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拐点:近代中日博弈的关键时刻-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日本侵略中国吞并中国领土,肢解中国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清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侵略的不断扩大,最终导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中国全国抗战。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经历了战略溃败、战略僵持、敌后战场、战略反攻的不同战争阶段,当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的全面扩张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达到顶峰时,它也就走向了全面溃败。1945年,在中苏美英各国的联合军事打击之下,数十万日本最后战略预备队日本关东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在其本土已经遭受全面轰炸,所有海外交通线已被切断,整个日本即将被扼杀的同时,日本的关键性军事力量却始终陷于中国大陆,无法回应本土,在地狱之火原子弹爆炸之后,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被从明治维新后全面扩张的亚洲大陆上,被重新打回其本土数岛,失去了其扩张而来的所有权益,其本土被军事占领,成为至今仍是必须服从美国的二流国家。
  

共同的厄运(1)
  严重“走光”的大清帝国
  公元1840年是中华民族近代灾难史的开端。一个与天朝大国相隔万里的国家用为数寥寥的40余艘船舰(其中半数为运输船)居然从广州湾到渤海湾横行无阻,控制了数万里海岸线,更打败了全球GDP产值第二的庞大却已经老朽的帝国,并迫使这个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大清帝国有海无防的虚弱在西方强盗的眼中一览无余。大清帝国严重“走光”了。
  战争其实并不突然,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阿美士德”从广州北上,途经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威海,直至朝鲜、琉球探索航道时,就将其对中国水师的观感汇报本国,称“有大小不同的1000艘船只组成的整个中国舰队,都抵御不了1艘(英国)战舰”。1835年,林赛在给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件中更是肆无忌惮地表示:侵略中国只需要1艘主力舰,2艘大型巡洋舰,6艘护航舰,34艘武装轮船就足够了(英国舰艇在“费希尔时代”以前,舰艇上常备陆战部队),这支舰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
  尽管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但对比当年的清朝水师来说,恐怕不无道理。1685年康熙规定如有打造双桅500石(100吨左右)以上违反制式船只者,无论官民,均发边治罪。这固然是当时为进剿台湾郑氏集团所需,但在收台之后一直没有开禁。而当时的大清水师在施琅指挥下虽然依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力量,但较之百年前的明帝国由陈指挥的那只参与了壬戊之役、实力足以傲视全球的广东水师,在质量上、技术上已经有所退步,而在此后150余年间,清统治者由于完全没有海上的威胁,水师几乎无用武之地,从装备到人员都已经不堪使用,在这个世界航海事业急速发展的年代,被彻底地甩下了。
  当1840年的炮声在虎门外口响起,且不用说朝中老朽的士大夫们,即便是林则徐也认为水师技不如人,根本无法与战,只能退守陆防。
  然而,林则徐也认识到“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也不得不先事筹维”。并委托魏源编写出版了《海国图志》,首次明确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然而遗憾的是,当时的整个帝国除了这极少数的有识之士外,依然沉浸在古老的迷梦中,尽管道光帝曾经下令东南各省赶造战船,但整顿海军的尝试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停滞了。
  历史在无言中前行到了1853年,当太平天国武装力量攻占了武汉,大军水陆并进,一举攻占江宁的时候,长江上百舸千帆尽是太平军战船,大清帝国水师兵败如山倒,迫使曾国藩重新组建了湘军水师。然而这支水师在当时的中国虽堪称精良悍勇,当放在抵御外侮的地位上恐怕较之原有的水师也未必有什么质的不同。这一点在当时曾国藩亲撰的《水师得胜歌》中可以看出来——
  三军听我苦口说,教你水战真秘诀。
  第一船上要洁净,全仗神灵保性命。
  早晚烧香扫灰尘,敬奉江神与炮神。
  第二湾船要稀松,时时防火又防风。
  打仗也要去得稀,切莫拥挤吃大亏。
  第三军器要齐整,船板莫沾半点泥。
  牛皮圈子挂桨柱,打湿水絮封药箱。
  第四军中要肃静,大喊大叫需严谨。
  半夜惊营莫急躁,探听贼情莫乱报。
  第五打仗不要慌,老手心中有主张。
  若是好汉打得近,越近贼船越有劲。
  第六水师要演操,兼习长矛并短刀。
  荡桨要快舵要稳,打炮总要习个准。
  第七不可抢贼赃,怕他来杀回马枪。
  又怕暗中藏火药,未曾得财先受伤。
  第八水师莫上岸,只许一人当买办。
  其余个个要守船,不可半步走河沿。
  连曾国藩识见上都不过如此,其余人等又能有怎样的见识!
