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悬疑之一,真正的“笔落惊风”韩孟远是否还活在世上?根据济尘大师的推断,即使韩孟远活着,恐怕也不会轻易现身。为甚么这样说?接着,济尘为我和丁素月讲述了一则颇为离奇的江湖往事:
铁笔门原本只是江湖上的普通帮派,地处甘肃边地。二十年前,掌门人范少胡热衷功名,终于投靠朝廷,很快立了功,升至参将,后来随军去了山西大同,专门抵御蒙古蛮子。
韩孟远则是范少胡的师弟,但若论武功还更胜一筹,算的得上江湖二流好手。范少胡金盆洗手之后,本想让师弟韩孟远接替掌门,然而韩孟远不愿意,他对这位师兄追逐功名的举动大为恼火,一气之下,不由心灰意冷,也撒手不管了,便远走他乡。
铁笔门的人才本就凋零,其门人又大多随着范少胡而去。如此以来,铁笔门算是名存实亡,渐渐淡出江湖。
(在这里发表一下个人感受。我当时听到此处,倒是觉得认为韩孟远先生很不理智,他只知道闲云野鹤、自我清高,其实当官不是挺好的么?参将啊,在我大明王朝的武官里头,地位仅次于总兵、副总兵,这名头听说还是很风光的,也还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后来,韩孟远漫游到了南京,从一位垂死的老者那里无意中得到了建文帝的藏宝图。建文帝即是朱允炆,永乐帝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攻下南京城后,他便下落不明。但建文帝为人jīng明,不甘心江山旁落,意yù东山再起,故将宫中的金银财宝都事先搬走,藏于一处极为隐密的地方,以备rì后起兵招募之用。
韩孟远能得到宝图实属偶然,只因当时这件事情无人知晓,所以他仍旧如往常一般在江湖上行走。但是不久之后,风声还是泄漏了。
问题是老者已经死了,消息怎的还会泄露?是的,死人不会说话的,谁也没有想到,泄露天机的竟是那老者生前养的一只八哥。
发现这个秘密的是海沙帮前任帮主陈大通,他那时恰巧去南京办事,随身带着几个属下。在回来的路上,就在钟山脚下的一个草亭里歇脚。当时周遭四望无人,却听见有人在树枝上大声说话,象在吟咏诗句,抬头看见一只八哥在那里说:“笔落惊风藏宝图”。
陈大通以为上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要借留鸟雀之舌送一套富贵,便去捉那鸟儿。那只八哥却飞得不快,拼命往林子里逃去,陈大通带着一群人就在后面锲而不舍地追赶。忽然,那只八哥轻轻的在一座坟头落了下来,陈大通的属下都大吃一惊,恐怕遇上野鬼索命,转身就想要逃走,陈大通毕竟胆大心细,随即喝住众人。
只见那是一座新起的坟墓,立着青石墓碑,上面写着:“金陵严公之墓”。于是,陈大通猜想这只八哥是墓中所葬死者的生前遗留之物。毕竟事情关系到甚么藏宝图,他见此处人烟罕至,贪念陡生,顾不得甚么人伦道义,便指挥下属们去掘开那座坟墓。
众人发现墓中死者是一个枯瘦的老者,形貌极老,约莫八、九十岁年纪,搜索之下发现竟然是个太监,却没有发现什么藏宝图,只有一枚“文华殿值”铁牌藏纳于鞋底。
文华殿乃大明南京皇城众殿之一,焚毁于靖难之变。据史书记述,建文帝在宫中**,永乐帝命人清理残址,并未发现建文帝的遗骸,民间遂流有建文帝逃逸的传说。
其时距离靖难之变,已经过了将近八十年,倘若这位太监是十几岁之时遭遇靖难之变,从皇宫逃逸出来,然后一直活到那时才寿终正寝,那么与墓中所见的情况正好契合。
由此陈大通推断,这位太监极有可能是文华殿的值事太监,正是那个时候趁乱从宫中流窜出来,奉建文帝之旨意,身上携带有藏宝图。于是,陈大通便努力揣摩“笔落惊风藏宝图”这句话的意思,但想来想去都不得其解。
后来,陈大通抚摸墓碑,忽然发现那青石上面的文字笔画尖细,不似锤子凿上去的那么粗拙,反倒象是尖锐的铁器刻划而成,大抵韩孟远的绰号“笔落惊风”在江湖也小有名气,便自然联想到他的身上。
随后陈大通派属下四处寻访,果然打听到韩孟远前不久曾在南京盘桓过一段时间。于是推想韩孟远独自游历至此,偶然遇见这位姓严的老太监。多半老太监正值重病缠身,贫困潦倒,韩孟远见他可怜,便悉心照料,临终前老太监便将藏宝图托付给了韩孟远,却不料这些天的谈话内容被那只八哥学了去,终rì里在林中学舌。
