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是父母教育的成功。雪艮的父母从小教育他,这个世上,有很多意外。人在世上,总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如果出现了意外,活着的人,要让自己话的更开心。逝去的人,即使在天国,也才安心。没想这话一语成戳。
也许,老天觉得雪艮表现的太正常了,这么大的苦难,都没让他有太多反应,所以接下来出了些,但使他始料未及的的事情。
在那一段时间中,雪艮突然觉得亲戚们会有意无意的在他面前转来转去,有时是借着问他学习上有没什么困难,有时是问他生活上是不是需要人照应,但每一个人在最后临走之前,总避不了问他,你父母留下来的存款,是不是需要他们帮着保管,或是问他可不要可以先给他们,或者,凡事种种,均跟那个存款有关。通常雪艮遇到这种情况,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不答应,不拒绝,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高中毕业。
而雪艮从此变得沉默寡言,上了大学后,雪艮选择了学习计算机软件开。
因为雪艮觉得,对着程序语言说话比对着人轻松多了,这件事除了对雪艮的性格产生之外也影响了雪艮的心理上。用阿雨的话讲,不是碰上阿雨,雪艮就成了一个自闭的儿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息虫。又叫息族,在解释息族之前要说一下,要先说下我国的居民理财的成长。
在建国后的3o年时间里,家家户户过的都是紧日子,那时老百姓的理财观就是看谁更勤俭节约,没有钱存银行是一个普遍现象。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人行支行坐过柜台的人介绍称,那时经常一天下来,只办理两三笔私人存取款业务,居民基本处于“月月清”的状态,有时即使月头存点钱,到月中也清了。
不但老百姓穷,连银行也很穷,许多地方支行贷款远远大于存款,银行只能向中央要钱。在上世纪8o年代以前,因为无财可理,居民没有理财需求,也没有理财概念。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南方一些地区率先富裕起来,居民的财富生活也随之开始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由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几家商业银行刚刚从人民银行系统中分离出来,金融业务还很不达,因此,很多人都只是将自己的积蓄存进银行,等到用时再到银行将钱取出来,在他们看来,银行“一保安全二吃利息”,存钱拿利息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的主要理财方式。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是储蓄还是国债,对个人而言都不是单纯的财富增值计划,而是或多或少具有一些政治色彩。
由于国家和个人都比较穷,为了鼓励居民储蓄,支持国家建设,无论储蓄还是国债,都被称之为“爱国储蓄”和“爱国公债”。
进入21世纪后,百姓的理财更多是为了自己,基于个人理财规划的需求,具有相当大的主动性,这一需求有力促进了银行理财市场的诞生与展。
雪艮的父母就是最早一批的息族,是邓爷爷号召下先富起来的那一群人。
他们将钱存在银行,以每个的银行利息作为生活来源,也许现在人无法想像银行利息也能够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低利率高通膨的今天。
如果将当年收益过过1o%的利息收入清单与现而今的所谓基金理定投,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相比较,你就会明白息族为什么能生存了。
雪艮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财的观念,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雪艮在保管父母留下的三十多万存款时,面对各种亲戚的各种游说,而安然不动的原因。
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雪艮父母在雪艮那么小的时候灌输理财理念,但自己只是将钱存银行这种低级的理财方式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年没有别的理财方式了。
