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白朱元璋-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心中狂暴起来。他想,刘伯温往日算无不灵,言必有中,这次却一点也不灵验,是他没有尽心还是心无诚意?他想起李善长一班人对他进的谗言,认为刘伯温的确变得狂妄起来,竟连自己的话也不听。他现在最嫉恨的便是臣下的不忠不义,一怒之下便传旨宣刘伯温来见。
  刘伯温也在为那天气久旱不雨而发愁,听见有旨宣他,料想必定是为了此事,自忖无法解释,今日难逃一祸,到了金殿,连忙跪倒,口喊万岁,请罪道:
  “臣下不才,所算不中,误了皇上大事,有欺君之罪,真是罪该万死!”
  朱元璋却不吃这一套,他脸色铁青,猛地一拍御案,厉声斥责道:
  “好一个刘伯温,朕要你仰观天象,慎候风云,你却一再失去灵验,到底是何道理?今日要给朕说个明白,否则朕有饶人意,剑却不依人。”
  刘伯温见朱元璋已怒不可遏,心下着慌,浑身吓出一身冷汗,连连叩头道:
  “小臣无能,犯有欺君之罪,愿受皇上惩戒。”
  “你往日居则每匡治道,动则仰观乾象。能察日月之经纬,验日月之休光,发踪指示,三军无往而不克。睹列曜垂象,每言有准,多效劳力。为何这次所言三事,朕皆准你,却毫无灵验?想必是你存心戏弄朕,是也不是?”
   。 想看书来

刘伯温不是盏省油的灯,还是防着点,叫他卷铺盖回家吧(3)
“臣下不敢!”刘伯温见他口出如此重言,吓得心中直抖,却用力克制道:
  “皇上一直视臣为心腹,小臣感恩戴德,终生难报,怎敢对皇上起此不忠歹念,万望皇上明察。此次实是小臣无能,推算有误,不敢存心欺瞒。”
  朱元璋正在盛怒之时,哪容他解释,正待下令严惩,但一看刘伯温满头斑白的头发,心中一动,想起当年他来投之时,尚是乌发满头,转眼已到老年,又忍了下来。他往日许多好处,都涌上心头。
  他想起他把刘伯温称为自己的张子房,为酬谢他的勋劳,自己还在诏书中夸他“仰观乾象,慎候风云,使三军避凶趋吉,数有利贞”。
  建国以后,他为解除诸将兵权绞尽脑汁。他知道百姓渐安,天下粗定,再让将帅拥有兵权,这是最危险的。可是他又不想学宋太祖再来个杯酒释兵权,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又是刘伯温替他解了难题。
  他为加强军队管理,提出了“军卫法”:在要冲之地驻兵,一郡者设所,几个郡连成一气的设卫。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卫的长官为指挥使,所的长官为正副千户和镇抚。若干个卫所之上再设一都指挥司,长官为都指挥使。所有的卫所,皆统属于中央的大都督府。
  将帅们平时不统兵,遇有事征调,才令分统于指派的将领,事完立即遣散分归各卫。管军官员不得擅自调用,违者以造反处死。
  这样,将不专兵,兵不私将,可避免将领培植党羽,拥兵自重。且卫的建制比过去缩小了一半,即使想称兵作乱也因兵少势弱,难于成事。
  有了“军卫法”,朱元璋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即可高枕无忧,他不能忘记刘伯温的这一大功。
  他想自己在大封功臣时只给刘伯温封了个诚意伯,所受俸禄只有李善长的二十分之一。现在若因天不降雨而重惩他,于心何忍。
  想到这里,他决定暂且把惩罚之事缓一缓再说,便挥手叫刘伯温退下,说:
  “今日且放你一马,此事明日再说。你先归家,好好想想自己的过错。”
  没想到,刘伯温第二天即上了这道请假回乡安葬老妻的奏章,给自己出了道难题。
  昨日退朝回宫之后,他心中余怒未消,被马皇后看出,温言劝他道:
  “自古说,天有不测风云。刘先生虽说善知天象,但这老天之事终容不得他做主,就好比小妾当不得陛下的家一样,也难免有错的时候。刘先生自归顺陛下后,忠心耿耿,立过多少功劳,岂可因这次差错就惩责他呢?”
