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记住,它叫唐朝!-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说人与法律平等,很大程度上时因为李世民开了个好例子。

  
  我们知道,朱元璋杀人的时候是怀着这么一个精神的:不怕杀错,只怕杀漏。搞得官员们每天神思恍惚,一不小心就得去见阎王。

  李世民呢?

  举个例子

  贞观五年,李好德因为妖言惑众下了牢。大理丞张蕴古认为李好德脑子有问题,不应该杀。但这时御史权万纪弹劾张蕴古是相州人。

  相州人怎么了?

  答: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

  于是权万纪总结:张蕴古收了好处,说的是谎话,是为了救李好德。

  太宗大怒,杀李好德。

  然后一想才觉得不对,他们压根不认识啊!

  大悔。

  于是他下令:以后死刑,要上三封奏章,还不能连上。

  我记得胡惟庸案发生时,朱元璋的命令是这样的:那就都杀掉吧!

  
  另外,监狱里犯人待遇也不差,长官没几天就会替犯人想想,似乎把犯人就是上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里面夏天有饮料,生病有中药,一个月就能沐浴,生了重病还能拿掉枷锁,让家人照顾。如果是三品官员以上,还可以两个人。

  特别说明的是,古代的沐浴不是今天一样洗个澡,而是热水先洗,然后用香熏一遍,一般是只有出席重要场合才会用。

  当犯人,极个别时候是很幸福的。

  当然啦,监狱不是宾馆,还是不去的好。诸位不要被误导。

  除了监狱,刑法方面也很宽松。

  如果是疑难杂案,连大理寺都不能决定,那就会尚书省派人来一起讨论,再送到秘书省,两次审核,然后再去犯人那里调查,最后才能审判。

  如果你在流放路上生病了,或是家里人死了、老婆生孩子了、奴婢死了,都能放假,并且一路上还有官员给你粮食路费。

  
  当然,这些事是很难假装的。各位撒谎能人们还是歇着吧!是人家官府传递的消息才算数的,不然还流放个屁!

  
  只要你没谋逆,还是当官的,六年一定出来;个别人三年就行,并且出来了还能再回到原位。不过这个操作性不强,你进了监狱,早有人顶上你的位子了,现在你回去了,顶的那个怎么办呢?喝西北风?得了吧,人家现在有势力了,让你回家种红薯还是好的,要是你抢他饭碗,你还是自己二进宫算了。

  
  唐太宗还有一次把一个监狱的死罪犯人都放了,然后告诉他们,明年秋天来这里行刑。

  当时,这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个别不地道的还拿这个赌博。

  第二年秋天,约定的时间到了,唐太宗和官员们等待着。208个犯人,一个个来了。一、二、三……二百零六、二百零七,有二百零七个来了,缺了一个。

  于是赌他们全来的人垂足顿胸,感叹自己太相信这个世界有好人了。

  
  突然,第二百零八个人来了,原来他走错了路,是赶着马车才及时赶到的。

  换句话说,他怕今天不能被执行死刑,是赶来了。好事者评论曰:他真是活腻了。

  的确,本来嘛,多活几天也是好的,偏偏……

  但这些人不懂,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它比暴力、峻刑和呵斥更有力。

  真正的伟人知道信任,知道信任是最强大的武器,他们有博爱,有精神,有着对他们的不疑和大度。

  唐太宗属于其中之一。

  如果你嘲笑那个来赶死的人,我劝你拿块豆腐砸几下脑袋。

  
  当然啦,不是每个人都像李世民这样好。

  比如武则天,为了权力,把王皇后不分青红皂白杀了。还把萧淑妃弄到酒罐子里,把手脚剁下,然后手接到脚上,脚接到手上……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令其骨醉而亡”

