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图说北京三千年-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彰她们的“贞烈”、“贞顺”。
  最重要的原因,明英宗是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妻子,最大程度上排除自己死后妻子被逼殉葬的可能性。妻子钱皇后与明英宗患难与共,久经磨难,这些都是饱经磨难的明英宗无法忘记的。尽管如此,可是因为皇后没有生儿子,在错综复杂的内宫斗争中处于下风。当时,周贵妃之子立为皇太子。周贵妃非常嫉妒皇帝对钱皇后的宠爱。明英宗没死的时候,就有太监建议废除皇后,这虽然被他否定,但他知道其背后的玄机。明英宗临终时,意识到再也无法保护皇后,可又不忍心让皇后被逼殉葬,于是就“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嫔御殉葬,凡四事,付阁臣润色”。这样,明英宗就事先规定好了钱皇后的名分。有大臣得知明英宗废止宫妃殉葬制度的消息,竟然感动到流泪。明英宗死后,周贵妃果然对钱皇后发起进攻,幸亏一些大臣根据遗诏和情理进行力争,才使得周贵妃的意图没有得逞。除钱皇后之外,其他曾经与英宗共患难的妃嫔,应该也是英宗考虑的因素。
  明英宗的继任皇帝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明定陵发掘之谜
明十三陵建造于15到17世纪,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北,创建者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亲自主持选陵址,并起名天寿山,从此,这里就成为明朝的皇家陵园。陵区内除了埋葬着13位帝王,还埋葬着23位皇后和众多的妃子、皇子、公主及丛葬的宫女等。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当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的倡议下,考古学家开始对十三陵正式发掘。在挖掘计划中,埋葬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长陵是首选目标。整个十三陵中,长陵规模最大,保存得也最完整。然而,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最终,考古队决定,先另找一个陵墓进行试掘。经多方调查,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进入考古队的视野。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万历十八年竣工,费时6年,耗白银800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两年的赋税总收入。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原地上建筑有宝城、明楼、棱恩殿、棱恩门、左右廊庑、宰牲亭、神厨、神库、碑亭,后仅存宝城、明楼。
  我国的帝王陵墓发展到明清时期,陵墓封土都采取宝城、宝顶的形式,两朝30多个皇帝和上百个后妃的坟头都为宝城、宝顶。其建筑方法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宛如一座小城。城墙称为“宝城”,高出的圆顶称为“宝顶”。
  1956年5月,试掘工作正式开始。9月的一天,发掘队长赵其昌发现在离地面三米多高的城墙上方,有几块城砖塌陷下来,露出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圆洞,队员们搭人梯上到洞口观察,发现这个洞口像一个门券的上端,亮处可辨别砖砌的痕迹。经过分析,大家认定:这是地宫入口!不久,一个参与挖掘的民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人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这块石碑明确提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
  1957年的5月,考古队终于穿透厚厚的土层,找到了坟墓的外墙——金刚墙,而最让人兴奋的是,在金刚墙上,考古人员隐约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它应该就是400多年前,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 
  在金刚墙被发现后,考古队没有立即打开地宫。此后整整4个月的时间里,考古队一直在为打开地宫进行最后的准备。石门打开后,地宫呈现在人们面前,整个地宫全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前后沿着一条纵向中轴线分布着三个大殿,分别是前殿、中殿和后殿,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配殿。前殿的地面上铺满了条状的、已经腐烂的木板,这是当时入葬时为避免棺椁压坏地面而使用的垫板。与紫禁城相对照,地宫的中殿象征着天子办公的前朝,里面放置着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龙椅和一口盛满了黄蜡的大瓷缸,即民间传说中的万年灯。而地宫的后殿,则象征着皇帝的寝宫,里面摆放着三具高大的棺椁,棺内长眠了将近400年的万历皇帝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与史料记载相同,伴随着他的是两位皇后,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
  定陵地宫出土的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除少量祭祀用的礼器,绝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随葬品里有被称为冕的皇冠,还有一些为皇帝专用的铠甲、腰刀和弓箭。定陵中还发现了4顶皇后戴的龙凤冠,用黄金、翡翠、珍珠和宝石编织而成,其中一顶镶嵌着3500颗珍珠和各色宝石195块。
  定陵中出土最多的是丝织品。它们的璀璨华丽征服了当时的所有专家、官员和成群的游客,也轰动了全世界。但是,地宫打开后,温度、湿度、光照度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加之当时文物的保存条件有限,这些丝织品风化得比较厉害。
  2003年,包括定陵在内的整个十三陵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昔日的皇家陵园最终成了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清朝皇帝尚“九”之谜
故宫作为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宫廷建筑,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它共有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的城台设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明代奉天殿,也就是清代的太和殿,采用的是宫殿建筑的最高等级形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二者之比为9比5。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共处的土字形大台基,其南北长度为232米,东西宽度为130米,似乎没有什么奥秘,但对二者约分后,比例也刚好为9比5。午门城楼、保和殿等正面都是九开间的殿宇。显然,这些数字都与数字“九”和“五”有关。
