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时代的中国海权-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匚淦鳌U庋安粤焙藕汀胺闪焙诺�18架俯冲轰炸机要把250公斤炸弹引信由延时改为瞬发,“赤城”号和“加贺”号则要把航空鱼雷改为800公斤炸弹。对于后者来说,工作量是巨大的。飞机必须先送回机库,完成武器更换后再重新调上甲板。
  7时30分以后,南云部队突然接到推迟半小时起飞的“利根”号侦察机的报告,“发现10艘军舰,好象是敌舰。方位10度,距离中途岛240海里。航向150度,航速20节以上,时间7时28分。”从后面的时间可以看出,这封电报由于“利根”号转发,晚了几分钟到达南云手中。整个南云部队的指挥人员都大吃一惊,原来附近还有美军舰队。参谋们立即测算出双方距离200海里,处于日本飞机攻击范围,但是如果对方有航母,自己也处于对方的攻击范围。南云立即于7时45分下令停止换弹,等待侦察机进一步确认美军舰队的舰型。7时47分,他又下令侦察机保持接触并确认舰种。然而3分钟后,空袭警报响起,来自中途岛的16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对着编队杀来。7时58分,着急上火眼看着美军飞机在编队上空乱窜的南云和参谋们等来的是侦察机一份毫无价值的报告:“敌舰队航向改为180度。”8时,怒火中烧的南云再发电“详报舰型!”然而还没等到回答,美军从中途岛飞来的B…17也飞临编队上空,一顿狂轰滥炸。15架B…17轰炸“苍龙”号,SBD则集中攻击“飞龙”号。就在一片混乱中,8时09分,南云终于获得侦察机准确的回答,“敌舰队包括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赤城”号的舰桥一片轻松——美军编队没有航母。

中途岛战役新检讨(3)
然而情况并不乐观,为了击退美军飞机,负责防空的近藤已经抽调了第2攻击波的飞机升空协助作战(尽管又击落了8架SBD)。而且,为了躲避美军空袭,编队的队形已经混乱,需要时间重组,参谋们正在焦头烂额地策划方案。8时20分,南云突然接到侦察机来电,“敌舰队后方有一艘航母随行。”这仿佛一个晴天霹雳。南云大为惊讶,他现在需要立即拿出对付敌航母编队的方案,因为这才是他的首要目标。然而此时要命的是,空袭中途岛的第一波飞机也回来了,还几乎被误会成美军飞机。南云此时面对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决定:究竟是先派出毫无战斗机护航的第2次攻击波还是先收回缺少燃油的第1次攻击波。就在他思考时,中途岛派来的第5波攻击力量——11架老旧的SB2U“报复者”式俯冲轰炸机又拍马杀到。虽然他们没有突破空中防御,只是轰炸了“榛名”号战列舰,但是这一系列的轰炸还是让南云部队的指挥人员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8时30分,又一个晴天霹雳,侦察机报告说刚才发现的美军舰队后方还有2艘巡洋舰。这说明了什么?是否在该部队之后还有一个航母编队?
  此时,南云忠一和他的参谋们进退维谷。他们如果先派出毫无掩护的攻击波,好处是可以及时攻击敌舰队,但他们也亲眼目睹了美军无战斗机护航的攻击群在编队上空损失惨重,一无所获。此外,水平轰炸机(挂炸弹的鱼雷攻击机)虽然使用炸弹可以攻击军舰,但是需要更好的保护,而且水平轰炸移动军舰效果难以保证。如果让第2波飞机有足够的战斗机掩护并更换武器,那么从中途岛返航的机队就需要在空中等待更长的时间,这些飞机很可能因为燃料耗尽而坠海。如果先回收战斗机和中途岛返航机队,然后再出击,不仅能保证出击质量,还可以避免返航机队的损失,但是唯一的缺点是耗时太长。
