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咨询过程中,我看到组织能力的薄弱是导致很多中国企业失败或受挫的主要原因。这促使我下定决心撰写此书,希望通过此书为中国企业提供打造组织能力的思维框架和工具,并介绍中外优秀企业在打造组织能力上的成功经验,帮助有志于成为行业领先者的中国企业抓住这一历史契机,打造组织能力以配合战略实施,先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进而走向全球,成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乃至世界级的世界企业。
   。 想看书来

参考文献
1。 辛本健.中国信心来自哪里'J'.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2,3.
  2。 Angus Maddison.The World Economy.IMF。
  3。 Zeng Min; Williamson Peter.Dragons at Your Door。 Cambridge: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7。
  4。 蔡,王美艳.劳动力成本上涨与增长方式转变'J'.湖北日报,//。 cnhubei。 /200703/
  

何为组织能力
在第一章中,我们提到中国有很多“烟花企业”,它们能在短期内凭借创始人的敏锐直觉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抓住商机、调动资源迅速崛起,但是这些企业却难以持续成功,它们缺乏的不是别的,正是扎实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指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一个团队(不管是10人、100人或是100万人)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是一个团队(或组织)竞争力的DNA,是一个团队在某些方面能够明显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真正的组织能力具备以下特点。
  独特性、深植于组织内部、不依赖于个人、可持续性
  每个行业都有为数众多的公司参与竞争,它们各自的战略和组织能力都不尽相同。例如,电脑行业的戴尔采用的商业模式是直销模式,它所需的组织能力是速度和定制,而中国联想采用的商业模式是分销模式,它所需的组织能力则是效率和低成本。丽嘉酒店面对的是高端尊贵的客户,它的组织能力是卓越服务,无论到全球哪一家丽嘉酒店,你都能享受到同样卓越的个性化服务,这和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这类以低成本、便利为竞争优势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完全不同。中国有很多能人企业,个别企业领导(尤其是企业总裁)能力超强,企业可以在他们的英明领导下取得快速成长,但是由于整个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少数个人,通常在能人离开或者出了问题之后,整个企业就会走下坡路甚至瘫痪,这类企业强的是个人能力,而不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靠的不是个人,它深植于组织内部,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并且是可持续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基业长青。
  为客户创造价值
  组织能力必须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得到客户认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目标客户是短途、高频率飞行的顾客,它为客户提供的价值是“低成本、速度和快乐”。生产汽车的企业很多,但提起丰田,大家都知道它的产品质量有保证。中国是家电生产大国,但是海尔却以服务脱颖而出。假如企业具备的能力很独特,但不是客户所需要的,这些能力不能算是真正制胜的优秀组织能力。
  超越竞争对手
  企业的组织能力必须超越竞争对手。格力能成为中国空调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凭借的是质量。由于它的产品品质高,在中国市场上,它和第二名的销量差距有150亿元(相当于600万台空调)。在微波炉领域,格兰仕以低成本制胜。它持续几年的降价把行业的利润点拉到很低,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使很多潜在竞争对手望而却步。在中国市场,迈瑞在产品质量和跨国公司相当的情况下以低成本、定制和服务超越竞争对手,最终在国内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
  优秀的公司往往在两三个方面展示出众所周知的组织能力。打造组织能力时必须配合战略,需要专注于两三项。如果什么都做,反而无法集中资源建立优势,容易变成四不像,样样都不专不精。组织能力也不是集中在几个人身上或几个部门内部,它必须是全员行动,是整个组织所具备的能力。而且判断公司组织能力比较客观的裁判是客户,而不是管理团队自身。
  在我与众多企业互动的经验中,其实很多企业家或高管在脑海中隐隐约约已选择了公司所具备的组织能力,但因为他们没有刻意地把这些公司赖以制胜的组织能力明确下来,以致各层级主管和员工没法在工作中集中精力和资源来建设这些能力,客户也无法清晰地体验公司所希望创造的价值,最终对内对外都丧失提高竞争力的契机。
  