陈大通惊喜若狂,开始筹划夺图的计策。陈大通一边派遣属下持帖去见韩孟远,邀请他去到杭州海沙帮总舵小聚,言道仰慕韩孟远已久,并有要事相商。另一边却暗中联系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伴梅庄前来助援。
出于私心,陈大通向这四家帮会隐瞒了建文帝藏宝图的实情,只说跟韩孟远有梁子要解决,希望前来作个鉴证,必要的时候再帮忙出手,并许以每家二千两白银的酬谢。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伴梅庄只是浙江和福建地方上的小帮派,平素与海沙帮皆有往来,在重金相约之下,便邀请到了各派头脸人物。
不久请柬就送到了韩孟远的手里。然而铁笔门与海沙帮天各一方,向来交情甚淡,韩孟远便多了一份戒备,半路上他察觉有异,未进海沙帮的大门就掉头便走。随后遭遇拦截,双方言语不和,就动起手来,韩孟远身受几处创伤,仍是逃逸而去。据说是韩孟远率先下手,事出突然,陈大通防备不及,以致当场丧命。伴梅庄的大庄主原本是陆登云,在这番打斗中也身受重伤,随后不治而亡,便将产业传给了当时的二庄主丁若泉。而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也都有重要人物死伤,就此便结下了仇怨。
海沙帮人众自知本派势力有限,对建文帝藏宝图也不再抱有幻想,但忿恨无从发泄,便将韩孟远得到藏宝图的消息公布江湖,意yù致之死地。如此以来,“笔落惊风”韩孟远自然难有安宁的rì子,其人就彻底在江湖上销声匿迹,至今是死是活无人知晓。
根据济尘大师的分析,二十年后韩孟远突然重现江湖,异常不合乎情理。江湖中对建文帝藏宝图垂涎三尺者可谓大有人在,皆yù不择手段而得之。如今韩孟远敢于公开现身,几乎就等于是找死。
现今事端的挑起者,关键是那个不知名的中年头陀。此人由伴梅庄凌子丰最先接触到,并将此消息报知丁若泉。问题是韩孟远的出现过于突兀,难道丁若泉、凌子丰这两位久在江湖混迹的人物,竟不明白这么浅显的道理?而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这些帮派为甚么都想不到其中厉害?此处存在极大的疑点。丁若泉为何要去兰溪与那位头陀会面?为何又带那么少的帮手?
假使忽略上述疑问,韩孟远敢于出现,此事按常理推测,只有三种可能:其一,韩孟远武功已臻一流高手的境界,足以独步武林,傲视群雄。其二,那宝藏他已挖掘到手,且寻来了非常过硬的靠山或帮手。其三,这韩孟远不是真的,有人假借他的名字意图挑起江湖争端。
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就韩孟远个人资质而言,自行修炼也不能进步如此神速,除非有极大的福缘,遇上世外高人传授,或恰巧得到稀世秘籍,方能练就绝顶的武功,因此第一种可能微乎其微。
第二种宝藏已经得手的可能xìng也不大,据传那藏宝图只有图形并无文字,极难揣摩,必须找到建文帝的后人,方能破解。
如此看来,只剩下第三种的可能xìng很大,眼前这个韩孟远显然并非货真价实,济尘已指出了其武功来历,他很可能是山东崂山望海观的人,但挑起江湖争端又是为了甚么?整个yīn谋的最终想达到何种目的?
当前粉墨登场的人物已尽数归西,但他们只是一群傀儡,其身后还有一个yīn险无比的主谋。因此,伴梅庄是必定要去的,可惜凌子丰死了,找寻并营救丁若泉夫妇成为当务之急。然后,就是要找到那个头陀,还有从背后点穴擒拿丁素月的中年人。
仅是这件事情就已经缠七杂八,我觉得跟着济尘大师,就快要变成侦探了。(新书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多谢童鞋们的热情支持!O(∩_∩)O~)
………【第十四章、疑丛】………
悬疑之二,是关于我的身世之谜。现在看来反倒相对简单,亦是次要的。
济尘大师认为,就算那个冒牌的韩孟远是山东崂山望海观的门人,也不可能是我爹。因此,我之所以会被误认作“笔落惊风”韩孟远的公子,很可能也是被人借用的工具!
