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仆,说是这个人绣技十分好,她以前还没有出嫁的时候就听过她师傅的盛名,她原来的主家十分用心地培养了一批绣娘,绣技以这个最好。张氏说,你买下她,以后你的衣裳就不用愁了。锦姐儿想想也是,自己的绣花技术实在是一般般,有时候想要一些特殊样式的绣花,的确需要一个人可以帮忙实现她的想法。
因此锦姐儿去了一趟集市,就买下了两个仆人,她担心带两个新仆人回张家不大方便,就央求先将人放在方三少爷那里,等锦姐儿回杭州的时候再带上他们。方三少爷同意了,方三少爷还需要在扬州逗留一段时间,自然对暂时养多两个仆人没有疑问,他想着还可以帮着锦姐儿好好看看这两个人。如果不好,就劝锦姐儿卖了算了。
买到两个仆人,锦姐儿心满意足,在扬州再好吃好喝了几天,张氏终于要启程回夫家了。方三少爷也需要北上,不过他要去的是榆林,他跟着张氏、锦姐儿一起出发前往杭州,新买的两个仆人中,由于叶掌柜的妻儿也在被拍卖的行列中,为了安这个仆人的新,方三少爷帮锦姐儿将叶掌柜的妻儿都买下来,送给锦姐儿,对此叶掌柜十分感激新的主人;至于那个女仆名叫胡秀娘,她由于最新绣技,一直没有结婚,所以这次跟了新的主人,倒也干脆利落。得知新的主人是一个十分和气的女孩子,绣娘心中庆幸,只希望能在这个主人家好好生活下去。
回到杭州,苏夫人已经帮锦姐儿收拾好行装,虽然万般不舍得,但是一想到自己这个女儿的婚事顺利问题,就狠狠心,让女儿随张氏北上了。方三少爷到了杭州后,也上门拜见了苏老爷和苏夫人。苏夫人听说他要回榆林去,就打起了他的主意,在苏夫人看来方三少爷见多识广,如果自己女儿北上,有方三少爷陪同保护,她也放心不少,因此她就开始问方三少爷回榆林赶时间不?方三少爷是人精,苏夫人刚提了话,他就明白了苏夫人的意思,其实他这次回榆林并不赶时间,也可以跟着张氏、锦姐儿绕到兰州,再去榆林。
既然是好友的妹妹,姐姐的好朋友,方三少爷也不介意麻烦点,所以他主动跟苏夫人说,他因事也需要绕到兰州,再回榆林,所以打算跟着张氏、锦姐儿一行,一起同路,互相照应。苏夫人巴不得如此,赶紧答应了。还特意留了方三少爷一起用晚饭。
毕竟是出远门,苏夫人特意去寺庙求了三个平安符,分别给了锦姐儿、张氏、方三少爷。择了良辰吉日,锦姐儿她们就出发了。其实张氏夫家是武将,这次带的不是普通的护院,个个都身手很好,而且有很好的应战经验,再加上一路上走的都是官道,所以并不危险。张氏见到祖母身体还算康健,心情很好,锦姐儿有心慢慢走,看看沿途风光。方三少爷也不赶时间,所以一行人走走停停,一路像西北走去。
第四十六章 南京
第四十六章 南京
出了杭州,锦姐儿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她会骑马,在京城和杭州的时候,她没有什么机会在野外骑马,特别是这大半年,她都憋闷坏了。这次去兰州,路途遥远,她可以改男装偶尔出去骑马前行。
张氏虽然生长在扬州,但是自从嫁到兰州,已经染上了西北人的个性,对于骑马一事也欣然同意,还兴致勃勃地跟锦姐儿讨论,到了南京,要去买男装的事情。方三少爷更加没有意见了,一付随便你们怎么折腾的样子。
从杭州到南京,是锦姐儿没有走过的路,她一直都十分饶有兴致地看着窗外的景色。张氏十分健谈,特别是说起她的两个宝贝儿子,更是停不了口。从杭州到南京,走了六天,张氏已经将曹家的情况都告诉了锦姐儿,包括很多家中趣事。
张氏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今年七岁,二儿子今年三岁,女儿今年五岁。大儿子现在骑术已经很不错,张氏笑着说,“等你到了兰州,他一定缠着你来比赛。”