  武则天就在一边,看着萧淑妃死。

  女人是恐怖的,起码在政治上是这样。

  没话说了。

  
  以经济为本

  虽然古时候没什么股票之类的玩意儿,但实践证明:经济,那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明朝末期,本来好好的在搞资本主义萌芽,却突然杀出个通货紧缩,于是要钱没钱,要东西没东西,就连打仗的钱,都是从崇祯的内库里面提的。

  在经济方面,唐朝用的是均田制和著名的租庸调制。大家可能听过却不熟悉,但是别激动,听本人慢慢说。

  
  由于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先说均田制。

  
  我记得某位历史学家说过,农民两千年的起义就是为了一块土地。不错,关于土地,中国人一直有着极为丰富的感情。比如今日之房地产、炒房团,大多也有着类似的对土地房子的爱好。

  
  这个均田制,是北魏搞出来的,在之前的文字里我说过,在科举势力上来之前,做官的途径都是被豪门望族所垄断的,就是所谓的士族。而这些豪门往往控制着大量的农民。

  但北魏大家都知道,一天到晚没几个小时是安分的,不是战乱就是闹饥荒,为了保证税收,不至于弄到政府破产的地步,于是孝文帝实行了均田制。所谓均田制,就是说男子或是女子到一定年龄可以去领田地,但是要收租,有些田是国有的,有些则是可以传给儿子、孙子、孙子的孙子的。而如果某天这位农民挂了,又没钱出殡(在葬礼方面我们中国十分讲究),那就可以把一部分自留田卖了,别的则要还给国家,后来的朝代也基本沿用了这个制度。

  
  唐朝的制度是这样的。

  首先,用步来量田,用亩来计算,一百亩就是一顷。注意,这个一步可不是人走一步的距离,是五尺。

  等等,这田可不是你一生下来就发给你的,还有年纪限制呢!为了形象地说明均田制,我们用张三为例来讲解。

  
  某年某月某日,张三呱呱落地,那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应该算是“黄”这个年龄段。我们今天用来讽刺别人的“黄毛小子”等词语估计就和这个有关。

  接下来,小张三四岁了,可以没事帮家里打个酱油,这时候他就是“小”了。

  张三没有读书,他一边成长,一边成为了农民伯伯的后备军。十六岁了,这时候他每天帮父亲种种地,养养猪,他的年纪已经是“中”了。

  又过了两年,张三十八岁,他得到了一块土地,确切的说,是一顷土地。我们知道,一顷土地是一百亩,但里面并不是一刀切的。八十亩是口分田,二十亩叫永业田。

  张三有几个邻居,一个是瘸了腿的王老汉(四十亩),寡妇吴老太(三十亩),以及卧病在床的陈阿三(四十亩)。他们都分到了土地。

  张三是在甲村,旁边是乙村。甲村由于人口比较少,田地多,所以是实实在在的“宽乡”。乙村则由于人口过剩,叫“狭乡”。乙村在授田的时候,只有甲村的一半。但是别忘了,就是人,也有高低胖瘦的区别,更何况是土地。所以一年一熟的土地上,农民会得到更多的土地。

  张三是幸运的,生在宽乡,土地也十分肥沃。所以他不能得到更多的土地。

  当然了,鉴于中国向来的重农轻商,所以工商业者的土地是要打折扣的。士农工商,你一个商人算什么东西!(……)

  所以在宽乡的商人,土地减半;在狭乡,干脆连地都不给你了。

  某天,重病的陈阿三快死了,但是他由于长年卧病,没钱买棺材(这个情景熟悉吧),于是他吩咐别人帮他把世业田买了,好说歹说,总算凑了口棺材。

  到了年底,上头派了几个官吏来查看,把无人的土地收回,把有余的土地收归官府,然后官吏会一层层向上司上缴土地。

  均田制大致就是这样。

  但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搞了均田制,但并不是是说就实现土地平等了,请大家不要把万恶的旧社会想象成和谐社会。在古代中国,地主和农民是铁定对立的,并且统治阶级一定是地主,农民就是再怎么造反,都是没用的——自己造反成功后就会自己成了地主。

