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仁叹道:“我在军中也有些时候了,这些事都该自己张罗,岂能劳动陛下惦念?我算计过了,虽然投石机带着不便,床弩却是能拆了带上船的,攻城时再卸下,却比空着手方便多了。这趟水路打通了,以后傅大人送粮从水上走,便比陆上方便快捷多了。”
他这么一提,宣帝倒也想起来了:“傅湘这回押粮怎么这么慢?虽是军中不缺粮,也该叫人去催一下。好在百越也是富足之地,待破了清远之后,先从城中取出粮食充作军粮的好。”
两人正商议着,有内侍送水进来,头也不敢抬,放下水桶便退了出去。宣帝便挥手道:“朕要沐浴,你先出去吧。”
谢仁闻声便起了身,手却伸过来,在他腰上捏了一把。宣帝本就是为了面子才强撑着起了身,双腿还有些颤抖,叫他这么一捏,虽然没叫出声来,却因要避开他的手,一下子向床边倒了下去。谢仁跨过一步接住宣帝,拦腰抱着他走到屏风后,放在桶边胡床上,慢条斯理地替他脱下衣裳。
宣帝也实在是腰酸腿软,连坐也坐不实,更无力挣扎,只好任谢仁替自己更衣。他倒是也想开了,这半天两人什么没做过,眼下不过是再叫他看看,还有什么可推托的。他坐定了,谢仁那里也就安心拿起浴巾澡豆一类,先替宣帝解散头发,舀着水洗了一回;又挽了袖子,伸到水中替他擦身清理,更是要将自己射到他腹中的精华勾出来。
洗着洗着,他的手指在宣帝体内便越探越深,不止袖子,半扇膀子都被水浸湿了。他也不在意身上湿透,只恨不能自己也进到浴桶中,更深入地清洗一回。
好在百越气候偏暖,就在冬日也和北方春天差不多少,这一场澡才没给两人洗出毛病来。待谢仁出帐时,已是换了一身宣帝的常服,趁着夜色遮掩,快步回了自己帐中。
转天众人看他的神情都有些异样,唯独他自己淡定如常,丝毫不把旁人的眼光当回事。他手下司马庾宾比别人担心得更多,私底下拉着他问道:“将军是真铁了心要入宫了?陛下已在朝上明发旨意,再不纳妃了,万一你……这岂不是白白……且那宫中的朱皇后极为受宠,他入宫之后,陛下却是连朱氏谋反之罪都不计较了,你且看徐文昭那样的出身,现在都还得着重用呢。”
谢仁却是油盐不进,丝毫不把宫中那几人放在心上,只含笑安慰道:“陛下是千古明君,不会薄待我的。就是他想薄待,我谢仁也不是只会窝在乡野忍耐的。”
他心下早有打算,这一场仗自是尽力表现。
元旦那一日白天,宣帝便亲自坐镇中军,指挥攻城。谢仁领了两千兵马,拖着投石机与床弩绕到离营地最远的清远城北门。他事前便准备下数缸火油,缸口用黄泥封死,放于投石机中,远远砸到城头处,又派人闯过乱箭,将火箭射上城头。趁着城上守军因大火和投过去的巨石乱作一团时,一队骑兵已拖着擂木到了城下,协力撞开城门。
谢仁身先士卒,当先带队闯入清远城中,先清理了北门守军,随即便向城中官衙杀去,一番接战后,生擒了当地守官,控制住了城中几处粮库。将当地反抗之人都或擒或杀后,他便留了两名参将在府衙看守,自己与副将分兵两路,支援西北两座城门。
他自己恨不能做第一个迎宣帝进城的人,便领着一支人马直奔北城而去。到那儿才发现北城却是敌军兵力排布最多的地方,城楼下等着支援的守军也有他的两倍。且城中地方狭小,骑马反倒不便,他与守军接战上的时候,后头才上来了几百人。
亲兵立刻护在两翼,劝他回去与城中留守的军士汇合。谢仁却是越战越勇,手中长枪寒光闪闪,白蜡杆枪身上已溅得一片血红,衣服也如同血水中泡出来一般。他一骑当先,枪尖一抖,便划过数人咽喉,踏着尸山血海杀至门前,带着手下亲兵打开城门,迎进了攻打北门的那支将士。
这一仗才叫人真正见识了谢仁的武功。攻打北门的正是殷正手下副将,进得大门之后看到地上那一片尸体,以及谢仁杀人时那种漫不在乎的态度和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心中都生出一片寒意。
待战场打扫干净之后,宣帝便暂进了城中休整,先为三军将士庆功,顺便叫探子捎了封信回连州,询问傅湘押粮途中是否有什么问题,为何许久都不见回来。
宴上众将都听说了谢仁的功绩,再看他时眼神顿时都不一样。大家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自然也不少杀人,甚至也有不少杀人时会兴奋的,但谢仁这样武功精绝、冷静淡然,杀人如拈花摘叶一般的也是不多。
