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证券法角度来说,其实并不存在对冲基金这种形式或机构。而从实务角度来看,对冲基金是一种以有限合伙人形式并以套利为目的,进行证券互换交易的机构投资模式。事实上,从20 世纪20 年代起,就已有少量的对冲基金在运作了。其中“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运作的一个基金,可能就是最早的对冲基金之一。与主要由亲戚朋友组成的共同基金不同,这种有限合伙人制基金大都在华尔街的阴影底下进行运作,这些基金都是私人基金,大都是为富人而设计的投资集合工具(investment pool)。一般来说,这些基金都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它们不需要在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注册,而只有一部分对冲基金需要向设在华盛顿的另一家机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modity Futures Trading mission)进行报备。它们大都不公布自己的证券投资组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说根据银行愿意贷给它们的资金额度)进行融资。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非常集中,而无需像共同基金一样,要考虑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实际上,对冲基金在随心所欲地选择各种各样的投资工具、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及抛空或高财务杠杆等投资方式方面,几乎是完全不受约束的。
为了获得这样一种极大的自由度,对冲基金的客户被局限于少数几个经过选择的投资者之上,实际上他们更像是一家私人俱乐部。从法律上来说,这些基金的合同投资者不得多于99 个(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机构投资者),每个投资者的投资额不得少于100 万美元;如果有哪家对冲基金需要突破这一界限,那么它的规模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大,但每个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价值必须在500 万美元以上,每家基金的投资者不得多于500 个。这一规定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前提:既然这些基金只向一小群百万富翁和机构开放,那么就不需要动用像证券交易委员会那样的政府机构去费心劳力地对它们进行监管。该规定假定,所有这些百万富翁和机构都很清楚他们正在做什么。如果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了解,那么一旦出现损失,那也是他们自己的事,不会对社会公众产生影响。
直到现在,大部分对冲基金经理依然都不为人所知。但在20 世纪80 — 90 年代期间,几家大型基金的经理在市场上创下了非常“响亮”的臭名,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来自匈牙利的移民、外汇投机专家乔治·索罗斯了。1992 年,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极其强悍的抛空手法,硬生生地突破了大名鼎鼎的英格兰银行的防线,迫使英格兰银行对英镑实施贬值,并从中赚了10 亿美元的利润。几年后,索罗斯因迫使东南亚国家货币全面且大幅贬值,最终导致整个东南亚国家经济全面崩溃,而受到世人的谴责(可能并不公平)。正是由于索罗斯和其他几名曝光率很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如朱利安·罗伯逊、迈克尔·斯坦因哈特等人的强悍表现,对冲基金在市场上留下了一个到处兴风作浪、惟恐天下不乱这样一个典型的投机者形象。迈克尔·斯坦因哈特曾夸口说过,他和他的伙伴们已经是前卫资本主义最后的堡垒之一了。而在一般人眼中,对冲基金就是那种要么大赚要么大亏的风险承担者。在1998 年版本的《韦伯斯特大词典》(Webster’s Dictionary)中,对冲基金被定义为:用风险度极其高的方法进行对冲交易的基金。
BOOK。▲红桥▲书吧▲
第15节:东山再起,重整旗鼓(2)
尽管在市场上,对冲基金有着大手笔交易的名声,但事实上,大部分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都非常简单,而这却正是对冲基金最吸引人的地方。“对冲基金”一词是从“从输赢两个方面对同一个人下注”这句话中衍生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通过向对手下注,将可能发生的投机风险降低到最小。该词最早指的是用来作为城市公园边界或界线的栅栏。以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过,可以将这个词用在投资基金上。一直到1949 年,约翰·麦利威瑟真正的祖师爷阿尔弗莱德·温斯洛·琼斯组织了一个全部由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人制基金为止。当然,在此之前,早已有类似的基金存在了,但这位澳大利亚出生的、大名鼎鼎的《财富》(Fortune)杂志专栏作家,却是真正运作一个平衡(或者说经过对冲)投资组合的第一人。当时由于担心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在市场下跌时出现缩水,琼斯决定用对冲的方式,来弱化市场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他买进他自己认为便宜的股票,抛空他自己认为价格高估的股票。至少从理论上来说,琼斯所持有的股票组合是“平衡”的。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一个事件,不管是战争、舞弊,还是气候变化,都只会让他投资组合中的一半涨,另一半跌。所以,其净收益水平的高低,仅仅只取决于他自己选择相对最好和相对最差股票的能力。
这种做法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做法,尽管赚得不多,但亏起来也一样不会多。在20 世纪90 年代,这种做法对那些神经过敏的投资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与胆大包天的乔治·索罗斯迥然不同的是,大部分现代对冲基金都把高收益率和高稳定性,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他们都希望能获得非常可观的回报,绝不亦步亦趋地追随市场大盘的走势。理想化一点来说,他们应该能够在大市都赚钱的时候赚得比别人更多一些,而在市场出现逆转、大多数人都亏钱时,亏得比别人少一点。
