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陡峭的山坡上开辟梯田,修葺坚固的堤埂支撑田地;他还开凿沟渠,引水灌溉……他四处奔波,操劳不息。”(4)
维拉科查还是教师和医生,是百姓患难之中的救星。据说,“所到之处,他治愈所有的病患,让盲人见到光明。”(5)
然而,这个温文尔雅、诲人不倦的“超人”,慈善家的天性中也有另一面。如果他的生命受到威胁(这种事发生过好几次),他能令天火为其所用:
他的话创造了许多奇迹。一天,他来到喀纳斯地区一个名叫卡查的村庄……附近的人起来反抗他并且威胁说要用石头砸死他。他们看见他跪了下来,举手向天,好像在祈求上天救他脱离危险。印第安人宣称,就在那时,他们看见天上降下一团火光,将他们团团围住。他们吓坏了,来到他们企图杀死的人面前,祈求宽恕……他一声令下,天火顿时熄灭。这时周围的石头已经被火烧化,大块的石头都能一手拿起,轻得像软木一般。印第安人接着说道,他离开了发生过这一切的地方,来到海边,托起斗篷,走进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走的时候,他们给他起了维拉科查这个名字,意思是“大海的浪花”。(6)
这些传说对维拉科查的外貌的描述都很一致。例如,在《印加人的传说》一书中,16世纪的西班牙史学家胡安·蒂贝唐佐斯指出,据印第安人说,他是一个满脸胡须、身材高大的人,身穿一袭长及脚面的白色长袍,腰间系着腰带。(7)
从安第斯山脉各地众多的不同民族中收集来的对这位谜一般的人物的描述都颇为相似。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讲的:
他是一个留着胡子、中等身材、身穿长袍的人。他已过中年,头发灰白,身体消瘦,走路时手里握根拐杖。他对当地人十分慈爱,称他们是他的儿女。他周游各地,处处留下奇迹。他伸手一摸就能使病人痊愈。他通晓各地方言,说得甚至比本地人还地道。他们叫他苏奴帕、塔帕卡、维拉科查…拉帕查或帕查坎。(8)
在一个传说中,苏奴帕—维拉科查是“一个高大的白人,他的神态和外貌都令人肃然起敬”。(9)还有一个将他描写为“一个相貌威严的白人,蓝眼睛,蓄须,不戴帽子,穿一件长及膝盖的无袖上衣”。有一个传说提到他的晚年生活,说他作为一个“国家大事的睿智的顾问”备受崇敬。这时,他已是个“身穿长袍,须发飘飘的老者”了。(10)
开创黄金文明
传说中的维拉科查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是一位师长。据说,在他到来之前,“人们生活在混乱状态之中,野人一样赤身裸体。除了山洞,他们没有任何栖身之地。他们每天从洞穴中爬出来,满山遍野去寻找食物”。(11)
维拉科查改变了这一切。他开创了一个长期的黄金时代,为世世代代子孙所缅怀。不仅如此,所有的传说都一致认为,他以悲天悯人之心,开展他传授文明的使命,除非万不得已,决不使用武力。他循循善诱,身体力行,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百姓,使他们能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人们尤其难忘的是他给秘鲁带来了医疗、冶金、农耕、畜牧、文字书写(印加人说维拉科查曾教过他们,但被后人遗忘了)等各种技能。他还教授他们先进的工程和建筑原理。
库斯科城的印加式石头建筑物已经以其杰出的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随着我对这座古城的研究的深入,我惊奇地发现,只要稍有一点考古常识就不难看出,这里的所谓印加石造建筑绝对不全是印加人的作品。印加人的确是擅用石头的高手,而且库斯科地区的许多纪念碑无疑也是他们的杰作。然而,城中一些一直以来归功于他们的、较为出色的建筑物,看上去却可能是比他们更早的文明兴建的。这些迹象表明,印加人往往是修复而不是兴建了这些古建筑。
印加帝国高度发展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似乎也是这样。读者们可能还没有忘记,两条平行干道自北向南穿越整个印加帝国全境,一条沿海而建,一条穿越安第斯山脉。西班牙人入侵之前,总长15000多英里的、路面铺设平整的道路网畅通无阻。原来我一直以为这都是印加人的功劳,但现在我听说,他们更可能是继承了这套系统。他们的贡献在于修复、保养和使一个早已存在的交通体系更完整一些。实际上,没有一个专家(虽然他们不肯承认)能够确认,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公路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修建的。(12)
当地的传说更加深了这些公路的神秘色彩。根据这些传说,不仅交通系统和精美建筑在“印加时期就已经是古迹”了,而且两者都是在那之前好几千年就生活在那里的“红褐色头发,白皮肤的人的作品”。(13)
