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南危机下一步的走势预测
从越南目前的情况看,虽然现在越南货币在贬值,但是贬值幅度还不是太大,还没有达到上次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如果越南政府能够迅速出台针对资本出逃、货币“挤兑”、通货膨胀和资产市场下挫等的急救措施,就有可能恢复市场信心,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进而防止危机的产生与扩大。从目前越南的财政及国际收支情况看,问题也没有到上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地步。根据目前越南官方发布的数据,其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49%,政府即期担保的债务占GDP比重为433%,2006年越南全部外债占GDP的302%,其中短期债务占GDP的86%,远低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泰国的263%的水平,年度外债偿还占GDP比重为53%,均处于安全区域内。2007年末越南外债规模为220亿美元,略低于其外汇储备规模,由于其中大部分是中长期债务,目前债务违约风险不大。
如果我们把目前越南的国际收支安全指标,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前一年1996年发生危机的国家比较可以发现,其外债占GDP比重为30%,已超过国际公认20%的警戒线,但并未超过上次亚洲危机发生前的亚洲诸国当时的水平,并且越南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例仅为2%,远低于危机前夕诸国的100%以上的水平,且外汇储备可以覆盖12个月贸易赤字,高于危机前诸国仅5个月左右的水平。不过,越南目前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约为49%,尽管处于安全边界以内,但是已经限制了越南政府的财政的能力,这一点比起金融危机时亚洲诸国的情况要差。但是,如果越南政府可以得到国际的援助,也可以渡过难关。而挽救越南盾可能是考验东亚货币合作和清迈倡议多边化有效性的一次难得时机。
从东南亚各国的情况看,虽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也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那次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各国普遍都吸取了教训,较好地维护了自身的国际收支安全。各国都控制了短期外债的规模,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也仅达到金融危机时一半的水平,有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均能覆盖12个月以上的贸易赤字,高于上次金融危机时5个月左右的水平。从各国的外债指标来看,菲律宾、印尼较高,但均没有出现亚洲金融危机时短期外债占全部外汇储备比重超过100%的现象。从各国的通胀水平看,目前的通货膨胀确实很高,但主要是由于过油价和粮食价格上涨所造成的,具有国际的普遍性。这样通货膨胀也有很大的危害性,一旦通胀愈演愈烈,引发政府使用猛烈的调控措施,可能使得金融市场出现动荡。这一点需要引起东南亚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由此看来,目前这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外部条件还不充分,如果这些国家政府的措施得当,很难印发传染性的金融风暴。但是,如果政府控制不当,或者美元确立走强,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加了。
越南危机发生后,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危机今后的走势还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将拭目以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编后语
越南危机忽然爆发,让世界感到震惊。这个近年来一直被人们看好的新兴经济体,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就“从天堂掉进了地狱”?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疑虑,我们追踪研究了越南危机,了解了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探究了产生危机的原因。时至本书出版之时,这一事件仍在延续。
经过紧张的研究分析和编写工作,这本反映越南危机全貌的书终于可以呈献给读者了。我们力求使本书做到全面、系统和客观,为读者了解和研究越南危机提供参考。但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加上越南危机发生及演变的节奏很快,目前还难以准确把握。因此,书中的观点和认识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为了系统、全面地给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越南的全貌和历史视角,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新闻报道和研究成果,也引述了少量的资料和观点,无法一一累列,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经济出版社毛增余、伏建全、许秀江、张潇匀,以及作者所在单位、同事及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08年7月于北京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专访作者孙兆东
孙兆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资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高级经济师,客座教授,获中国期货执业资格。现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任高级副经理。拥有4年投资银行、10年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参与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企业全球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信托加销售期权融资;企业短期融资券;抵债资产监管及账户管理的债券发行等项目。目前主要从事:融资、并购、金融安全与货币政策等方面研究和实务。有数十篇文章发表在《银行家》等国内外一级刊物,出版著作图书《次贷危机》等,合著新书《越南“危机”》。
记者:首先恭喜你们的新书出炉,我注意到今年初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也曾出版了《次贷危机》一书,并成为畅销书,近年来你们为什么要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危机”?
