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在家乡娶媳妇没有呢?嘻嘻!”宋敏慧笑着问道。
“原来是想当二、三年兵,复原后回家讨媳妇,谁知又被选拔到了北京。这些年来四处奔波、执行任务,哪有时间去考虑个人问题啊!”
“现在是时候了,年龄也差不多了,你要好好努力,在清远找个温柔贤惠的好女孩,我们才好喝你的喜酒,哈哈,哈哈!”
“那你们几个女生,要帮我介绍哦,我认识的人少,嘿嘿!”张小军抠着脑袋有点害羞地说道。
吉安县城都是那副模样,‘永和镇’的街道、建筑之糟糕就可想而知了,更加的荒凉、破败,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快了,再走三、四里路就到家了,只是全是小路车是没法开进去了!”
大家下了车,买的礼物实在是太多,晓波和潘文涛,自然在打主力,又背又提,两手不空也没办法,大家也全都是两手不空,提着大包小的礼物,浩浩荡荡地向张小军的家走去。
“你们不要见笑哦,家里肯定是一塌糊涂!”少小出门老大回的张小军,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离家近在咫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小军,你真是幸运能生活在这里。这永和镇啊可是历史名镇哦。初唐时期名杨华夏的吉州窑,就坐落在这永和镇。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先有永和镇,才有景德镇’,你说你们永和镇的名气有多大!”谢磊说着,称赞道。
“真的啊?”张小军惊讶地问道,“这永和镇的辉煌历史,我怎么完全不知呢?
“据史书记载,吉州窑始建于晚唐,极盛于南宋,衰于元代末。‘永和镇’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到了宋代,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锦锈商铺过千家,百尺层楼万余户,被誉为‘天下三镇’!
吉州窑是华夏极负盛名的综合性窑场,也是黑袖瓷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达百种以上,犹以青轴、乳白袖器、绿密、黑袖、彩绘、雕塑瓷和琉璃器闻名。宋徽宗对吉州窑瓷器的评价:‘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
宋、元时期,吉州窑是华夏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借赣江水路便捷,呈现出一幅‘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向!”谢磊侃侃而谈,将现实中破败永和镇的历史,描绘得是无比的繁荣、昌盛。
“小磊,真没想到你竟然是如此博学。说出来真是惭愧,我在这出生,生活了十七年多,对此也是一无所知,更是闻所未闻,它居然会有如此辉煌的历史!”
“据我所知,这里的‘木叶天目’及‘剪纸贴花天目’,已列为华夏国宝,北京故宫的藏品,叹为观止,饮誉中外!”谢磊,笑着补充道。
几个女孩,听他对这破败的永和镇,说得如此的妙趣横生,对它的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说得是头头是道,更是充满了骄傲与信服,“我的男人就是不一样,哼!”看他的目光也全都是崇拜之色。
一个破败的大院子,八、九间茅草屋,土坯墙,养的十几只鸡全敞放在院子里,到处是鸡粪,墙边还拴了两只山羊,见到他们这些生人的到来,“绵绵…”的叫个不停,好像是在说:“主人,来客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七十五章 老大归家 替人做主
“哥…”一个穿得十分破烂、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惊喜地从屋里跑了出来,喊了一声哥,见到他身后跟了一大群衣着光鲜、靓男倩女,又有些不好意思;返身朝屋里躲去。
“秀英,还不快来叫磊哥,晓波哥;…”张小军笑着介绍道。
“爸、妈,我回来了,这些都是我的同事!”
“伯父、伯母,您们好,我们一大群人跟着小军回来看望您们,不请自来不会怪罪我们吧!”
“爸、妈,他是小磊,我的上级!”
“小军,别乱说,都是同事来着!”
“你们能来,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家里很糟糕不要见笑就好。你回来也不先写封信来说一声,也好收拾、收拾!”听儿子说他上司来了,欣喜之余更是因糟糕的家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说走就走,来不及写信。没关系的,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爸,秀兰呢让她去烧点水!”
