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史有前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梅扶着史娘到了院门,却发现被堵得水泄不通,只得大声高喊道:“二奶奶到了,还不快见礼。”
  下人们转过头看见二奶奶脸色苍白,忙见礼。
  平日里见得下人如此没有规矩,史娘少不得发作一番,现下却看都没看下人,直接进了屋子。
  史爹正躺在床上,左肩包着白布,隐有血色浸出。
  “二郎,你这是怎么了。”史进门就扑到床上,拿手抚摸这史爹未受伤的右手,急得眼泪直掉。
  “爹爹~”史仲竹亦红了眼眶。
  “没事,没事,不过小伤。为夫习武之人,受点小伤正常。为圣人效力,死且欢喜。”史爹环视一周,用目光安抚众人,又转头向史娘解释到。
  “弟弟,别哭,不拍,哥哥在呢!”史伯松把史仲竹拉在怀里,摩挲着史仲竹头上的发包。
  “哥!”史仲竹转身把头埋在他哥怀里,对一个8岁的小孩撒娇,完全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史侯爷也安慰道:“无事,不要大惊小怪,我先去安排招呼来探望的亲友,你好好养伤。”
  “劳累公公了。”“恭送父亲。”史爹史娘目送史侯爷离开,才仔细得说起伤势。
  史爹的受伤真的吓住史仲竹了,红楼梦里可是黑纸白字写得很清楚,保龄候的爵位是史爹史鼎袭了,将来,史三叔史鼐还有一个忠靖候的爵位呢。
  可没想到史爹会受伤,要是在这个档口史爹去了,那史家的地位就真是一落千丈了,病弱大伯多年身子不好,史家这一代的领头人一直都是史爹。没有了史爹,史仲竹一个3岁孩子活着就艰难了。加之这几年,史爹对史仲竹也是关爱有加,不像贾政一般“孽畜孽畜”喊,也不是公式化的关心。一想到史爹曾生死一线,史仲竹的眼泪就情不自禁得流了出来。
  史仲竹从哥哥怀了抬起头,走过去,牵着母亲的手安慰道:“娘,您别担心,爹爹可厉害了,一定会没事的。”说完用黑黝黝的眼睛看着史娘,只盼她不要太过担心。
  “是极,是极。竹哥儿都明白的道理,你且止了眼泪,没事的。”史爹接着安慰。史娘破涕而笑,“你们父子就知道欺负我,我带我的松哥儿去更衣,忙慌慌从学里回来,又吓了一大跳,可得好好压惊才是。”
  说完牵了史伯松的手就走,“让那心宽的父子俩呆着,为娘带你去喝晚珍珠茯苓压惊汤。”
  “爹爹,你疼吗?”
  “不疼。竹哥儿这几天在家可乖?”
  “我一直都很乖的,不信爹问娘。娘还教了了《千字文》和《百家姓》呢!”
  “是吗,前几天不是只学了《三字经》吗?这么快就学到千百了,背给爹听听。”
  对这种拿小孩子打发静卧无聊时间的亲爹,史仲竹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千百背晚一遍,史爹看着就是要睡觉的样子,史仲竹便安静下来。
  久久听见没了动静,史爹睁开眼到,“背得真好,竹哥儿下面的不会了。”
  史仲竹嘟起嘴,不高兴了。“爹没认真听,儿都背完了,下面没有了。爹坏!”说这还作势从床上下来。
  “好好,是爹不对,那爹教竹哥儿背新的好不好?”
  “可以吗?爹爹受伤了,要静养。儿不急的。”
  “教你个小豆丁,又能累到什么。爹教你背《诗经》如何?”
  “《诗经》我知道啊,我会背了。”
  “哦,是谁教你的。”
  “我听见哥哥背过。《关雎》《蒹葭》都背得呢!”
  “好儿子,那你背给爹听听。”史仲竹就顺势躺在史爹没有受伤的右手边,背所有知道的《诗经》篇目,也不知背到哪一篇,就睡过去了。等再有意识的时候,已经回到他自己卧室的床上了。
  隔了大半个月,史爹的伤都好得差不多了,史仲竹才知道史爹受伤的原因。今年秋猎,史爹等一干文武大臣奉圣人围猎,不想太子派兵围了行宫。又恰逢围场混进了北边的狄人,圣人险些遇刺。史爹和史三叔舍身救驾,史爹为圣人挡了一箭,所幸,圣人没有受伤。
  太子已被幽禁,圣人倒没说他谋反,只说他惑于小人,品行有缺,要幽居反省。这位太子爷大约就是日后“坏了事的义忠亲王”。晚间在史爹史娘屋里玩的时候,史仲竹还听见史爹感慨圣人对太子父子情深。都到了这般地步,也不发明旨定罪名,怕是不舍得,很是感慨了一番天家也有真情。
  这位太子最后一定是会坏事的,只是不知是如李承乾一般一次就废为庶人,贬出都城;还是如胤礽一般,两立两废,圈禁京中。
  哎,红楼写得不详细,史书也大多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漫长的一生,只有短短几行字,这让如史仲竹般的后来人怎么行事呢?