  朱元璋听后,想想此言确有道理,所以那气慢慢地消了。故今日见了这个请假的奏折,也不怀疑他是有意对抗自己,而想妻死夫葬,乃人之常情,便在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
  刘伯温告假获准,可以避开这是非之地,心中感激不已,又去上表谢恩。
  刘伯温见到朱元璋,心潮翻滚,满怀忠诚,心中有无数的话想说,却只说了两件事:
  “小臣此时叩别,不知何时才能见到皇上。小臣有两件事请皇上留意:其一,凤阳虽是龙兴之所,却非建都之处,请陛下三思。其二,扩廓帖木儿未可轻视。”
  朱元璋见刘伯温临别时依然痴情一片,心中颇为感动,且他说的都是自己面临的两个棘手之事,长久没有解决,难为他时时记挂在心。他心中有些不舍,却只淡淡地说道:
  “你安心去葬了妻子,歇些时日,朕自会派人去叫你回来,你说的事都在朕的心中。”
  刘伯温含泪叩别而去。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土佬儿皇帝要在家乡建都(1)
那扩廓帖木儿已成为朱元璋在西北的心腹大患,他骁勇难敌,时时侵扰大明西北边境,弄得边警不断,非囤积重兵不可。这就迫使朱元璋不得不考虑长此以往,那里会不会形成将帅尾大不掉之势。
  朱元璋想,既然边患长期不除,为免统兵之将拥兵自重,就只有将都城迁到靠近西北边境的西安或汴梁去,可以就近指挥边兵,防止发生意外事变。
  所以他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以南京为都城。
  南京虽为古来建都之处,但如今风水泄尽,故六朝时建都于此的个个短寿,每念及此,总有不祥之感。再加上如今的宫殿是填了燕尾湖后建造的,地势前高后低,地基已在下沉,也不宜久住。况且它去中原颇远,控制北方甚难,与自己想直接制约边兵皆不相符。
  但在北边建都也不易寻觅地址。汴梁经他实地考察,无险可据,建都不易。
  西安、洛阳,虽系周、秦、汉、魏、唐诸朝建都之处,但开国未久,民力未苏,如在这些地方建都,供给力役都得依靠江南,那里的百姓承担得了吗?
  北平虽有元朝的宫室可资利用,但胡人所据之处,如定为都城,还需花一番大功夫去改造修建,还得耗费大量民力、财力,且粮米都需从江南输去,水陆转运艰辛。
  想来想去,比较来比较去,他终于想出个在自己的家乡凤阳建都的方案。
  凤阳前有长江,后靠淮河,交通便利,有险可倚。它离中原不远,又靠近江南繁华富庶之地,粮米赋税转运便捷,不会给百姓增加多少负担。
  最重要的是他相信凤阳的风水对他有利。他一直相信,他之所以能历尽艰险,由一个农家子弟变成真命天子,靠的是这块风水宝地的滋润,建都于此,也一定会福泽其子孙后代。故他深深眷恋着这块生他养他的故土,虽然这儿有太多的苦涩记忆,但也有着许多温馨的往事,这儿是他美梦开始的地方,金窝银窝,比不上家乡的狗窝。
  他把这个想法透露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却颇有异议,他向朱元璋奏议道:
  “凤阳虽为帝乡,但天险不足。它北面远有云邱湖,近有马鞍山。云邱湖芦苇丛生,能藏兵百万;在马鞍山上架起大炮,一炮可轰倒紫禁城。故不宜建都。建了,也不宜居。”
  可朱元璋是个主意打定便五头牛也牵不回的人。他正式下令以凤阳为中都,并命工部仿照南京之制在那里兴建城池宫阙,还在凤阳设立“行工部”,具体负责营建。
  刘伯温担心这样弄下去会搞得劳民伤财,临别时,忍不住又向朱元璋提了建议。
  朱元璋并未把刘伯温的话放在心上。他把中都的城址定在凤凰山的正南方。
  他要求城池宫阙不仅要气势宏伟,也要华丽高雅。圜丘、方丘、日月社坛、山川坛及太庙都要描龙雕凤,石构建筑要雕饰奇巧。御道踏级的花纹要雕出九龙、四凤、云朵;丹陛前的御道花纹用龙、凤、海马、海水、云朵。
  为使宫殿能千秋万代永续住用,一些关键部位,要用生铁熔化后灌注进去。如护河埧砖脚五尺,就要熔化生铁灌注。
  皇城内外的大街,全用白玉石铺砌。
  因工程浩大,他下令征集大量人力。当时全国被征用的九万工匠,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凤阳。那些挖沟筑城等事,则由几十万军士、民夫、罪犯担任。