    “黑船”来到日本
  同样是1853年,日本人的噩梦也开始了。
  1853年7月8日,大清咸丰三年、日本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驶入德川幕府咽喉要地江户湾相州浦贺海面(今东京湾神奈川县南部),下碇停泊,船上的大炮不怀好意地瞄准了岸上的炮台。这些军舰是奉美国总统之命前往远东,与日本、琉球等国商谈开国问题的大舰队的一部分。由于其船体为黑色,又像怪兽一样不断喷出漆黑的浓烟,发出轰鸣,所以被岸上那些震惊的日本人称作“黑船”。19世纪中叶的日本,在西方观察家的眼中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沉睡国家,是中古世代政治的活化石——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天地创造者和太阳女神的天皇家族居住在博物馆一样的京都皇宫中,虽神圣却无权力。而另外一种政治活化石——将军,则住在江户城堡中,实质统治着国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共同的厄运(2)
如果不是因为西方人觉得日本与世隔绝太令人气愤,同时这里又有尚未挖掘的商业潜力,也许日本的封建制社会还能延续到20世纪,成为人种学和社会学的标本。但是欧洲人和美国人对马可·波罗传记中盛产黄金的日本好奇已久,对这些古怪而陌生的岛屿又非常生气:它们横挡在新开辟的美洲——中国航线上,拒绝向欧美的商船提供补给,也不让它们的水手在那里躲避台风。对于一个像美国那样的新兴商业国家来说,这真是滔天的罪行。
  当任何常规性的开国提案都没有得到幕府响应的时候,美国开始派出武装舰队。早在1846年,便有贝特尔准将率领三艘军舰来日商谈开国问题,但被幕府回绝。这一次美国人显然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其实,在佩里来日一年之前,长崎荷兰商馆馆长库修斯便已将美国舰队即将到来的传闻告知幕府,劝其马上缔结日荷通商条约作为对策,但幕府对此事一直半信半疑,认为“反正上托祖宗神灵的威福保佑,区区洋人到时又能怎样?”于是上下垂手坐待,毫无对策。佩里到来的当天夜里,江户城一片混乱,武士们忙于备战,车声粼粼,战马萧萧,城外大小寺院内钟声齐鸣,妇孺凄厉地哭喊,有钱人准备逃往乡间,更多的人拥进神社,击掌祷告神灵,乞求“神风”再起,摧毁“黑船”。
  当天午夜,江户城发出信鸽将“黑船”到来的消息送往京都,孝明天皇天颜失色。从他7年前即位伊始,西洋各国叩关之声便一阵紧似一阵,如今外国军舰真的击碎了德川幕府的“两百年太平之梦”。孝明天皇对“黑船”一筹莫展,只得一面谕示幕府不要忘记负有保卫日本的责任,一面亲自前往神社,连续祈祷17天,乞求神灵保佑,攘斥夷类,天下太平,皇祚长久。
  在从未见过的蒸汽快船和大口径火炮威胁下,幕府被迫接下了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港、保护美国遇难船员、提供煤水补给站三条内容的国书,但是对其细节则设法推迟到次年答复。佩里因为在琉球还有紧急任务,于是暂时答应了幕府的请求,但是在返航前,美舰突然开入江户湾深处,测量水道。当怒气冲冲的日本官员质问原因时,佩里暗含杀机地回答道,他明年春天还要率领一支更大的舰队回来,现在正在寻找一个更大的停泊地。他还警告幕府说,在明年春天作出答复还不晚,但是如果美国的要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他将不惜诉诸武力。1853年7月17日,佩里舰队经琉球返回上海。
  自1635年德川家康因天主教威胁而宣布锁国以来,日本的国门第一次对中国和荷兰之外的国家洞开。“黑船事件”使幕府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庆正在病中,接到美国国书后急火攻心,10天后便辞世,德川幕府群龙无首,幕府老中(担任行政职责的最高长官)阿部正弘不得不向各藩征求意见,这在将军独断专行的年代是史无前例的。江户幕府200年来那深不可测的神秘、庄严和威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如同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旦接触到外面的新鲜空气,马上便分崩离析了。
