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袁家-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判断。莫理循虽然认为袁世凯“最适合当总统”,但是“袁世凯的兴趣既不在拯救君主,也不在创建共和政权,这个善于权谋的布鲁图斯只有一个目的:由他做中国的统治者”。[19]同时莫理循也看到了袁世凯的局限性,“轻率而不合事宜的复辟帝制运动,以及矫令推选号称全体民意的代表,是产生问题的根源”。[20]唐德刚先生在《袁氏当国》中生动而又形象地说:“袁翁世凯的处境,还在夔州府和白帝城之间,他望峡生畏,要掉转船头,驶回重庆,其居心原不难理解,只是其行为则愚蠢不堪罢了他此时已驶船入峡,顺流而下,滩高浪险,掉头逆水,必然翻船,而袁及其党不知也,悲夫!”[21]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日。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鲜有善果,平时一切学问职业皆不得自由,故皇室难期发达,予为救国救民计,牺牲子孙,亦不敢避。”[22]难道袁世凯已经预测到他的登基对于“子孙鲜有善果”,是一种悔意吗?还是对于子孙的叮嘱:远离政治,切莫步他后尘?
第8节。
    帝制失败后,袁世凯曾对跟随自己十几年的幕僚、红梅阁主张一麐(1867—1943)起草取消帝制的文稿,说了以下这一段话:“我真糊涂,没有听你的话,以至于此。今欲下撤销帝制令,非你起草不可。”一边说一边把王式通(1864—1931年,1914年任袁世凯总统府内使)所拟的一稿给张一麐看,并说:“我觉得应该直截了当地下令取消帝制,并将推戴书焚毁。”张见袁如此说,亦不禁黯然,乃说:“这全是总统受小人的蒙蔽。”袁立即接下去说:“全是我自己不好,不能怪他人。”[23]

    袁世凯留给后人的是一面镜子。是明镜还是魔镜?或者两者兼而

    有之?

    次子袁克文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先公天生睿智,志略雄伟。握政者三十年,武备肃而文化昌。乃以一忽之失,误于奸宄,大业未竟,抱恨以殁。悲夫,痛哉!”[24]

    一个男人和十位夫人

    袁世凯从小似乎特别受到女人的宠爱和青睐。袁世凯出生后生母刘氏奶水不足,刚巧叔父袁保庆的妻子牛氏生子夭折,而牛氏的奶水十分充足,所以袁世凯就由她哺乳,五岁时正式过继给袁保庆为子,得到了嗣母牛氏的溺爱。袁世凯既刁顽又聪敏,还能摆平牛氏与姨太太王氏之间的争风吃醋,所以无论是生母刘氏、嗣母牛氏或是庶母王氏、陈氏都喜爱他。袁世凯的继父袁保庆死于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其生父袁保中死于两年后),当时袁世凯十五岁正值少年,以后的生活都是与母亲们在一起。嗣母牛氏还生有两个女儿,就是袁世凯的两个姐姐,庶母王氏和陈氏共生了三个女儿,便成了袁世凯的三个妹妹,还有众多的女佣丫鬟,袁寨如同“袁楼”,袁世凯仿佛是在粉脂堆里成长起来的贾宝玉。但与红楼贾宝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出走的结局完全不同,袁世凯在诸多的母亲教育中吸取养分和做人的道理,“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袁世凯登雨花台所作七律《怀古》)。