高中毕业那一年,雪艮做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决定,将父母留给他的一套房子卖了,带着卖房的五十余万元,雪艮进入了大学。
当时全国上下流行开设大学城,不管什么学校,什么城市,都在开大学城,小一点的城市,将同城的几所学院合并一起叫**大学,大一点的城市,会在城郊结合部等地方划地重建大学,好像一夜之间,大学的地位不是以知识而是以校区的新旧辩别,当时出现了一个将全市的所有大学集中一起后,出了个号称学区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学校。虽然该学校在全国排名能在前十,但是以所谓的学科最全作为口号,仍然使人不禁有卖水果的称自己蔬菜新鲜一样的感觉。
不知中国后来流行全国大搞经济开区是不是这批领导人在大学期间看到大学城扎堆后留下的后遗症。
拿着八十万银行存款的雪艮,并没有像他父母一样做了息族,而是在大学城边,买了两套8o多平米的soho公寓房,然后委托中介,进行出租,从雪艮的本意而言,一方面不想八十多万现金静静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对着老房子有种近乡情怯的回避。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主,四年后当雪艮从大学毕业时,当初买的两个房子价值已翻了两番有余。这一年雪艮进了中北控股,一家业内不大不小的上市房产公司,做了一名公司的网络安全维护人员。
因为工作的便利,雪艮会无意中现一个个特殊的网站,那是专门卖房的网站,上面都是各种买卖房屋的信息,雪艮看到这些,想起两次房子买卖的亲身经历过。
回想当年父母留下的房子卖了五十多万元,平均一平三千五百元,虽然房子卖了后,雪艮回故乡的机会少了,但春节回去之际,还是能看到周边的房子的上涨情况,加上大学时期两套公寓房出售是雪艮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在接下来的日子,雪艮留意起当地的房产价格,根据地点的不同,房价也是略有差异。
一般的房子达到了六千多元一平,而一年前才四千多的,一平就涨到二千多,看着自己手里一百六十多万,只是这一次雪艮并没有和往常一样,选择合适的房子,然后买下来就等着升值了。
在市区的各处转了起来,市里的变化还是挺大的,相比四年前刚上大学时,那些小路就变成了一条条宽阔的中心干路,而从前拆迁的棚户区也成了商厦,看着城市里面的处处变化,雪艮很有一种奇妙感觉。
走了一圈,雪艮突然觉得,如果直接买楼房虽然也是能赚,但是他却有了另外一种想法。如果转手房子能赚钱,那么转的厂房是不是有更好的收益了。
雪艮来到了一处有些偏僻的郊区。这里是一片破败的厂房,原来是一处生产塑料制品的私营企业,但是是后来因为经营不善而停产,一直荒废在这里。厂房可是要比民宅更值钱,要是把这厂房买下来,那一定会赚的更多。不过这工厂的院子里面并没有一个人在,遍地都是杂草,雪艮一走进去,一群麻雀马上飞了起来。厂房更是破败不堪,即没有窗户也没有门,里面更是空空如也,连一件设备也没有,到是有几处人们方便过的痕迹,以显示出这里还有一些人迹。
雪艮找到了厂房的负责人,该厂属于郊区一个乡办企业。
适逢乡镇企业改制,雪艮的主动接手,让镇上领导喜从天降,盘活资产的同时,又解决了企业职工因改制后留下的许多善后问题。
当雪艮接手这个企业后,并没有像许多人想像的那样,进行企业重新整合,因为雪艮的父母教育过,不熟的不做,违法的不做,不道德的不做,厂子在雪艮手上闲置半年后,当时领导主动找上雪艮,要买回这个厂子,因为根据规划这一片将成为政府新技术开区,领导很歉意的说,我们加5o%给你,虽然这个价钱比周边的会低一些,但是以后开区有什么优惠项目,我们优先给你。
两天后,雪艮主动让了5%,只有一个条件,以厂房作价15o万,占企业股份2o%,雪艮不参与经营,每年按企业净利的2o%进行分红。
领导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只要让出企业股份,不需花费一分钱,重新购回这个厂房,愉快的答成了协议。
那一年,雪艮身上生了很多事。
关爱工程助学圆梦行动开始,雪艮以“莫问随”的名义资助了一名山区小学的女生,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所有的款项寄人署名均为莫问随,所有的留言只有八个字,“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后来,雪艮因为各种原因,回到了高中,在征求校领导的意愿后,独资创建了红叶基金,以奖学金形式资助成绩优秀的家境贫寒的学子。