宣帝心中极为骄傲,宴上频频赐酒,恨不能叫在座众人都知道谢仁是他一手调丨教出来的学生。只可惜这份为爱徒成就生出的骄傲在旁人——包括谢仁本人——看来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怎么看倒怎么像他宠爱谢仁,要把他收入宫中的证据。
虽说臣子不能议论天家事,但有宣帝这样明晃晃的表示,谢仁再度从宣帝帐中回来时,就连一直担心着他将来的庾宾都不再说什么了。反正据说那两个文臣进身的妃子也都还在朝中当着官,大不了他这个司马就跟着谢仁入京,不也是接着当他的司马。
至于旁人的议论……文臣那边入宫了两个,朱家虽是武将,进宫的却是不曾为官的旁枝子弟,二比一,武将这边还能五十步笑百步。
待清远城稳定下来之后,谢仁仍是先行乘州而下,向着四会城奔去。这回他船上带了更多的攻城器械和马匹,步兵却少带了许多。宣帝虽有心也和他一样亲临战场,但有殷正和众将苦苦劝说,还是留在中军。殷正又派了两营骑兵顺着河沿前行,一是为扫清敌障,再就是配合谢仁,早日拿下四会,省得像这次一样因攻城不利,只能坐等着大军支援。
宣帝又带着大军在宁远城中休整了数日,一面看着京中传来的奏章,一面听殷正汇报城中安排。就在城中残余百越军士刚刚清整完毕,大军正要拔营出发时,殷正忽然带了个满身灰尘血迹,衣裳破烂、气息奄奄的士兵来觐见。
就连殷正一向充满活力的脸上都有了几分阴霾,皱着眉头奏道:“长沙郡出事了,他是才从那边逃回来的,只是傅将军……怕是暂时回不来了。”
宣帝心头一惊,立刻敏锐地想到:敢拖他这个皇帝的后腿,这是有人要谋反!但当着臣子之面,他的神态还是相当平和,冲着那个血身是血污灰尘的探子安抚地笑道:“后方出了什么事,你只管直说,不必害怕。”
他本人生得如琼林瑶树,一举一动风度卓然,就是板起脸来也不怎么吓人,这么一笑更觉可亲可敬。那士兵一路吃了不少惊下,到此时才放下心来,哑声奏道:“长沙郡已被人占了,我们傅将军被扣住,粮草也叫人截住了。阳山关也叫反贼占了,咱们现在想退回中原怕也退不回了!”
殷正一脸忧急之色,双眼直直盯着宣帝,想看他的意思。宣帝心底虽也惊怒,但这辈子倒霉事多了,也历练出来,并不像那两人一样紧张。此时不过是国内有人作乱,他手中还有数十万大军,京中又有朱煊坐镇,纵有人胆大到在他背后作怪,朝廷却是乱不起来的。
他自己定了定神,连忙问道:“是哪一路的人占了长沙?可是吐蕃与当地官员勾结,侵入中原了?”
那个探子哭道:“不知是不是吐蕃。据小人所见,扣着我们的都是汉人,看着也似官员,却不是长沙那些跟我们将军打过交道的官儿。小人无能,未能查清那些人的来路。”
殷正眉头紧皱,却还尽力劝解宣帝:“也许只是长沙一郡乱了,别的地方未必附逆。陛下万金之体,不能留在这样危险的地方。我派人护送陛下,咱们可以取道闽中,或是从黔中……”
宣帝淡然答道:“朕在军中,有何可怕。如今大军深入百越,要进还可杀出路来,擒下百越王,此处就是我们剿贼的基地。若要逃,不仅这一仗白打了,几十万军士怎么办,丢在这儿叫人咬着背后一口口吃下去么?京师他们还没本事占,京中有皇后太孙,逆贼翻不了天的。”
殷正心中虽不以那几位后妃为意,但叫宣帝这么心平气和地劝了一顿,也平静了几分。他定下心来后,脑子也转得快了些:“臣这就去封锁消息,免得士兵忧心。此人我先带下去休息,再叫上众将来和陛下商议下一步怎么走。”
宣帝点头应道:“不必担心,他们就是要顺着山阳杀下来,还有一路上的守军呢。朝中也必要调兵围剿的,周围几郡也不会坐视那些人造反作乱。叫军士收拾东西,加快速度南下。这座清远城是守不住的,唯有尽快打到番禺,给百越换个国王,咱们才能回头。”
81、第 81 章
宣帝大军陷在百越时,朝中却也并非风平浪静——元旦过后,西北竟传来了吐蕃东进、岷州失守的噩耗。除了此事之外,还有一条事涉谋反的秘奏被人快马递进了京城。西北吐蕃出兵之事是先递到了中书省,满朝皆知;而那条谋逆的消息则直接递入内宫,然后被真正视朝理政的朱煊扣了下来。
得到这消息的头一刻,朱煊并未召集大臣,而是先把素来相处得不怎么融洽的淳于嘉与凤玄召到了坤宁宫,将那封密奏扔到了二人面前。淳于嘉捡起密奏先扫了一眼,脸色便“唰”地一下变了,喃喃道:“宛陵王……谋反了?”