  今天,圣旨降到史家,史侯爷领着全家接了。圣旨写得四骈六赋,大意是夸史爹和史三叔临危不乱,保卫王驾功劳大大的,史侯爷养育这样两个好儿子也是好样的,家里的妻子做好后勤服务更是棒棒哒~所以他老人家决定,给史爹升官,还要封他做保龄候世子,这是个世袭罔替的侯爵,待以后史爹袭爵了也要好好干活。史三叔也是好的,所以封了忠靖候的爵位,这个爵位降等袭,可能觉得史三叔有点亏,又把他原来从三品的武官职位升到了二品。史娘和史三婶的诰命也随礼部册文一起来了,连史仲竹这样的三岁小孩也得了金银珠宝的赏赐,全家皆是皆大欢喜。
  史侯爷这次围猎没有随行,一来他年纪大了,二来丧子之痛,让他近些日子都提不起精神。听见儿子在猎场救驾的消息,担心有险,更是吓得狠了。如今,圣人降旨褒奖,好容易有了好消息,让他打击得佝偻的背都打直了,跌声吩咐管家摆家宴庆贺。
  家宴上,因在孝期,并没有荤菜。史侯爷喝了口杯中的素酒,满意得看了看两个儿子,吩咐道:“日后把称呼都该了吧,我日后就是老太爷了,其他人各升一级,日子也更有盼头了。”
  “父亲,大哥去了,等出孝期了再改也好”史爹劝到。
  “我说改就改,看着家业这般兴旺,你大哥便是在地下也只有高兴的。”史侯爷怕是想到的大伯,语气有些冲,短时间内还不足以平复他丧失继承人的悲痛。有看了眼有出息的儿子,心里想到,这就是生生不息啊。去的人去了,在的人总要好好活着,把家业兴旺了,也好让没有后嗣的大儿子多受香火,愿他来世投生个好人家。
  话题一到病弱大伯就肃静了,史侯爷也没什么庆贺的兴致,说了几句不冷场的话,推脱身子不适,老仆伺候着去休息了。
  剩下的两家人是全心全意的为圣人封赏高兴,史爹和史三叔结结实实得喝了几大杯酒,史娘与史三婶也是笑颜嫣嫣,剩下的三个小孩子,进来来吃得都不怎么样,有好吃的在面前,也不管那没多,大吃了一顿。
  最后,还是史爹顾忌着影响不好,半个时辰后就散了,嘱咐不要太张扬了,自己也努力做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奈何眉眼不停使唤,还是定格成了小得意、粉开心的模样。
  
  第4章 正式启蒙中
  
  虽不知为何,史爹没有为兄守孝,但史仲竹却还是被严格要求不吃肉的,连往日收集情报的重要方法——听说书,都给停了。万分无聊之下,史仲竹,提前开始了正式启蒙。
  以前浮皮潦草得学过些三千百,浅显接触过《诗经》,而今正式启蒙,就是深入研究了。
  史仲竹为了早些入学,一连小半月,天天对着史爹史娘撒娇,力图证明自己向学上进之心。
  史娘经不住,只得和丈夫商议,让小儿子早些入学。
  史爹想了想,也行。他如今在家养伤,无事之下,督促两个儿子的学业也是好的。便定下了,大哥儿每天下学后,到史爹书房检查课业,二哥儿每天上午由史爹上课的规矩。
  第二日一早,不用丫鬟叫,史仲竹早早的起床,洗漱过后,就往正房去。史爹史娘慢吞吞得起床,慢吞吞得洗漱,间或还要停下来说两句话,把史仲竹给急得。好容易上了餐桌,史仲竹三两口吃完,眼巴巴的看着他爹。史爹看他活猴似的,训斥道“用餐之仪学到哪里去了,端坐!”史仲竹,这才焉萎下来。
  史娘瞪了眼丈夫:就喜欢逗孩子。史爹眉眼含笑,心中得意,就着儿子焦急的表情下饭,饭都要多吃一碗。
  史爹吃完饭,领着史仲竹到了书房。
  史爹是个开明人,也不做什么拜孔夫子像之类的流程,只简单叮嘱史仲竹要勤学上进、持之以恒。
  接着,就开始上课。
  史爹拿出一册《庄子》,“今儿个,爹给你讲《逍遥游》。”
  “爹,您不是说讲《资治通鉴》吗?”
