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了刘伯温的新城和宫址图,凭他的天文地理知识,立即知这地址选得好,将王气尽揽,可保其宏业世世代代相传,不至中断,于是立即选定冯国胜为督工,拨给库银,筹购材料,择日开工,先建新城。
到湖州、杭州相继平定,平江城被围得铁桶一般时,新城拓建工程即将告竣。朱元璋领着刘伯温、李善长等文武百官前去巡查。
这时正是寒冬季节,北风刺骨,塘水都结了薄冰。朱元璋身穿一件羊皮长袍犹感寒气逼人,不禁裹了裹衣襟。正在这时,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呵斥声,定睛看去,见远处一个督工正在责骂一个修城的农夫。骂着骂着,那督工突然抓起那农夫的锄头,扔进水塘里,然后,又迫令那农夫下水去捞取。可怜那农夫不敢违抗,剥掉身上单薄的衣服,抖抖索索地往那水塘中跳去。
从骨子里说,朱元璋是个泥腿子,是个农民,与农民、土地有着斩不断的情缘。他一生挚爱着他的乡亲,说起稼穑之苦,每每为之涕泣;他特别看不得官吏欺压贫弱农民,即便在他闯荡江湖时,看见官欺民,他都会热血贲张,恨不得扑上去相助,何况现在。他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不禁勃然大怒,立即派侍卫将那督工抓来,厉声责骂道:
“你这狗官,竟敢如此残害吾之良民!冰天雪地,把他锄头扔进塘里,又逼他去水中捞取,这不是要他死吗?现在,你给朕把衣脱了,自己到水中去把锄头捞出来,稍有迟误,吾活剥了你的皮!”
那督工哪敢说半个不字,连忙脱衣下水。朱元璋叫人把他的棉袄给那个下水的农夫穿上。
那督工浑身湿淋淋地从水塘中捞出了锄头,全身抖索得像筛糠般跪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见他全身已冻得发紫,怒气方才消去,叫他穿上农夫的衣服,并教训他说:
“这修城之农夫皆是吾之子民,尔等须好生看待,若有过失也要好好开导,下次切不可用此等办法处置,否则,吾手下无情,决不轻饶!”
那督工唯唯连声,跌跌撞撞地退下。
朱元璋被这件事败了兴头,心中有些气闷。刘伯温忙把他引上城楼。
朱元璋见那高大的城墙,全用糯米汁拌桐油、石灰砌就,铁铸般坚固,且绵延起伏,宛若一条青色巨龙,东北尽钟山之阳,规模十分宏伟,心中大喜,顿时把刚才的气恼忘到了九霄云外。
他察看了一阵,对刘伯温说:
“如此高大的城墙,汝看谁能越过它?”
刘伯温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
“除开燕子能飞过,世上无人能越过它了。”
朱元璋听了不禁咧嘴一阵大笑。他没想到自己死后,其四子燕王朱棣夺位,正是从这城上越过进入金陵城,从其孙建文帝手中夺走帝位的。
看看新城已经建成,朱元璋命令征召天下能工巧匠,破土动工,兴建王宫。
他对王宫的建造十分重视,亲自祭告天地:
“维神开辟以来,钟毓灵秀,磅礴江东。然而气运凝会,人莫能知。予自乙未渡江,丙申驻师金陵,抚安黎庶,于今十有二年。拓土广疆,神人翼赞。兹欲立郊庙社稷、建宫宇于旧城之东,钟山之阳,国祚绵长,惟山川气运是从。谨于是日肇庀工事。敢告。”
然后,率领刘伯温等人去观看宫址。
这宫址就选在燕尾湖上。此时,湖已填得差不多了。祭告天地的鞭炮响过之后,宫址上立即开始打桩定基。
朱元璋看了看那桩位,又朝四周打量了一阵,觉得宫址有些偏前,宫门前的地势不够开阔,便命人将桩子往后挪挪,重新打桩定基。
他问刘伯温说:
“老先生,汝看如此可使得?”
