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边,我会尽自己的绵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安禄山送重金与高力士与李林甫,高李两人在皇上身边说尽安禄山的好话。玄宗喜,于天宝二年正月,诏安禄山入朝。安禄山献上奇珍异宝,讨得杨贵妃欢心。安禄山又向唐玄宗进言:“去年七月,营州出现了大批害虫,蚕食庄稼,大家束手无策。臣焚香祭天曰:‘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灵,愿使虫散’。第二天,天降红头黑鸟,将害虫吃相精光。”玄宗竟信了他的鬼话,赞其是大忠臣,并允“谒见无时”。后安禄山代替裴宽兼任范阳节度使。从此,“禄山之宠益固不动摇矣”。
。。
三一。三杯通大道 八仙倾天河
天宝二年冬,户外寒风割脸,一片萧瑟景像。一家酒楼上,“饮中八仙”齐聚一室。室中炭火熊熊。
坐首席者不是别人,正是贺知章。这个“解金龟换酒为乐”的长者,喝醉酒后骑马像乘船一样,左右摆动。据说有一次酒喝得太多了,却偏偏不认醉。骑上马,走到半路上,从马背上摔下来,跌进一口井中。幸亏这是一口枯井,废弃多年不用,积土很厚。贺知章掉下去,竟无知觉。在枯井里睡了半天,被人发现拉上来。
与贺知章相邻的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唐玄宗对他“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饮酒三斗方上朝,唯有李琎而已。他天天在家中饮酒还不够,在路上如果看到酒车经过,忍不住垂涎三尺。听闻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他甚至想把封地移至酒泉去。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此人作者正是李适之。李适之豪饮如鲸吞水,日费万钱。后来受李林甫排挤而罢相。
英俊潇洒、气宇不凡的美少年正是崔宗之。他喝酒时常常把酒临风,白眼望青天,旁若无人。紧邻崔宗之的是苏晋。他的举止怪异:一面信禅,长期戒斋;一面又嗜酒如命,常喝得人事不醒。
“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变化无穷,若有神助”者是张旭。焦遂乃一布衣也。
贺知章与李琎说着话:“花奴儿,听说你在路上,只要看见拉酒的车经过,便紧跟其后,你贵为汝阳王,还要流口水,害不害臊啊?”李琎也针锋相对:“我也听说你有一次喝醉了酒,掉到井里。你的牙齿就是那一回撞落的吧?”贺知章哈哈一笑:“好小子,倒笑起我来了。”李白不失时机地插一句:“贺老喝酒,接下文啊。”“贺老喝酒,牙齿没有。”众人大笑。贺知章又说:“花奴儿,听说你要搬到酒泉去,到时可别忘了给我捎几坛好酒啊?”李琎说:“一定一定,可是摔落牙齿,概不负责。”
独有一人却不言语,专心致志地喝酒,发出“叭哒叭哒”的声响,引起众人的注意,原来是左相李适之。贺知章又指向了李适之:“我说李相爷,你怎么喝酒像鲸吞水,直往肚里灌。你天天在家豪饮,在外也这样,不知情的还以为你在喝白开水呢?”李适之醉眼矇胧:“酒是好东西,百喝不厌。‘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经过。年龄将近百,不乐复如何’?”贺知章说:“李林甫这个老狐狸,你也怕么?”李适之说:“狐假虎威,焉能不怕?”大家沉默了。
崔宗之高举酒杯,倚窗而立,似在想什么心事。贺知章又发话了:“小崔儿,现在你封了齐国公,要什么有什么,还要怎的?”崔宗之说:“靠祖宗混饭吃,是我没本事,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快看,苏晋又在逃禅了。”苏晋此刻正襟危坐,眯着双眼,一眼看过去,就像一个虔诚的僧人,可惜他的一只手上却端着一个酒杯。贺知章说:“苏吏部,听说你家供奉着一尊弥勒佛,你为什么只供他呢?”苏晋睁开了眼:“弥勒佛喜饮酒,与我兴趣相同,我敬重他。”说着,喝干了杯中酒。李白问:“你这个逃禅侍郎,你是逃出,不是逃入?”“遇事逃出,遇酒逃入。”“好一句‘遇事逃出,遇酒逃入’,在下佩服之至。我有个提议,既然大家都是爱酒之人,我们就来说说酒有哪些称谓吧。”李白刚说完,大家齐响应。
贺知章说:“欢伯。汉朝焦延寿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崔宗之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说得好!‘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贺老,来,让‘杯中物’,流进肚。”
李适之再一次把酒吞进肚,不紧不慢地说:“有清圣浊贤之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般若汤”苏晋只说了三个字,又闭上了眼。张旭道:“《楚辞》有云:奠桂酒兮辣酱。且叫它辣酱吧。”汝阳王李琎说:“王世充曾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天禄大夫这个名字也不错。”焦遂结结巴巴:“你、你汝阳王也是天……天禄大夫。‘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壶觞”。李白说:“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今天可长见识了。我简单说一字‘春’。诗经云‘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众人说:“有酒在手,温暖如春。”酒过三巡,焦遂话多起来。初时结结巴巴,酒喝高兴了,言辞密集如排山倒海,慷慨激昂如舌战群儒。与之前比,判如两人。李白想:没想到酒还有治疗口吃之功效。忽听得有人长啸一声,原来是张旭跳到椅子上,又跳下来,在室内跑来跑去。他跑得是那样快,又喝了那么多酒,竟没有撞翻一张椅子。贺知章知道张旭要写字了,忙叫人备好笔墨纸砚。张旭红光满面,脱了外衣,取下帽子,随手一扔。只见运笔如风,好似龙飞凤舞。只听‘嘭‘的一声,笔被张旭扔了老远,众人没反应过来,张旭双手握发,在墨汁里绞来绞去。等吸足了墨汁,在备好的丝绢上写下“饮中八仙”四字。众人看他的书法作品,如枯松倒挂,如孤峰突起,如云海盘龙……真是一气呵成,众人击掌叫好。忽闻得一股焦臭味,原来是张旭的帽子正巧扔进了火炉,正燃着呢。
有几个内侍上了楼,叫李白奉诏。贺知章说:“李学士喝多了,不能去,你们先回吧。”内侍们只得离开。李白踉踉跄跄,拿起笔,写下一首诗:
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 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 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醉中趣, 勿为醒者传。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其中滋味,非外人能懂也。好啊!”
