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莲别录-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散了胸中五气,何况你才是个小小罗汉。”那和尚闻言心下凉了大半,又见身上被捆得如粽子一般,故意激道:“你凭法宝胜我有何本事!有胆放我出来,看我**凡胎打你!”

    翁仔山连连冷笑,回道:“蠢汉蠢汉,你何尝不是借着宝贝追杀我一路!落在我手岂能再放你。”吴尚道也目带怜悯看着那和尚,心道:若非我有这如意,又若非我刚泄了心魔之恨,你还能活着么?真是不知足。至于翁仔山要留这和尚干嘛却不是吴尚道关心的,只扶起石木往葫芦谷去了。翁仔山总是挂心自己毁了老友的生死大事,不好意思并肩而行,只押了那和尚跟在后面。

    进了谷中自有燕赤侠接过和尚,上下剥了干净扔入柴棚。石木又取出剩下的三元丹交与翁仔山,让他疗伤。翁仔山看着手里的三元丹,重重摇头,道:“唉!就是为了这个,白白惹了祸事害道友不能入道啊!”

    石木请翁仔山坐了,细细听他道来。原来那rì他离开葫芦谷,正是想去药王谷讨要三元丹。谁知路过洛阳却被个道人拦下了。那道人本身没有什么修为,初时还让翁仔山当作了骗财的野道。谁知那道人居然眼光如炬,非但认出了翁仔山手中的笱芒杖,还如数家珍般道出了笱芒杖的妙用。

    “我当时也疑心他不怀好意,”翁仔山道,“却多疑了。他只是不知从哪里取了三粒竹籽,求我用笱芒杖催生。”

    笱芒杖相传是木神笱芒的手杖,有点籽成林的妙用。适才翁仔山招出万壑chūn藤将和尚捆住便是用笱芒杖催生了之前偷偷撒在和尚身上的藤蔓籽。却说当时翁仔山用了笱芒杖,那三粒竹籽果然应而成竹。这三根竹子却都是无根竹,其生不藩,又只长到了三五尺便停,阳光之下紫光流溢,正是传说中普陀山的镇山至宝——南海紫竹!

    那道人取了一根送与翁仔山算作谢仪,自己拿着两根紫竹隐没在人群之中。翁仔山与石木相交,也是颇爱炼丹炼器的,有了这紫竹反倒不知所措起来。再后来便惹来了这和尚,自称南海僧人,要取回紫竹。翁仔山自然不肯,两人便一路打杀,直至葫芦谷,碰到了石木和吴尚道。

    吴尚道在一旁听了摇头。若是换了他,且不说当时便不会收这紫竹,即便取了,碰到事主来讨也会归还。和尚虽然蛮横,这点道理总还要讲的,定是翁仔山贪yù大炽利令智昏不肯给他才动的手。可见修行人最忌是非,多少事端不是因为贪图物yù惹出来了。

    石木却想不到吴尚道所想,只是问道:“说得热闹,那紫竹现在何处?”翁仔山一笑道:“被那贼秃追得紧了,我便偷偷藏在一座观音庙里了。”石木疑道:“不会被人取走么?”翁仔山挥手笑道:“那庙里连个庙祝都没了,也不见什么香火,谁能想到观音手中的竹竿竟然是如假包换的南海紫竹呢?”石木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所谓至隐不藏,放在众人眼前的宝贝反而是最安全的。不过却也催他速去取了回来,免得夜长梦多。

    燕赤侠又取了那和尚的降魔杵和念珠来,果然都是上品灵器。以石木的阅历都看不出来历典故,想来是近人炼制的,尚未闯出名头。尤其是那念珠,居然能抗住乾阳剑的一击,这不得不让吴尚道侧目。石木探了里面的阵法,也连连赞叹:“南海居然有这等人物,果然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说罢便取了念珠回丹房去了,果然有个痴xìng。

    燕赤侠拿着降魔杵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以他的火爆xìng子其实不适合用剑,若不是吴尚道传他《常清静经》和静定观心法门,燕赤侠最大的成就不过是个剑客罢了。盖因剑之为物最讲xìng灵,一旦失了那点真xìng灵气,剑还不如砍刀利斧用得爽快。

    吴尚道看出燕赤侠所想,讨过降魔杵,道:“这造型材质却是上品,可惜是和尚炼制的,道炁难以驱动。”燕赤侠面露憾sè,点头道:“我还觉得这比剑用得趁手呢。”吴尚道微微一笑,取出如意在那降魔杵上轻轻一敲,只见荡出一圈金光,降魔杵顿时黯然失sè。