“秀兰还在地里干活,秀英已叫她去了。我也是从地里回来拿锄头,等会还要去地里干活!”小军的爸爸很是开心。见到他儿子带着一大帮衣着光鲜的人回家,心里甭提多高兴。
小军的父亲,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身材瘦小,晒得黑黑的,身体也不太好,五十出头,生活所迫很出老相,背都有些微驼了。她的母亲更是穷苦人家的模样,一双粗糙的手,穿得更是破烂,当然不能与叶伯母、杨阿姨她们相比了。
儿子回来,心里高兴,但老实巴交的他嘴上却说不出啥来。说了几句客套话就想抽身离开,“你们坐会,我去地里再干点活!”
“爸,你身体不好就不要那么辛苦地干活,以后家里有我呢!”
“没事,没有多累!”
“那边就是我弟弟小勇修的房子,他娶媳妇时自家在那边修了几间房子,算是分了家!”小军介绍道。
“晚上叫上他们,我们一起吃饭,也想见见你弟弟!”
“小军,家里的房子怎么不重新修缮一下,父母妹妹住着也要舒服点嘛!”丁兰问道。
“前年打算重新修新房子,哪知我爸得了一场大病,家里盖房子存的钱就花得差不多了,一直拖到了现在。在国安工作,说是多么风光,其实也挣不了几个钱,一个月加上出勤补贴,也不过五十多元。若不是现在遇到了小磊,今后的日子真不知要怎么过!”
“哈哈,哈哈,所以,一定要劝你的父母都搬到清远来住就不会如此的劳累了。秀英可以在城里多读点书,秀兰去了就可以上班,先在面店工作怎么也比农村强!”
“只是这户籍关系,没法办到城里啊!”张小军抠着脑袋说道。
“哈哈,哈哈,有了钱还要啥户籍关系,它不过就是供应二、三十斤粮票、几尺布票而已,以后这些票证取消后,它屁用也没有,听我的!”
“嗯,我尽量劝说我爸、妈,将他们接到清远,老家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
“你们四个,不是想来农村烧柴灶吗,将买的肉拿出来帮着张妈做晚饭,也好体验、体验在农村的生活哦!”
“我当知青在农村呆了两年,天天烧柴灶,你们支边青年可以吃食堂,没烧过柴灶,走,我来教你们!”有过知青经历的姗姗,很是得意地领着她们去了厨房。
谢磊知道农村条件艰苦,在南昌时就让丁兰她们去买了好些卤菜、卤肉,割了几斤黑市鲜猪肉。这么一大帮子人突然来到小军家,什么都没准备,晚饭拿什么出来吃?
“张妈,鸡就不用杀留着下蛋,小军在城里买了好些卤菜、卤肉,也割了几斤新鲜肉,不用那么麻烦!”谢磊拦着要去杀鸡的张妈。
“小磊,没事,杀两只做凉拌鸡块,尝尝我妈。块的手艺,不一定比你们面馆做得差!”张小军,从小就吃他妈做的菜饭长大,儿行千里不忘在家的父母,母亲做的菜饭香味,梦牵魂绕千百回当然难忘!
“哦,真的啊?张妈既然您有这么好的手艺,到了城里,干脆就来我们店,专门负责做凉拌鸡块也可以赚钱哦,哈哈,哈哈!”
“小磊啊,别听小军瞎吹,我就是逢年过节做做,哪会有你开饭馆做的味道好!”
“不一定哦,张妈,我们也是知青,开面馆是学着做的,还到处去拜师学艺呢!”谢磊同她聊着家常,陌生的感觉,自然就慢慢消失。
“小军他做不来地里活,以后要是从部队转业下来,能不能在你们面店干些杂活,也比回乡下好,没想到你年纪比他还小,竟然就已当了老板,还是他的上级!”
“张妈,您儿子可有出息了,他只是写信时没给您讲。他已在城里买了房子,这次回来,就是想接您们到城里住。秀兰去了就有工作干,每个月有五十元钱工资,秀英在城里读书,您们没事时,就在公园里喝喝茶,散散步,帮他收拾屋子,再不用在地里辛苦干活了!”