孙兆东:2007年初,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出现资金链问题开始,作为金融业内研究人员,我们就敏锐认识到这或许就是一场风暴的开始,于是我们跟踪研究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和次级债,并总结了其危机成因和经验教训,今年三月的两会期间中国经济出版社在全球首家推出了全面系统介绍美国《次贷危机》一书。
就在我们总结和评估“次贷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将会产生什么样影响时,我们又发现了越南,一个通货膨胀快速上涨的新兴市场,尤其是进入2008年5月,相继传来了越南金融市场波动的报道,于是我们把关注点放在了越南,跟踪报道,深入研究,并于近日形成了《越南“危机”》这本书。
无论是《次贷危机》还是《越南“危机”》,事实上,当前,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不断推进,世界经济由于开放的加快,危机出现的频率也在加快,从世界范围看,一定程度已经打破了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存在的密切关系。
从近期的观察和研究中我们认为有三点认识值得关注:首先,全球一体化是否导致了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1992年爆发了对冲基金阻击下的英镑危机,1994年12月爆发了“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导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到1998年发生了首先起于泰国的东亚金融危机,2002年阿根廷同样出现“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而爆发货币危机,2007年美国发生了又单一金融产品和其衍生产品爆发的次贷危机,2008年越南也出现了通货膨胀下的货币危机。其次,在全球经济处于波动阶段,国家金融安全比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三是,思则有备,前车为鉴,应未雨筹缪,防患未然。
记者:您认为越南“危机”的成因是什么?
孙兆东:2008年初,我们的比邻越南,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越南从股票市场到外汇市场出现了大起大落,导致越南外汇储备不足以支付外债和外逃资本,本币(盾)急剧贬值,以致后来产生楼市大跌、股市腰斩、货币贬值、粮食抢购……最终导致了越南“危机”。
越南“危机”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思考:越南的通货膨胀“堰塞湖”是否由美国的次贷地震引发的?越南的货币“危机”是否会诱发新的亚洲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项目开放怎样防范游资和热钱的风险?高通货膨胀国家如何进行货币政策决策?越南“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如何?
总括起来,越南的困惑在于: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缺陷;金融开放步伐过快;宏观调控处于被动;国际环境风云突变;热钱涌动来去无踪;而研究报告又暗藏玄机。
记者:您认为越南“危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是什么?
孙兆东:我们认为,此次越南“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有几点启示值得关注:一是应建立安全的金融防范体系;二是应加快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要建立战略联盟和储备体系;四是宏观调控要有预见性和提前量;五是必须警惕国际机构“话语权”。
记者:请再谈谈《越南“危机”》这本书写作过程和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孙兆东:应中国经济出版社之邀,我和张志前和涂俊两位博士共同把我们的研究成果编著成《越南“危机”》一书。该书为读者全景展示了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越南“危机”的由来、越南面临的经济发展困惑、危机影响与走向、对中国的警示等等。此书还为读者揭秘了鲜为人知的金融玄机,解读了新兴市场开放的烦恼和应对的措施……。
我们认为,越南这场“危机”如同是这个国家通货膨胀的“堰塞湖”。通过对越南通货膨胀“堰塞湖”形成、发展、抢险、治理等方面生动讲述和专业解读,这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诊断了越南危机由来,披露了危机产生的根源与成因,从越南危机的深刻教训中,探索了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科学决策,让读者在了解越南货币危机故事的过程中,把握政府宏观调控脉络,洞悉越南20年革新开放历程,为我们了解危机背后的秘密,并预知危机影响与走向提供了线索……。
通览全书,你会感觉到像越南“危机”这样的经济危机发生,有其相似之处:其一是各种糟糕的事情同时发生;其二是人们在惊恐和慌乱中采取的反常行动。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与个人,在危机中减少损失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产生连锁反应,防止冲动。
应该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把越南危机与越南此前危机、日本经济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精彩的比较。比较中我们发现历史有时会惊人的相似,前车覆后车鉴,只有在摔倒的地方吸取教训才能更好的避免重复出现的错误。读《越南“危机”》一书,我们会发现,同样是新兴发展中国家,越南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经验、教训等等,这些或许对当前不断融入国际化中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开卷受益,无论是《次贷危机》还是《越南“危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了解事实真相的来龙去脉。让读者感受到,无论是哪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危机,在“地球村”传导效应后,其实和老百姓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每天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外界经济形势的改变对我们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无论您从事哪个行业,相信每个人在潜心品味这本作品后,都会有所收获。
最后感谢大家对我们新书的关注,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