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啊!”
“冲啊!!”
“冲啊!!!”
“杀!”
“杀!!”
“杀!!!”
······
大概是知道年初二的日子里,没人在外面转悠,就是公安警察,也都休班放假、和老婆孩子过大年去了,几十个铁路游击队的小混混,毫无顾忌地擎着手中的各类武器,朝苏力和赵山冲来。一片吵吵闹闹的叫喊声,瞬间在小广场里响了起来。
苏力和赵山也动了!不过他们并没有离开原地,而是不断地跳起来,四条腿变成了无数的腿影,上下翻飞,快速旋转,形成了一个以华军和华强为中心的大圆圈儿。
“砰砰——啪啪——啊啊——呀呀——”
腿影伴随着小混混们的叫声,让节日中冷清无人的小广场变得热闹了起来。
苏力和赵山掌握好了分寸,他们对那些二十岁上下、拿着刀子和铁棍、钢筋的小混混比较狠,瞄准他们的大腿或者胸膛,一脚飞去,便将他们踢翻在地,半天爬不起来。而对那些小孩子,则以震慑为主,大脚丫子在他们的脸前乱晃,吓得他们哭爹叫娘,连连后退。
那位铁哥,做梦也没想到高个小偷惹到的竟然是这么两个恐怖的狠人,在被踢倒了十几个、近半数人失去了战斗力的时候,赶紧下令到:“风紧!弟兄们,扯乎!”
拖着拉着倒地不起的同伴,号称铁路游击队的几十个小混混,来得快,跑得也快,眨眼间,又窜回了小广场周围的小胡同里。
华军和华强看着毫发无损、连棉军装也没有一点破烂的赵山和苏力二人,四只小眼睛,瞪得老大!
第八十六章 华军和华强
除夕夜的鞭炮声,在华国南部边疆南海省一个小县城里,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合披着一件军用棉大氅,正躲在火车站站台上的一列货车车厢里,说着悄悄话儿——
“小军哥,你说咱们几天才能到东山省啊?”
“我仔细算了,这列车,中途不卸货的话,后天下午就能到达东山省五龙县车站。”
“那咱们去了那个三家村,找到赵海,他能收咱们当徒弟吗?”
“这个嘛,小强你尽管放心。赵海现在是英雄了,他要是没时间教咱们,咱们就拜他大哥赵力为师。你没听广播里说了吗?赵海的梅花螳螂拳师父,就是他大哥赵力啊!嗨嗨,要是咱拜了赵力为师父,那咱不就成了英雄师弟了吗?”
“嘻嘻——嘻嘻——小军哥,我一切听你的!”
少年名叫华军,小男孩名叫华强,虽然看起来他们都姓华,像是亲兄弟,可他们并不是兄弟。他们两人都是弃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家乡籍贯、父母姓名都不可考。孤儿院的院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文盲老太太,她给每个孩子起的名字都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姓氏统一为华国的“华”。
大年三十的晚上,孤儿院的二十多个孩子,在老院长和她的两个女儿的照顾下,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饭后,老院长组织大家听收音机,于是,华军和华强,便与所有的孩子一起,听到了一则让他们兴奋异常、激动莫名的广播——少年赵海勇斗歹徒的故事。
在孤儿院里,华军是最大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让老院长最操心的孩子。华军从十一、二岁起,就渐渐不喜欢待在孤儿院了。他常常跑出孤儿院,在社会上和一些流浪儿结帮拉派,偷拿硬要,惹是生非。实在混不到饭吃、饿得受不了了,他才会把孤儿院当作旅馆,回来住几天。
经常在外面胡混,华军自然也就少不了干一些打架斗殴的事情。无奈他是一个孤儿,长期营养不-良,长得矮小,没什么力气,于是,被揍挨骂、饱受屈辱的时候多,踩人打脸、扬眉吐气的时候少。
听到赵海凭借着梅花螳螂拳和金钟罩,把二十多个手执铁棍、钢筋和大砍刀的老知青打得落花流水时,华军在大声喊好之后,不免起了偷偷跑到东山省、拜赵海为师的念头。
孤儿院里,也有几个不学好的男孩子喜欢华军,甘当华军的跟班,把华军作为偶像来崇拜。其中,华强就是对华军最铁心的一个。当华军悄悄对华强说,要带他去拜赵海为师时,华强立即兴高采烈地答应了下来。
晚上十一点多,在守年夜的老院长打起了瞌睡、其他孩子们也一个个熬不住、陆续进入了梦乡之后,华军和华强,偷偷地爬出了孤儿院的院墙,来到了火车站候车室。
在候车室里,华军又趁着一个旅客坐在排椅上睡觉的机会,将他披在身上的一件半新的军用棉大氅偷偷地拿了过来。得手后,华军高兴地对华强说:“怎么样小强?这可是正宗军用品!哈哈哈,咱这就叫出师得利啊!”