刘伯温苦笑了一下,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宫殿当然要盖,但应讲求俭朴实用(3)
“主上的意旨当然高妙。只是新址刚定,又作迁移,征兆不吉,今后难免有迁都之举。”
朱元璋听了,虽没作声,心中却不以为然。他想,他亲手定下的都城,子孙后代,谁个敢迁都?他没想到,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师,攻占金陵,取建文帝朱允炆而代之,后果真迁都北京,民间就附会出朱元璋移桩迁都的传说来。
在宏伟的宫殿里,深藏不露的朱元璋兴奋得现出真相(1)
转眼到了龙凤十二年(1366年)九月,新宫全部告竣。新宫的前部是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奉天殿的左侧为文楼,右侧为武楼。谨身殿后为宫,前为乾清宫,后曰坤宁宫,六宫以次序排列。四周是高大雄伟的皇城。城之南门叫午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北门叫玄武门。皇城之内的建筑皆规模宏大,但均朴素无华,不加雕饰,御花园中无奇花异草,也无楼台亭阁。空闲地段,朱元璋和马娘娘带着宦官们开挖出些庄稼地来,一年四季种些瓜果菜蔬,倒也葱葱绿绿,花红果黄,颇为悦目。
那一天,听说三大殿即将竣工,朱元璋趁着早朝后的闲暇,独自一人步入奉天殿,想观赏一下新殿的宏伟气势,领略一下金銮宝座的高贵滋味。
他走进殿门,见殿内高敞整洁,除开那些搂抱粗的大红立柱和一把高大的龙椅,别无他物。殿顶是粗大的横梁,却无雕饰彩绘,一律用桐油涂成金黄明灿,心中十分喜欢。殿的四壁,没有涂金抹彩,全都用遒劲端庄的正楷书写着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典谟格言,使雄伟之中又透出几分儒雅,他看了更是喜欢。
他边看边走,来到御座旁,看着那把盘龙大木椅,几步跨上前去,撩衣坐了下来。
这盘龙宝座全是用香楠木雕成,造型简洁美观,宽敞舒适。他坐在上面,想着文武百官拜伏在脚下,齐声高呼“万岁”的情景,不禁仰面一阵狂笑,自言自语道:
“难怪自古那么多人哪怕丢脑袋、诛九族也想做皇帝,原来坐龙椅的滋味确是舒服!”
说罢,他又是一阵狂笑,笑过之后又喃喃道:
“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想不到我朱某放牛时顶着水车叶板称皇帝今日竟成了真,真是天赐我也,时随心也!只愿子孙万代都能安坐不移!”
他这里正在遐思绵绵,喃喃自道,忽听见殿顶上飞出一声咳嗽声,他吃了一惊。抬头一看,只见一名木匠,手拿斧凿子,隐在一条大梁之上,正在修饰一处木榫。
朱元璋见殿顶有人,把他失态狂笑时的言行都看了去,心中十分恼怒,想当场发作,又无跟随的侍从,只得忍住气,飞起大步走出殿门。
再说那梁上的木匠因患感冒,实在忍不住咳嗽了几声,没想到被朱元璋发现,顿时吓个半死。他情知看见了朱元璋的轻狂之态,朱元璋决不会轻饶过他,必会杀人灭口。他越想越觉得可怕,一时间三魂吓出了二魂,骑在横梁上半晌不能动弹。
正在神昏意乱之时,忽听见殿外飞起一阵脚步声,他以为是朱元璋派人来捕杀他了,不由得浑身乱抖,眼巴巴地盯着殿门,却见一个瘦长潇洒的官儿走了进来。
他认出那就是天下闻名,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心神不由得一振,急忙从柱上滑下,“扑通”一声拜倒在刘伯温的脚下,口中大喊“刘大人救命”。
刘伯温是来察看大殿工程的,见从殿顶跳下个人来口喊救命,吓了一跳,忙问是怎么回事。
那木匠把经过颠三倒四地叙说了一番,刘伯温不禁哑然一笑,说道:
“如此小事,何至丢命,我教你一个办法。”
说着,将嘴附在那人耳边,如此这般交代了几句,然后对那木匠说:
“你快上梁去,依旧干你的活计。”
那木匠面现喜色,几纵又爬上了殿梁。刘伯温也转身扬长而去。
过了一会,刘伯温陪着朱元璋走进殿来。原来他离殿以后,立即去见朱元璋,说道:
“臣闻新宫即将完竣,请圣驾前去审察,以免有不当之处,误了大事。”
朱元璋原本就是抱着这种目的去察看宫殿的,只是被梁上木匠扫了兴头,拂袖而归,正在盘算如何杀人灭口,现在见刘伯温来请,一来想再去察视一番,二来好再看看那木匠的行踪,便说:
“难为老先生这般上心,那殿是该去好好看看。”
这样,两人相跟着来到了奉天殿。
在宏伟的宫殿里,深藏不露的朱元璋兴奋得现出真相(2)
刘伯温陪着朱元璋在大殿内仔细巡看了一番,对宫中不尚奢华、只讲气势与实用的做法,十分称赞,由衷地对朱元璋说道:
“主公衣食住行均崇尚俭朴,真是万民之福,足可示法后代,昭示天下。”
朱元璋被他这番话搔到了痒处,微笑道:
“人主的嗜好关系甚重,躬行节俭,一来可以移风易俗,二来可修身养性。崇尚奢侈,必会导致道德沦丧,丢失民心,这一点吾是牢记不忘的。”
看着墙上由博士熊鼎摘编书写的古人警言,和殿堂两庑书写的宋代真德秀讲述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的《大学衍义》,刘伯温又称赞此举既不费钱,又有警醒文武百官的功效。朱元璋感叹地说:
“老先生有所不知。吾常念过去在淮左,连年饥荒,少吃没穿,很少有如意之时。如今富有四海,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便可干什么,却不敢放纵,而是时刻警惕自己,唯恐骄盈之习养成就不能控制。故遇事吾皆要思量再三,没有害处才做,做时也未尝过度。”
刘伯温又发出由衷的赞叹。朱元璋更是满心欢喜,把满肚子的不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正在这时,从殿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刘伯温立即仰面朝上,大声呼喊道:
“那是何人?为甚还在梁上?”