一个传说描述道,伴随维拉科查的有两种“使徒”:“忠诚的战士”和“发光的人”。他们的任务是将主人的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14)
其他地方还有一些传说,如:“孔恩·帝奇在许多随从的簇拥下归来……”;“然后,孔恩·蒂奇将他的被称为维拉科查的信徒召集到一起”,“孔恩·蒂奇命令所有的信徒前往东方,只留下两个人在身边”,(15)“从湖中走出了君主孔恩·蒂奇·维拉科查与他的民众……”,(16)“于是,维拉科查人奉维拉科查之命前往世界各地……”(17)
魔鬼的杰作(1)
古老的萨克塞华曼城堡坐落在库斯科城北郊。那天下午我们到城堡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厚厚的铅灰色的云层布满了天空,阴冷的寒风抽打着高原的冻土。我在阶梯上攀爬,穿过一道道为巨人建造的高耸的大门,沿着一排排曲折的高墙走进城堡。
我伸长脖子,仰望头顶上那块硕大的花岗石。此刻我正从它下面走过。它12英尺高,7英尺宽,重量肯定在100吨以上。它绝不是天然生成,而是经过人工加工的石料。它的棱角切割得如交响乐般和谐流畅,犹如信手捏来(像揉搓一堆蜡或者灰泥)。它就那么竖在那里,上下左右都是鬼斧神工造就的多边形巨石,重叠、衔接得天衣无缝,安稳如山。
这些精心加工的、令人瞠目结舌的石块中,有一块高达28英尺,它的重量约为361吨(18),大致相当于500辆家用轿车。看着这巨石砌成的墙壁,我心里不由涌出一连串疑问,渴求有人为我解答。
印加人,或者他们的前人,是怎么完成如此规模庞大的石头工程的?他们怎么将这些巨大的石块切割、加工成如此准确的形状的?他们是怎样将这些石块从几十英里外的采石场搬运过来的?他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大块石头那么轻而易举地挪来挪去、升高放下,堆砌成墙的?要知道,在人们眼里,那时候他们连车辆还没有发明,更别说拥有能够举起形状不规则、重达数百吨的石块,并将它们排列成迷宫一样的三维空间图案的机械了。
我知道,早期殖民地的史学家也曾被他们亲眼所见的奇迹弄得目瞪口呆。例如,备受敬重的西班牙史学家维加16世纪来到这里,谈及萨克塞华曼城堡时,他满怀敬畏地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亲眼看到这座城堡是很难想像它的大小的。而亲眼看过、认真验证过后,它显得那么的非同凡响,似乎有股魔力在操纵着它的建造。你会觉得它肯定是魔鬼的杰作而不可能出自人类之手。那些石头如此之大,数量如此之多,你会感到困惑:当初印第安人是怎么采集、怎么搬运、怎么开凿这些石头,并把它们如此精确地一块摞一块地堆砌成墙的?他们没有可以开凿、切割、抛光岩石的钢制或铁制的工具。他们没有能够搬运石块的牛和车辆。实际上,当时全世界都找不到能搬运这些石块的牛和车辆,因为它们实在太大,运输的道路也太崎岖了……(19)
维加也提到一些别的令人感兴趣的事情。他的《印加皇朝述评》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古时曾有一个印加国王企图效法先人修建萨克塞华曼堡的丰功伟绩,其中有一项就是从几英里外搬来一块大圆石,为城堡增光添彩:“两万多印第安人拖着这块巨大的圆石,穿山越岭,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途中,这块巨石突然失控坠落悬崖,压死三千多人。”在我查阅的所有史籍中,这是唯一讲到印加人确实曾经修建——或者说试图修建——萨克塞华曼城堡式的巨石建筑的一本书。这段记载表明,他们并不具有相关的技术,以致酿成这场惨剧。
当然,这件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维加的故事却加深了我对耸立在头上的这座伟大的城堡的疑惑。看着眼前的巨石,我感到,它或许真的是印加时代之前的某个更古老、却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民族修建起来的。
它又一次提醒了我,考古学家鉴定这种不含有机质的道路、石墙之类的工程建筑的确切年代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对付这些东西,放射性碳鉴定法行不通,热发光鉴定法也不起作用。新鉴定法,如测定岩石裸露时间的氯…36法虽然正在发展中,但离实际应用还很遥远。因此,在鉴定技术取得突破之前,所谓“专家”对印加文化的观点仍主要是猜测的结果,主观推测而已。由于谁都知道是印加人在使用萨克塞华曼城堡,人们认为是他们建造的就不难理解了。但是,使用和建造这两件事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说不定,印加人发现有这么现成的房子空着,就直接搬进去住下了。
果真如此的话,当初兴建这座城堡的人到底是谁?
