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湿润的文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远处的黄河大坝,是他的黄河滩地持续发展的保证。

    从北岸的居所到黄河大坝,走路不过两分钟,每隔三四天,盖敬华都要到这里挑水。与开垦黄河滩地的祖辈一样,盖敬华固守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这些吸纳了上中游所有工农业废水的黄河水,是盖敬华饮用水的全部来源。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黄河大坝,成全了盖敬华的生活,也使得黄河尾闾安澜了近40年,而这些坚实的坝体,却也是黄河文明发展的双刃剑。

    数千年前,黄河依靠丰沛的水源为先民们提供着丰富的物产,也提供着可供耕种的土地,与此同时,在中下游地区黄河由于泥沙淤积而泛滥不断,为了抑制水患,从战国中期起,黄河流域开始全面修筑大堤。

    李根蟠认为,修筑堤坝在一开始是历史的进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举措。然而逐渐地,弊端显露了出来:黄河的泥沙逐步沉积下来,逐步形成地上河。汉代已经…出现这个现象,有记载的汉代黄河泛滥的水灾已经…比较多。

    据《汉书沟洫志》载:公元前109年卒塞瓠子决口,“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汉武帝时,黄河流域单一农耕经…济确立。在这种农耕经…济思想指导下,对于湿地的无序开发逐步扩大。

    黄河中下游的水利与围垦,为中国创造了当时世界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财富,盛唐时期河北河南两道粮食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水利与农业的发展养育了更多的人口,也给黄河流域的湿地带来极大危机,据公元6世纪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当时黄淮海平原…上被称为泽、薮的大小积水洼地有180余处之多。10世纪以后,这180余处古湖几乎全部淤废。而如今,黄河中下游已经…完全没有通江…湖泊。
第5页 :我住黄河头,君住黄河尾
    我住黄河头,君住黄河尾

    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的清晨,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每天,去玛曲河边打水,是桑巴拉必做的工作。甘甜的河水,可以直接被用来熬制奶茶。放牧的生活平淡…到近乎一成不变,桑巴拉…一家却乐在其中。大儿子三丹功刚刚两岁,2011年7月,桑巴拉…的小儿子在玛曲河边出生,这是夫妻俩幸福的源泉。

    桑巴拉一家所在的玛多县,是黄河源头流经…的第一个县,这里生活着的1。2万人,全部像桑巴拉…一家一样,依靠着黄河水。

    在玛多,黄河干流会贯穿两个大湖—扎陵湖与鄂陵湖,这两个海拔4300米的高原…淡…水湖被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是黄河上游8条重要支流的水源补给地。它们的荣枯决定着整个黄河流域的未来。

    1997年,黄河源头干流首次在玛多县断流3个月。

    1997年,源头的缺水和沿河地区的大量取水造成黄河全年断流226天。就在那一年,当地政府为刘秀英这样生活在黄河入海口的人家统一安装了自来水,由于黄河持续缺水,生产村的集中放水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刘秀英需要接4到5桶水,才够一家人的生活。

    刘秀英说:“我直接喝黄河水,我这个自来水就是直接从黄河里抽来的,直接从沟里抽来的,黄河水——”她笑了:“黄河水甜啊。”

    对于刘秀英来说,黄河水,不仅仅影响着她的未来,更铭记着她的以往。

    刘秀英出生前,黄河的一次改道曾将整个村子淹没,无奈之下,刘秀英的父亲带领家人远走他乡。1952年,刘秀英10岁的时候,再次改道的黄河,在这里留下了大片新淤地,刘秀英随父母又一次回到了这里。

    刘秀英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原先她的爷爷和奶奶就在这里种地。黄河水暴发的时候,把刘秀英原…来所在的村庄毁了,她就搬走了。河水退了以后她再回来时,祖坟已经…看不到了,只有刘秀英爹娘的坟还在这里。而她爷爷的坟墓则是在西边被黄河水冲塌的地方,一并塌陷了。

    在丈夫从棉花地里回家前,刘秀英需要做好两人的晚饭。饭菜很简单,1根从地里拔的萝卜,1个烤玉米,再加上些剩饭,老两口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做完饭,刘秀英要烧好4壶开水,大部分水老伴盖洪海第2天摘棉花时要带走。

    而傍晚,将牛羊赶回家后,是桑巴拉…念经…的时间。

    按照习俗,他要等到小儿子100天的时候,请活佛为儿子起一个吉祥的名字。

    就这样,黄河将原…本毫无交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第6页 : 遥远的回响
    遥远的回响

    —黄河湿地的前世今生

    《湿润的文明》总导演…樊志远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见过的唯一一片被“锁”起来的湿地。

    保护区就在新、老黄河入海口的两侧,为保护湿地,工作人员修建了一条穿越保护区核心的土路,在湿地的入口和出口各设一道木门,两把铁锁—“自然”,就这样被“珍藏”起来,而“人”,这一由自然而来的物种,却因为这两道门、两把锁,与自然隔膜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正反映了中国湿地保护乃至中国环境的现状,一半的天然湿地已经…被侵占、进而消失,“自然”的状态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奢侈品”。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成立于1992年,面积大约1530平方公里,保护区位于河海交汇处,湿地受到海水与河水的交互影响,盐碱度极高,泥沼遍布。↓米↓花↓书↓库↓ ;http://__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温带最广阔的湿地,也是中国最年轻的湿地—只有150余年的历史。