    几乎所有关于袁世凯的书都说袁世凯是一个大孝子。“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尽孝是“父母在,不远游”,而袁世凯大丈夫远游四方,把母亲接到身边侍奉嘘寒问暖就是孝。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于1891年12月26日接到嗣母牛氏病死的消息,立即请开差缺,回家以尽孝道。而在1892年5月返朝鲜继续任职时,他把生母刘氏接到朝鲜一直奉养到1894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才派人将生母送回国内。1899年底,清朝廷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他又将生母接到济南奉养。两年后,生母病故,袁世凯很悲痛,请求朝廷开缺,准许回老家守一年之丧。袁世凯为了把母亲与父亲一起合葬在项城,由此导致了与兄长袁世敦的“嫡庶之争”,袁世凯从此不踏入项城老家一步。关于袁世凯如何孝顺其母亲,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有过一段描述:“先祖母刘太夫人在日,每晨,先公秉烛趋庭,佇于寝外,必俟先祖母既寤,躬叩安好,始出堂治事。及午,复入侍先祖母食,食讫复出。夕,政事处毕,乃又入,或言家事,或述新语,先祖母辄顾而乐之;先公更调羹和蔬以进,且躬视衾帏,试量温寒,必侍先祖母入寝后,始退归己室。终岁如一日,未尝或间焉。”[26]
第9节。
    袁世凯在生活上受到抨击最多的是他娶了十位夫人。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基本上延续了西周以来确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男人娶几个妻妾并没有受到法律的限制,也就是说,纳妾是不违法的事,“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实质是按权力的大小来占有数量不等的女人,不仅皇帝有三宫六院,达官贵人妻妾成群,一般的男子亦都可以三妻四妾。这里的妾也不是一般普通官人的妾和姨太太,笔者尊重袁家习惯,都尊称她们为如夫人。在袁世凯看来,或者在所有封建男人看来,有作为有本事的男人才三妻四妾,妻妾们相互之间争风吃醋是不应该的。在男女平等之前,男女的社会角色是固定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务国,女人务家,中外皆然,男人最大的职责就是为国捐躯为国做官,女人最大的职责就是(为男人)传宗接代。“保家卫国在全世界都是男人的责任,只能是因为只有有卫国能力的才能保家,只有有保家能力的才有能力卫国,所以男性同时是国和家的庇护者。”[27]袁世凯似乎天生具有这样的庇护能力,而女人就需要这样具有庇护能力的强者。

    史书上都说袁世凯其貌不扬艳福不浅,五短身材,体胖熊腰,戎马一生,使他养成了正襟危坐的习惯,无论坐在哪里,腰板都是挺得很直。看看他的儿女们是如何描述自己的父亲的:

    袁世凯的第三女儿袁叔祯(后改名袁静雪)说:“他在坐下的时候,总是一边由鼻子里发出嗯的一声,一边用手摸着胡子,然后慢慢地就座。他坐下之后,总是两腿叉开,两只手经常放在膝盖上。由于他腿比较短,坐的时候,总是两腿垂直,仿佛蹲裆骑马的姿势,从来没有看到他架二郎腿的时候。他说话的神情很严肃,语气斩钉截铁,从不絮絮叨叨。”[28]

    七子袁克齐说:“我父亲性情刚烈,态度严肃,寡言笑。”“处理事情很果断,部下贪污行贿的事让他知道了,一定不轻饶。”“我父亲不好古玩,他常说:古玩有什么稀罕,将来我用的东西都是古玩。”[29]

    光绪二年(1876)袁世凯十七岁时完成了人生两件大事:秋天在老家河南参加乡试,名落孙山;年底,在老家河南成婚。以后陆续纳了九位如夫人,生了三十二位子女,上演了多少人间恩怨情仇的故事。

    元配妻子于氏,河南沈丘县人,是淮阳乡绅于贯一的三女儿,恪守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训诫。于贯一的父亲是个“蓝翎候选都司”,是淮阳的首富,袁家在项城也是门楣显赫,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袁于二人1876年底结婚,于氏比袁世凯大一岁,两年后生有长子袁克定。

    大夫人沈氏,江苏崇明县人,幼失怙恃。1881年在上海青楼与袁世凯相识,沈氏以身相许,袁世凯亦乐不思蜀,两人情好日密,但沈氏奉劝袁世凯追逐功名并资助盘缠。袁世凯发迹后,沈氏以大太太的身份出现。沈氏一生无所出,后过继袁克文为子。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第10节。
    二夫人白氏,朝鲜人,1885年袁世凯任驻朝鲜商务代表时,娶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为如夫人,白氏是金氏的陪嫁丫头。白氏生了四子二女:长女伯祯、五子克权、七子克齐、十子克坚、十二子克度和六女箓祯。

    三夫人金氏,朝鲜人,出身望族,世有贵显。原以为嫁给袁世凯做“正室”,没想到和自己的丫头一起做了如夫人。金氏生了二子和三女:次子克文、三子克良、三女叔祯、八女环祯(早亡)、十女琮祯。次子克文过继给大夫人沈氏。三女叔祯(袁静雪)后来认为自己的母亲长期承受精神苦闷的重压,遂成为一个性格古怪的人。