“发光的人”,“忠诚的战士”,根据古老的神话说,是维拉科查人,长胡须的、白皮肤的异乡人。
旅途中我一直在查阅16、17世纪西班牙冒险家和人种学家的著作。他们对远古的、与世隔绝的秘鲁印第安人的传说有翔实的记载。最引人注意的是,这些传说一再强调,维拉科查的到来与一场淹没了整个世界、消灭了大部分人类的可怕的大洪水有关。
第七章 那时代有巨人吗
清晨6点,小火车骤然一抖,慢吞吞地爬上库斯科河谷陡峭的山坡。窄轨铁路在山里如一连串字母“Z”似的弯来弯去。火车“嘁嘁嚓嚓”地在第一个“Z”下面那“一横”上跑了一段,然后沿着中间那条“斜线”倒行上山,转换轨道,再沿着上面那“一横”跑一段。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开开停停无数次后,终于爬上了兀立于那座古城之上的山巅。此时城里的印加古墙、殖民地式的豪华宅邸、狭窄的街道、蹲伏在维拉科查神殿废墟上的圣多明哥大教堂等等,全都如梦似幻,幽然浮现在灰蒙蒙的晨曦里。街灯依然闪烁,勾勒出一道道光影,地面上晨雾飘渺,炊烟从无数小屋瓦顶上的烟囱中袅袅升起,美得就像童话世界。
火车终于不再留恋库斯科城,转头直奔西北方,开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马丘比丘——大约130英里以外、行车约三小时的一座消失的印加古城。我本想看看书,但是摇摇晃晃的车厢还是将我送入了梦乡。五十分钟后我一觉醒来,发现窗外风景如画:宽阔绵长的山谷间,一条小溪蜿蜒流过;两边碧绿的青草地上,正在溶化的晨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稍远处,一丛丛灌木点缀着一片广阔的田野,几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正低头吃草。附近稀稀落落地散布着几间房舍,屋外站着矮小黝黑的克丘亚人。他们身穿毛毡大衣,披着长围巾,头戴五颜六色的呢绒帽。村后是枞树和模样奇特的尤加利树掩映下的山坡。山坡渐升渐高,两座莽莽苍苍的大山在天际画出清晰的轮廓,山口之间可见远方的层峦叠嶂。极目之处,白雪皑皑的山峰直插苍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巨人变回石头
我终于依依不舍地把视线拉回到书上。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些把维拉科查的突然出现与印加人及安第斯山区其他民族传说中的大洪水联系起来的珍贵的线索。我想仔细地检查一下。
摆在我面前的是荷西·迪亚科斯达神父撰写的《西印度群岛的自然与人文历史》。书中,这位知识渊博的教士讲述了“印第安人自述的他们祖先的来源”。
他们常常提到一场发生在他们国土上的大水……印第安人说,所有的人都在洪水中丧命。这时从的的喀喀湖中走出来了一个维拉科查人。他在蒂亚瓦纳科停了些日子。直到今天,那里还能看到造型奇特的古建筑废墟,后来又从那里去了库斯科,人类就这样开始繁衍……(1)
为了解更多与的的喀喀湖和神秘的蒂亚瓦纳斯城有关的一些情况,我使劲往脑子里塞一些东西。我接着看下面这段库斯科地区传说中的描述:
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触犯了天条,被造物主毁灭于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