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拯救华尔街-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1节:资金总算有着落了(3)         

  尽管未能得到有力的支持,但乔·柯兹纳依然还是硬着头皮干了下去。现在,11 家每家拿出了 亿美元,加上法国 家银行和雷曼兄弟公司共拿出 。 亿美元,总数已经达到了 。 亿美元,如果算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剩余的那些资产净值的话,40 亿美元也差不多了。但这些钱当中有多少是需要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原始投资者的呢?许多人主张一分钱都不给,但   

  赫伯特·艾利逊认为,应该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那些合伙人一点动力,毕竟银行的这些资金还需要他们来进行管理。   

  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些钱到底将投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中多长时间了。银行家们希望归还这批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但这样一来的话,这个银团就会被市场上其他的所有竞争者认为则是一个临时性的组合,其他人就会把该银团作为自己的攻击目标。为了让市场觉得可信,银团就必须保留足够的实力。最后,银行家们一致同意,这笔资金应该按照三条原则进行运作:其一是降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所承受的风险水平;其二是保证将资金尽快地归还给新的投资者;其三才是想方设法盈利。对所有这些银行家来说,能够全身而退就已经是上上大吉的了。   

  下午5 时15 分,赫伯特·艾利逊通过电话将这些条件向约翰·麦利威瑟进行了通报:一个由14 家银行(11+2+1 )组成的银团将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注入36。65 亿美元,作为交换,该银团将获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90% 的权益,而其余10% ,即价值约4 亿美元的权益,则归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现有投资者所有。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所享有的权益,将被他们本人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所积欠的债务抵消。简而言之,合伙人们一度高达19 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将被一笔勾销,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最近5 个星期中消失的。有关新协议的细节还有待斟酌,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至少在未来的3 年之内(也就是在银团所希望的时间限度内),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对投资者收取的管理费将被大大降低,而且交易的自由度也将受到严格的限制。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42节:媒体的狂轰乱炸         

  媒体的狂轰乱炸   

  戴维·柯曼斯基认为,对手们总算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尽管他们挽救的不仅仅只有约翰·麦利威瑟和他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而且也挽救了他们自己。确实地说,这些银行家选择了宁愿承担损失3 亿美元的风险,也不去面对不知道最后结果会怎样的种种不确定性。这一事实同时也表明了,银行家们已经失去一搏高下的欲望了。   

  当晚7 时以后,银行家们向众多记者散发了一份新闻稿,这种新闻稿可以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对整个事态的后续发展产生影响,因为该新闻稿向外界宣示,整个事情已经全部了结了,但事实上,这一极其复杂的交易远没有尘埃落定。   

  该份新闻稿浓墨重彩地对联邦储备系统此次救助行动中所起的作用,作了重点的描述。第二天出版的《纽约时报》在报道中称,联储此次将“大了就不能倒”的说法,应用在了一家风险极高的投机对冲基金身上。《时代》周刊(Times )则在封面文章中,刻意隐瞒了根本就没有公共资金卷入这一救助行动的事实,从而将联储推上了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文章暗示说,联储默不出声地向一家私营的,而且根本就不受联储监管的对冲基金伸出援手的做法,是很不严肃的一件事。一名前财政部官员也在某公开场合非常尖锐地提出:“如果乔治·索罗斯碰到了麻烦,那又怎么办?”《华尔街日报》则在社论中指出,此次救助行动,实际上是联储10 多年来一直奉行的、保护私营投资者免受其所犯错误影响的一贯政策,这种政策,就其结果而言,就是在鼓励私人投资者今后犯更大的错误。   

  就在救助行动开始以后的第二天,马上就有消息指出,政府已经启动了一项不仅仅针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更把目标对准了所有对冲基金的调查。就像是为了证明对冲基金能够造成的危害到底可以多大一样,瑞士联合银行非常低调地宣布,该行已经注销了它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全部投资。瑞士联合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西斯·加比亚拉维塔一度把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战略伙伴关系”视为瑞士联合银行振兴的希望所在,但最后,这种合作却以瑞士联合银行损失7 亿美元而告终结。评论家们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那些目空一切的富豪交易员、神秘兮兮的数学家,以及备受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的轰然倒地,普遍都感到有些幸灾乐祸。《金融时报》写道:“如果戴维·马林斯真那么喜欢解决危机的话,他现在一定感到很开心。”而一般人的反应基本上都认为,这一事态实在是太恐怖了,居然要劳驾联储出面,才能挽救约翰·麦利威瑟这些“说谎者的扑克牌”式的英雄。   

  对约翰·麦利威瑟来说,那就是另外的一种恐惧了。至少在他自己的心中,从保罗·莫泽尔丑闻以后,他所做的一切事情,无不都把他自己的声誉和职业生涯放在第一位,而现在,所有这一切都垮掉了。为人行事一向低调内向的约翰·麦利威瑟,现在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千夫所指的、高傲、贪婪而又优柔寡断的华尔街投机商,他和他那些忠心耿耿的套利交易员一   

  起,谱写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崩盘事件,谱写了这一差点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重大危害的历史性事件。一时间,大批摄影记者云集格林威治,平常非常宁静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办公室,被载有电视转播设备的直升飞机的轰鸣声,吵得鸡犬不宁。稍可安慰的是,外界并没有认为约翰·麦利威瑟本人在道德操守和诚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不然的话,这个9 月末,一定会成为他一生的噩梦。面对这令人不安的情景,他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冷静,尽管有人说,那只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不安。在此期间,约翰·麦利威瑟只是通过他的新闻发言人向外界发表了只有一句话的申明,在这份声明中,他只是淡淡地对银团所给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金支持,表示了感谢。   