  8时30分刚过,勇猛的第2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就通过灯光信号传递了自己的意见:“建议攻击队立即起飞!”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赶紧派出攻击兵力,其他都无关紧要。南云的参谋长草鹿强烈反对,认为这是自杀。南云无法取舍,便征询航空参谋源田实的意见。源田认为应该赶紧回收中途岛返航机队,于是谨慎的南云下令先回收飞机,加油和换弹,重新组织攻击队起飞。
  命运时刻
  8时37分,南云部队4艘航母打出了降落信号,开始接收飞机降落。在第1航空战队的2艘航母上,原来第2攻击波的飞机被送回机库,拆下炸弹换装鱼雷。
  就在大家都在忙碌之时,侦察机于8时55分又发来电报:“10架鱼雷轰炸机正向钧部飞行。”不过南云似乎对这个电报不是很在意,就在同时,“赤城”号用灯光信号告诉其余军舰:“完成回收作业之后,立即向北行驶,我部准备接近敌舰队消灭之。”并且,南云还电告率领主力在几百海里后的山本,“晨8时,距AF(即中途岛)240海里,方位10度发现敌舰队,计航母一,巡洋舰五,驱逐舰五,我部正向该敌前进中。”此时的南云认为自己对敌人的攻击只是时间问题。当然,南云部队在当时是有这个自信的。在之前美军陆基航空兵的袭击中,南云部队不仅击退了全部攻击波,而且自身毫发无伤。特别是日本海军训练有素的基层官兵们从美军不佳的表现中确认,美军的战术素养相当低劣。 。 想看书来

中途岛战役新检讨(4)
9时刚过没多久,飞机全回收回来了。9时17分,南云部队航向转向70度,为了节省时间,不是整个编队的大转向,而是各个军舰原地转向。因此原来是第2航空战队在北,“飞龙”号领头,与在南的第1航空战队领头的“赤城”号齐头并进,现在变成“飞龙”号在编队右侧领头,“赤城”号尾随。同时在左侧,也是“苍龙”号领头,“加贺”号尾随了。
  9时18分,编队突然拉起空袭警报。这是美军航母派出的TBD鱼雷攻击机群,而且跟前几波陆基攻击力量一样,没有战斗机掩护。空中巡逻的战斗机立即前去拦截。日军占优势的战斗机迅速控制了局势,击落了全部15架美军鱼雷机。而且,美军投下的鱼雷(据说看见4枚)全部被“苍龙”号躲过。9时36分,南云部队停止射击。然而仅仅2分钟之后,空袭警报再度响起——又发现美军一批TBD鱼雷攻击机。这时,南云有了不祥的感觉,他和他的参谋们意识到美军可能不止一艘航母。这批美军鱼雷机共14架,分成两队,左右夹击。但是,由于美军鱼雷机同样没战斗机掩护,又遭到数量占优势的零式战斗机围攻,很快被击落了10架。虽然有4架投雷,但是最终只有1架逃脱零式战斗机的追杀。
  10时刚过,南云部队又拉响空袭警报,又有6架F4F战斗机和12架TBD鱼雷攻击机组成的美军机队向舰队杀来。此时,南云和幕僚们已经完全可以确定美军编队不止1艘航母了,他们完全没有了乐观的情绪。按照计划,攻击波将于10时30分起飞,但是南云等不及空中的零式战斗机完全解决那些美国鱼雷机,就于10时20分下令:“一旦准备完毕,立即起飞!”此时,美军最后一波于10时15分被击退,机群已经开始集结到飞行甲板上面来——包括12架战斗机、36架俯冲轰炸机和45架鱼雷攻击机。一旦出击,对于美国舰队来说必将是灭顶之灾。航母开始转向迎风,准备起飞飞机。
  10时24分,比预计的提前了整整6分钟,第一架零式战斗机离开了“赤城”号航母的甲板。只需要5分钟时间,全部攻击波就将起飞,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完全倾向南云部队。就在此时,飞行甲板上的飞行员突然同时大喊:“敌俯冲轰炸机!”只见蓝天中一串小黑点对着南云部队的航母俯冲下来……
  之后发生的事是所有对太平洋战史略知一二的人都了解的,也是大家从银幕上看到的——“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瞬间被炸中起火,三艘航母同时丧失了战斗力。至此,中途岛海战的进程为美国人所掌握,日本联合舰队陷入了被动局面。
  迟到的侦察机
  它是中途岛日本战败的祸首吗?
