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
“根据这位学员语言贫乏的情况,我建议你在今后的生活和创作中,一定要重视语言学习,学会说话,学会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来。”
赵海根本没容令狐琦再插话,他一口气又说出了这么多来。
令狐琦被赵海像语文老师那样,哇哇啦啦地教训了一顿,站在那里,满面羞恼,嘴里大声地道:“你——你说我不会说话?你说我不会表达?”
“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你会观察人,会说话,那你怎么能提出刚才那样的问题?我问你,你真的看到我摇头了?你真的听到我哼了鼻子了吗?我的脸上,写着不屑两个字吗?”赵海咄咄逼人,朝令狐琦高声问道。
“你——你——”令狐琦的一张年轻的脸,憋得通红。
“啪啪啪——”于宁带头拍起巴掌来。
张康一愣,也跟着举起双手,更响亮地拍起了巴掌。
赵海不知道这个令狐琦是何许人,张康和于宁却不然。令狐琦的文名,张康和于宁早有所知,而去年他加入了反对伤痕文学一派,更让张康和于宁牢牢地记住了他。
看到令狐琦在赵海犀利言语的进攻下,狼狈不堪,再也没有了反击之力,张康和于宁,怎么能不高兴呢?
“好!赵海同学说得好!语言,在小说创作中,确实至关重要!”从坐下后,就没出过声音的周沫,故意把赵海教训令狐琦的话,当成了是传授小说写作经验。
周沫的脸上,满是笑意,她的一双眼睛,流光溢彩。这让瞄向她的马岩和季沛、令狐琦等人郁闷无比,同时,也更加重了他们对赵海的嫉恨。
看着令狐琦偃旗息鼓,坐了下去,宋之佳和崔翔,隔着王启瑞,对视了一眼,双双舒了一口气。
令狐琦在小说创作学习班的第一堂课上,就如此嚣张地向赵海发出挑战,并且牵扯到了王启瑞,这让宋之佳和崔翔既生气又担心。
他们没想到,赵海无所顾忌,大气凛然,连打带削,两番交锋下来,就将令狐琦置于了尴尬难堪的地步。
王启瑞寒着一张胖脸,再也忍耐不住了。去年头题小说被挤下去的事儿,今天在华京国际饭店一楼前厅恶语相向的情景,全涌上了他的心头。
王启瑞哼道:“赵海同学,你说了这么多,都没有说到刚才的问题。我想问你,你对体验生活和创作这两者的关系,是怎么看的呢?”
王启瑞虽然七十多岁了,并且身居高位近二十年,可他的脾气,却比年轻的时候还大。面对二十个青年作家和宋之佳、崔翔、周大舟这样的文学界大家,他有**份地缠上了赵海。
赵海本想借此机会,再狠狠地刺激一下王启瑞,可他斜眼瞄了瞄宋之佳,见宋之佳轻轻地摆了摆头,便只好改了主意。
显然,宋之佳不希望在这次小说创作学习班的第一天,赵海就与作协主席王启瑞针锋相对地干起来。
去年的大辩论,毕竟是在报刊上用文字来进行的,现在,如果一老一少面对面地争论吵闹起来,那就真的很难看了。
赵海转头朝王启瑞笑了笑,道:“王主席,你那一套三十五岁前和三十五岁后的理论,很新颖,也很正确啊!我听了,深有感触。今后,我也会那样做的。”
王启瑞本来下了决心,要豁上一张老脸,在今天和赵海的第一次见面中,仗着自己的地位和名望,给赵海来个下马威。可没想到,赵海挂起了免战牌。
王启瑞一口气没能上来,憋得胸口发闷,脑袋一阵眩晕。
宋之佳看了看手腕上的表,适时地站起来道:“今天上午的课,就到这里吧!大家回客房休息休息,一会儿到楼下餐厅吃饭。下午,集体组织参观故宫和游览畅明园。”
宋之佳刚宣布完,赵海就第一个站了起来,朝周沫招招手,道:“周老师,走,我刚刚想到了一个小说题材,咱们到你的房间里,和张康、于宁一起讨论讨论。”
赵海带头走出了小会议室,马岩、令狐琦、季沛等人,瞅着他消失在走廊里的身影,都咽下了几口吐沫。
王启瑞还坐在那里喘大气,宋之佳招呼他道:“王主席,我送你回客房,养养精神吧。等会儿,吃饭的时候,肯定有许多小辈要敬你酒啊!”
