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州等七十余城。
辽阳和沈阳的陷落让明王朝的统治阶层大为震撼,无奈之下他们又想起了熊廷弼的种种好处,于是又命其再任辽东经略,同时任命王化贞为辽东巡抚,以期扭转战局。然而这次任命从表面上看虽然依旧是以熊廷弼为战略主官,但事实上大权却基本掌握在拥有阉党背景的王化贞手中。
对于辽东防线的军事布局,熊廷弼力主集中步兵扼守广宁(辽宁北镇),从正面牵制后金主力部队的行动;其次以天津为军事基地,集中水师主力,随时准备由水路进击辽阳附近的地区;最后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建立战舰基地,集中其余部队,适时袭扰后金的腹地。
对于熊廷弼的建议,辽东巡抚王化贞完全不予考虑,反而将主力部队依次排开,分兵扼守辽河沿岸。这种布置毫无军事常识可言,极大地分散了守军的有生力量。
天启二年努尔哈赤挥兵来袭,一举拿下广宁,王化贞踉跄出逃,熊廷弼无奈退入关内。紧接着二人一并下狱议罪。又过了没多久,熊廷弼便被诬告杀头,并且传首九边。一代名将忠心耿耿最后却落了个凄凉无比的下场,这不能不说是明朝所有官员的悲哀。从熊廷弼的死开始,辽东将领就陷入了一个怪圈——能够守城攻敌的统统没有什么好下场。在后面的日子里,孙承宗败走官场,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其余的不是战死沙场,就是投降对手、落下了千古骂名。
辽东,成了不折不扣的“将军黑洞”!
三 宁远大捷和后金的波动
袁崇焕初露头角,皇太极走上舞台
在夺去了沈阳和辽阳之后,努尔哈赤迎来了人生的最高峰。战争让他拥有了比赫图阿拉更为雄伟的新都城——沈阳。战争让他成为了继完颜阿骨打之后、女真民族首屈一指的大英雄。然而同样是战争,也让他过早地离开了他无限热爱的草原,送他离开的人是一个生于南方的汉族年轻人,名叫袁崇焕。
我们回首明末清初的辽东军事史,有这样七个人可以真正毫无争议地名留史册——努尔哈赤、李成梁、熊廷弼、皇太极、袁崇焕、多尔衮、吴三桂。这七个人名声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在辽东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进而影响了两个民族的历史。
▲虹桥▲书吧▲。
第56节:奈何江山唱晚(56)
在熊廷弼悲壮地离开历史舞台之后,作为他的继任者,袁崇焕披肝沥胆,纵马而来。都是一时才俊,都是文官出身,都充满了士大夫阶层的美好幻想,而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无非是相同或者不同的命运罢了……
(一)孙大学士的起落
经过了一系列的胜利,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已不仅仅在关东草原上,在他的脑海之中,一幅属于女真人的盛景正慢慢地浮现出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大王已不是他的选择,潜意识之中,他希望自己能像成吉思汗那样纵横天下。他不光要成为辽东的王者,还要成为蒙古人、朝鲜人,乃至汉人们共同尊崇的汗。
在这满腔雄心的催促下,万历四十八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赫图阿拉迁至辽阳,并定名为东京。在辽阳居住四年之后,努尔哈赤发觉,对于明政府来说,辽阳是军事要塞,但对于后金来说,它更应该成为腹地。从战略角度来看,沈阳显然更为重要,从此地向西由都尔鼻渡辽河,可以征讨明帝国;向北两三天就能抵达蒙古人的势力范围;向南从清河出边又可以征讨朝鲜。另外从生存环境来讲,在浑河、苏克素护河上游伐木,顺流而下就能抵达沈阳,这对于修建宫室大有益处。沈阳虽然处于平原,但距离山区也很近,狩猎方便;离河也不远,打鱼也容易。于是尽管朝中大臣有很多都对迁都沈阳持保留意见,但努尔哈赤仍力排众议,选中进可攻、退可守的沈阳为都城。
天启五年三月,努尔哈赤放弃辽阳,迁都沈阳,并定名盛京,这一举动为清朝最终入主中原,建立了一个稳固而可靠的根据地、大本营。
在努尔哈赤戮力经营的同时,明帝国内部依然暗流涌动,魏忠贤的政治黑手党逐渐成形,大批东林党人被罢官、整治,一时间朝堂上下黑白颠倒。