    “现在这就是个俗物,你自己炼吧。”吴尚道递还给燕赤侠。燕赤侠一脸愁容,道:“你不出手还好些,我便是不能尽用其力,好歹还是个灵器……”聂小倩不知何时凑了过来,低声笑道:“宝贝要自己炼的才好呢。何况这是什么地方?还怕没人教你么?”说着朝丹房望了一眼。燕赤侠恍然大悟,拿着降魔杵兴冲冲往石木丹房门口候着去了。

    聂小倩支走了燕赤侠,方才笑吟吟道:“师父说适才有外人不方便骂你,若是师兄准备好了怎么哄她,便去后面细细讲讲怎地又欺辱了那狐蛇二女。”吴尚道正sè道:“小倩啊,修行之人要心存厚道,你这么幸灾乐祸,恐怕会有灾降。”聂小倩以为触了吴尚道的逆鳞,连忙敛容道:“小倩错了。”吴尚道哈哈大笑:“老燕跟你们说的吧?没什么,随他去吧。”聂小倩知道吴尚道在开玩笑,心中轻松不少,又道:“这事还可以算了,不过开枝散叶乃是大事,听说师兄收了个徒弟。怎的不带家来呢?”

    吴尚道微微点头,道:“杂事一件赶着一件,我这就去成都把他接回来。”而且自己杀劫已过,上天应该不会阻他入门了吧。

    聂小倩眼看自己升级做了师叔,恨不得吴尚道速去速回带那孩子回来吃晚饭。吴尚道却说那孩子尚未修法,抵挡不住御风时的寒气,两人恐怕还是得从成都走回来。这多少让聂小倩颇为失望,只是备了一大包袱的金银盘缠,再三嘱咐吴尚道要买最好的马,快些敢回来。

    吴尚道随手将包袱塞进葫芦,御风朝成都去了。此时就他一人,自然竭力而行,只不过一顿饭的功夫便看到下方平原之上有座大城。城里香烟袅袅,清气弘扬,正是神仙之府——成都!

    道门在蜀中最为鼎盛,前朝时成都有一百零八观,以应天罡地煞之数。及至道消魔长之世方才弱了香火,不过此时却隐隐有重现盛世的势头了。

    吴尚道进了吕公祠,自有一干道士迎出来不表。理诚见师父来了,怯生生跟在众道士后面,听平rì相处好的道友这个恭喜那个羡慕,反倒更显得局促。吴尚道上前轻轻帮他拉了拉道袍,正了正头巾,道:“你可随我去?”理诚自然点头,跪倒磕头。

    吴尚道受了礼,扶起理诚,辞别众道便要上路。只见监院道士颤巍巍出来,拉住吴尚道道:“真人,敢请真人留一墨宝。”吴尚道怔道:“吕祖门前,学生怎敢卖弄?”监院道:“话不可这么说。吕祖难道还缺那点烟火?既然在此开门叙圣,那便是为了点化群愚啊!”

    吴尚道微微颌首,道:“老师请借笔墨一用。”那边监院早就让小道士备好,只等吴尚道动手。吴尚道提笔略一沉思,写道:“三清殿上飞双鹤,五sè云中驾六龙。”这是说吕祖得道,名注丹台,也暗藏了丹道修行的内景。监院道士的修为已经摸到了些许门径,见了此联不由大喜,连忙命人取了裱起,刻成楹联要挂在吕祖金身两旁的柱子上。

    吴尚道却面无余sè,略一沉思又对监院道:“恐怕还是太深了些。”监院笑得嘴都合不拢,只说这句子足以流传百世。吴尚道微微摇头,又命道士取了纸来,蘸饱了墨,静定蓄气,笔走龙蛇,势若凤舞——

    “入是门由是路,翠柏苍松,莫问蓬莱在何处,

    登斯阁见斯人,青山绿水,别有天地非凡间。”

    吴尚道乃是入道之人,字映心境,焦枯得宜,动静互彰,震得一干道士悄然无声。监院道士听吴尚道低声读了方才认全,却不让别人动手,看那一脸痴迷,喃喃自语:“不让前朝张旭怀素……”想来若不是墨迹未干,恐怕他早就搂在怀里了。左右好字的道士也纷纷交头接耳,都道“颠张醉素”的狂草终究凡品,怎能比得上这真正的“仙草”!

    理诚只是粗通文墨,却也知道师父这一手定然是人间罕见的。监院又不是没见过名家墨宝,何尝见他如此失态过?

