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婚姻和平庸的婚姻远远多于美满的婚姻,离婚率与日俱增。据欧美国家的不完全统计,1年内离婚率为5%,5年内累积为19%,10年内累计为23%。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恐怕也丝毫不亚于欧美。但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是想结婚和已结婚的人远远多于想单身或未结婚的人。也许某人历经恋爱和婚姻的挫折,最终换来的只是一段平凡的爱情,但他仍然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生活需要感情,感情需要激情,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许正是感情和激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在投资领域,如果只有感情和激情,后果将不堪设想,以下关于股市的历史悖论足以说明这一点。欧美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证明,哪怕经历过世界大战、石油冲击、经济危机、“9·11事件”的严重冲击,只要动态投资美国股市(1926~1992年)的成份股票,以1年为单位考察,投资股票亏钱的概率为30%,赚钱的概率为70%;以5年为单位考察,亏和赢的概率分别为11%和89%;10年的亏和赢的概率为2%和98%。与此同时,有关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市场的长期统计数据表明,存在一个令人费解的“七二一规律”,即70%的投资者亏钱、20%的投资者保本、10%的投资者赚钱。由此可见,尽管长期来看,理性地投资股票的胜算概率(10年内亏损率小于2%)远高于婚姻生活的成功概率(10年内离婚率大于23%),但是,人们的投资生涯很不顺利,而婚姻生活则相对美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在于,生活首先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不能简单地以价格高低,甚至不能简单地以成败对错来衡量;而投资首先是一门科学,需要学会以投资的眼光进行冷静的理性分析,这不是可以无师自通或者感性而为的事情。当然,投资最终也是一门艺术,但是,它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达到的境界,而是少数投资高手或者投资大师的“专利”。换言之,我们可以感性地生活,但必须理性地投资。
所谓理性投资,首先就是要敬畏投资,承认术业有专攻,投资是一门科学,面对涨跌无序的股市、诡秘多变的汇市,你要么致力于成为专业投资者或者职业投资者,要么就求教于投资顾问或者委托专家理财(认购基金或信托计划),否则,你注定会成为“七二一规律”的牺牲品。令人欣慰的是,现代金融发明了一套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流程帮助人们进行理性投资:第一步,选择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和理财顾问(国际上流行的主流标准称谓是理财规划师CFP);第二步,与理财规划师共同分析你的财务状况,探讨将来的财务目标;第三步,共同制定涵盖家庭财富管理各个方面的理财规划,包括投资计划、保险计划、养老计划等;第四步,实施理财计划;第五步,动态调整理财规划,尤其是投资计划。归根到底,生活也许不需要金算盘,但是,投资不能缺少金算盘。
自主投资不如基金投资
投资理财的模式:自主投资不如基金投资
2004年年初,中国A股市场在历经2001年以来(上证综合指数曾经高达2245点)的惨烈下跌和熊市调整之后,终于迎来一次像样的反弹,当年1月份的上证指数由1300多点一路攀升至4月份的1780多点。当时,股民和基民投资热情极度高涨,每月新开股东账户人数高达好几万。2003年投资业绩优秀的海富通基金公司和刚刚成立的中信基金公司,都双双募集了超过百亿元的股票基金,我所在的华宝兴业基金公司也赶巧在“牛尾”期间的4月底5月初,募集了一只超过50亿元的股票基金—多策略增长基金。当时,我动员三位朋友投资基金,在听完推介之后,他们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方式响应我的投资号召。如今,三年多过后,他们得到了迥然不同的投资结果。
我暂且将这三个朋友称之为张三、李四、王五。张三尽管只是中学毕业,但他是多年的老股民,股市基本面、技术面都很精通,眼看股市机会重现了,听说我们基金的年度预期收益率只有9%~10%,觉得还是自己操刀为妙,想到前两年股票深套其中,哪里等得及也看不上年度涨幅只有股票一天涨幅的股票型基金—老牛拉破车到猴年马月。于是,他就像过去一样听消息、跟庄家,乐此不彼地炒股票。先后在梅雁股份、超声电子等股票上来回折腾。为了防止“内人干政”,张三与妻子分立账户,开展炒股比赛,全力比翼双飞。李四大学毕业,刚刚入市感觉良好,既知股市机会重现,又知基金经理毕竟技高一筹,于是,他就决定尽量探听基金重仓股,跟随基金搏击股海,岂不妙哉?3年多来从“五朵金花”到消费类股票,再到有色金属股票,他步步紧跟,时时博弈。王五医学博士毕业,从未投资股票,但深知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于是,他完全听从我的建议,认购华宝兴业旗下的新发基金和存续基金(消费品基金)各一半,3年多来,除了咨询过两次基金对账单问题之外,从不主动为之欣喜或为此忧愁。
3年之后,张三、李四、王五“各得其所”:张三仍在股海不见翻身,老股票未见完全解套,新股票也赔多赚少,2006年赚的钱2007年又赔了回去,而且夫妻之间还争吵不休,几近离婚;李四则炒股比打工还累,落得个不赔不赚的结局,要不是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保本也堪虞,差点竹篮打水一场空;王五则举重若轻,收获甚丰,新老基金都获得了2~3倍的投资收益率。
投资模式不同,盈亏结果迥异,是什么原因呢?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结果呢?在我看来,任何投资领域(股票、房产、外汇、期货、黄金等)都存在三种投资模式,其一是自主投资,其二是顾问投资,其三是委托投资(其中最典型的是基金投资)。除了少数职业投资者或财运极佳者之外,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自主投资不如顾问投资,顾问投资不如基金投资。仍以投资股票为例,自主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自找“牛股”,追涨杀跌,自主投资者白马股看得准,不过拿不住;黑马股看不准,更难拿得住。因此,指望自主投资股票赚钱,实际上是在玩一种胜算概率很小的危险游戏。顾问投资者往往指望聘请或请教的投资顾问是“牛人”,“牛人”自然能够找到“牛股”,且不论形形色色的股评家是不是“牛人”,单从他们收取佣金以糊其口的生存方式来看,其“牛性”也值得怀疑,加之我们对“牛人”半信半疑,“牛人”对我们也未必情有独钟,投资结果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委托投资者最典型的是基金投资者,他们倾向于寻找金牛基金公司或者金牛基金经理,只要基金公司不是太烂,基金经理不是太差,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结果必然较为稳健和优异。撇开短见或者偏见,长期来看,发生在张三、李四、王五身上的剧情将来还会继续上演,也就是说,中国和外国、理论和事实都将再一次证明,基金投资比顾问投资更值得信赖,顾问投资比自主投资效果更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