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记住,它叫唐朝!-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先糊弄一把,试探试探。

  “天下需要汉高祖或光武帝啊!”刘文静警惕地说出了这句话。

  李世民摇头:“不,近在眼前。凡人不识罢了。”

  明白了,这哥们是真的,不是来审问的。于是刘文静放心大胆地为他分析,从天子(当时的隋炀帝还活着)怎样怎样到盔甲武器人员怎么办再谈到太原怎么防,恨不得把叫花子都拉到军队里去,马上风风火火进行革命事业。

  这下好了,一拍即合。于是,晋阳起兵,从这里开始。狱中密探,李世民的第一步。(太宗以文静可与谋议,入禁所视之;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注意,这件事情,李渊是知道的。刘文静之所以肯开口,就大概是因为他知道李渊肯罩着他,心里有了归属感。

  
  接下来就是老把戏了,前面也有所提到,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在忙着和刘文静上演唐代隆中对的同时,李世民一点也没闲着。与豪杰(基本是江洋大盗)等社会闲散分子勾搭在一起,积蓄力量。(时隋柞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侠大盗莫不愿效死力。)

  这些是暗中进行的,李渊不知道。

  
  第三步,就是劝说李渊了,之前提到了,这里不再赘述。

  
  这就问题来了,从众多史料上来看,李渊和李世民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对比:当儿子的,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名誉称号也啥都没有,却忙进忙出,俨然一副造反专家兼职造反爱好者的样子;而李老爹却每天吃吃喝喝,糊里糊涂,还弄出了什么差点把李世民告官的糊涂事。

  所有的史料,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李世民精心策划起兵,李渊却只是个迫于形势点头的糊涂人,糊涂到恨不得你都想上去拉他一把,顺便给他做做心理辅导、革命教育。

  但我们知道,历史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他本身很复杂。如果作案现场有许多假象,史书中也一样。

  估计大部分人都知道玄武门之变,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不背上杀死兄弟的恶名,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部分是做好事),其中有一步,就是修改了史书。

  由于技术高超,加上李世民同志一直是传统正面形象,所以这一点一直只能是猜测,不一定存在。

  虽然史书没被大改,并且也只是猜测,但从错综复杂的史料中,的确有这样的蛛丝马迹。

  首先,我们把视角转向监狱密谈。刘文静的那段话是说谁呢?

  对了,刘文静描述的对象,是李渊,并不是李世民。(尊公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

  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刘文静的睿智:想想好了,李世民不过是李渊的代言人,最响亮的称号就是李渊的二公子。李渊和李世民,那个更靠谱呢?

  是李渊,也只有李渊可以提供给刘文静保护。

  同样,太宗之前折节下士,收的是江洋大盗(类似于)。都是些什么逃兵、罪犯之流,而对于这种不安分的社会潜在犯罪分子,政府是不会放过的。所以这些人只有一条出路——当李渊的门客。

  当了门客,官员就不会追究了。人家李渊堂堂唐国公,隋炀帝的超级近亲,难道一个区区县令敢动手上门把那些逃兵给抓了?不可能吧!

  而同理,给了那些人员重新做人机会的人,同样是李渊。

  至于笼络官员、斐寂等等就更不用说了,李世民送礼,动不动就是什么几百万贯,试问,他没官,这钱不会是天上掉的吧?

  由于当时没有用来运钞的飞机,所以这一点是完全可以排除的。

  所以,我们再次肯定一点,这些送礼的钱,来自李渊。因为古人是不分家的。

  所以,结论是这样的:晋阳起兵,虽然后世史书再三肯定李世民,但我们不要忘记,真正有拍板能力的,是李渊。因为离开了李老大,李世民什么都不是。

  如果把唐朝看成一个有限责任公司,那么李渊就是最大的超级股东,至于李世民,不过是手下的一员能力非凡的——总经理。

  当然,可能有人会问:那李渊为什么啥都没干呢?