凤玄的脸也跟着沉下来,凑上去一起看。那道密奏上只有廖廖几句,具述宛陵王私通长沙太守,扣下南征军粮,令长沙守君堵住阳山关,欲与百越合谋杀害宣帝之事。他将密奏“啪”地拍在桌上,挺直身子,身上散出一股锐利杀机,慢慢说道:“京城多劳皇后与淳于大人看顾,我去京防领一营将士南下平叛。”
淳于嘉按住凤玄的手,满面沉重之色:“凤郎且慢。宛陵王图谋此举多年,必有防备,你只带一营军士去,如何能救得了驾?且吐蕃又正趁此机会东进,京师若出了什么意外,我等三人将来如何面对陛下?”
回过头又对朱煊正式地拱手行了一礼:“皇太孙毕竟是宛陵王亲孙,此事早晚要牵连到他。叛乱消息不知会不会传到明面上,依我愚见,不如先断绝太孙与外臣来往,约束宫人,勿使太孙知道此事。若将来情势真恶化至无可收拾了……还要请皇后决断。”
朱煊微微侧身,避开他这一拜,同样深沉地皱眉答道:“皇太孙既已入嗣,就不再是宛陵王之孙,咱们圈了他倒无所谓,但再过份的事,还要问陛下肯不肯。平乱之事自然要交给小凤郎君,但我也不能留在宫中——我欲去西北调兵一阻土蕃,京城却是要托赖淳于大人了!”
淳于嘉一愣:“大将军……皇后要调兵,可怎么说……”
朱煊道:“我自有我的说法,你放心就是。反正我是皇后,谁还敢问到我面前来。”
淳于嘉轻叹一声:“陛下南征不过月余,宛陵王就在此时谋反,吐蕃也忽然发难,逼近京城。这两件事来得如此巧合,简直就像是背后串通好了一般。若皇后离了京城,再有哪里忽然有变,还有谁可阻拦他们?还请朱皇后坐镇京师。朱老将军与虎威将军正赋闲在家,也可为国一战……”
朱煊决然地摇了摇头:“家父和阿恒虽然能统兵,但一个年老,一个少年任性,值此艰难之际,还是我去西北找杨清借兵最为保险。我亲自回家说一趟,让我父亲与几个堂兄弟为你护好京城。我尽量早些赶回来,其中若真有变,你护着太孙暂离京师也可。”
淳于嘉正色道:“皇后放心,京城我定能守到你回来那日,皇太孙我也能平平安安交到陛下手里。但小凤学士独自带兵平乱却是要辛苦些——宛陵王此事不知布置了多久,说不定背后已勾结了百越王,到时内外交加,小凤学士如何对付得了。”
凤玄神色不动,淡然答道:“宛陵王若真有谋反之能,也不用等到今日。他不过是仗着孙子做了皇太孙,才有这些想头。我也不必与他正面相抗,只扮作天使,假意传旨,见面时寻机会杀了他本人就够了。”
此计实在太险,朱煊与淳于嘉都劝他三思。但凤玄坚执如此,只问他们:“国中哪里还能调出大军平乱?再说他又未竖叛旗,若大张旗鼓平叛,他还要砌词狡辩,说我们逼反他。倒不如一刀杀了——我是当朝贤妃,宛陵王一死,料来没人敢当面杀我。”
三人计议已定,凤玄就先索了几道加盖宝印的空白圣旨,收拾好行装,拿着朱煊手书用印的圣旨直奔京畿大营调兵。淳于嘉当即停了皇太孙的功课,将他带到自己殿中抚育。朱煊将朝务交接给淳于嘉后,便召了近臣到垂拱殿议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