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孩坐在舞蹈室的地板上,前面的头发垂下来,遮住了悄然落泪的眼睛,瘦弱的身体断断续续地颤抖,凌乱的舞裙贴在地板上,而脚上的舞鞋却不知被扔到了哪里。
女孩十五岁了,她十岁的时候被父母送来学芭蕾,小小年纪的她对芭蕾充满了向往,她喜欢在舞台上飞扬的感觉,更想穿上那洁白的裙子与舞鞋,伴随着青春一起飞扬。
十三岁时,她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那裙子与舞鞋,但刚走两步,就感到脚尖钻心的疼痛。舞鞋不同于一般的鞋子,在鞋子的前端有一块长方体的木块。她试着像电视上的芭蕾舞演员一样,用脚尖站立起来,可脚趾的剧烈疼痛,让她一次又一次跌坐在地。
她每天每天地站在舞蹈室的大镜子前,一遍又一遍地试着跳出老师所教的动作,但一穿上这鞋子,脚就不听使唤,根本用不上力气。每次她强忍着疼痛用脚尖站起来走路时,眼眶中的泪水都在打转。
她不止一次地想要放弃,不止一次地怨恨这舞鞋,它让她的脚上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泡,它让她的腿无力支撑自己瘦小的身体,它让她优美的舞姿无法展现,它简直就是她通往芭蕾舞台的绊脚石。
这已经不知是她第多少次扔掉舞鞋了。不过,每当她冷静下来,她就会想起已在天国的母亲对她说过的话:“孩子,想要看到五彩的朝霞,就必须经过黎明前的黑暗;想要跳出绝美的芭蕾,就必须与舞鞋合为一体。”
妈*话萦绕在耳边,女孩止住哭泣,慢慢地走向舞鞋,轻轻地将它穿上,继续在木质的地板上盘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每天与舞鞋的磨合中,女孩终于能够穿着舞鞋自由地在地板上划出美丽的弧线了。
十八岁,女孩第一次公开演出,她美丽的舞姿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女孩抱着一大束洁白的百合,来到妈妈墓前,她*着妈*照片,告诉“远方”的妈妈:“妈妈,我看到了朝霞。”这一刻,女孩的微笑和着百合的香味,顷刻间弥漫在充满阳光的天空下。
………【第一节 感受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书,是指路明灯,永不熄灭。读书能陶冶人的心灵,就如同锻炼身体一般。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是高尔基曾说过的一名言。不错的,我每每手里拿到一本好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先“鲸吞”几小时,再复“牛食”,细细地品味着。品着品着,不知不觉被书中的情节卷入,随之震动,时常被文章里的欢乐气氛感染,独自笑起来;有时看到紧张之处,那扣人心弦的情节促使我的心“怦怦”跳个不停;有时,又会被书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感动得流泪……
通过读书,我渐渐尝到了甜头: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强的意志,不要知难而退,而要知难而上;我读《神笔马良》,就明白了只有努力学习,尽快掌握科学知识,才能使手中的笔变成神笔;我读了《心灵鸡汤》,使我留住了对人类本性的信心,体味人的真、善、美;我读了《雷锋日记》,明白了雷锋就是这样“自己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一页风云散,变化了时空,只有书依旧,笑看秋月春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要坚持不懈地读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第二节 孩子的夜空】………
太阳睡了,躺在海洋里不肯升起。
夜晚的天空,活跃起来了。
恬静的月儿走来了,
她来问候地球:
身上的银纱洒满半个苍穹。
活泼的星儿跑来了,
一路欢歌笑语,
喧闹的在另半边闪闪躲躲。
谁是夜空的主人?