朱元璋也抬头上望,见正是先前见到的那个木匠,脸上顿时现出不悦之色。
刘伯温把他脸上的变化看在眼里,不敢迟疑,赶忙又朝梁上大声喊道:
“你是何人,为何在此?”
那木匠却只朝下瞟了一眼,继续去凿修殿梁,好像没有听见一般。
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翘下巴愈来愈向前翘出。刘伯温急了,又对梁上木匠厉声呼喝了几句,那人才回头向下面“呀呀”地叫了几声,又打了个手势,算是做了回答。
刘伯温这才向朱元璋说道:
“圣上,此人是个哑巴,在那里凿修大梁。”
朱元璋也把木匠的举动看在眼里,他知道十个哑巴九个聋,这个哑木匠大约是又聋又哑,什么也听不清,什么也讲不出,那脸色立时变得祥和了,点头说:
“既是哑巴,何必再问,吾等另换一处看看。”
刘伯温立即陪他走进华盖殿、谨身殿和后六宫。这里也与奉天殿一般朴实无华。朱元璋深表满意,说:
“古代王者之兴,没有不由于勤俭的。那些败亡之君,没有不是因为奢侈的。前代得失,可为明鉴。后世昏庸之主,纵欲无度,不知警戒,终于败亡,此深可慨叹。吾节于自奉,食不用乐,不准四方朝贡异味,不宴请群臣,不设盛馔。宫殿不建则无以显王威,然建则不能奢华。如此,则很好,吾心足矣!”
刘伯温连忙称颂说:
“吾王戒慎如此,使后世学有榜样,真天下万民长久之福也!”
话中藏话遣爱将暗害小明王,顶在头上的最后一块石臼掀掉了(1)
新城拓展工程刚刚告竣,朱元璋便为一桩心病折磨得日夜不得安宁。
眼看东南就要平定,北伐之期已是屈指可数,登基称帝可计时而待,而自己头上却还有个小明王。虽然在不久前发布的讨张檄文中已否定了弥勒佛,打击了烧香党,斥骂了韩林儿、刘福通,可自己至今还打着龙凤年号,行文出令仍用“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皇帝也者,天下都知道是指的韩林儿。而如今他自己准备要称帝了,这小明王要如何处置呢?不由得让他大伤脑筋。
他不禁有些后悔,当年不该没听刘伯温的话,冒着风险去安丰救出小明王。
当然,也可以直接除掉小明王,反正他在自己的手心里捏着,叫他午时死,他便挨不过未时。不过,那一来便会落个千古骂名,给对手们留个把柄。当年项羽追杀义帝,不就给刘邦留下个吊民伐罪的理由吗?这样的蠢事他不能干。
什么是万全之策呢?他苦苦地思虑着,不断清理着思路。以他的悟性和经验,终于下了决心。
他立即下令,从平江前线将廖永忠火速调回应天,接受到滁州恭迎小明王的重任。
这廖永忠兄弟二人自从巢湖水师率部来投之后,个个忠义,对自己忠心耿耿。李扒头妄图谋杀自己,是他们兄弟深夜来告密方脱一难。其兄廖永安在太湖与张士诚激战,被吕珍擒获,囚于狱中八年不降。张士诚想用他来交换其被俘的弟弟张士德,被自己拒绝,终致其兄病死狱中,廖永忠也毫无怨言。在平定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