  事实上,银团交易远还没有到达板上钉钉的地步,因为他们还有一大堆棘手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与约翰·麦利威瑟和他那帮交易员有关:银团如何掌握对他们的控制?第二个问题则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风雨飘摇的融资情况有关。当初银团同意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注入资金的一个条件就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所有的债权人都同意放弃他们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债权要求,否则的话,即使注入再多的资金,只要一个地方出现违约,就可能演变成一场多米诺骨牌游戏,从而拖垮整个基金。一想起这种可能性,银团的各位银行家就感到不寒而栗。   

  此外,参与银团行动的每一家银行,都还需要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进行仔细的评估,充分掌握该基金的全面情况,以便说服其各自的董事会批准实施这一计划。完成这些程序以后,他们还需要签署一份正式的合同。而按照原来确定的计划,所有这些手续都必须在9 月28 日星期一之前全部办理完成。而现在,离预定的日子只有5 天时间了。在一般情况下,办理完这些手续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而此时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依然命悬一线。“这简直是一场疯狂的追逐赛。”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外部法律顾问辛普森-撒切尔-巴特莱特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汤姆·贝尔说道:“简直就像是在赛跑,到底是全部手续先完成呢?还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金先用光。”    

  美林证券外部法律顾问斯卡登-阿尔普斯-斯拉特-弗洛姆律师事务所,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银团的法律顾问。而美林证券则向高盛公司的外部法律顾问沙利文和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发出邀请,请他们成为银团的共同法律顾问。但高盛公司并不希望它的律师为其他人提供服务,却坚持要让沙利文和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约翰·米德全程参与全部的相关谈判。这种安排导致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在斯卡登-阿尔普斯-斯拉特-弗洛姆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格里戈利·米尔莫尔为整个银团运筹帷幄的时候,约翰·米德则在为高盛一家公司全力争取利益。头发略带灰白、现年46 岁的约翰·米德长着一张柔和的圆脸,有着一副肉鼓鼓的双下巴,给人一种绝不轻易妥协的感觉。从谈判一开始起,约翰·米德就摆出了一副态度非常强硬的架势,他不断提醒格里戈利·米尔莫尔,一定要在合同中表明尽一切可能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进行严格的限制,以保证整个银团的利益。对于银团来说,约翰·米德的这一提醒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正在进行的谈判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一直都处心积虑地想把他们在市场上输掉的东西,从谈判桌上多赢一些回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约翰·麦利威瑟和他的那帮搭档们,竟然早已准备好了新发起一个对冲基金的计划,而这,确实也是合伙人能够东山再起的唯一机会了。荒唐的是,在他们的眼里,基金这次的崩溃就好像是他们做坏的一单交易一样,是可以随时随地抛诸脑后的。   

  就在这时,一场暴风雨正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交易大厅中酝酿。同样也在这场危机中血本无归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员工们内心的怒火,很快就在公司里爆发了。公司现在出现了崩盘,他们需要公司对他们作出解释,但合伙人仍然不愿对未来进行讨论,并显示出一副根本于事无补的样子。一名即将结婚却在这场危机中全额亏损的年轻交易员马特·扎麦斯冲到一位合伙人的办公室中,大声咆哮道:“为什么不给我答复?”另外一名员工从报纸上得知,合伙人多多少少都得到了一些补偿以后,感到极度愤怒,火冒三丈地朝着坐在角落里的戴维·莫迪斯特吼道:“你没有什么东西可说了吗?”          

→虹→桥→书→吧→BOOK。  

第43节:硝烟四起的谈判桌(1)         

  硝烟四起的谈判桌   

  从星期五开始,斯卡登-阿尔普斯-斯拉特-弗洛姆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开始进行谈判,而此时离截止期只有3 天时间了,来自十几家银行的70 名律师涌进了美林证券的那间大会议室。这时候,律师们很惊讶地发现,他们一本正经坐下来要谈的那份协议,现在根本就连影子都还没有出现呢!而且,引起意见分歧的问题实在也太多了一点。就在律师们紧锣密鼓地讨论时,市场再度出现狂泻,致使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本金减少到了 亿美元。与1 月1 日相比,整整跌掉了91% !    

  约翰·米德所做的会议记录表明,参与行动的各家银行都非常担心,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的个人债务(以及公司的债务),会阻碍整个救助行动的顺利实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大约还需要1。22 亿美元的现金,才能够让这些合伙人彻底偿还其个人债务,同时能够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偿还其欠长期资本基金的3 800 万美元以及其他一些债务。”另外,约翰·米德还记录到,各家银行对这一投资依然有着很大的戒心。J。P。 摩根公司表示,该行希望能够得到某种形式的保证,让该银行在3 年以后能够赎回其投资;大通曼哈顿银行坚持,5 亿美元的循环贷款必须在截止日之后的第二天就归还给该行银行家信孚;德意志银行则要求在负责监管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运营的“监管委员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摩根斯坦利添惠和高盛公司则希望,万一参与此次行动的各家银行成为被告的话,那么,就必须安排某种形式的连带责任保证,等等,不一而足。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星期一之前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并办理好所有的手续。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约翰·米德的笔记中没有记录下来的是,他自己提的问题,就要比其他所有律师加在一起的问题都还要多。这位代表高盛公司利益的律师要求剥夺约翰·麦利威瑟及其合伙人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日常经营控制权,因为他们无可避免地将受到投资者的起诉,而且,还将因此而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此外,他还坚持要求,此次救助行动,甚至将来与此相关的一切行为,都应免于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到了星期五晚上,尽管这两天来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但头脑依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