到了南京,三人决定停留两天,好好玩玩南京的特色景色。南京是副都,有皇家的园林,十分的繁华。他们入住了南京最好的客栈--高升客栈。这个客栈位于南京最繁华的一条街,但是跟着店小二走进去,就会发现客栈里面十分幽静,普通客房在靠近大街的三层楼那里,贵宾客房是一个个的院子,由于他们带着的人很多,入住院子正适合装下所有人。锦姐儿十分好奇,她第一次入住这么高级的客栈,张氏笑着说,“这还是托了方三少的福气,我也是第一次住上这么好的客栈。”方三少和男仆住在第一进院子,锦姐儿她们住在第二进院子。院子中还有独立厨房,需要什么材料都可以跟客栈要,然后自己做饭。
第一天午时时分,她们一行人到达客栈,由于长途旅行,已经很累,所以下午的时候,都在院子中歇息了。到了晚上,锦姐儿十分兴奋地拉着张氏,到前院找方三少爷外出吃晚饭。方三少爷并不在前院,手下说他已经出门半天。
锦姐儿和张氏都十分惊讶,但是想到方三少爷也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就带着几个下人,问了客栈掌柜,得知南京的夜市的方向,就决定去夜市边逛边吃。张氏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她还没有去过夜市,平时就算出外,也是直奔较好的酒楼。
南京没有宵禁,到了夜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锦姐儿雇了客栈一个小二,让他带着她们去找好玩好吃的。
在夜市那里,她们居然碰到了方三少爷。其实严格意义来说,方三少爷没有看见她们,他这时正在夜市一个卖鸭血粉丝汤的摊子边,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女的,虽然夜市灯火如昼,但是那个女子正好坐在灯火的阴影处,看不清眉目。只是觉得两个人相谈不是十分愉快,气氛似乎有点凝固。
锦姐儿和张氏对望了一眼,默契地不说起他,假装没有看见,继续往前逛去。谁没有点自己的事情需要处理呢?更何况是他?锦姐儿内心还是很好奇,听说方三少爷还没有结婚,连订亲都还没有,他长年在外,红颜知己应该也不少吧。可惜现在在古代,不方便跟任何一个人讨论另外一个男人的婚事问题。
从夜市出来,殷勤的店小二还介绍着路上经过的每一家店和街巷。经过秦淮河的时候,锦姐儿看见远处灯光明亮,笑语声十分响亮。她揣摩着那里应该就是南京的烟花之地,为了印证,她故意问店小二,“那边是什么地方?很热闹的样子。”店小二神色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知道这两位是有钱人家的女眷,那种地方,实在不宜跟她们说。所以只好支支吾吾地说,“那边不大适合你们去玩。”具体不肯再说。张氏也不是没有见识的人,就没有追问下去,倒是锦姐儿真心实意想去看看,烟花地也有见识不凡的女子的。可惜她也只能在心中想想而已,恐怕就算是开明如张氏,都不会允许她靠近那个地方。
众人回到客栈门口的时候,正好跟方三少爷迎面碰上。方三少爷十分吃惊,“我还以为你们今天会累到不想出门呢。”锦姐儿说,“好不容易来一趟南京,兴奋得睡不着了。”方三少爷不问她们具体去了哪里,似乎有点心事的样子,只是约好第二天吃完早饭后,一起出去玩。
这个时代的南京,也有夫子庙和紫金山,她们打算先去紫金山玩玩,然后再去夫子庙。第三天再坐船游玩下秦淮河。方三少爷再也没有单独出去过,每天都陪着她们一起玩。到第三天的时候,由于隔天要继续赶路,所以很早就回到客栈,收拾行李,早早歇下。
第四天,众人离开客栈的时候,在门口,方三少爷被一个女子拦下,这个女子身着披风,把头脸盖住一半,看见他走出客栈,就叫了一声他的名字。方三少爷眉头皱了下,很快又放松了表情,他快步走过去,将那个女子带到离众人稍远的地方。他们似乎在争执什么,锦姐儿似乎听见了“孩子”什么的字眼。正当锦姐儿竖起耳朵想多听点的时候,张氏已经一手拉着她上了马车,上了马车后,张氏让丫鬟把在南京买到的东西,拿出来,重新翻看一次,一边看,一边跟锦姐儿讨论,哪个应该送给哪个人好。锦姐儿知道她想转移自己的视线,心领神会,专心致志地跟张氏讨论好。