如何系统地打造组织能力
明确了组织能力的定义之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打造组织能力,确保战略的实施。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是由外而内地思考:首先,公司必须先分析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然后,公司依据选定的战略方向,明确两三项与战略最直接相关的组织能力(如创新、低成本、服务等)。(本章附录2A提供了组织能力的规划模板,以便企业应用,附录2B介绍常见的组织能力以供参考)那么如何才能打造支持战略实施的组织能力呢?我认为,它必须有3个支柱的支撑(见图2…1)。
  图2…1   组织能力的三角框架
  (1)员工能力。支撑组织能力的第一个支柱是员工能力,即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中高层管理团队)必须具备能够实施企业战略、打造所需组织能力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也就是说公司员工会不会,能不能做出与组织能力(如创新、低成本、服务等)匹配的决策和行为。如何培养员工能力?企业需要回答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要打造所需的组织能力,公司具体需要怎样的人才?他们必须具备什么能力和特质?
  ?公司目前是否有这样的人才储备?主要差距在哪里?
  ?如何引进、培养、保留、借用合适的人才和淘汰不合适的人才?
  (2)员工思维模式。员工会做不等于愿意做,因此打造组织能力的第二个支柱是打造员工的思维模式,让大家每天在工作中所关心、追求和重视的事情与公司所需的组织能力匹配。公司要考虑的具体问题包括:
  ?什么是主管/员工需具备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如何建立和落实这些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3)员工治理方式。员工具备了所需的能力和思维模式之后,公司还必须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和资源才能容许这些人才充分施展所长,执行公司战略。在员工治理方面,公司要考虑的具体问题包括:
  如何设计支持公司战略的组织架构?
  如何平衡集权与分权以充分整合资源,把握商机?
  公司的关键业务流程是否标准化和简洁化?
  如何建立支持公司战略的信息系统和沟通交流渠道?
  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和员工治理方式这3个支柱缺一不可,而且组织能力要坚实,3个支柱的打造必须符合两个原则:①平衡(balance),就是3个支柱都要一样强,而不单是其中一两个强;②匹配(alignment),就是3个支柱的重点都必须与所需组织能力协调一致。
  公司在打造这3个支柱方面有许多工具可以选取。例如,在打造员工能力方面,公司可以建立员工能力模型(也称为胜任力模型或素质模型)、通过行为评鉴中心和360度反馈等手段评估员工能力、利用人才盘点建立接班人培养体系,并通过导师制、培训课程、网络学习、行动学习和观摩学习等方式提升人才能力。在打造员工思维模式方面,公司可以运用的工具包括:高层主管以身作则、平衡计分卡、KPI设定及下达、客户满意度调查、激励计划、末位淘汰等。在打造员工治理方式上,公司常用的工具包括:组织重组、流程再造、六西格玛、客户管理系统、ERP、知识管理等。这些工具本身都是很好的工具,但公司要从自身需求出发,选用合适的工具而不是业界流行什么就用什么。
  这些工具的选择必须依据公司组织能力的要求和存在差距来挑选。假如公司最大的弱项是员工能力,那么组织重组不一定是最优选择,企业必须关注的应该是人才引进和培养。相反,假如公司最大的弱项是员工思维模式,大家有能力但不愿意做或不敢做,则企业必须优先关注的工具是绩效管理和激励体系。3个支柱的强弱决定我们挑选什么工具来强化组织能力。一旦选定所需的工具后,工具强调的内容,如考核的指标、再造的流程、培训的重点,必须聚焦在公司所需的组织能力上。比如,一个以“创新”为组织能力的考核体系与以“低成本”为组织能力的考核内容就截然不同。通过平衡和匹配的原则,3个支柱才能坚实而紧密地围绕所建设的组织能力(附录2C提供了组织能力诊断的工具之一:问卷调查)。
  下面我将通过波特曼·丽嘉酒店、格兰仕和迈瑞的案例,具体分析企业如何有效地运用这3个支柱打造公司要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组织能力。
  

案例分享(1)
波特曼·丽嘉酒店
  —以卓越服务让宾客感觉宾至如归
  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上的波特曼·丽嘉是全球知名酒店丽嘉集团旗下的一员。丽嘉酒店服务的目标客户是高端客户。要吸引和满足这些挑剔的宾客,并使他们成为频频回头的老客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丽嘉酒店却成功了,这其中的秘诀就是持续提供卓越的服务。那么,波特曼·丽嘉酒店又是如何在服务意识相对薄弱的中国内地打造卓越服务的组织能力呢?(见图2…2)。
  图2…2   丽嘉酒店组织能力分析图
  员工能力
  选择卓越服务的人才。提供卓越服务的基础在于酒店员工的素质。只有拥有了认同酒店文化、有能力并愿意实现酒店价值的员工,酒店才能为宾客提供优质、舒适的服务。因此,丽嘉酒店在招聘之前,就有了明确的标准:波特曼·丽嘉需要能够提供卓越服务的人才。他们必须具备这样的品质:乐于助人、愿意长期在酒店工作,他们的微笑发自内心,让人感到愉悦。波特曼·丽嘉喜欢招聘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他们的可塑性大,可以更有效地培训他们,使其了解并认同酒店的价值观。具体的招聘分为三步:首先,酒店会围绕与企业价值观相关的一些关键主题对应聘者进行标准化的行为面试;然后,一线经理考核应聘者的专业能力;最后,部门总监、人力资源部总监和总经理亲自面试应聘者。这样严格的选拔确保了企业找对员工。
  持续的培训投入。找到合适员工后,新员工上岗之前都会进行为期2天的岗前培训。总经理亲自出马,带领高层管理团队和人力资源部向新员工讲解丽嘉酒店的信条、员工承诺和服务信念,关键是价值观的培养。之后,相关部门的培训师将对他们进行30天的在职培训。在接受培训的第21天,酒店管理层会主动征求新员工的反馈和改进意见。酒店还有一个特别的“第365日”计划。在这一天,酒店将会总结员工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工作出色的员工会因其卓越服务得到认可和表彰,这也让员工再一次加强了对公司文化的认同。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深对企业文化和信念的了解,每位员工每年接受的培训时间至少要达到130小时(16个工作日)。除此之外,每位员工每年还要接受年度再认证的考核。
  员工思维
  波特曼·丽嘉的员工是能够向人真诚微笑的员工,他们的微笑来自内心,来自对工作和企业的认同。酒店领导层对员工的关心和重视是员工愿意每天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的动力来源之一。下面的做法都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怀和重视。
  总经理上任的第一把火:打扫员工餐厅。俗语说“新官上任三把火”。1997年12月31日,刚刚接管波特曼·丽嘉的总经理狄高志(Mark DeCocinis)烧的“第一把火”却是带领管理团队打扫员工餐厅。

案例分享(2)
危难时的决策。2003年非典期间,酒店入住率下降,领导层首先想到的不是解聘员工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而是把管理层自己的工资削减了30%,并和所有合同到期的员工续签了合同,让员工感觉到了管理层对他们的关爱,使员工和酒店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那一年波特曼·丽嘉的员工满意度达到了。
  每日例会。酒店的每个部门每天早晨都召开每日例会,重申公司的服务信念和传达重要的业务信息。每日例会的重点全球一致:讨论和落实 12条员工服务信念中的某一条。
  激励与认可。波特曼·丽嘉酒店经常给予员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