此时的华国,在冬天里,各地都非常流行草绿色棉大氅。谁穿着一件这样的大氅,谁就觉着脸上有光,高人一等。当然了,多数绿色棉大氅都是冒牌货,被称为仿军用大衣。
火车站候车室里的大挂钟,敲响了十二下,华国农历的新年春节——正月初一到了。在周围的一片鞭炮声中,火车鸣起了汽笛,吭吭哧哧地启动了。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寒风在没有遮盖的车厢上空呼啸着,华军和华强,蜷缩在车厢的一角,紧紧地抱在一起,裹着那件半新的军用棉大氅,不停地抖动着。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火车慢慢地停靠在了一处站台上。华军和华强,也终于熬不住瞌睡了,他们牙齿得得得地敲击着,相继睡了过去。
蓝星历二九七八年二月九日,华国农历正月初二,下午四点。冻得浑身发麻的华军,一只手搂着华强,一只手拽紧了包住两人的军用棉大氅,溜出了五龙县火车站冷清清的站台。
站在候车室门口的台阶上,华军努力瞪着一双小眼睛,看着前面的站前小广场,想寻找一处可以弄到一点吃喝的地方。他临行前从孤儿院偷的五个冷硬的馒头和两玻璃瓶水,在昨天,就被他和华强吃喝光了。现在,他和华强两人,不但冷得难受,还又饿又渴。
环绕着站前小广场的几家商店、饭店、旅馆等,都大门紧闭,没有一点儿人气。一些往日里在火车站周围卖东西的小摊主,也因为过年,全都不见了。
一列客车到站了,零零星星的七、八个旅客从站台处走了出来。其中,有两个一高一矮、长得分外结实的年轻军人,并排走在一起。他们俩穿着合体的军大衣,背着挎包,昂首挺胸、气概非凡,显得分外抢眼。
华军看到,有三个穿着破烂黑棉衣的青年,鬼鬼祟祟地靠近了那些下车出站的旅客。有着三、四年混社会经历的华军,一眼就看出了他们三个是小偷。
大概是旅客太少,不那么拥挤,或者是他们出了站台,个个警惕性很高,华军看到,那三个小偷虽然靠近尾随过几个人,可却一次也没能得手。
小偷们失望的眼神,一闪而过。把头埋在华军胸前的华强打着冷战,有气无力地说:“小军哥,我饿得肚子好疼啊!”
华军安慰华强说:“小强,你看看,前面就有一排铁路职工宿舍,等我领你去找户人家,讨要一些吃的来。”
华军搂着华强的肩膀,两人朝前走去。
突然,后面传来一声吆喝:“喂,你们慢走!”
华军转回头去,就见那三个小偷不怀好意地朝他们跑过来。
小偷们的年龄虽然比华军大不了几岁,可三人的个头,却都长得比华军高许多。尤其是其中的一个,不但身材高大健壮,而且面相十分凶恶。人生地不熟的华军见状,吓得松开华强的肩膀,拉起他的手来,悄悄喊一声“快跑!”,便拖着华强,朝那排宿舍跑去。
才跑出十几步,三个小偷就成三角形包围了华军和华强。对面的小偷嘻嘻笑道:“小哥,你跑什么啊?”