  1854年2月11日(嘉永七年一月十四日),佩里果真率领7艘军舰、200门大炮和1000多名战斗人员再次来到江户湾,听取日本的答复。幕府企图以德川家庆之死来搪塞拖延,但是这样的借口对于佩里来说显然是行不通的。在武力威逼之下,依照美国总统的国书内容,幕府在3月31日与美国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两个月后又追加签订了《下田条约》。西洋其他各国闻知日本开国的腥膻后接踵而至。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日本又先后同俄、英、荷等国签订了类似的“和亲条约”。到1858年,德川幕府还与美、俄、英、荷、法5国签订了有关开港、领事裁判权、居留地等内容的《安政五国条约》。从此,日本正式地(也是狼狈地)步中国的后尘而开国了。
  

影子对手:不真切的现实(1)
  近代中国第一次海军变革
  太平天国席卷整个南中国的燎原烈火最终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的海军变革。时任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的李泰国建议清廷“宜买此轮船数只,扫除狂寇”。尽管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该计划延后数年,但也让清廷进一步认识到,原有的绿营水师也好,改为长江水师的湘军水师也好,镇压太平军尚勉强可用,但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根本无法对抗。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明确指出:“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861年,发生了几件后来对中国海军建设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其一是咸丰之死、同治登基和北京政变,顾命八臣被两宫垂帘和恭亲王议政所取代。其次就是李秀成大军攻克宁波、杭州,兵锋直逼上海。
  恭亲王作为洋务运动在清廷中央的总代表和曾、李等人在中央的总后台,他的上台毫无疑问对于中国海军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影响是比较深远的;但李秀成大军的胜利对于清廷却是极为沉重的打击。由于当时西方列强普遍观望中国大地的这场内战,并都想从中渔利,清廷不能不考虑到太平军与西方列强合作的可能。而李秀成兵指上海的目的,在清廷得到的情报中其中一条就是借此向外国购买一批炮船。这不能不使得恭亲王等清廷中枢震惊。因此,1862年1月31日、2月1日连续两天之内,恭亲王即以总理衙门名义致信江苏巡抚薛焕、两广总督劳崇光、福州将军文清,令其迅速筹款购舰。3月14日,继任海关总监的赫德接到总理衙门的指示,命其通知李泰国,立即在英国购买并装备舰队,并迅速开往中国,以备战事。
  李泰国迅速筹备,通过外交大臣罗素,很快就购买了6艘炮舰(“北京”号、“中国”号、“厦门”号、“广东”号、“天津”号、“江苏”号,另有供应船1艘、快艇1艘)。舰队由阿思本指挥。这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李-阿舰队”。
  李泰国在1863年1月与阿思本签订了13条合同,主要内容包括:
  1。 中国建立外海水师,阿思本允做总统4年,除阿思本外,中国不得另延外国人做总统。中国所有外国样式船只,或内地船雇外国人管理者,或中国调用官民所置各轮船,议定嗣后均归阿思本一律管辖调度。
  2。 阿思本只执行李泰国转交的中国皇帝命令。若由别人传谕,则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