既不是月儿,也不是星儿。
而是孩子水晶般的心。
………【第三节 学生日记选】………
序言(2002年2月28日)
——给我珍爱的日记本
亲爱的日记本:
我从帮我买下你的王开艳手里接住了你。那熟悉的图案,雪白的纸片,再次流进了我的心灵,从而激活了它。你静静的躺着,急切盼着主人的爱抚。呵呵,对你亲切的念头我一清二楚。
这些日子以来,主人一直没有拥有一本像你一样可爱的知心朋友,以致荒芜了心灵,摘不了珠玑。要知道,利用大脑去记忆,是只会留下点滴残滓知识的。而一一向你倾吐,一页页往事和好词好句就像拍照一样清晰。
现在你是我的精神家园,可以安顿一个常徘徊于忧与乐之间的小小的灵魂。你不是高楼大厦,却是一片幽静的空地,对于这,主人十二分满意。
如今,你要接受主人的或是别人的、甜美的或是苦涩的小故事的洗礼。这样,一切把这扇窗敞开的人总会有一点点感悟,一点点思索。
将来,当青春的岁月把你填满,我又会亲切的思索着翻开你,于是在风中,一串串美丽的、悦耳的风铃声,会再次轻轻弥漫开来,那些精彩的文章又会触动我心灵的每一根弦。
……
言尽了吗?没有。要把心灵的每一次颤动都描述下来,你的容量还远远不够。
不过,在此,我要像对待我可爱的友人一样向你承诺:主人会呵护你,珍惜你,直到永远。
你的主人朱静萱
点评一直在让学生写随笔。这是朱静萱上中学来写的第二本日记时的序言,透过简短的文字,我由衷的欣慰:写作已成为她生活中、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当我把它拿到两个班去读时,几次被同学们的掌声打断。“临渊羡于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在黑板上写道,希望有更多的“朱静萱”涌现。(指导老师柏华)
欢乐的漩涡(2001年11月7日)
今天,一堂生动有趣的生物课,逗得我们乐陶陶,尤其生物老师善转弯子巧逗人的技巧令人折服。
基本上没睡午觉的我们在这闷热的“鸟笼子”里不耐烦地东张西望,希望尽快多发现一些新鲜的玩意儿,开开心、提提神。哈,果然,本来一堂死气沉沉的生物课,给老师幽默的话语一搅,都成了欢乐的漩涡啦!
疲倦的舒影岚正伏在课桌上歪头看生物书,睡眼迷倦,强打不起一点精神来。狡猾的老师见了这半个“睡美人”,圆圆的脸上绽出笑容,忙不迭地说:“这个问题那位女生肯定知道答案。”众人含笑望了舒影岚半天,她才动了动容,立起身来,满脸疑惑。“请——”舒影岚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示意动作,方醒悟过来,跌跌撞撞走向讲台。半响,方拿起沉重的笔,写出几个字来,陆陆续续的不知其义的掌声响起来。
矮小的黄生龙也被叫上台了,他那歪歪扭扭,稀稀疏疏,猫抓似的字体,使台下一片哗然。风趣的老师却在一旁点头称颂。字体太大了,黄生龙没地方往下写了,于是“飞”的一个箭头,往上空“继续”。老师又在一旁做旁述者:“这位同学长大后一定能当个高明的军事家,轰炸弹时一定能瞄得很准。你们瞧这箭头!”又是一片欢笑声。
过了许久,舒影岚写完了,缓缓走下台去,边走边回头望自己的答案,老师又打趣一句:真是“掌声惊醒猛中人啊!”此波刚平息,黄生龙又像叽叽喳喳的麻雀,噪动不安的乱动乱说,戏嬉笑闹。老师没说别的,笑呵呵地指着他说:“这个男同学一定是做‘黑妹’牙膏广告的,故意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多靓呀。”“哈哈哈……”我伏在桌上已经笑软了,心想老师的智慧真相当于诸葛亮呀!说出这么宛转而带讽刺的话来,真让我这个做学生的五体投地了。
啊!一堂诙谐的生物课,清晰地嵌入了我的脑海中。
………【第四节 春风已度玉门关】………
要求:以“风”为话提写一篇作文
王之焕的《凉洲词》》里有“羌笛何须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那是唐代的事情。如今一股强大的“春风”正吹拂着我国的西部地区。
建国以来祖国的建设日新月异,沿海地区飞速发展,可是西部地区因为交通不便,人民生活还很贫困,于是党中央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让“春风”吹进西部这块未被开垦的*地。
这是多么强劲的风啊!它曾吹过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使人振奋;这是多么迅速的一阵风啊!它刚刚吹来,就有许多志愿者开赴西部,投身建设之中;这又是多么及时的一阵风啊!它令多少西部的人民喜笑颜开,使多少贫苦的地方繁荣昌盛。
随着这春风,我来到了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工地上,筑路工人挥汗如雨。高原反应没有令他们退缩。西部建设的春风吹来了他们的无穷的干劲。一位老藏民家摇摇欲坠的房子被政府加固翻新。他激动的说:“改革的春风吹进西北,我们感谢政府感谢党。”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应该欣慰,阿里地区也会因为西部大开发而不再贫困,他这位撒下春风种子的人将永远被人民记在心中。
西部大开发不仅带来了西部的建设的繁荣发展,而且,也给当地的旅游事业带来了**生机。*,这个令无数人向往的地方,布达拉宫,香格里拉吸引着多少人的目光。西部的风把国外的游客“吹”到了那里;广西,有神奇的溶洞,秀美的漓江。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广西的人民将这一切展示给世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的,中国的江南岸早已绿了起来,而“玉门关”早已不是“春风不度”了。西部建设之风吹开了玉门关,诗句该是“春风已度玉门关”了。
呵?