    公元1855年,黄河在今河南兰考县铜瓦厢大规模决口,结束了从淮河入东海的历史,改道为由山东利津入渤海。泛滥后的黄河在兰阳至张秋的几百里范围内,南北迁徙摆动达20余年,大量泥沙随河水漫流,所及之处广泛地淤积,直至1883年左右,清政府才在黄河入海处修起了大堤,黄河的新河道初步形成—这也是如今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貌形成的过程。

    不到黄河三角洲,不会知道湿地的清晨到底有多美—11月初的保护区内,清风瑟瑟,啁啾的鸟鸣充满湿地每一个角落,伴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群鸟低低地掩过银白的芦荻,飞向墨蓝色的天际。

    获得保护区管理者的允许,摄制组得以在天亮之前打开保护区的铁锁,进入湿地核心区进行拍摄,此情此景实在难得一见—然而,又有几个游人能够在天亮之前进入核心区,领略真正的湿地美景呢?

    我们与自然隔离的时间太久,以至于我们已经…习惯了钢筋水泥、习惯了高楼林立,但却恰恰忘记了,中华文明乃至世界各大文明,正是从这样看似贫瘠、潮湿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与这些潮湿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7页 :
    万幸的是,黄河三角洲湿地为我们提供了文明诞生、发展的标本—这块年轻的湿地正在发生的事,在黄河文明初兴时就已出现,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曾经…怎样依赖着黄河的赐予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在黄河入海的地方,地势趋于平缓,加之河水受到海潮的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据统计,黄河每天可以淤出一个足球场的面积。黄河三角洲湿地年均造陆32。4平方公里。仅仅在改道的150多年间,黄河泥沙已经…在三角洲地区,淤积出约5400平方公里的平原…,占如今东营市面积60%以上的土地来自于黄河泥沙的淤积。黄河文明也正是在黄河不断泛滥、淤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所编《人民黄河》的统计,历史上有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

    而现实的存在往往是“自然”千挑万选的结果,黄河的泛滥看似危害极大,却也隐藏着极为有利的一面—正是由于黄河的泛滥、改道,为人们淤积出一片片可以被简陋的农具耕种的土地,才使得黄河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含沙量大,是黄河不断泛滥、改道的原…因之一,每年大约有16亿吨泥沙随河而下,其中四分之一淤积在下游河道,剩下10亿多吨基本流入大海,如果将黄河一年的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多的土堤,其长度将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黄河的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距今约300万年前,刮向中国内陆地区的印度洋暖湿气流被不断抬升的青藏高原所阻挡,而由蒙古高原过来的高压气流却在不断增强。干燥寒冷的西北气流,由西北向东南运动。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沙石在骤冷骤热的严酷环境中支离破碎,直至形成粉末。随着西北气流的运动,亚洲干旱内陆的岩屑便被挟带着向东南飘洒。其中粗粒的岩屑重量较大,飘洒的距离较近,纷纷掉落在戈壁东南的外围地区,形成沙漠、沙地;细粒的岩屑重量较小,飘洒的距离较远,便降落在沙地的东南地区,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的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区,这史无前例的空运历经…数百万年,终于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的面积63万多平方公里的黄土地带—黄土高原。

    黄土的飘移直到现在仍在进行;年复一年的西风将细碎的尘土从亚洲大陆腹地的蒙古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向东南搬运。黄土中含有不少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比较肥沃;黄土层深厚又便于蓄水;很适于农作物生长。而黄河所流经…的正是这片土地。

    早在150万年前,黄河尚未形成现在的统一大河,那时候的黄河属于断断续续的内陆河,后来湖泊之间因为地壳变动互相连通、袭夺,水量逐渐集中,开始在西部高原…形成下泄的趋势。专家推测,黄河形成现在形式的统一大河,距今仅有1万年左右的历史,从那时起,黄土高原的黄土被河水裹挟而东,人类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从丘陵高地迁往平原居住。
第8页 :
    现在的华北平原是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由黄河及其支流不断泛滥淤积而成。可以想象,在5千年以前,这些低地平原还是一片湖泊或沼泽,在黄河的盛水季节仍然是黄河的漫流冲积区,因而不适于人类居住。随着淤积的不断进行,原…来湖沼中的高地逐渐露出水面,变成只在发生特大洪水才会被淹没的河洲。这些河洲无疑是极好的耕地,但要开发这些地区,必定会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正是在4千多年前,当华夏文化的先民们试图开发这些肥沃但易受洪水危害的低地时,人们形成了深刻的洪水记忆。

    数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便开始追随黄河的新淤土地进行开垦,这也是黄河流域人类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人们先选择湿地中能常年露出水面的高台地带居住,依靠着湿地便利的水源,逐渐开始尝试利用河流滩地、湖泊淤地进行耕种。人们为这些潮湿的土地起了新的名字—“泽薮”。《周礼地官》郑注:“泽,水所钟也。水希曰薮。”从采集、渔猎发展起来的古代文明,对低洼地区的泽薮一直比较重视。因为这些泽薮往往是帝王诸侯的游猎场所,而泽薮中水生动植物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大戴礼记》载孔子语:“平原…大薮,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

    《管子揆度》记载,“黄帝之王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就反映了人们开发湿地的情况。当时人们之所以喜欢选择低湿地耕种;是因为这些地方肥沃宜农;而且比较湿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干旱的威胁。

    与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相对应,黄河文明,又被称作粟作文明—小米,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初兴时期的主要作物。

    传统的农业作物,是人类从野草中驯化出来的,黄河流域遍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