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日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妓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
10。吴三桂抗清谜案(3)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迳尘生鸟自啼,画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当年吴梅村的这首《圆圆曲》似乎已经永远的为吴三桂盖棺定论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早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臭名远扬、身败名裂的汉奸了!在中国的历史上,能够与他“并驾齐驱”的人物,那,就只能是汪精卫了!历史真的就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么简单么?还是让我们回到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吴三桂的家庭
1.吴三桂的家乡
吴三桂本人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绥中县县城。中后所,全称叫中后千户所。明在辽东实行卫所区划,大者称卫,小者称所。中后所是一座“斗大”小城,但所处位置却很重要。它西距山海关和东距辽西重镇宁远(辽宁兴城)的距离均在百里左右。
吴三桂本人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这个历史上没有争议。但是,关于他的籍贯,历史学家们却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说他应该是安徽徽州人,有的说他应该是江苏高邮人。
我们综合各种考证,认为吴三桂的祖先应该是安徽徽州人;后来才迁居到江苏高邮——至于是什么时候迁到这里的,我们还不得而知——形成高邮吴氏;大约在吴三桂的祖父的这一代或者更加靠前一些,他们家由于经商的原因,迁徙到了辽东。
2.吴三桂的家庭:由商而武
吴三桂的祖父的名字,我们还不知道,只是知道他是个以贩马为业的商人,长期奔走于北方各地。家境逐渐富裕起来,成为当地有名的士绅。
吴三桂父亲的名字叫做吴襄。
注意,在明清之际的历史上有两个吴襄。其中的一个,出生于1661年,五十多岁时,“考中了进士,雍正年间先后参加纂修《明史》、《治河方略》、《八旗通志》等,主持编纂《诗经集注》,独自撰写了《贤良祠诸臣列传》。吴襄于1735年病逝。吴襄一生文才出众,最著名的是他的《百梅诗》和赞美九华山风情的系列诗词。
我们这里说的是另外一个吴襄——吴三桂的父亲。
吴襄,在吴家的历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是他,使吴家由一个被当时社会所看不起的商人家庭一跃而成为人见人敬的国家的高级军事官员家庭——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高干家庭。
吴襄,这个出生于商人家庭的孩子,小的时候不爱读书,长的可是膀大腰圆。努尔哈赤崛起后,在东北地区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政策,这引起了吴襄的反感。为了反抗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吴襄毅然卖掉自己的家产,招募团练,做起了保境安民的善事。而他的做法,不仅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也得到明朝政府的嘉奖。明朝政府委之以辽东团练总兵的职务,归属于镇武将军李成梁节制。
对于吴家来说,李成梁扮演了他们家从普通商人到高级将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角度说,李成梁是吴家的恩人。
3.吴家的恩人李成梁
李成梁,生于1526年,死于1615年。他的高曾祖李英原来是朝鲜人,后来因军功定居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也就是说,他出生于武将世家。1574年,李成梁击败建州女真酋长王杲,升为镇守辽东总兵,总辖辽东军队。
1583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王杲的孙女婿,死于这次战斗。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塔克世当时已经归附李成梁,因充当这次行动的向导而战死。塔克世死后,李成梁命努尔哈赤承袭塔克世的一切。这就是后来努尔哈赤所谓的“七大恨”之首。
10。吴三桂抗清谜案(4)
李成梁镇守辽东20多年,转战各地,多次打败外敌进犯,使辽东安息多年,巩固了明朝的东北边防。1591年,李成梁被弹劾解任回朝。辽东此后则是“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松弛”。1601年,75岁的李成梁被重新起用镇守辽东达8年之久,威名不减当年。所以《明史》里说他“然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由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李成梁在当时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怎么会看上一个小小的团练总兵呢?
4.吴襄崛起的诀窍
吴襄善于相马和训马,所以他很受也同样爱马的李成梁的赏识。
说起吴襄善于相马和训马,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故事说的是在1619年,努尔哈赤以所谓的“七大恨”为借口,对明朝发难。双方大战于萨尔浒,结果明军败绩。所有归来的参战将领都获罪了,只有千总吴襄受到奖励——因为他凭着自己的才干勇夺胡马300匹!
1622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明天启二年,吴襄中了武进士。
在长期抵抗后金的斗争中,吴襄先后历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中军府都督等军事要职;同时,吴襄与当时在东北的一些明朝武将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吴襄把自己的妹妹嫁给锦州总兵、挂“讨虏先锋印”的辽东名将祖大寿,而祖大寿也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吴襄作为填房。此后,吴氏家族和祖氏家族联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
我们看得出来,祖大寿这个人,既是吴三桂的姑父,也是吴三桂的舅父!问题在于,祖大寿何许人也?值得吴家如此的重视呢?