………【第五节 想哭就哭】………
“哎哟”!我的脚被同学的椅子狠狠的“咬”了一口,疼得我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
“对不起,对不起”她连声道歉。我不得不装出笑容,违心地对她说了句“没关系,不痛”。其实我痛得直想哭,但我不敢哭,怕她尴尬,怕被同学嘲笑。然而泪水虽然被逼了回去,痛却在加剧。我想,如果我能放声痛哭,也许就不会这么痛了。可是我却始终没能哭出来。
仔细想起来,我已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痛痛快快哭过了。以前,我总喜欢暗暗独自流泪来使自己的心情得到平衡。而现在我不该哭,不能哭,也不敢哭。为了种种理由,我最多让眼泪在眼眶中打几个转,然后让它们回家去,于是,我问自己:“我还会哭吗”?
哭,就是坏事吗?哭其实是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但妈妈经常提醒我,哭是无能的表现;哭是心胸狭窄的证明。考试考砸了,我想哭,但不能哭,要寻找失败原因,争取下次考好。生活上遇到阻碍和困难,不能哭,生活不相信眼泪,只要努力,总会有结果的。和同学相处受委屈了,也不能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种种原因使以前那个爱哭的我再也没流过眼泪了。
可是,我想,哭不也是一种心情吗?既然高兴时能笑,为何痛苦就不能哭呢?哭也是一种享受。于是,我暗暗告诉自己,想哭就哭吧。假使明天遇到伤心的事,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哭个够!
………【第六节 一份半透明的幸福】………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堆满尘灰的书柜里,翻出了一本薄薄的、泛黄的作文本,它烙印了我童年留下的痕迹,也无意间勾起了埋藏于我心底里的一份半透明、若有似无的记忆,浅浅的,淡淡的。
翻开这本遗忘已久的物件,那份仅仅存在点滴记忆的感觉,又回来了。只是那样简简单单,就像水晶,并不是冰冷,而是一种纯洁。
我喜欢听她唱歌,她的歌声就像一滴神圣的水,在心灵深处静静地荡漾着……
还记得和她一起去海边堆城堡,在*场玩“过家家”,一起荡秋千……在逝去已久的童年幸福中,和她一起的日子,都珍藏在这本作文中。我和她用生命中最美的季节,换取了一份最令我回味的美。她离开我时,没有留下只字片语,是那样的蓦然。
那时侯,总是感悟不了这段友谊的温情。因此,我们并没有尽力去挽留这段珍贵的感情,只是任由这段纯朴的、莫名的幸福无声地从身边悄然滑过。的确,很多事情会被时间所冲淡,但是有很多事并不是时间的流动所能洗去的,就像脑海里,这份半透明的幸福。
回忆中的日子也很美,我不敢奢望那份感情会再次回首。或许,很多很多年后,我们会在人潮中再次遇见,纵使只是那样的擦身而过,已经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