当我在荷塘边被贾三、张五首次绑架的时候,我仍是胡画匠的儿子没什么疑问,至少贾三、张五也是如此认为。
其后在棋子山,当丁素月姐姐掐着我脖子,说我知晓什么物事的下落,以威胁凌子丰的时候,凌子丰似乎还不认识我,他关心的只是那个物事,而并没有把我与韩孟远的公子联系在一起。
可是待到我独自跑回城去,在大路上被汪四如抓小鸡一般带到关帝庙之后,我就正式变成“笔落惊风”韩孟远的公子了。于是,那冒牌的韩孟远见到我时,竟然也管我叫儿子,但有点象是串通好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推测出一点,就是在我逃离棋子山后的那段时间里,凌子丰很可能遇见了甚么神秘人物,迫使他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并临时照做。
故而,要搞清楚这件事,关键要找到这位神秘人物,只是目前看来过于渺茫。不管如何,待得天亮之后,先去我家看看是很必要的。
当时,济尘的用低沉的语调告诉我,如果这真的是一个设计完美的yīn谋,作为预设的情节要素,那么我的父母也将被转移走,确却的说,要是遇见心狠手辣或极不道德的江湖人士,我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们了。
我却不太敢相信,因为我始终觉得我爹娘是安守望本份的良民,又居住在治安环境相对较好的县城里,应当没什么事情吧?
悬疑之三,是关于这位冒牌东瀛武士的真实身份与行事意图。尽管济尘大师已从武功路数里寻到了其门派出处,他极有可能是黄山云谷观叛徒玄溪,但是却缺乏最后确认,因为他的面幕始终没有被济尘拉下来。
然而疑问在于,他为甚么要假装成rì本倭人?而且他居然学会了一些rì本人的武术,难道真的弃明投暗做了汉jiān么?再从打斗事实来看,他既攻击凌子丰、仇百鸣他们一伙,也不放过那冒牌的“笔落惊风”韩孟远,因此,可以判断这位冒牌的东瀛武士显然隶属第三方势力,那么此人究竟要做甚么?其背后的主使是谁?
此外,江湖上有谚语道:“刀在人在,刀亡人亡。”他没有带刀走似是情有可原,因为黄山云谷观的门人本来就是使用长剑,而且那时他双臂的被点穴道也没有解开。
那么,为甚么那柄倭刀上会有毒?是他自己淬的毒药,还是有人蓄意栽赃?此时冒牌的东瀛武士已经走了,这些疑问都有待考证。
当时,我好奇的询问济尘为何要放走他,济尘回答说与黄山云谷观玄阳道长素来交好,他的师弟玄溪当年聪敏过人,后来叛走亦有难言的苦衷。
济尘还说,如果真是此人的话,劝他放下屠刀,指明一条悔过自新之路,亦是广积善缘罢。只是玄溪自从叛走后,十年间一直销声匿迹,此番踪迹重现江湖,其背后的动机耐人寻味。我还告诉济尘,那玄溪曾从冒牌的韩孟远尸体上搜走了一件小布包。看来黄山云谷观也是非去不可了。
悬疑之四,现场遇难者的死因也是一个谜样的事件。问题在于一伙人在庙里打架,原本打得好好的,那冒牌的东瀛武士不知道发什么神经,突然跑来插了一杠,他杀死了冒牌“笔落惊风”韩孟远,又剁倒了武夷剑派掌门杜泰和、海沙帮帮主袁直帆、雁荡派仇百鸣。
由于那冒牌的东瀛武士所使用的倭刀淬有剧毒,因而从结果来看,除去那个当场死去的冒牌韩孟远不必提了,另外三个被剁倒还未丧命的杜泰和、袁直帆、仇百鸣最终中毒而死,这都很符合自然逻辑。
但令人费解的是,铁叉会帮主龚为勇、伴梅庄凌子丰是伤在冒牌的“笔落惊风”韩孟远手上,并未受到淬毒倭刀的侵害,为甚么死亡的时候也是中毒症状?
不可否认,在那之前,就那冒牌的“笔落惊风”韩孟远是很生猛的,在三流高手中属于佼佼者。他一上来就打死或打伤以顾大为首的地方流氓共五人,再加上武夷剑派、海沙帮、铁叉会的属下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