“你——你们要干什么?”华军底气不足地低声问道,华强则愣愣地看着堵住了他和华军去路的小偷。
“干什么?你问我们要干什么?哈哈哈,我们不想干什么,只想要你们俩交出这件棉大氅来。哈哈哈——”小偷一听华军的外地口音,更加肆无忌惮地笑了起来。
“大哥,请你们放过我们吧!我们俩都只穿了几件单衣,没有这件大氅,我们会冻死啊!”华军痛恨自己没有赵海那样的好身手,只能低声下气地央求对方。
“啊?!臭小子,还废话什么?我们铁路游击队看中了你这件大氅,是你的福气,你还不赶快乖乖地交出来?还要我们动手吗?”对面的小偷变了脸色,恶狠狠地吼道。
旁边那个高大健壮的小偷不耐烦地道:“老七,你还和他们啰嗦什么?扒下大氅来,搜搜他们的身,叫他们滚蛋,咱们也好赶快回去。他奶奶的,这天,也太冷了!”
三个小偷一齐冲上前来,那位高个小偷一只手攥住了华军的头发,一只手掐住了他的脖子,死死地控制住了他。另外那两个抓住了华军的胳膊和大氅领子,开始脱他和华强身上的大氅。
第八十五章 文学新星
华国首都华京市,是华国第二大城市,共有人口六百八十多万,仅次于拥有人口七百二十多万的南方海滨城市东海市。单从辖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上来讲,华京市在整个蓝星,也可排进前十。
华京市共下辖九个区县,其中,城区五个,分别是中央区、东区、南区、西区和北区。郊区四个县,分别是东郊的阳县、南郊的永县、西郊的晶山县和北郊的旺县。
华京市西区,是华国著名的文化教育之地,两条成十字型交叉的大街,分别横贯了西区的东西和南北。
在南北大街的两侧,排列着十几所华国高等学府,像华京大学、华清大学、华京师范大学、华国人民大学、华国科技大学、华国美术学院、华国中央音乐学院等等。
而在东西大街的两侧,则聚集了华国众多的国家级新闻出版单位和文学艺术单位,像华国日报社、华国人民广播电台、黄土文学出版社,华国美术出版社、华国作家出版社、华国文学研究院、华国大剧院等等。
其中,四个院校和单位,分别占据了十字路口的四个夹角的黄金地带。它们是东南处大门朝北的华清大学,东北处和华清大学对门的华京大学,西南处面北的华国日报社,与华国日报社隔路相对的西北处黄土文学出版社。
正是华国农历春节的早晨,西区的中央,十字路口西北处,一个穿着草绿色棉大衣、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的中年男子,走向临街而立的一座四层大楼。这大楼的门旁,挂着两块白底黑字的长形木牌,其中的一块木牌上,有“黄土文学出版社”七个大字,另一块上,有“华国作家协会”六个大字。
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绕过大楼的正门,从大楼后边高大院墙的西便门,走进了大楼的后院。后院很大,几十排八间连在一起的青砖黑瓦平房,掩映在一棵棵梧桐、槐树、柳树等等树木之间。
那些平房的两扇门上,都贴着大红的对联。一些树木根下,散落着一堆堆各色鞭炮燃爆后的纸屑。一群群穿着新衣的男女和孩子,笑脸盈盈,进出着各个房门。他们是在给亲朋好友和邻居拜年。
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推开了一户人家的房门,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戴眼镜的中年男子问候起坐在小客厅里喝茶的一位男性老者:“宋主编,过年好!”
被称为宋主编的户主站起身来,一边回应着:“过年好!大家都好!”一边指着方桌旁的凳子说:“杨志强,你请坐。”
杨志强没有坐下,他先从棉大衣的兜里掏出一个小纸盒来,双手递给宋主编说:“宋主编,这是我爹从江南老家寄来的一点土特产,不成敬意,请您收下。”
宋主编笑呵呵地看了看小纸盒,连连说:“明前龙井?好茶!好茶!!志强,你有心了,那我老头子就不客气啦!”
杨志强落座后,两人闲聊了几句,宋主编突然问杨志强:“志强,你昨天晚上听没听华国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呀?”
杨志强回答说:“我——我没听啊!我昨天晚上吃了年夜饭后,就开始审读王老推荐给我们的那部六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一直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