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揭开20几岁的迷思:《20几岁的问号》
前言:二十几岁,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二十几岁是一个奔向未来的年纪,前方是未来,脚下是座独木桥。
据韩国在线就业网站Job Korea报导,韩国就“是否因求职所带来的困扰而有过自杀念头”采访了1082名20~29岁的求职者,结果显示,47。3%的受访者做了肯定答复;回答“偶尔想过自杀”和“有过一次自杀的念头”的分别占21。9%和17。8%;“经常想自杀”和“周期性产生自杀念头”的受访者分别占5。5%和2。1%。
目前,日本青少年通过网络结伴自杀的人也越来越多,进而跃居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在中国内地15~24岁的青少年自杀率也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
据自杀防治中心统计的资料显示,自杀死亡人数已占台湾青少年死亡人数的10。7%,位居死亡原因第二位。自杀防治中心的调查也显示,恋爱和学习压力分别占青少年自杀原因的44。2%和29。8%。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自己走向死亡?
难道自杀才是他们得已解脱的唯一办法?
难道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就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人二十多岁时就能功成名就?例如周杰伦二十多岁时成为一代天王;姚明二十二岁时成为美国青少年的偶像;林义杰二十多岁时成为台湾“超马王子”;刘翔二十一岁时登上了黄种人田径运动之巅?
为什么他们成功了,有的人却背弃了儿时的梦想,失去人生的重心而堕落失败,甚至痛苦自杀呢?
为什么世界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和把握这瞬息万变的二十几岁?
我们又必须解决哪些问题?为人生做好什么样的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又该做些什么样的规划呢??
基于此,笔者与心智心理研究专家们一起历经三年时间,走访英、美、加拿大、韩国、日本、大陆、香港和台湾等63个大、小城市,采访了将近3万名青少年朋友以及家长、老师和心理专家等,最后总结出一系列解开二十几岁迷思的方案,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的名人案例,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向读者揭示:二十几岁时,应该如何应对工作、生活、爱情和健康。
一个人成功与否,都是由无数个细小的选择所决定。如果你不希望看到自己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被淘汰出局,那么,请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二十几岁这个非常关键的年龄段,用书中一个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指引我们一步步迈进成功的门槛吧!
二十几岁,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松嶋亚2007。09。09
于北京
Chapter 1 二十几岁,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
21岁的陈安之,流落街头时做了一件事,结果竟使他在6年内成为亿万富翁,他究竟是做了什么事情呢?
你是否愿意成为生活的突围者?你是否还滞留在网络世界里疯狂厮杀、醉生梦死?
难道你还想坐待机会垂青?
你是否依旧在社会与学校间的夹缝中饱受着煎熬?
你是否知道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二十岁是一道从幻想踏进现实的门槛。二十岁之前你可以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二十岁之后你必须踏进现实世界。
▲虹桥▲书吧▲。
第2节:现实给你的一记重拳
1。 现实给你的一记重拳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刚刚踏入社会的你,是否感到了一种无措和茫然?当初那个充满青春朝气和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到底到哪里去了?
曾经梦想着自己获得丰厚待遇和闯出一番大事业的激情,为什么会逐渐消失?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年轻人在刚刚步入社会时,会产生很多的不适症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人感到身心疲惫。
据调查,每年刚走出校园的社会新鲜人中,有36。2%的年轻人在步入社会之后,便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和打拼的勇气。其中,有很多人都喜欢把金钱、名利与幸福画上等号。
每位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一样,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并且满怀自信和建功立业的野心。但当那些最现实的东西摆在面前时,才猛然发现,自己除了盲目的自信之外,竟然毫无优势。学校里学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无法用到。于是,很多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变得茫然不知所措。
阿江是台北某大学毕业的学生,他和同学们一起满怀雄心壮志地离开学校,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他现在只是一家私人公司的临时工,微薄的薪水仅仅能满足温饱。而且,同事之间勾心斗角以及距离梦想越来越远的情况,让他痛苦不堪。
有很多次他都想辞职,但自己家庭的贫困,外面就业形势的压力,以及工作经验的缺乏让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以前的自信和骄傲渐渐地离他远去,社会的变幻莫测以及对未来和理想的茫然,让他无法适应……
和阿江情况不同的是他的同学小琼。相比之下,小琼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长年在日本经商,他一直自己在台北单独生活。不过,他并不是传说中的败家子。他不仅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且大学毕业后,他一直梦想自己闯出一番事业,而不愿意终日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毕业之后,他向父母借了一笔钱,和别人合伙做生意,结果被人骗得血本无归。他想出去找份工作,却发现根本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于是,他打算放松自己,好好地享受青春。他总是告诉朋友和自己说:“我们才二十多岁,距离三十而立还远呢!现在就开始打拼太不值得了。由于我们的不成熟和时机未到,不仅白白浪费了金钱,也辜负了我们的大好青春。趁现在我们还小,好好地快乐一段时间吧!要不然真正工作之后,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生活了。”
就这样,他和朋友们一起,整天吃喝玩乐,打电脑游戏。饿了就吃碗方便面,困了就趴在电脑旁边小睡一下,然后继续进入电脑游戏中厮杀。他就这样逐渐迷恋上网络。直到有一天,他晕倒在电脑桌旁,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了两个多月,并且出现了营养不良、胃病等症状。这时的他,只好虚弱地躺在医院里接受治疗。
记者采访他时,他苦笑着说:“我并不是迷恋网络,只是在现实中屡遭挫败,让我感到迷茫,只有躲在电脑游戏世界里面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没想到把自己搞成了这样。”
像这种迷失于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非常多。他们在毕业后,本来抱着远大的理想,却遭遇到诸多不顺,处处碰壁。有的人在学校里很努力地学习,结果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内容严重脱节;有的人真诚地与人合作,却屡屡上当受骗;有的人在现实中发现,自己向往的工作并非理想的那样;有的人坚守正义,却遭到无情的践踏……自己曾经拥有的理想与抱负,结果都被现实一个接一个地残酷摧毁,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理想也就这样渐行渐远……
年轻人一般缺乏社会经验和抗挫能力,当理想被现实摧毁之后,许多年轻人并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是开始消极沉沦、郁郁寡欢,逐渐对生活失去热情,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
但我们都知道,积极是成功的基础,消极则是失败的开始,每个人都不想就这样轻易地放弃和沉沦下去。但是,我们又该如何去消除内心的迷茫,调整心态,缩短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呢?