好一会后,才听到方三少爷的声音在马车外响起,“我们现在就出发了。”张氏满面笑容地掀起马车的门帘,跟方三少爷说,“好的,接下来,我们加快速度吧,小的城市都不停留,到周口的时候再休整一天吧。”方三少爷赞成,“的确是,我们在南京停留了两天,会有点耽搁回程的时间。”
锦姐儿满脑子都是那句“孩子”的话,很邪恶地想着,难道方三少爷在南京有私生子了?下次见到方大小姐,要不要探听下呢?可以想想自己又太八卦了,万一方大小姐误会自己对方三少爷有情,就不好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忘记这个,方三少爷是个挺复杂的人,等到了榆林,还是不要跟任何人提起这个好,免得惹祸上身。
第四十七章 崔家
第四十七章 崔家
一路上,张氏只要遇上大的寺庙都会进去拜拜,她去江南路上,为了给她的祖母祈福,遇到这些大庙,都有进去许愿,现在也算是一路上还愿了。途径洛阳的时候,洛阳有白马寺,张氏照例特意去还原,再捐些香火钱。白马寺在当地十分有名。她们一行人在洛阳先找了客栈落脚,第二天派了管事去采购物资,张氏和锦姐儿前往白马寺,方三少爷因为有事,没有陪同她们去白马寺。不过方三少爷说,晚上回客栈的时候会给她们带好吃的好玩的。
张氏和锦姐儿已经习惯了他的神出鬼没,张氏笑着说,回到兰州,她那三个孩子肯定很喜欢方叔叔,因为他一路上给他们买了好多礼物。方三少爷为人大方,每到一个地方,如果需要独自外出处理他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带回各种小礼物,锦姐儿有,张氏也有,张氏很喜欢那些小礼物,尝尝笑言这些都是方三少爷送给她孩子们的礼物。
从城中的客栈到白马寺,坐马车也需要快两个时辰,所以张氏和锦姐儿一大早就出发,赶在午饭前到达,在寺中用斋饭的时候,锦姐儿发现不少当地的达官贵人的女眷都在那里,一打听,原来那天刚好是寺中大师讲经的日子。
锦姐儿陪同张氏还愿后,时间还有点充裕,又不想在殿中听经,就问了个小沙弥,知道寺中有个清幽的地方可以去看看景色,那里男客是不让进的,专门给有钱人家的女客休闲用的。
锦姐儿和张氏在路上天天闷在马车中,已经不愿意再一直呆在一个空间中,所以宁愿到处走走看看。这个时代的白马寺十分大,那个地方相当于一个后花园,只不过它依山而上,可以登高望远,上山的台阶也修得极好。路未到山腰就断了,不能再继续向上,锦姐儿和张氏她们就在路最高点的亭子中欣赏着俯瞰白马寺的风景。坐了一会,树影掩映下的山路下方传来了女子的笑语声,看来又有不愿意在殿中听经的女眷上山来玩了。锦姐儿和张氏想着自己都坐了这么久也该换个地方再看风景了,便开始下山,在路上,果然碰见了几个女子,其中居然还有一个老太太,虽然说这山路经过修葺,已经坡度缓,又有阶梯,一点都不险,但是一个明显养尊处优的老太太也爬上来,锦姐儿、张氏她们还是十分意外,大家互相打照面的时候,张氏带着锦姐儿她们避到路边,那个老太太似乎十分和善,对她们呵呵一笑,“我们来晚了,已经有人先登上去了。”张氏连忙说,“我们正要下山,上面景色极好,您老人家身体真好,我祖母年纪跟您差不多,但是看来还是您的身体好呀。”听见张氏提到她祖母,那个老太太目光更加柔和,“老身是洛阳崔家的人,请问您是哪家的呀?”
见到老太太谈兴正浓,陪着老太太上山的其他女眷只是笑而不语,对着张氏她们微笑点头。锦姐儿看她们基本都是已婚的,只有扶着老太太的两个人,一个像是千金小姐,一个倒像是这位老太太身边得力的丫鬟了。张氏十分恭敬地说,“妾是甘肃曹家的张氏,今日路过洛阳白马寺,特意前来还愿的。”老太太眼中精光一闪,锦姐儿暗叹,果然是大户人家的人,说起家世来,个个都精到不得了。
老太太笑得和蔼,“原来是甘肃总兵的家眷。”接下来她又饶有兴致地问张氏她们在洛阳停留几天?住在洛阳哪里?又邀请她们到崔家作客。还说这几天大师讲经,她们打算在寺庙住上两天,邀请张氏她们一起住下。张氏礼貌地婉拒了,表示第二天就需要继续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