    四夫人季氏,朝鲜人,也是金氏的陪嫁丫头,在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得“月子病”而死。四夫人季氏生了一子和三女:四子克端、次女仲祯、四女次祯(早亡)、七女琪祯。

    五夫人杨氏,天津宜兴埠人(并非通常说的天津杨柳青人,下一章节有考证),从小跟随父亲做生意,不仅心灵手巧,更因有通达见识和管理本事,深得袁世凯的宠爱。她既照顾袁世凯的日常起居,也替袁世凯管人和管家。杨氏生有四子和二女:六子克桓、八子克轸、九子克久、十一子克安、五女季祯、十五女玲祯。这一支便是本书要展开的袁家百年。

    六夫人叶氏,江苏丹徒人。袁克文在《辛丙秘苑》中形容叶氏:“婉娈明靓,柔质丰仪。十七来归,先公极爱宠之。”叶氏生有二子和三女: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有、九女玖祯、十一女璇祯、十二女玑祯。

    七夫人邵氏,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幼年丧父,遭难,跟随母亲避走他方。邵氏无子女,后因病早亡。按照袁家的规矩,她不能被称为如夫人,也不能享受如夫人的待遇,只能被称为“姑娘”,可是因为袁世凯喜欢她,所以也享受如夫人的待遇。

    八夫人郭氏,浙江归安县(今属湖州)人,曾在天津入了风尘,因为母亲故去想为其“殉身”,被袁克文描述为烈女,由大夫人沈氏派人带钱“赎庶母归”。郭氏生有二子和一女:十三子克相、十五子克和、十四女珣祯。

    九夫人刘氏,天津人,原是五夫人的贴身丫鬟。刘氏信佛吃素,袁世凯在安阳给她造了一套三进院落、九门相照布局的房子。刘氏生一子一女:十六子克藩,早亡;十三女珲祯。

    在妻妾成群的封建家庭中,这些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妾不如妻,妾族不如妻族,便是妾之子,也不如妻之子”[30]。在封建社会,女人则如同财物一样没有独立的人格。但是正式的妻子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来的,在宗法社会中,妻是有法定的地位的。《礼记礼器》有云:“大明(太阳)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夫与嫡妻如日月成为宇宙的主体,而众妾则谓之小星,只是日月的点缀。但是,袁世凯元配妻子于氏并没有如日如月的位置,正室的地位形同虚设。另外,在封建社会,女性被赋予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一个男人是否有出息或有作为,妻子的责任也是很重大的。袁世凯在结婚的最初几年不顺,乡试落第,进京报捐功名不成,并且受到于氏以及家人的奚落,作为大男人的自尊因此受到很大的伤害。袁世凯对于氏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寄托,可是“母以子贵”,于氏在1878年生下长子袁克定,长房长子的地位不可动摇。袁世凯在决定恢复帝制以后,于氏自然是“正宫娘娘”。在袁世凯的大家庭里,等级观念极其森严,比如,袁家有一个拜祖宗堂,每逢过年或重大节日,如夫人不能穿红裙外褂,只能穿粉色的。所以如夫人们是最不愿意过年的,因为过年的时候,“嫡尊庶卑”的“妻妾之别”就一览无余,而且这个例是无人能破的。
第11节。
    大夫人沈氏是袁世凯发迹前的红颜知己,电视剧《走向共和》一开场就把沈氏和袁世凯描写成如同玉堂春(苏三)与王三公子的故事,袁世凯在离别时赠沈氏一联:“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音少;英雄落魄百年岁月感怀多。”沈氏不希望袁世凯整日沉湎于温柔乡而乐不思蜀,她期待袁世凯成为敢作敢为能担当的大丈夫。后来袁世凯离开沈氏投奔淮军统领吴长庆,开始了他的建功立业之路。沈氏自己出钱赎身,搬出妓院,等待袁世凯的功成名就。袁世凯对沈氏也是有情有义、有始有终,等到他在朝鲜站稳了脚,立即就把沈氏接到朝鲜,以大太太的身份出席社交场所,还把二子袁克文过继给她作嗣子。

    袁世凯是一个军人,具有独断、专制的一面,他有一套办法管理军队,也有一套办法管理封建的大家庭,驾驭有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