  还有就是唐朝的时候,一些奴婢、妇人和耕牛都是不能作为单位授田的(以前有过以牛授田),并且土地买卖比前朝都放宽了不少。

  然后我们讲讲租庸调制。

  这个制度是建立在上一个张三的故事也就是均田制之上的,用一句歌词来说就是这样的:没有均田制,就没有租庸调。(原句:……)

  凡授田者,“丁”每年上交粟二斛,稻三斛,这叫租。

  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这叫做调。

  而庸是关于徭役的规定。

  所谓徭役就是给公家干活,但是没有工资,一般是每年干二十天,如果是闰年,还要多干两天,也就是二十二天,同样没工资。

  
  这就奇怪了,收个税是可以理解的,每年交点米、交点布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说破了土地是政府分给你的,那这个呢?又没好处,又累,干的都是修黄河河堤之类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是不好还要受罚,谁干呢?

  不想干事可以的,但是必须每天交三尺绢,这叫庸。

  而更诱人的是如果加役二十五天(有时候是十五天),就能不交前面说过的“调”。加了三十天的徭役,租和调都免了!并且法律还明文规定:正役不能超过五十天。

  这有个名字叫轻徭薄赋。

  应该说,这个制度是不错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和政治之间脱节的矛盾。但问题是,再好的制度也是会过时的。

  引用原文就是这样的: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讲,反正一定让诸位明白。

  先公布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最终归宿:两税法取缔了它的位置。

  
  府兵制

  四个字:兵农合一。以后再说,不到时候。

  
  回来

  回到这里,又要开打了。是吗?
  作者题外话:继续!

第四章 薛举
混乱的局势

  万事开头难,不错,虽然唐军被层层围困,但是我们说过,那些起义军充其量是摆摆门面的次品队伍,唐军要干掉他们,还是很容易的。

  关键是隋,虽然摇摇欲坠,但力量尚存,万一狗急跳墙,李渊怕是挡不住的。万事就怕死磕。拼了命,就不好玩了。从这时到唐朝建立,就我的观点,这段时间是最无聊的。

  
  接下来就是老把戏了,我说过,要让手下的人没造反的心理负担,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扶个皇帝装装门面,挂起来当偶像使,反正撒谎也不用交税,没用一脚踹开就是了,我扶得起你,自然就踩得倒你。

  李渊把提心吊胆的杨侑(隋太子)立为皇帝,顺便改了个元:义宁。当然啦,他们还是很够意思的,没有忘记给隋炀帝一个太上皇的名号,虽然历史上所有的太上皇都不怎么幸运,个别倒霉的七八十了还要被拉出去砍头,可见这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就是谋略。当然,等到没诸侯的时候,就该换天子了,到时候逼他退个位就是了。这是李渊的算盘,他自然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以后也会对自己来这一手。

  
  杨侑知道,自己是个傀儡,但没法子。

  知道自己的结果却仍要坚持,是很痛苦的,他只能盼望奇迹发生。比如:统一天下后,李渊和他的儿子们突然喝了敌敌畏……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好争取表现好一些,以便将来混个善终。

  
  他的第一封诏书发出了:事无大小,全归相府;授李渊假节(权杖,一种权力象征);还把李建成、李世民之类的全封了王。我们之后说的齐王元吉、秦王世民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了,这份诏书的作者是谁,为什么发,大家都明白。

  大家都明白,却并不捅破,这就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而政治,需要平衡。

  
  这时候,另一件大事却发生了:江都事变。

  
  炀帝的失望

  在古代中国,皇帝和国王是有区别的,区别就是皇帝只有一个,而且至高无上,而所谓的王只不过是个高级干部或贵族(不是西周的那种贵族),因此王可以有很多。

  而之前说过了,由于历代统治者的屡次洗脑,因此一旦谁不安分跳出来自立为帝,其结果就会被群起而攻之,架在火炉上烤。因此像薛举、王世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