王启瑞轻轻哼了一声,站起身,在宋之佳、崔翔、周大舟和马岩几个的簇拥下,离开了小会议室。
宋之佳、崔翔、周大舟三人,将王启瑞送进了他和马岩的房间后,就回了自己的房间。
令狐琦和季沛,探头竖脑地看着宋之佳他们进了各自的房间,便赶紧推开王启瑞和马岩的房间门,钻了进去。
马岩朝令狐琦哼道:“令狐琦,你平日里的伶牙俐齿哪里去了?今天,在那么多人的面前,竟然被那个乡下小子搞得闭口无言!”
令狐琦胆怯地瞅了瞅王启瑞,道:“马哥,你真的看到他摇头了吗?真的听到他哼鼻子了吗?”
马岩道:“那当然了!那小子今天一见了王主席,就表现出了大不敬。王主席刚才说话的时候,我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小子呢!”
“哼!他敢这么对待王主席,我决不会轻易放过他!今天上午就先饶他一次,以后,我一定会找机会,好好收拾他!”令狐琦道。
王启瑞用手揉了揉胸口,又捏了捏脑门,对马岩和令狐琦、季沛道:“这个赵海,很有心计,也很会说话。你们三个,要想压倒他,需要好好研究研究对策。”
“是,老师!”马岩答应道。
王启瑞躺到床上,闭着眼睛养起神来。马岩和令狐琦、季沛三人坐在沙发上,头对着头,小声嘀咕起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比例
出乎所有学员的预料,《黄土文学》编辑部安排的小说创作学习班的第一堂课,竟然是一堂自由自在的讨论课。
课程表上,这堂课,标注为文学创作课,宋之佳是主讲。但宋之佳讲课的方式,却十分新颖。
开讲之初,宋之佳就说了,这堂课,没有固定的内容,大家可以在文学创作这个大范围内,随便进行讨论。
接着,宋之佳就告诉大家,开课仪式刚刚结束,所有的讲师都在,因此,他希望学员们以小说写作为主,多向讲师提问题,多多进行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宋之佳作为主讲,他只起了个引导作用,随后,大家就你一个问题,我一个问题,纷纷向王启瑞和宋之佳、崔翔、周大舟四人提了出来——
在创作之前,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小说主题——具体写作的过程中,面对掌握的大量素材,如何进行取舍——怎么围绕要表达的主题来塑造人物——等等,等等。
甚至,还有一个年轻女作家向王启瑞求教,问如何合理安排体验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是三七开,还是四六开,或者,五五开
在主席台上,赵海和周沫虽然坐在最不显眼的两边,并且,也没有人向他们俩提问,可他们俩,从一开始起,就引来了很多的目光。
几乎所有的男青年作家,都在不断地偷窥着周沫。周沫的年轻美貌,周沫的显赫家族。周沫的华国第一名牌大学讲师身份。使得他们个个荷尔蒙激增。坐在那里,心猿意马。
其中,马岩和坐在他身边的两位十分年轻的作家,更是不顾主席台上几位长者的锐利眼神,明目张胆地盯着周沫,一副要将她吞下肚里的模样。
而看向赵海的,除去几位女作家的**目光外,其余的。却全是嫉妒、不服、甚至敌视。马岩因为和赵海有旧仇,那就更是如此了。
青年作家们的心情,不难理解。毕竟,赵海太年轻,才十七岁,刚刚在《黄土文学》上发表了两个短篇小说,就坐在了德高望重的几位文学大家的中间,成了他们的讲师。
而能够参加这次高规格小说创作学习班的青年作家们,个个都是华国文坛的骄子,他们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嫉妒和敌视赵海。也属正常。
穿越重生到蓝星华国,赵海这还是第一次与这么多作家面对面相处呢。
赵海听着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不由地对面前这些所谓的华国文坛新秀腹诽不已——
华国新时期都开始快两年了,你们的文学观念,怎么还停留在过去二十年的认知水平上呢?
