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战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采用经济手段。在十七八世纪,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夺欧洲大陆的利益而开展了4次战争。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1643…1715年),法国是当时欧洲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却被后起的英国打败。尽管法国战败的原因很多,但是大家都能意识到,金融因素才是根本原因。
  事实上,英法两国的战争从一开始,战争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在十七八世纪,尽管法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令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对一个国家而言,仅靠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国内没有一个较好的金融体系支撑,即使是波旁王朝也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法国军队的开支,而法国只能长期依赖荷兰的金融市场融资。相比较之下,欧洲工业革命思潮后的英国在金融体制上比法国拥有更大的优势。初步成型的金融机制为英国提供了足够的战争开支,从而使英国在整个军事筹备和军事力量上逐步优于法国。更进一步地,发达的金融技术和金融市场使英国发展更加迅速。尽管英国经济在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在1694年,英国创建了英格兰银行以应战争急需,各地随之建立起“乡村银行”以及繁荣的债券交易市场,这些都为政府开辟了广阔的财源。值得称赞的是,英国政府有着高效和守信的财政体制,能够按时和负责任地偿付本息,使得政府能够持续地筹措到长期贷款,且使英国政府的借款利率不断下降。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出,在1752年,英国政府的国债利率大约为,而法国国债利率是5%左右。当时,英法两国的国债数额几乎持平(约亿英镑),但法国每年支付的利息差不多却是英国的两倍,即1400万英镑。法国沉重的军费开支使政府出现财政危机,因此只能发行更多的纸币,结果引发通货膨胀,这对战争时期的法国无疑是雪上加霜。1756…1763年,英法之间的战争再度爆发,战火从欧洲一直蔓延到北美和印度,法国遭到惨败,它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势力都被英国逐出,从此丧失了欧洲最强国的地位。而英国由此确立了海上霸权,并一直保持到20世纪。英国,这个人口不到2000万的弹丸岛国,凭借其发达的金融技术和金融市场,从此主宰世界长达两个世纪。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金融战争是所有战争的最高形式(5)
看起来,金融战争和军事战争象是一对好兄弟,它们“唇齿相依”,又相互促进。金融家从来都最喜欢战争,这是他们大捞一笔的好时机。所以要是说他们在一场战争的爆发中没有扮演什么重要角色,相信很少有人会认同。而下面,我们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一场在国际银行家不遗余力的煽动下爆发的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有33个国家被卷入这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的人类经历的一场大浩劫,给交战国带来了空前的大灾难。当时,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是什么引发了这一场世纪浩劫?根据历史的记载,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指萨拉热窝事件,是指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G。普林西普刺杀。
  此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即各国相继加入战争。似乎,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报复事件。但是,正如同今天以“9?11”事件为借口向伊拉克开战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是一场超大规模的经济较量。
  在当时的欧洲,德国已经超越了英国,一跃成为欧洲霸主,也成为了欧洲的心腹大患。英国想除之而后快,却实力不足。于是,英国拉上德国的老对头俄罗斯和法国,缔结了三国协约;而德国也开始与奥地利联手。欧洲的两大对立势力正式形成。
  两大势力要随时提防对方,因此要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大家都明白战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两军之战似乎一触即发,世界却在大家的强制压制下显得异常的安稳。但是,维持高强度的军防给各国都带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带来的债务危机似乎会比战争可能造成的还要严重。
  此时的美国拥有大量的财富,能向两军提供信贷。但是,美国却在总统威尔逊的干预下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银行家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他们不断对总统施加压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工业革命的带动下,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实力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国的生产力和资本都已经高度集中。而此时各国的真正统治权,实际上是集中在少数金融家手里的。正如梅耶?罗斯柴尔德所说:“只要我控制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金融战争是所有战争的最高形式(6)
所以,在大选来临之际,威尔逊还是向银行家们屈服了。1913年12月23日,《美联储法案》通过,之后正式投入运作。之后,美国与英国签定了巨额贷款协议,爆发战争的条件终于成熟。金融家们从这单协议里赚足了钱,却带给了全世界人民空前的灾难!