  “我什么时候说过?”
  “您上次让我背《诗经》的时候啊,您说我学的好,等您空了的时候就给我讲《资治通鉴》。”
  “那时是那时,这时是这时。”
  “是么时啊时的……”史仲竹嘟哝道,面上不太高兴,仿佛在说“你说话不算数”。
  史爹解释到“那时爹说的是你还没正式进学的时候,现在你不是求着要正式入学嘛,自然不一样。”
  “行吧,《逍遥游》也行。”
  “你这小子,《逍遥游》里有大鹏,一飞几万里,还有鲲,身子比咱家房子还大,厉害极了。”
  “果然吗?爹你快讲。”
  史爹见儿子终于高兴起来了,才开始讲课。心里想:那时这时,那时虽救了圣驾,但前程未定,自然需要家中儿郎都有上进心;这时,自己袭了保龄候的爵位,大儿子前程已定,其他儿子则需另谋出路。学问知识,这些都可以慢慢教,只是这心性必须早定。自己这一代的教训还不够吗?
  史爹史鼎,也是嫡次子,只是和大哥年岁差距不大。他大哥身体不好,史家又是武勋世家,史爹自然比自家大哥更得老爹欢心。史爹也一心以为,好好学武能让老爹开心,更是苦练。只是,这爵位传与嫡长子,是礼法定了的。史侯爷初始也没有当回事,一直比较宠爱史爹。
  突然一天,史侯夫人、自己亲娘,提醒自己亲爹“规矩法度、上行下效”。自这以后,史侯爷就注意维护嫡长子的地位与权威了,也不在明目张胆得宠爱次子。史爹真是一下子给打懵了,这真是亲爹亲娘吗?
  只可怜了史爹,半大的孩子,被自家爹娘闪在半空,不上不下。要说史爹有觊觎爵位的野心,那也不是,半大孩子懂什么;要说没有,也不确切,毕竟从小大哥身子就不好,接受的教育都是自己要顶门立户。
  要只是这样,史爹最多郁闷两天也振作了。最怕“但是”啊!但是自家大哥的身子那是真不好啊,做不了武将不说,文官他也做不了啊。这样的多愁多病身,怎么出仕啊?
  史家在官场上的延续,重担还是落在了史爹的身上。史侯爷把家族延续的担子压在了次子身上,也尽心尽力教导,只是不给家族人脉,资源依旧往大儿子身上倾斜,不管大儿子用不用得到。还时不时得敲打史爹,不要惦记家里的爵位,要自立自强。
  这不是给你吃草,让你出血,只让出力,不让吃肉,搁谁身上也受不了啊!
  史侯爷“幡然悔悟”后,怎么宠爱长子那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君不见,三个儿子的娶妻生子了,大孙子的八岁了,家里的称呼长子还是用的“大爷、二爷、三爷”。史侯爷就是要次子和三子明白,这个家以后还是要传给长子的。史侯爷觉得这样做即维护了长子的地位,也扶起了次子;史侯夫人,也觉得自己的三个儿子各有出路,真是好极了。
  史爹让这样“公平公正”的做法寒了心,一心带着弟弟闯事业。不给人脉就自己结交同级低阶武官,广泛撒网,反正总会有人升上去。家族资源不多,就自己收揽人手。史爹把自己积攒的月钱赏赐换了银子,买了庄子和店铺,慢慢有了稳定的收入。最困难的时候,史爹连着一年没有外出交际,只因为没钱!等到娶了媳妇,财政状况才慢慢好起来。
  史爹史三叔联手在官场上闯荡,等到史侯爷反应过来的时候,自家两个儿子已经离开国功勋之后的圈子很远了。和寒门武官一样,结交人脉多是中低层,唯一比寒门好的,就是好歹有侯爵之子的名头,别人不敢贪墨他们的功劳。
  史侯爷有没有发现自家儿子与自己疏远?怎么可能没发现,两个儿子,尤其是次子,说话做事依礼而行,恭敬有余亲近不足。可发现了又能怎么样?
  史爹有了这样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待自己的儿子时,就努力在不差别对待的基础上,从小区分主次出来。自己小时候要是没有受到“顶门立户”的教育,就不会如此痛苦了。
  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