有段时间,美国人非常热衷于比较投资回报率,就像他们当初热衷于计算不断上升的住宅价格一样。尽管当时人们对对冲基金的了解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将对冲基金视为他们最看好的投资模式,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正常的市场风险范围之内,对冲基金似乎是一条可以让他们规避风险、早日发财致富的得力工具。以前人们会在烧烤会上谈论建立共同基金来进行投资,但现在共同基金已经太普通了!对于那些夏天去汉普顿避暑,那些用沃尔霍斯的画作来装饰家居的人,以及那些经常出没于艺术盛会和慈善晚餐会的人们,投资对冲基金已经成为了一种地位的象征,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华尔街最精明能干、最富有潇洒气质的那一群人中的一分子。当人们在谈论投资时,还有什么比把自己的资金交给一位精明能干的年轻对冲基金经理来打理更让人得意呢?尤其是这位年轻的基金经理还为某某名人打理投资的时候。对冲基金已经成为富有和杰出的一种象征。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对冲基金经理们收取的高额管理费,反而巩固了他们的这种地位:因为大部分人都同意一种逻辑:没有金刚钻,怎敢揽瓷器活?因此这种情况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对冲基金的经理们不仅将投资者的一大块利润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而且,还贪得无厌地要求得到投资者一定百分比的资产!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无数个对冲基金。1986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作过一次调查,当时,美国共有215 家对冲基金。到了20 世纪90 年代,这一数字可能超过了3 000 家(没有任何人搞得清的数字),而且,这些基金的投资风格和所投资的资产品种也大都各不相同。在这些基金中,大多数的规模都比较小,所涉及的资金总额约为3 000 亿美元,大大小于总资产额高达3。2 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但是,投资者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对冲基金出现,希望这些对冲基金能够在平淡无味的投资渠道之外,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他们的勇敢且又很安全的投资通道:一个不会冒最大风险、但却追求最大确定性的投资通道;一个不靠大声嚷嚷、而是靠聪明睿智取胜的投资通道。而所有这些特征,正是约翰·麦利威瑟心目中理想的对冲基金所必须具有的。
受阿尔弗雷德·琼斯的启示,约翰·麦利威瑟认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应该在债券市场上,专注于“相对价值”的交易。因此,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应该在买进某些债券的同时,卖出另外一些债券。他们赌的是两种债券之间利差的扩大或缩小。如果意大利的利率比德国高很多,那么这就意味着,意大利的债券价格要比德国的便宜。这时如果一位交易员买进意大利债券,同时抛空德国债券,而意大利债券和德国债券之间的利率差最后缩小的话,他就会获得盈利。这就是证券交易的相对低风险策略,因为不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是同升同降的,而利差的变动则不像债券价格本身那么大。正像阿尔弗雷德·琼斯的基金一样,从理论上来看,不管市场是升还是降,甚至崩盘也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都不会受到影响。
但与阿尔弗雷德·琼斯的做法不同的一点是:约翰·麦利威瑟从一开始就打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将利用其自有资金20 甚至30 倍,甚至更多倍数的财务杠杆来开展交易,而这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他们买进和抛空的债券之间的利差通常都非常小,如果要由此获得巨额利润,就必须在巨大的财务杠杆帮助下,进行无数次巨额交易。对于任何一个到过赌场的人来说,这一战略都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正好像跷跷板可以帮助小孩翘起体重比自己大得多的大人一样,财务杠杆可以帮助你大大增强自己的“力量”,即自己的盈利能力,因为它可以让你像使用自己的钱一样,用借来的钱来生钱。当然,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也同样加大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战略失败,那么,他所蒙受的损失相对就会大得多,损失的速度也会快得多。事实上,甚至会危及他们自身的生存,尽管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非常之小。
※BOOK。※虹※桥书※吧※
第16节:昔日部下重返,制订惊人计划
昔日部下重返,制订惊人计划
1993 年初,约翰·麦利威瑟给美林证券当时的董事长丹尼尔·图利打了个电话。还在为受保罗·莫泽尔丑闻牵连而愤愤不平的约翰·麦利威瑟开口就问:“我是一个废物吗?”丹尼尔·图利回答说当然不是。丹尼尔·图利让约翰·麦利威瑟与美林证券专门负责为对冲基金募集资金的人员保持联系。很快,美林证券就同意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募集资金了。
约翰·麦利威瑟制订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他希望即使没有所罗门兄弟公司巨大的资金实力作后盾、巨额的银行授信额度和完善的信心网络,以及7 000 名员工的支持,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照样能够在全球交易和获得无与伦比的市场地位这两个方面,至少达到所罗门兄弟公司套利部门的水平。为所罗门兄弟公司效力如此之久、贡献如此之大,最后却落得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一想起这一点,约翰·麦利威瑟就感到愤愤不平。他渴望能创建一个更好的套利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无辜。
从一开始起,约翰·麦利威瑟就希望能为自己大手笔地募集到25 亿美元的基金(一般的基金都是从这一数字的1% ,即2 500 万美元起步的)。事实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大手笔的:它所收取的管理费要比其他基金高得多,除每年按2% 的比例向投资者收取固定的资产管理费以外,约翰·麦利威瑟和他的合伙人们还向投资者收取其全部利润25% 的利润分成(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他基金一般只收取1% 的资产管理费和2% 的利润分成)。这么高的收费标准,约翰·麦利威瑟认为,是为了能够保持其进行全球性交易的能力。但实际上,这只不过反映了约翰·麦利威瑟对基金进行全球化运作的渴望。
更有甚者,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还坚持,所有的投资者都必须承诺:3 年之内不得撤资。在对冲基金这一领域中,这一规定绝对是闻所未闻的。但事实上,这一规定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市场出现逆转迹象,那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会拥有一笔真正的“长期资本”,就可以像银行对储户一样说:“明天再来吧。”此外,它还要求投资者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这主要是因为约翰·麦利威瑟根本就拿不出什么正式的追踪记录来让投资者了解。因此,尽管投资者多少都知道,所罗门兄弟公司近几年的盈利主要都来自于套利部门,但对它为什么能够获得盈利却并不清楚;而且,即使是对套利部门的工作能够赚多少钱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