  在鄙夷资本家的丑陋嘴脸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重视金融的巨大力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切都是为了金融而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滑铁卢战役中的金融战争(1)
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国际战争,然而大家注意到的往往都是它们的军事形式。事实上,军事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而###归根到底便是经济实力方面的抗衡。作为经济的灵魂,金融战争总是无数次在军事战争中充当着关键因素。
  金融战争是所有战争的基础,如果金融战争失败了,难以维持消耗的一方就会处于劣势。从拿破仑不费一兵一卒登上王位,到后来他在滑铁卢战役的大败,我们可以再次领略到金融的神奇力量。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领1050名官兵,分乘6艘小船,巧妙躲过监视厄尔巴岛的波旁王朝皇家军舰,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拿破仑登陆后立刻在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号召士兵和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反动统治。拿破仑的部队随后开始进军巴黎,沿途的法国军民无不热烈欢迎,并纷纷加入到拿破仑麾下。波旁王朝派出的拦截军队,包括内伊元帅等人在内也纷纷自动归附。到3月12日,拿破仑未放一枪一弹便顺利进入巴黎枫丹白露宫。3月19日,拿破仑在万民欢腾声中,重登王位。
  1815年6月18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一世的军队与英、荷、普联军在滑铁卢(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的居民点)进行决战。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陆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争。如果拿破仑取得了最终胜利,法国将不容置疑地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如果威灵顿勋爵打垮了法军,那英国将主导欧洲的大国均势。然而,这场战争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之间的巨大赌博——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则将损失惨重。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C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就在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进行着殊死战斗的时候,一个在后期叱咤风云的金融家族开始悄然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家族,但是如果我们告诉你这个家族是拥有约50万亿美元庞大资产的金融巨头,也许你会增加几分对它的兴趣)。当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谍遍布在各个地方,当拿破仑的败局已定时,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快马奔向布鲁塞尔。当他于6月19日清晨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内森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内森?罗斯柴尔德让自己家族的交易员抛售英国公债,同时向大家传达了英国战败的假消息。在罗斯柴尔德家族交易员开始抛售英国公债时,焦急而激动的人群也疯狂地冲向了交易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
   。。

滑铁卢战役中的金融战争(2)
此时,内森令自己的交易员开始抢购能见到的任何一张英国公债。就是这一出一进,让内森控制了大部分的英国公债,也为他日后控制英国的货币供应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这种资本家赤裸裸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其惨烈和冷酷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场军事战争。
  滑铁卢一战使内森?罗斯柴尔德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内森?罗斯柴尔德控制了英格兰银行,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从此以后变成了罗斯柴尔德银行向全民的变相征税。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当内森?罗斯柴尔德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的时候,他实际上操控着公债的价格,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手中。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同样的历史也在上演着。有专家指出,近代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历次战争中之所以连连失利,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金融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1894年甲午海战为例:在战争的筹备过程中,日本国内在政府和媒体的鼓动下,上至天皇,下至妇幼都纷纷投入到“军资献纳运动”和“义捐运动”中,为战争募资,以此保证了侵华战争的财源。而当时的中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设备不全,物资匮乏,但北洋水师却只能眼巴巴地等着户部的拨款。更为荒诞的是,慈禧太后为了操办六十大寿而挪用了北洋水师2400万元的军费。甲午海战,清兵用掺着沙子的炮弹去炸敌人的铁甲战舰,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就这样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也就这样被摧毁了。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当时慈禧不挪用海军军费,如果当时政府可以向全国发放国债来保证军费,或许战争的结局就不是这样。当然,历史容不得假设。
  金融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但是当时的晚清政府不要说建立金融市场,就连起码的金融意识都没有。甲午海战后的1898年,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建立一个金融系统的重要性,政府第一次发行公债“昭信股份”,目标是筹集1亿两白银,以此来解决战后的财政困境。但是当时的国人上至君臣,下至百姓,都认为借钱来花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几个月后,政府仅募集到1千万两白银,只完成目标的1/10,不得不被迫放弃这项计划。一个完全缺乏金融意识的政府,一个完全缺乏金融意识的国家,怎么能在战争中立足,又怎么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呢?!
  

滑铁卢战役中的金融战争(3)
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仅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两项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的赔款额就高达亿两白银。加上其他不平等条约的赔款,整个晚清政府被迫赔款一共达16亿两(这还不包括利息)。赔款如此之多,但如果清政府及时挽救,也还算不上致命。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计算:如果清政府能按5%的年利率从本国融资,而且每年从1亿两白银的国库里拿出一半来支付利息,那么清政府至少也可承受10亿两白银的赔款,也许还不至于破产。但现实并非如此,金融市场的缺乏使得晚清政府无法为这些赔款做出一次性支付,以致于清政府最后只能以国土和主权作为抵押。大片国土被奉送和割让,紧跟着关税也被作为抵押,中国的主权就这样一步步地丧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