什么小说主题,什么人物塑造,什么素材取舍,听到耳朵里,就觉着很烂俗。
而那个问王启瑞怎么安排体验生活时间和创作时间的年轻女作家,更是让赵海无语。
赵海猜想,这女人,大概过去是从事其它行业的,因为业余写作,发表了几篇小说,现在调到了文学创作部门,成了所谓的专业作家。所以,她此时就问出了这么可笑的问题。
在前世,赵海就对这种作家体验生活的提法感到好笑。在赵海的观念里,一个写作者,你活着,那就是在生活,包括你的写作,也是生活的一方面。
既然如此,怎么会存在专门去体验生活一说呢?偏偏前世的那些体制内的作家,还经常下去“体验生活”,并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就像刚才那年轻女作家所问的那样。
赵海前世的那位忘年交文学好友,就曾多次对赵海说过,以前的作家们,下农村,进工厂,甚至挂职在政府部门当领导,都名曰体验生活,说是在进行生活积累。
可怜此时华国文学界中的绝大多数人,还处在前世七十年代中期之前的阶段,把体验生活,奉为首要。
赵海饶有兴趣地侧耳细听,想看看王启瑞如何回答这个关于体验生活时间和创作时间比例的问题。
只听王启瑞轻轻咳了咳嗓子,煞有介事地说:“三十五岁之前,应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体验生活上,利用小部分时间来进行小说创作。而三十五岁之后呢,则正好相反。”
“王主席,那照您所说,我们在座的这二十人,都应该多生活,少写作了?”那个在赵海眼中,简直就是傻…逼的年轻女作家接着问到。
王启瑞又道:“不错,你们都不到三十五岁,应该积极投身于伟大祖国的建设中,从而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打下深厚的生活基础,便于将来厚积而薄发,写出传世之作!”
“啪啪啪——”王启瑞铿锵有力的话音刚落下,马岩就带头鼓起掌来。
赵海哼了哼鼻子,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片讥笑。
赵海的哼声很小,头部的摇动也微不可察,脸上的那片讥笑,更是不容易定义,可是,他还是被人注意上了。
不时盯向赵海的马岩,看到了赵海在听了王启瑞的回答后所表现出来的模样。
马岩附耳对身边的一个比他年轻、大概只有二十二、三岁的男青年作家说起话来——
“你看到了吧?赵海对王主席一点都不尊重!王主席刚才说体验生活时间和创作时间的比例时,他竟然敢哼鼻子,摇头,摆出一脸的讥笑!”
那个十分年轻的作家,名字叫令狐琦。他十三岁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十八岁开始在华国一些地方刊物上发表小说,去年,他在《黄土文学》上发表了一个中篇小说。
这样的成绩,不免让一些文学评论家把他称为华国近些年罕见的文学新星,认为他几乎可以和王启瑞年轻时相媲美。
生活在一片颂扬和恭维声音中的令狐琦,自然越来越自大,渐渐地把自己看成了华国现代最年轻、最有才华、前途最光明的作家。
赵海的横空出世,尤其是以赵海的两篇小说为代表的伤痕文学风起云涌,使得令狐琦十分不爽。他心中对赵海的嫉恨,一点也不比马岩少。
在关于伤痕文学的那场大辩论中,令狐琦就站在了王启瑞和马岩他们的那一方,他曾经写过数篇批判《班主任》和《伤痕》的文章,发表在几家地方报纸上。
在和马岩通信时,令狐琦也从马岩那里得到了一些马岩称之为内幕的消息。
马岩告诉令狐琦,赵海的那两篇小说,之所以能在《黄土文学》上发表,都是因为责任编辑杨志强,和赵海老家的一个婶子是好同学的缘故。
得到了这样的所谓内幕消息后,令狐琦对赵海,就更是嗤之以鼻、十分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