雪艮创建莫问随基金,并且自己资助了一个学生。这一切的原因,都因为一个人,一件事,
这个人,是叶蓉,那件事的生,是一个偶然。
………【第六章 十七岁初恋】………
17岁的那年夏天,她走进了我的世界,那一刻悸动,永生难忘。
-----雪艮
秋日的午后,一个女孩走进了雪艮所在教室,背着一个牛仔肩包,一条马尾辫子在颈后随意晃着,眉如远山,眼如秋水,俏挺的鼻梁上架着着一个花边眼镜。
有些期盼,有点忐忑,雪艮突然非常希望女孩坐在他前面。也许是上天感觉到雪艮的诚意,或者顽皮的开了个玩笑,女孩径直的向雪艮走了过来,静静的坐在雪艮前面的位子上。
那精致耳垂边上一圈薄薄绒毛,打开了雪艮封闭的心,十七岁少年没由来的产生了一丝的悸动。当老师介绍,女孩子叫叶蓉,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刚从外地转学过来的时候,雪艮只记得了那个名字,叶蓉。
日子单调的重复着,雪艮所在的学校在当地属于重点中学,上世纪的重点中学与现有的重点中学有很大的区别,当年的重点中学有着前脚跨进了校门,后脚踏进大学门的骄傲。
雪艮入学考试的国文在班上第2名,被国文老师任命做了班上国文科代表,当时的科代表,不属班级干部行列,主要工作就是帮老师收收作业,作业,如果老师工作量大而来不及批卷时,还会帮老师批下。
或许是受那一年流行的大学生辩论比赛的影响,有一天国文老师突奇想,要在班上要举办演讲比赛。而雪艮作为国文科代表,责无旁贷的进行组织,参与,刚巧当时的雪艮正处在父母离去的巨大伤痛中,到了举行比赛那一天,当雪艮走上讲台,原本准备的材料没了一点印象,脑中一片空白。昏昏然站在台上,到了最后也不知如何走下讲台。
那一天的焦点注定要落在叶蓉身上,
这个刚转学来到这个班级的女孩子,第一次出场给了老师一个惊喜,叶蓉表现称得上惊艳,用老师的话讲,没想到中学生的演讲可以讲成这样,原来演讲真的可以如此的漏*点飞扬。
从那次以后,老师在课堂上对叶蓉提问次数直线上升,在校的学生总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提问的次数,直接反映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隔了半学期,雪艮主动找老师谈话,让叶蓉做这个国文科代表。老师可能也知道了点雪艮家中的事情,顺利的就接受了这个提议。交出这个科代表,雪艮一身的平静,仍然和平常一样,反而是叶蓉觉得,刚来就抢了雪艮的位子,有点一丝丝的愧疚。
那一年的秋天,注定成为雪艮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岁月。那一年的事特别多,作为校庆五十周年的纪念,每个年级要准备一个节目,雪艮被抽到了年级舞蹈队,叶蓉因为那次演讲的惊艳表现,在国文老师的强烈推荐下,一个人单搞挑起了一个节日,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
说起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传说,相传,朱元璋少时家贫,从没吃饱过肚子,17岁那年他又因父母双死于瘟疫,无家可归,被迫到家乡黄觉寺当了一名小和尚,以图有口饭吃。但是,不久家乡就闹了灾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化缘。
在这其间他历尽人问沧桑,常常一整天讨不到一口饭吃。有一次,他一连三日没讨到东西,又饿又气,在街上昏倒了,后为一位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将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红根绿叶放在一起,浇上一碗剩粥一煮,喂给朱元璋吃了。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问老婆婆刚才吃的是什么,那老婆婆苦中求乐,开玩笑说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后来,朱元璋投奔了红巾军,当上了皇帝,尝尽了天下美味佳肴。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么也吃不下,于是便想起了当年在家乡乞讨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当即下令御厨做给他吃。那御厨无奈,只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