天启二年王化贞和熊廷弼大败之后,明政府派王在晋主政辽东,这是一位以胆小著称的愚蠢官员。他到达辽东之后,立刻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战略,主张放弃关外,把关外防务全部交给蒙古人,而自己则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筑重关,设兵驻守,坐此观望。
王在晋的消极防御措施实际上是把辽东的边防完全交给了蒙古人,希望蒙古人能挡在前面,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这种想法是极度愚蠢和幼稚的,因此遭到部将袁崇焕等人的坚决反对。特别是文官出身的袁崇焕性格刚烈,从小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让他时刻都不敢放松警惕,如今军事主官提出了这样的浑蛋逻辑,他自然也不会有明哲保身的想法。在他看来,若保关内,必守关外;若保关外,必守宁远,宁远在山海关东,广宁之西,地当要冲,主张在此筑城,修山海关的屏障。于是立即提出:“予我兵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袁崇焕这种极端的做法,虽然让王在晋觉得很没面子,但却得到了兵部尚书孙承宗的赞同。
就在辽东守备将帅相争的时候,木匠皇帝朱由校任命孙承宗兼东阁大学士,督山海、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亲主辽事。“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尤其重要的是,孙承宗到任之后开始重用能臣袁崇焕和猛将满桂,这对遏制后金的进攻,起了很大的作用。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接着做了福建邵武的县官。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袁崇焕做得却是有板有眼,不光民誉颇佳,而且在任职期间他也并没有放弃对边关局势的关注,经常与当地的退役军士一起研究辽东局势。
王化贞、熊廷弼广宁大败之后,袁崇焕正因朝觐在京,由于他热衷辽事,因此被破格擢兵部职方主事。在当时辽东一溃千里的局面下,袁崇焕却单骑出阅关塞内外,并对辽东主官王在晋的消极策略提出了严厉的批驳。
袁崇焕对抗上司王在晋的做法,从官场角度来说虽然欠妥,但在孙承宗眼里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不光没有批评,反而遂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监关外军,不久改为宁前道,并依崇焕议筑宁远城。得到了最高首长的钦许之后,袁崇焕干劲倍增,立刻“内附军民,外饬边备”,于是曾经一度荒凉残破的宁远变成了“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的关外重镇。
§虹§桥§书§吧§BOOK。
第57节:奈何江山唱晚(57)
经过孙承宗、袁崇焕、满桂等人和辽东军民的艰苦努力,边关形势得到迅速扭转,明朝的边防部队再一次和女真人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然而,就在此刻,北京的政治局势却发生了重大变化,魏忠贤针对东林党人的血腥清洗达到了高潮阶段。身为内阁大学士,同时又是东林党人出身的孙承宗自然责无旁贷,立刻上疏弹劾魏忠贤及党羽。然而可惜的是,孙承宗的举动不光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把自己也搭了进去,魏忠贤唆使党羽,接连上疏弹劾孙承宗,迫使孙承宗于天启五年十月致仕,紧接着魏忠贤派自己的党羽、新任兵部尚书高第代为辽东经略。
辽东的最高统治权落到魏忠贤一伙的手里,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变故。平心而论,魏忠贤虽然是个浑蛋流氓,但却和卖国不搭边,他也绝对不会希望辽东在他手里陷落。甚至可以说,他将高第派到辽东,也是希望高第能给他长长脸,不光不出差错,要是能把努尔哈赤收拾了就更好了。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魏大太监的手底下除了废物还是废物。