  很简单,因为没这个能力。

  虽然李渊是真正的大股东,可他不会打理公司,所以只好交给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总经理。然而事实证明,造反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只有全部属于老板,老板能力是整个公司最强的,这样才能做到保证公司的稳定。

  可惜,李渊没这个能力,所以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缝隙出现的时间,只是早晚问题。

  所以,鉴于李世民那胜过李老板的出色能力,我们在承认李渊是主谋、起兵最主要人物的同时,还要再送李世民同志一个同样响亮的称号:首谋。

  李世民,李渊,都是起兵的核心领导。

  但是,两个领导就意味着分裂,斐寂和刘文静作为唐朝大股东,分别跟了两个领导。

  斐寂坚信友谊第一,跟了老朋友李渊。

  刘文静则坚信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跟了李世民。

  意见不可避免。

  斐寂和刘文静

  在晋阳起兵的四人小组中,除了李渊老板和李世民总经理,剩下的就是这二位仁兄了,这二位股东,那真是……

  刘文静,晋阳县令,人长得帅,有才干,据说权谋当时无人可比。

  斐寂,河东大姓,不过由于老爹死得早,是由哥哥养大的。同样很帅。

  所以,二位先生的深刻教训再次说明了一点:人长得帅,那是相当重要的。除了找对象时比较方便,对于干伟大事业也有着无可替代的好处。

  不过相对来讲李渊还是更喜欢斐寂,老朋友嘛!

  斐寂的职业是晋阳宫监,所以平时李渊叫他都不是叫名字,一口一个斐监,算是表示对他的赞赏。

  这里请大家注意,所谓的斐监,不是斐太监,人家斐寂的身体好骨骼棒,一口气上六楼,腰不弯气不喘,没有什么永久性残疾。

  而他工作的单位也很牛——晋阳行宫。所谓行宫,就是皇帝大人前来视察的时候住的地方,虽然皇帝此时正忙着打高丽,没时间来休息,但中央拨款还是源源不断。说起来斐寂的工作别人也是很嫉妒的——中央拨款的啊,财大气粗!

  当然斐寂也不是什么老实人,皇帝不来,拨款照旧,好好的东西放着不用简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严重违反科学发展观的行为,于是斐先生想了一个办法解决浪费的问题——请李渊喝酒,交流感情。

  李渊倒也不客气,反正被请客不用花钱;斐寂也不小气,反正请客的钱不用从自己身上挂。慢慢的,这二位就出格了起来——比如让给皇帝准备的宫女上来服侍。唱个歌,跳个舞,那是家常便饭。如果杨广知道了,大概还会再气死一次。

  而正是由于此,斐寂和李渊的关系极其好(所以大家记住,酒桌上也是能吃出朋友的),到了老李起兵的时候,斐寂也没闲着,毅然把晋阳宫的东西全捐了出去——御米,就当军粮吧!彩布,做军旗!盔甲武器,发下去!

  只有一样东西我不知道斐寂想干什么,他还捐了五百个宫女。(及义兵起,寂进宫女五百人)

  相对来讲,刘文静就差多了,平常明明是县令,也不到李渊家里拜码头,以他那种请客还要搞回扣的性格,自然和李渊的关系没李渊和斐寂那么铁。

  而后来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一点:

  
  和领导的关系,那是相当重要的。

  
  刘文静案件

  武德元年,薛举进攻了,之前说过,由于刘文静干了蠢事,所以大败(浅水原之败),还好李世民争气,最后把薛举及属下一举击败,然后刘文静才得以官复原职。

  但是,第二年春天,刘文静案件就发生了。

  难道又是兔死狗烹吗?

  说起来,这个案子是以一个极为无语的方式开头的。

  
  生活作风差的后果

  纵观武德一朝,极为严重的就是权力斗争。想想真是不可思议,前方还在拼命打,后方却拼命打黑枪,典型的杀人坑人两不误,真是存心不想把唐朝这家公司做大。

  说起来,刘文静案件之所以发生,说到底要怪他自己老婆太多。

  刘文静有个小妾,原来据说刘文静极为看重,然而刘文静不知为何,大概是另有新欢,结果这位小妾被打入冷宫,一个月下来,刘文静和她打的招呼一个手指就能数出来(小于等于一次),于是在嫉妒之火的炙烤下,该小妾准备坑一把老公。