▲虹桥▲书吧▲BOOK。▲
第3节:现实和梦想同样重要
2。 现实和梦想同样重要
记得有首歌曾经唱到:“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比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曾经是你幻想的未来!”
难道理想真的仅仅是理想,现实终究是现实吗?
二十多岁的人,都曾经有过无数美好梦想:考一所理想的学校、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以及一份刻骨铭心的爱……
然而,残酷的现实总会让你一次又一次地与它们失之交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要想成功,都注定要经过无数次的跌倒和失败。
不过,这并不是说理想总会被现实摧毁,而理想就不重要了,相反,如果没有理想的话,那么我们也根本无法成就事业和体验人生的乐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盏路灯,没有理想,也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了方向,也就同样没有了生活。”
但是,不顾一切地拋开现实去追求理想,也同样是错误的。
《纽约客》杂志上曾经刊登了这样一则故事,描述一位到美国追求梦想的俄罗斯女孩,如何从寻梦的玫瑰色天堂,落到了流落街头的现实世界之中。
丹尼亚和丈夫一起在俄罗斯的英语培训班学了一段时间的英语之后,就想办法来到美国,并打算追寻梦想。他们到了美国之后,学过电脑的丈夫很快就找到了一份程序设计师的工作。
而丹尼亚却不肯委屈自己。她认为,自己的英语要比一般人好很多,而且还年轻漂亮,和其他的俄罗斯、乌克兰裔新移民相比,她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因此她总是告诉自己说:“我不是来谋生存的。我来到美国,是为了人生的成功。所以,我一定要找一份体面而赚钱的工作。”
就这样,她每天都在《纽约时报》的求职栏里圈选合适的信息,然后一家家投递简历、前去面试。但是,一年多过去了,她仍旧没有找到梦想中的体面又多薪的工作,甚至有一次去应聘柜台接待员都被拒绝了,理由就是:她带有俄罗斯口音的简单英语让她根本无法胜任柜台接待员的工作。
后来,她不得不一次次地降低要求,但她发现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在餐厅里打杂也无法胜任。接着,又因丈夫失业,生活陷入困境,他们被迫流落街头,这时候她才沮丧地意识到,寻梦所需的条件,远远超过她所想象的。繁华的曼哈顿自己每天都能看见,但好像就是和她隔着透明玻璃一样,怎么也融不进去。
可见,无论你的理想多大,明白的道理有多少,在理想与现实PK时,如果你不能好好地把握,就无法扬起自己的生命之帆,一切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记得《麦田捕手》中有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任何理想都会和现实有所差距,但有的人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及时地将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并一直坚持到最后。
。←虹←桥书←吧←
第4节:二十几岁,你和梦想差几步?
3。 二十几岁,你和梦想差几步?
二十几岁,是个充满梦想的年龄,但那些高于现实土壤的空中楼阁,美丽却不实际。
想要实现梦想,就必须一步步缩短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们在梦想的引领下,抱着必胜的决心在这个火热的年龄里勇往直前!
美国畅销书《怎样得到你所想要的》是一位名为乔丝的心理医生写的。乔丝在美国的知名度非常高,而且她还经常通过媒体,为信赖她的人医治烦恼。不过有谁会想到,这样的名人当初竟然是穷困潦倒,几乎在婚姻中失去自我呢?
她和丈夫结婚,是在她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当初,丈夫只是个实习医生,每周仅有60美元的收入。由于生活的贫困,他们根本请不起钟点女佣。虽然乔丝是心理学博士,但面对孩子的哭闹和家庭的琐事,她不得不放弃自己从小就非常向往的心理学事业,做个专职的家庭主妇。
然而,即便乔丝放弃让自己成为著名心理学家的梦想,生活的窘迫依旧让他们不堪忍受。他和丈夫都明白,如果再不改变这种状况的话,那么他们也许会因此而发疯。
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巨奖问答的游戏节目,只要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参加这个节目。她看完后就开始想:“如果我去参加的话,能否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