    “果然是神仙啊!”监院两泪纵横,朝吴尚道的背影处深深拜去。

    吴尚道即便不御风,脚下也如临风御步,带着理诚没几步便已经消逝在众人视线之中。理诚到底只见了吴尚道两次,相处rì短,又觉得前路迷茫,想起自己自幼生长在道观,晨钟暮鼓,rìrì相复,此刻却踏上了一条不知去往何处的路,竟涌出一股对未知未来的恐惧。

    《本卷终》

    *****

    登斯门句传说为吕祖所作,实难考证,学生略改两字反送吕祖,求诸君切莫追究。



………【第六十章 入长安】………

    理诚刚想回头便被吴尚道的手按住头顶,硬生生止住了。吴尚道低头看了一眼徒儿,笑道:“适才师父写的那联句,你可认全了?”理诚连连摇头。吴尚道便耐心解道:“上句:入是门由是路,翠柏苍松,莫问蓬莱在何处。第一层意思便是进了吕公祠的门,走这条青石路,一路上翠柏苍松,景sè之美,无须问那蓬莱仙境了。”

    理诚哦了一声,默默点头。吴尚道见他这副模样,知道徒儿是个点一知一的人,便又道:“第二层意思便是你我入了道门,踏上求道之路,一路风景都是诱惑,更别心存成仙成祖的念头,别去指望蓬莱仙境。”

    “这是为何?”理诚抬头疑惑道,“师父,我们修行不就是为了成仙么?”

    吴尚道轻轻托了一把理诚的行囊,道:“其实不是。”

    “那我们为什么修行?”理诚越发迷惑了。

    “成仙也好,羽化也罢,都只是个结果。我们修行讲究的是过程。”吴尚道指了指不远处的城门,“我们穿门而过出了城,却不是为了出城而出城,而是为了走脚下路自然出城。明白了么?”

    理诚默然不语,垂头苦思。吴尚道笑道:“你且记住,世人贪求金银名利是yù,修行人一心成仙证道也是yù,两者并无二致。”理诚微微点头,道:“师父,我听先生说过,要小心提防‘yù’,想来是个坏东西了。”他拜了吴尚道,自然就将以前的养父称作先生了,定是吕公祠的道士教的。

    吴尚道摇头道:“道无好坏善恶之分,你还小,等你走的路多了自然明白。”理诚哦了一声,不复做声。走了一路,吴尚道将下联的意思也说了,又问道:“你平rì做些什么功课?”理诚便细细道来,早起做早课,吃了晌午饭便打扫庭院接待香客,午间小憩之后便跟着年长的道士识字练子,也读些儒家佛家的经典。等做完了晚课可以玩一会儿,然后便吃晚饭,洗了碗筷便要上chuang睡觉了。

    吴尚道笑道:“rì后跟着师父不用做早晚课,也不用你洗完打扫,只需玩好吃好就行了。”理诚听得云山雾罩,不知其意,连道不敢。吴尚道也不多说,只是带着理诚穿州过府,也不雇车马,全靠脚程。理诚也不叫苦叫累,果然是个能吃苦的硬气孩子。

    自带了理诚出门,吴尚道便收起了一切神通法术,葫芦里的东西也是只出不进,没几rì他便也多了一个包袱。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尊师重道,吴尚道的包袱自然是理诚一并背了。

    理诚也颇为疑惑,走了三天之后终于忍不住问了师父。若说不御风而行是怕他受不了,那连葫芦这么便捷的东西都不用,岂不奇怪?吴尚道盯了理诚良久方才问道:“你可想有师父这般的成就?”理诚颇为激动,连连点头。吴尚道却闭目摇了摇头,道:“难,难啊。”理诚登时有些气馁,转而又坚定道:“徒儿知道自己资质差,未来能有师父十分之一的成就也是好的。”吴尚道又摇了摇头,道:“对修行人而言,有你这般上佳资质的恐怕不多。为师说难,乃是大环境。”

    正统道门与佛门不同,最忌讳以小术诱人入道。和尚总喜欢说某某菩萨罗汉佛祖显化,有何等何等奇迹,又如何如何殊胜……这些在吴尚道从小受到的教育里都被归于邪教。道无鬼神,独来独往。吴尚道从小不曾见过仙佛圣迹,更不相信那些东西,如此才确立了正信正觉。

    此界的修行人不能明悟大道走上正途,很大的原因是这里怪力乱神太多,没了征信正觉,根本上就歪了,好些的走上痴迷小术,更不堪的便加入魔教,追寻所谓的力量之道。

    理诚固然有修行人的上佳品质,却也从小见了不少神仙之术,难免心中会冒出小术济世的念头。吴尚道不用丝毫法术,又换了粗布道袍,手摇铁串铃,让理诚举着看相行医的布幡,果然如个寻常野道一般。

    经过吴尚道的解释,理诚心中也埋下了正信的种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