  冥冥中叫人啼笑皆非地安排了这个侦察机驾驶员。他起飞迟了半个小时,因此他那关键性的发现也相应推迟了。他起初看见了一条航空母舰没认出来,此后也没提起另外的航空母舰。作出了这番拙劣的表演,他在历史中消失了;像咬死克莉奥帕特拉的那条毒蛇,他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但一个帝国的命运在那短短的几分钟里竟令人悲痛地取决于他。
  ——《战争与回忆》 赫尔曼·沃克著
  》文 爱  澜
  长期以来,在对中途岛海战日本失败
  原因的研究中有一个不可动摇的定
  论,就是“利根”号重巡洋舰弹射器故障导致4号机出发延迟是南云未能及时发现美国航母编队的重大原因。而未能及时发现美国航母编队直接造成此后南云舰队的被动乃至覆灭,所以,这架缺席的侦察机一直被史界定义为是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失利的最重大最直接的原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途岛战役新检讨(5)
简单的结论总是受人欢迎,人们喜欢历史中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偶然性。但是剥开这层传奇的外衣,我们会发现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尽管这种冰冷的真实可能不讨人喜欢。
  危险的侦察计划
  1942年6月4日凌晨2时45分(中途岛当地时间,为方便对照阅读,本文内时间均统一为中途岛时间——笔者注),日本海军第一机动舰队(即南云舰队)抵达距离中途岛西北大约270海里的地方。4艘航母、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正以24节的航速扑向东南。此时,空袭中途岛的命令下达,航母上已经开始为第一波攻击做准备。同时,航母和屏卫军舰上也准备派出侦察机进行搜索。
  南云舰队的侦察计划是单相搜索模式。我们知道,当时的搜索完全依赖于机载人员的视力,因此指挥官总是尽可能向最有威胁的方向派出多架飞机。所谓单相搜索就是在每一个小扇区内派出1架飞机,所有的飞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对威胁方向的大搜索扇面。南云编队受威胁的大扇面是165度,被划分成7块,由7架飞机分别承担。除了“榛名”号的一架九五式水上侦察机搜索范围为150海里外,其余6架的搜索范围均为300海里(参见示意图)。所有侦察机都预定在4时30分起飞。
  单相搜索在这样的作战中有个大问题,就是侦察机一般在黎明时分和攻击机群一同起飞,因此当他们在侦察中发现敌方舰队时,攻击波无法转用。1942年4月的印度洋作战中,南云舰队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时的南云舰队派出大部分舰载机组成攻击波前去袭击科伦坡和亭可马里的英军基地。就在此时,侦察机突然发现了英军舰队,一时南云和参谋军官们手足无措。虽则最终并未导致严重后果,但是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当时,预防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双相搜索,即在一个小搜索扇面内投入2架侦察机,1架在夜间起飞,天亮时飞到其搜索扇面的尽头,而另1架则在一定时间之后起飞(一般是1小时),进行补充搜索,以确保万无一失。但是南云并没有选择这种方案,原因必须要从南云视角内的战场态势上去找。
  事实上,前往中途岛的过程中,南云没有监听到美军航母编队的任何讯号,他也完全不知道对珍珠港实施的K侦察计划(使用潜艇给二式大艇加油,使之能完成对珍珠港的侦察)已经取消,他甚至不知道潜艇部队抵达夏威夷监视线的时间也晚了。因此,他认为“没有迹象表明敌机动部队在我附近”,自己可以从容地先攻击中途岛,所以在对侦察兵力的使用上就打了折扣。南云使用的兵力适配原则是合情合理的。此外,他还让特意留下第二批飞机和优秀的飞行员,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美国舰队。
  执行打折扣
  按照计划,侦察飞机应当要同时起飞。“赤城”号、“加贺”号、“榛名”号派出的侦察飞机按时起飞了,但是2艘巡洋舰——“利根”号和“筑摩”号的水上侦察机起飞工作却不顺利。“筑摩”号的1、4号机分别推迟5分钟和8分钟起飞。“利根”号延迟的问题就更严重了,该舰的2架水上侦察机分别是4时42分和5时正起飞的。这是为什么呢?这里牵涉到一个反潜巡逻任务的问题。原来按照南云舰队制订的对潜警戒计划,4时30分正好轮到“利根”号和“筑摩”号各派出1架水上飞机值勤。这样在时间上就产生了冲突——究竟是先起飞侦察机还是先起飞反潜巡逻飞机。“筑摩”号采取了先弹射侦察机,再弹射对潜巡逻机的方式。尽管第8战队司令部判断弹射器的两次弹射间隔是6分钟,会导致侦察机起飞推迟,但是在战队旗舰“利根”号上仍然采取了先弹射对潜巡逻机再起飞侦察机的方式。4时38分,在一片忙乱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