  一夫一妻好,这是句实在话。

  刘文静仗着自己功劳在斐寂之上,所以一直因为自己地位不如斐寂而郁闷。然而他殊不知,斐监先生之所以升官像飞机一样,是因为皇帝支持他。

  比如李渊为了表现和大臣的亲近,常常和斐寂做在龙床上,每次还口口声声地叫他斐监。称帝后的李渊,对斐寂除了友谊,还有信任。因为之前杨侑退位的时候,按照中华礼仪李渊是要推辞的(演戏),这个时候就会有一大帮大臣冲上去去劝。说些什么您不当皇帝百姓就遭了、您不登基天就塌下来了之类的话。反正都是演戏,演完了大家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而斐寂,无疑是演戏演的最认真的一位——据史料记载,这位仁兄当时汗如雨下,足可见其态度之认真。演得像不像是能力问题,可怎么演就是态度问题了!

  这下好了,刘文静愤愤不平——功劳大的人,好像是我吧!演个戏就想成老板的亲信,你斐寂算哪根葱!

  所以,之后只要斐寂说什么,刘文静都跳出来反对;斐寂反对的,刘文静一定会跳出来力顶,反正是不辩倒你绝不甘休!由于小时候书没读好,斐寂一直在辩论中吃亏。

  小子,和我辩论,你早着呢!——这是刘文静的想法。

  和我争,你歇菜吧!你的嘴再猛,我有李老板当后台!——这是斐寂的想法。

  
  争来争去,结果斐寂还是一样吃香,反倒是自己,老是被李渊骂气量小。于是刘文静一天和人喝酒,喝多了就开始骂斐寂,从上学骂到工作,面面俱骂,骂完了还不解气,拿出刀就开始把一边的柱子当斐寂砍几刀发泄发泄。据说后来还找了几个巫师想诅咒斐寂。

  倒霉啊,那个失宠的小妾,恰好那天伺候着他喝酒。

  所以说,封建迷信是要不得的。

  再三酝酿后,这位小妾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两人一合计,给刘文静套上了一个大帽子——图谋不轨。

  这一次朝廷倒是相当重视,还搞了个临时法庭,斐寂、萧瑀当了法官。

  本来嘛,大家都没当回事,因家庭纠纷告黑状栽赃的事情数都数不清,一捞一大把,刘文静只要一口咬定没说什么话,不但自己没事,没准那小妾还要倒霉。

  然而刘文静的惨痛教训告诉了我们一点——人,偶尔也是应该说谎的。

  刘文静估计是书读得多,道德十分高尚,当受审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酒喝多,可能说了”

  大臣原本以为坐一会儿打个报告就能结案,没想到刘文静这么回答,于是大家都竖起了耳朵,特别是主法官——斐寂。

  然而刘文静还没说够,他借题发挥,继续说了下去:

  “我承认我是有怨言的。”

  这下大家呆了:这哥们想干嘛?

  别急,还有:“我和斐寂都是起兵的功臣,为什么我的功劳多却让他高高在上?我不服,但是没谋反!”

  刘文静啊刘文静,凭前面几句话,弄个“莫须有”就能解决你了,人怎么能这么傻呢?

  结果本来就支持斐寂的李渊说了一句总结:“刘文静说这种话,造反造定了!”

  但是,李纲、萧瑀都是明白人,他们也直接说明自己的观点:刘文静没反。

  眼看自己的手下要遭殃,李世民也发话了:“刘文静不服是有的,但谋反是绝对不会的。”(义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悬隔,止以文静为觖望,非敢谋反)

  审判延期举行。

  正当李渊犹豫不决时,斐寂却没闲着,他知道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于是去偷偷见了老朋友一面,插了一脚:

  “刘文静这个人啊,才略真是天下第一。”但你指望斐寂脑子突然进水是不可能的。最厉害的坑人办法就是先捧再坑。

  “但是他的品性不行,粗鲁犯上,现在敌人这么多,留下来必是后患!”

  完了,彻底完了。

  斐寂的这个解释,实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