“小军,真的吗,你在城里买了房子,我们一家人都可以住在城里了?”小军的妈妈听了这话很是激动,惊喜地问道。
“嗯,妈,小磊说的都是真的!”
“小军常常给我讲,隔着几个省路太远,工作又忙,不能时常回来看您们,他心里很不安,所以就在城里买了房子,将您们接去住,今后也好孝敬您们。他娶了媳妇后您们就可以帮他带孩子!”谢磊给张小军递了一个眼色,让他先做好母亲的工作。
“中啊,我和他爸早就盼着他娶媳妇,抱孙子了。我们真想去城里看看他,就是地里活多,又怕影响他的工作。说真话,我们还一次火车都没坐过,连省城南昌是啥样都不知道!”
“我和小军明天要去办点事,过几天就回来接您们到城里去,先适应、适应。秀英、秀兰就留在城里不回来了!”
收工后,谢磊见到了小军老实巴交的弟弟一家三口,自然乘着逗他侄女时将一个装有二百钱的红包送给了他的弟媳妇,带来的礼物也送了些给他们。
“江西是华夏中药材的主产区,麦冬、金钱草、香附、半夏、吴茉萸、白芍、丹参、桂皮、天冬、…、前胡、黃連、鈎藤、辛夷、桔梗等等,几百味,你们生产队种没种呢?”晚饭时,喝着酒闲聊,谢磊问道,随口就说出了一大堆中药材的名字。
“我们这一片丘陵土质不好种药材不行,只能种些苞谷,杂粮,所以社员的收入就差得远了!”
“小磊,你怎么能说出那么多的药材名字,你以前还做过药材生意?”张小军惊讶地问道。看他随口就报出了一大堆的药材名,真是十分的佩服。
“这些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平时大家头痛脑热,熬中药时谁没用到过,这有啥好奇怪的?”
“小军,你现在才知道小磊的厉害,嘻嘻,他啊就是个万金油,什么都知道!”郑姗姗吃着张妈做的凉拌鸡块,满脸得意地说道。
“真没想到,你不仅对我们永和镇的历史记得那么熟悉,现在说起药材更是如数家珍一般,真不愧为国家级专家,那么博学啊!”
“小勇,初次见面我敬你一杯!”谢磊和他弟弟干了一杯。说出了他心中的打算:“过几天,你爸、妈,还有秀英、秀兰,想随你哥一起到城里住些日子。地里的庄稼,家里喂的鸡啊、羊啊,想请你们帮着照看几天,行不?”
收了红包,一大堆礼物,兄弟媳妇知道他们这群人有钱当然是满口的答应,保证没问题。
“真的可以去你那玩几天?太好了!哥,能不能在城里帮我找个工作,不管做啥我都愿意,总比在家里种地强!”
兄弟一家告辞后,大家坐在堂屋里聊天。秀兰十分高兴,兴奋地说道,充满了对大城市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人如其名,十八、九岁,长得十分清秀、璞玉一般的秀兰,虽说穿着朴素,甚至有些破烂,但她的清纯,却给谢磊留下了好印象。
前些日子,她妈托人给她说了一门亲事,她嫌那家人实在是太穷,那男人也太过本分、老实,连话都不怎么会说。发家致富更是没指望,没谈成。回来后她父母还直埋怨她,“都要十九岁的大姑娘家了,你的同学都嫁人为妻,有的还生儿育女,当了妈妈,你还在挑三拣四的,等过时间,以后你想嫁也没人要了!”
“我哥有能耐,会帮我想办法,我不想一辈子呆在农村受穷!”秀兰作了回答道,常常给她哥写信就是想在城市里找工作。
“这些事,你找磊哥说去,你哥可没这么大的能耐!”
“哈哈,哈哈,你哥真逗,他都帮你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每月的工资虽说不高,全部加起来,也有五十来块钱,还管两顿饭,这次去就不用回来了!”
“真的吗,磊哥,太好了,哥,你怎么都不告诉我一声,真是的!”秀兰,顿时激动起来,十分地开心。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七十六章 负疚之感 羊城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