  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面宽并不是九间,而是十一间,实际上,这是因为奉天殿在李自成进京后被毁,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时,因找不到上好的金丝楠木,只好把面阔改为十一间,以缩短桁条的跨度。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在紫禁城的建筑上,帝王对数字有着明确的要求,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明清的帝王们也抛不开“九”这个数字的影子。清代定制,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进献白马八匹,白驼一匹,谓之九白之贡。其余贡品,亦都是以“九”数计算。康熙帝曾在康熙十三年题准:每年节,科尔沁等旗共进十二“九”,计羊108只,乳酒108瓶;鄂尔多斯等旗,共进九“九”,计羊81只,乳酒81瓶;其余25旗,共进三“九”,计羊27只,乳酒27瓶。
  清代敕建寺庙,金佛的重量也以九数铸成,或81斤或72斤;铸佛数量,也以九计,如乾隆四十五年为庆祝皇帝70寿辰,共造佛像2299个“九”,合计为20691尊佛像。清代宫廷年节大宴,包括水果、蜜饯、点心,一共99个品种。清代皇帝过生日,要举行大的娱乐活动,表演杂技、放万年春灯等,也要有“九九”即81种节目,名为“九九大庆会”。
  皇帝何以如此崇尚“九”呢?清代语文学家汪中说:“一奇二偶,一二可为数。二加一则为三,故三者,数之成也。积而对十,则复归为一,十不可为数,故九者,数之终也。”古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又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九”是阳数中的极数,再大的数其尾数也大不过“九”。这样,“九”被视为天的象征,天分九层(九天),天诞日为正月初九;“九”也被附会于帝王,帝王称为“九五之尊”;同时,“九”也象征极高(九霄云外)、极广(九州方圆)、极深(九泉之下)、极冷(数九寒天)……“九”之所以被皇帝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谐音“久”,也被当做吉利的数字。紫禁城之所以有999间房子,就是因为3个“九”谐音“久”,象征皇权永久、江山万代之故。
  

乾清宫与明清帝王生活
乾清宫为紫禁城内廷后三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
  乾清宫在明初还算是个清静之地,到了明朝中后期,乾清宫就开始变得乌烟瘴气起来。明武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贪玩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重用宦官奸臣,爱好游玩射猎。有一次,他想偷偷出关游玩,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命,这才悻悻回宫。他自号大庆法王,并命令有关部门铸造法王官印。他还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他一度还想做将军总兵。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被大臣王守仁剿灭后,将朱宸濠押解至南京,明武宗命人为其解绑,让他骑上马,作为皇帝他要“亲擒”叛首。他还在紫禁城西北,营建了一处集纵情享乐和处理政务于一体的宫室建筑,统称为豹房。豹房是一个综合性的场所,但主要是用于武宗随心所欲地享乐。明武宗不仅在豹房中荒淫无度,乾清宫也变成了他荒淫的场所。
  明武宗的继任者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笃信道法,为求长生不老药,他命方士炼丹。明世宗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信来制丹药。为保持宫女的洁净,明世宗还残酷地规定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叶、饮露水。所以,被征召的宫女都不堪苦痛。结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趁嘉靖帝在乾清宫中熟睡之时,用麻绳勒毙他。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而没有毙命。从此,明世宗移居西苑,再不敢回乾清宫居住。
  明末三大案中的“红丸案”和“移宫案”也都发生在乾清宫。光宗在还是太子之时,就宠爱两名李氏选侍,分别为“东李”和“西李”。其中西李最为得宠。明光宗因过度纵欲,即位五天后就得了腹泻。西李因为侍奉他而入住乾清宫。不久,明光宗在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献上的红丸后去世。结果,朝中谣言遍起。这就是红丸案。光宗去世后,“西李”据守乾清宫,与心腹太监魏忠贤要挟皇太子。李氏还要求官员要先将奏章给她看,再给太子朱由校看。群臣对此不满,因此联合要求西李移宫。在群臣催促下,西李不得不移出乾清宫。结果四年后,熹宗又封西李为康妃,次年更颁布《三朝要典》,颠倒事情黑白。
  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只要是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精巧绝伦。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不仅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明熹宗反复琢磨后,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明喜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动作惟妙惟肖。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能卖很好的价钱。这使得熹宗更加高兴,往往在乾清宫中忙活到下半夜,他还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在乾清宫内,殿内梁拱之间,还设置着数百尊佛像,有的作男女交合状,有的裸女坐男身;有的三头六臂,脚踏裸体男女……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崇祯年间,思宗朱由检发动了一次“扫佛”运动,把这些佛像统统逐出了乾清宫。
  到了清朝,康熙以前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雍正元年曾下诏,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 
   。。

明清皇帝的结婚大典
在古代,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