这次盛会,杜甫《饮中八仙歌》有记载: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 想看书来
三二。斗酒戏力士 三步骂畜生
风张牙舞爪,似要摧毁阻挡它的一切,几片残叶被卷走了。天,灰蒙蒙的;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活泼。一阵剧烈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李白,原来是高力士。李白有些奇怪:大清早,又是高力士亲临,莫非有什么大事发生?高力士一脸庄重:“李学士,皇上有要事急诏,快快随我前往。”李白虽讨厌高力士,可也不敢掉以轻心。匆忙梳洗后,即刻启程。寒风吹过,李白紧了紧衣服。屋顶上白了一层,李白吐出一团白气。
玄宗说:“吐蕃三年前出兵占了我青海石堡城,他欺我大唐无人。也曾用兵,可惜未有成果。今有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勇猛过人,連战告捷,朕以为一鼓作气,封王忠嗣为左武卫大将军,由他统率三军,西征吐蕃,扬我国威。”一旁的杨钊说:“皇上英明,他敢太岁头上,不,应该说是天子头上动土,是自取灭亡。”玄宗说:“诏书一定要写得有气势。”李白道:“没问题。不过,臣有个请求。”玄宗说:“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朕都答应你。”李白说:“我需要一壶酒。”玄宗哈哈一笑:“怎么我忘记了这个,快拿最好的酒来。”一壶酒下肚,李白文思泉涌。李白洗干净了手,走路摇摇晃晃,说:“皇上,请赐臣无畏,臣无拘无束,方能淋漓尽致。”玄宗道:“好,都依你。”李白再无顾忌,脱了外衣,去掉帽子,爬上了御榻。杨国忠皱了眉头:好一个不知礼的小儿!李白上了御榻,总觉有一个包袱。低头,原来是没脱鞋。他看了一下身边的高力士,抬起了脚:“高公公,劳驾。”高力士大怒:好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小儿!太子称我为“阿哥”,皇上也得唤我一声“高将军”,而今你竟要我为你脱臭鞋。李白又说话了:“高公公,不方便吗?”高力士快速瞄了一眼玄宗,见没说什么,马上满脸堆笑:“怎么会不方便呢?能为李学士脱鞋,是我的荣幸。而且,这不都是为皇上效力吗?”一股臭味扑鼻而来,高力士悄悄退至玄宗身边。李白拿起笔,开始写。杨国忠附庸风雅,凑上来看。李白觉得不对劲:“国舅大人,听闻你墨磨得芳香圆滑,细而无渣,能不能见识一下,太淡啦。”唐玄宗微微一笑:"怎么我不知道,我也很想看一看。"杨钊万万没想到李白有这个要求,但皇帝金口一开,他一楞,随即照做,只得将一股怨恨埋进心里。李白斜坐,半眯着眼,运笔如风。李白渐渐觉得笔似乎变重了,运转不灵。李白睁开眼,原来是笔尖被冻住了。李白招呼玄宗身边的宫女:“再叫七八个宫女来。”
李白将笔拿平,招呼众宫女,于是壮观的一面出现了:数十个宫女,站成一圈,对着笔尖,吐气如兰,用口中热气使笔尖变软。李白完成了他的使命,玄宗看后大喜:“很好,卿家捷才,深明朕意,立此大功,理应受封。朕拟授中书舍人一职,择日早朝宣布。”李白谢恩,满意而去。玄宗对高力士说:“此人固穷相,不可在意。”
李白的心情非常好:从前,供奉翰林院,没有官职。现在,皇帝金口一开,那就不同了。李白遇苏秀才,欣然作《金门答苏秀才》: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
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
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
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早朝,高力士宣读出师诏,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听诏。李白看他长得高大威猛,举止之间有大将之风。王忠嗣静静听完诏令,并没有露出得意之色。相反,他满脸愁容:“回皇上,臣有话要说。臣之先父,为国捐躯。臣自幼蒙皇上圣恩,赐名忠嗣。报效国家,万死不辞。今虽有微功,未敢骄傲。臣以为过关斩将,武力威慑,实非上策。臣愿效李广,镇守边关,互不侵犯。”李白听了,不由惭愧万分:自己为了在皇上面前邀功,未经核实,就大放阙词而致尸骨如山,岂非千古罪人?李林甫说话了:“食朝庭俸禄当为皇上效命。王大人,你想抗旨不遵吗?”
这时,堂下闪出一年青人,大大咧咧:“一将功成万古枯。打仗吗,怎能不死人呢?不能有妇人之仁。有些人贪生怕死,我董延光可不怕……”王忠嗣厉声道:“几年前,青海碛石一战,丢盔弃甲逃回京师者,可是董大人?”董延光无言以对。
王忠嗣继续说:“战事起,百姓苦。臣绝非贪生怕死,只是实不忍心以鲜血换高官,陛下若能化干戈为玉帛,则是大唐吐蕃两国人民之福也,愿陛下以仁爱之心,收回成命。”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