高第端的是一个胆小如鼠、畏敌如虎的杂碎,他就任之后立即下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杏山、松山、塔山诸城防守兵械器具,尽驱屯民入关,丢弃米粟十余万石,军民“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紧接着高第又下命令撤宁远、前屯两城,本来就已经满肚子火的袁崇焕当然拒不从命,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面对袁崇焕坚决异常的态度,高第一时也没了主张,于是只好作罢。然而袁崇焕虽然顶住了高第的乱命,未曾撤退,但宁远却成了一座孤城。辽东的局势再一次向后金倾斜,为金军席卷关外,进逼山海关,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袁崇焕和他的宁远城命悬一线。
(二)此刻,死守宁远
明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天命汗努尔哈赤统率精兵十三万,出都城盛京,亲征大明帝国。后金兵马渡过辽河,警报才传到明帝国的首都北京,顿时朝野上下一片惊慌,接替高第的兵部尚书王永光急忙召集朝中官员商议对策,但一群大官你看我我看你,搞了大半天也没商量出一个好主意来。而此时据守山海关的高第和总兵杨麒,更是吓破了苦胆,不光不发兵救援宁远守军,反而进一步紧缩力量,决定死守山海关。袁崇焕既后无援军,又前临强敌,八旗军接连攻陷右屯、大凌河、锦州、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八座城堡。当地的守军一个个闻风而逃,后金部队如入无人之境,昼夜急行,直奔宁远。
面临后金军队的大举进攻,袁崇焕心中也开始忐忑不安,此时宁远的守军不满两万人,与后金部队相差近乎七倍。然而局势虽然非常不利,但城却必须守下来,如果宁远失守,辽东便彻底地葬送了。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上疏朝廷:“本道身在前冲,奋其智力,自料可以当奴。”从这句话来看,袁崇焕的心里其实是没底的,“自料可以当奴”也就是说,自己觉得能够抵挡,潜台词就是,事实到底怎么样那就没谱了。而这样死守,如果城破,守将必死,因此从奏疏来讲,袁崇焕当时确实是做好了力战而死的准备。
后金部队西渡辽河之后,长驱直入,正月二十三日穿过宁远城东五里处的首山与螺峰山之间隘口,兵抵宁远城郊。努尔哈赤命离城五里,在连接宁远与山海关的大路上安营布阵,并在城北扎设统帅大营。在发起攻城之前,努尔哈赤释放被掳的汉人回宁远城,向袁崇焕传书招降:“吾以二十万兵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对此袁崇焕回答道:“汗何故遽加兵耶?宁、锦二城,乃汗所弃之地,吾恢复之,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乃谓来兵二十万,虚也,吾已知十三万,岂其以尔为寡乎!”
断然拒绝努尔哈赤诱降之后,袁崇焕命令从福建跟随而来的炮手罗立等人向城北后金军大营施放西洋大炮,“遂一炮歼虏数百”。后金军队见炮火猛烈,己方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于是只好将大营移到城西。努尔哈赤见袁崇焕既拒不投降,又发炮轰击大营,登时恼羞成怒,立刻命令准备攻城器械,决定次日进攻宁远。
◇BOOK。◇欢◇迎访◇问◇
第58节:奈何江山唱晚(58)
正月二十四日上午,宁远大战正式打响,后金部队以战车为掩护,步兵、骑兵蜂拥而出。努尔哈赤又命弓箭手万箭齐发,企图一鼓作气拿下宁远。
但让努尔哈赤感到诧异的是,宁远的守军与之前遇到的敌人大不相同,虽然人数不占优势,但却训练有素,而且武器非常先进,宁远城楼高大巍峨,后金部队的箭矢射到城楼时基本都是强弩之末,对城内的军民并没有太大的伤害。而明军所使用的火器装备威力巨大,且居高临下,让后金部队吃尽了苦头。经过几个小时的进攻之后,后金部队以大量伤亡为代价终于抵达宁远城下,士兵们顶着炮火,用楯车撞城;冒着严寒,用大斧凿城。但明军发矢镞,掷礌石,飞火球,投药罐,后金兵部队虽然在城墙上凿开高二丈余的大洞三四处,短时间内对宁远城造成了一定威胁,甚至还射伤了袁崇焕的左臂,然而明军的防守却依然坚定、有序,“火毬、火把争乱发下,更以铁索垂火烧之,牌始焚,穴城之人始毙,贼稍却。而金通判手放大炮,竟以此殒。城下贼尸堆积。”
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