5.吴三桂的姑父和舅父祖大寿
祖大寿是一个很有意思,很值得我们品味的人。
祖氏世居辽东,是宁远卫守将,到祖大寿时,已历五世,皆以军功发家。祖大寿和他的弟弟祖大弼、祖大乐,子侄祖泽润、祖泽远、祖泽溥、祖泽洪等都是袁崇焕手下大将。他们在帮着袁崇焕守宁远的历次战役中都立过大功,打败过努儿哈赤和皇太极二位帝王。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至崇祯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至今,这座牌坊仍矗立在兴城内中心大街。
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抓了,祖大寿居然以全家性命去保袁,还返回辽东欲以战功救袁,实在是个极有信义的人。
袁崇焕被杀后,祖大寿奉命驻守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皇太极亲自领兵围城,最后城中粮尽,先是吃马再吃平民,最后连老弱残兵都吃了,实在没办法,只好率军投降。
根据《明史·丘禾嘉传》记载,投降之后,祖大寿向皇太极说自己可以去锦州当内应,帮清兵拿下锦州。皇太极信了,结果他一回锦州就坚守抵抗。算是把皇太极给骗惨了。皇太极可多没面子呀。不过,他投降的事,很快被辽东巡抚丘禾嘉侦知,密奏朝廷。崇祯却按下此事不提,装做不知道,竟然容忍下来。
天有不测风云,皇太极在十年后又包围了锦州城,围城一年击败了明援军,城内又没了粮食开始吃人了,祖大寿只好再次投降皇太极。这一回他再也不能玩计谋了,老老实实的在皇太极手下当起了汉奸。
四、吴三桂的少年时代
1.吴三桂的出生和相貌
1612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明万历四十年,吴三桂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的一个低级军官之家。吴三桂的生母是谁,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我们现在只是知道他的继母是明代名将祖大寿的妹妹。
吴三桂,字长白,在家里面他排行老二,哥哥叫吴三凤,弟弟叫吴三辅,此外还有两个妹妹。
吴三桂的相貌是什么样的呢?简单的说,按照吴梅村的《圆圆曲》中的记载,可以说是个美男子——“白皙通候最少年”嘛。也就是说,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他的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的双重特点。
txt小说上传分享
10。吴三桂抗清谜案(5)
具体说,按照刘健《庭闻录·卷六》的记载:“三桂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鸡鸣即兴,夜分始就枕,终日无惰容。鼻梁伤痕,右高左低,中有黑纹如丝,非缔视不见。忤意,即自扪其鼻。与人语,如疾言,则意无他;或中变,则闭唇微咳,声出鼻中。以此两者测,百不失一。”这鼻子的伤痕从何而来呢?后面有交代。
清朝另一个不知名作者的著作《吴逆始末记·附〈觚剩〉一则》记载:“延陵将军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沈鸷多谋,颇以风流自赏。”
2.少年时代的吴三桂:弃文从武
一心望子成龙的吴襄在培养儿子上不惜工本,曾多次劝说酷爱武术的儿子吴三桂弃武从文,还为他提供机会,投在明朝美术界的宗师董其昌门下读书。可少年吴三桂却执意不听,他认为,将来国家有难,还是要武人冲锋在前。俗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吴三桂认为自己绝对没有入错行。早年吴襄带着儿子没从军前以贩马为业,自山东到辽东走的都是京津地区,有心计的吴三桂一直在观察着明朝的渐渐衰老的政治中枢,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个理智的青年当然会理智的选择自己的行当。
在练武场上,吴三桂表现出了很好的自律能力和吃苦精神:第一、投入:长时间单调而艰苦的练习中,他异常投入,从不偷懒。第二、好胜:另一个突出的品质就是争强好胜,从不服输。
祖大寿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外甥身上的不凡素质,对他极为宠爱,广延名师,悉心栽培。才十几岁,他的一身骑射本领就已十分出众,较场上常常夺魁,在关外军中已小有名气。
1627年,崇祯皇帝登基,面对战云密布的关外,他决定开武科取士。录取工作由礼部尚书董其昌来主抓。董其昌拜见了已经做了京官的吴襄,打探武科人才,吴襄毫不谦虚的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吴三桂。果然,吴三桂没有辜负父亲的吹嘘和舅父的教诲,最终以自己的实力夺得武科举人。此时,上距其父吴襄夺得武进士才5年的时间。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从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事情也怪,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是弃商从军,结果,得到了李成梁的赏识,还与祖大寿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此时,吴三桂又弃文从武,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会遇到什么样的机缘呢?
五、青年吴三桂的崛起
吴三桂的青年时代,正是明朝与后金政权争夺辽东的时代,因此他所生活的地区——辽东正是双方激烈争夺的战场!而这给了他以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根据《明清史料》里面的记载,我们知道,吴三桂从青年时期开始随父征战各处,并以此而小有声誉而迅速升迁。
关于吴三桂的青年时代在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庭闻录》和《吴三桂纪略》上面都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1629年冬,皇太极亲率大军,绕道内蒙,直趋北京。崇祯皇帝误中皇太极的反间计,将大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当年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逮捕下狱的时候,袁崇焕的身边就只带了祖大寿和吴三桂这两员关外大将,还有一名是帮他背剑的贴身卫士,袁督师对吴三桂的器重,也由此可见一斑。
袁崇焕被捕之后,袁崇焕手下大将祖大寿偕同吴三桂率辽兵奔返宁远,崇祯皇帝派使者到山海关才追上祖大寿,宣称只罪袁崇焕一人,与众将无关。如此,祖大寿和吴三桂才返回孤城宁远自己的阵地,打算截击后金兵,这时已到了1630年春了。
话说这一天,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带领数百人外出侦察敌情,忽然与上万名后金的八旗军队相遇。八旗军队一看对方就这么点人,于是欺负吴襄他们人单势孤,企图迫使他们投降,于是这些八旗兵采取了围而不攻的计策。而这个时候的祖大寿看见后金的八旗军人多势众,不敢派兵出城救援!这个时候的吴襄等人,眼看只有死路一条了!吴三桂眼看父亲被困,万分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