  凤阳地瘠人贫,居民稀少。他几次大规模地迁徙移民到此定居。除迁移苏、松、嘉、湖、杭五县富豪四千余户至凤阳开垦外,又从山西徙民八千三百余户,从江南各地迁无田产及违法富户十四万余人填充。
  这些人除种田纳粮,也要为兴建中都提供夫役,家家户户都有人终年在中都工地上。
  凤阳荒芜得兔子都不拉屎,工役又极繁重,做工的工匠、军士、民夫、犯人苦不堪言。
  在这些人中,待遇最好的要数军士,官府有时还赐给他们棉衣和粮食。但他们因盛暑重劳,饮食失节,主事者督促太急,病了无人管,以致染病而死者很多。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土佬儿皇帝要在家乡建都(2)
至于那些处境最坏的犯人,受苦更甚,怨恨愁苦之声,到处可闻。
  有一次朱元璋去工地视察,一来见工程进展很快,心中高兴,二来见冰天雪地,许多民夫、工匠穿着单衣在寒风中砌城,一个个冻得唇青面紫,于心不忍,令有司赐给棉衣。
  那些有识之士对开国之初即这样大规模地征用人力、物力修都城忧心忡忡,吉水儒士胡子祺应征至京,经考选拜为监察御史,第一次上章奏事,即是反对兴建中都。他说:
  “天下形胜之地可建都者有四处:河东高厚,可控制西北,但其地苦寒,士卒居此难以忍受。汴梁襟带江淮,但平旷无险可守,洛阳曾为周、汉首都,但嵩、邙诸山,比不上殽、函、终南之险固,故山河百二,可镇慑诸侯,久固宗社者,举天下莫如长安。”
  朱元璋认为此言有理,点头称善,却将奏章扔进废纸堆。
  礼部要制作中都的城隍神主,尚书陶凯向他奏报:
  “他日合祭,应当以何处神主居上位?”
  朱元璋说:
  “以朕所定下的都城神主为上,若他日迁往中都,则以中都之神主为先。”
  这些举措言行,都表明朱元璋虽贵为天子,仍有着难解的故乡情结,骨子里仍是个农民,总是以农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几年后,中都的宫殿、太庙、社稷、圜丘、方丘、日月山川坛、城隍庙、开国功臣庙、历代帝王庙、钟鼓楼、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百万仓、观象台、会同馆、国子监、六公二十七侯第宅、皇陵、十王四妃墓、皇城、禁垣、军营等均已落成,一座气势宏伟,红墙黄瓦,处处飞檐的新都城初具规模。
  朱元璋闻报,心中大喜,兴冲冲地带着太子朱标等前往中都验功赏劳。
  走到半路上,他就叫朱标单独赴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察访农民的生活。他说:
  “汝等生于富贵,未经历艰难。人情习于安乐,长此以往必生骄惰。汝将来要继大位,治理国家,更不得不诫。今叫汝赴农村巡访,从路途的险恶体验一下鞍马的劳顿;观小民的生活察知他们衣食的艰难;了解百姓的好恶来分析风俗之好丑。然后再到故乡去访问父老,询问朕起兵渡江时之事,牢记于心,以知吾创业之艰难。”
  遣走太子,他单独至中都,却出了件怪事。
  这天,他坐在新造的金銮殿上,却听见殿顶上有人在持兵器打斗,刀剑对砍之声清晰可闻,喊杀之音宛若眼前,令人胆战心跳。
  朱元璋虽历经杀阵,在死人堆中也能睡着觉,但一听这声音,心绪极度不宁,烦躁难耐。他立即叫侍卫去察看,却什么也没有,声音也止息了。
  谁知过了片刻,那喊杀之声又再度出现,且越来越大。朱元璋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他暴怒起来,令侍卫镇守在殿顶,那声音才没出现。若守卫之人稍离,声音复起。
  朱元璋情知事有蹊跷,令人查侦。李善长了解到情况,奏报这是诸工匠因不满而使用了魇镇法,即用巫术来诅咒所憎恶的人,使之致死。
  朱元璋闻报不由大惊,当即下令将建造宫殿的工匠统统杀死。
  幸好工部尚书薛祥在场,他偷偷下令把那些没参与上梁盖顶的木匠剔除出来,铁石匠不可能使用此法,也排除在外,这一下就救下几千人,其余的木匠统统死于非命。
  朱元璋虽尽杀有可能行使巫术的木匠,可是内心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仿佛又回到了云游四方的时日,看到了河南百姓为开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