侦破了查尔斯·厄斯切尔绑架案,消灭了罪大恶极的“机关枪凯利”、“俊小子”弗洛伊德、“娃娃脸”纳尔逊。到了1936年,曾经在美国猖獗一时的犯罪集团全部被歼灭,曾因社会秩序混乱造成的民众的恐慌心理渐渐平息,民众又重新获得了安全感,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为之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和美国顺利而强大地转入战争状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而联邦调查局此时的权限也很大,它负责调查一切有关国内安全的事件,拥有逮捕权,还承担着调查触犯法律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同时,也为其他执法机关提供指纹辨别资料和各种化验服务,负责训练警察和积累犯罪记录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FBI又承担起了国家赋予的反间谍、反破坏和反颠覆的任务。在胡佛的领导下,FBI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保障的最重要的机构,FBI也因此成就了一段传奇历史。
第11页 :4.胡佛为什么能够一手遮天
4.胡佛为什么能够一手遮天
胡佛是个工作狂,也是一个有着偏执性格的人,在美国历史上胡佛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而胡佛领导下的联邦调查局同样也是一个有争议的机构。
胡佛对待下属是比较严格的,他自己是个工作狂,同时对联邦特工们实行“强制性自愿加班”政策。这政策规定,特工人员必须在早晨7点准时上班,而下班的时间跟其他部门相同,胡佛这样做就是为了向政府汇报工作时能有所炫耀。而事实上,特工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7点到9点的这段时间根本没什么事情可做,许多特工把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打发在了附近的咖啡馆中,胡佛知道后不动声色,而是在一个早晨突然向特工们经常去的咖啡馆进行了一次行动。在行动中,所有在场的特工名字被记录下来。从那以后,那些特工再也没有得到胡佛的重用,很多人被胡佛以各种借口赶出了联邦调查局。
对于胡佛而言,调查局就是自己的一件外衣。胡佛认为,不论是谁,只要进了调查局,就代表了调查局的形象,所以,他要求特工们要一表人才,谈吐不凡。正是胡佛这些苛刻的规定,使得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被调查局拒之门外。
胡佛在联邦调查局内部做了种种不近人情的规定,对外凡是对调查局形象不利的地方,胡佛一概掩盖事实真相,并坚决予以否认,对媒体更是全力应对。美国著名杂志《花花公子》在1955年9月刊登了一篇特工侦查的科幻故事,胡佛看了之后认为这个故事的内容讽刺了联邦调查局,当时胡佛虽然只是对这家杂志给予了口头警告,表面上没有任何动作,但在私底下,他命令特工对《花花公子》进行仔细深度、每期必读的关注。他的特工关注着所有美国公民的资料,不允许任何人对调查局有负面言论。
那么,为什么胡佛能在联邦调查局内外如此嚣张呢?为什么他能成为美国最危险的一手遮天的人物呢?
人们对于胡佛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是国家英雄,他的FBI给了美国以秩序、繁荣、尊严。而他在一些知情人的眼里,却又是一个心狠手辣、机关算尽、无人敢惹的危险人物。在他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48年中,历任美国总统都想把他撤换下来,可是没有一个总统敢这样做,其原因就是,胡佛有一个“秘密档案库”。总统们没有这个胆量,美国的国会议员们对胡佛更是不敢有非分之想,很多议员整天惴惴不安,就怕胡佛掌握了自己见不得人的资料。可以说,那个时代的人,似乎都生活在胡佛领导下的FBI的非法监视和骚扰之中。
第12页 :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尼克松总统曾经想把胡佛调离联邦调查局,但因为胡佛的“秘密档案库”中存着他的黑材料,所以,他不敢对胡佛采取任何行动。
据知情者透露,胡佛手里掌握的尼克松的资料大部分是尼克松同白领犯罪分子的关系和一些非常可疑的商业交易,这些资料只有胡佛知道放在哪里。尼克松知道,只要自己对胡佛有什么不友好的行为,这些资料立刻会从某个地方跑出来,将自己置于死地。此外,还有一份材料,是大家都想不到的,那就是尼克松同“一个异国女郎的关系”。
这件事情发生在1958年,那时尼克松还是美国的副总统。当时,尼克松45岁,已经结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20岁的香港导游小姐,名叫刘梅丽。二人相见恨晚,不久尼克松再去香港与她相见。胡佛的资料显示,从1964年到1966年,二人每年都见面,当时刘梅丽是希尔顿饭店的酒吧服务员。据那时在香港工作的美国特工说,尼克松和刘梅丽的关系曾一度引出过安全问题,美国方面认为刘梅丽有可能是间谍。所以,尼克松和刘梅丽的交往引起过美国安全部门的警惕。当时,尼克松在香港的活动受到监视,特工们对总统进行了秘密拍照。然而,奇怪的是,执行监视总统任务的是中情局,可不知为什么,那些资料都到了胡佛的手里,而且胡佛掌握的资料比中情局的还要多。
尼克松担任总统后,美国各方纷纷呼吁,要求将胡佛调离联邦调查局,尼克松当时也很想把胡佛拿下,顺应民意。可是,一天夜里,胡佛悄悄地来拜见尼克松,故意提到了他新接收到的一份由特工人员呈递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一位名叫刘梅丽的香港女子,将会获得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而她的保证人之一是威廉·奥尔曼,这个人正是尼克松的好友,当年曾和尼克松一起访问香港,另外一个保证人是尼克松时代的移民官员叫雷蒙德·沃伦。这些证据都表明,尼克松和那位香港的刘梅丽女士有着很不正常的关系。
尼克松听后很震惊,同时为自己辩解道,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刘梅丽谋取福利。但胡佛对尼克松说,所有的情报都在他的手中,这些情报一旦散发出去,尼克松将百口莫辩。基于胡佛掌握着自己的情报,尼克松也拿胡佛没有办法。所以,尽管各方都纷纷要求将胡佛拿下,而尼克松却当没这回事。
1972年5月2日早上,胡佛在自己家中离世。这一消息曾令尼克松欢欣地在日记中写道:“他在适当的时候死了,幸运的是,他是在位的时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或主动辞职,他很可能被人杀死。”作为胡佛时代的总统,尼克松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日记上,还看到了这个危险人物的死亡,而他自己还活着。
胡佛对美国总统情报的搜集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肯尼迪的“桃色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42年,肯尼迪还是一名海军中尉时,就被胡佛搜集到了他与一位女间谍的私情,胡佛将这一情报汇报给白宫并建议将肯尼迪调到国外。不久,肯尼迪被调到太平洋战场,却在那里取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回到美国当上总统后,肯尼迪才知道胡佛将自己当成了间谍来调查。而肯尼迪就任总统后,胡佛对其资料的搜集更是变本加厉,比如“肯尼迪兄弟与梦露”“肯尼迪与模特张苏姬”等等。
胡佛时代的任何一个总统,都被暗示过或知道胡佛手中有他们见不得光的材料。所以,那些总统对胡佛尽管都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胡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