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路军抗战秘档全公开-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鸟无翅不飞。你们通了,就好给战士做工作喽。”为了进一步安定人心,在换帽徽的时候,总政治部给全军颁发了“红军十年艰苦奋斗”奖章,并让战士们不要丢掉了“红星”,要把“红星”好好地保存起来,把它放在心坎上,革命就不会迷失方向。
  八路军出师抗日的誓师大会,就设在云阳镇的大操场上。歌声、口号声、军号声,震荡着整个村落。“坚决与敌决死战”、“拥护军委命令”、“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幅标语高高地举过头顶。由于国民党限制群众参加*,于是周围赶来的百姓们就爬上房顶、树梢,观看这个重大的历史场面。
  大会是由*主持的。他宣布大会开始,只见朱德大步向前,走到了队伍前面,高声地朗读起《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战士们也随着朱总司令一句一句朗诵起来——
  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妻姐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我们是工农出身,不侵犯群众一针一线,替民众谋福利,对友军要亲爱,对革命要忠实。如果违反民族利益,愿受革命纪律制裁,同志的指责。谨此宣誓。
  战士们朗诵的声音异常有力,字字句句掷地有声。那吼声就像滚雷漫过天际,随着高原的流云一起飘荡。
  紧接着,军内外的代表讲了话。
  正在这时,一位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走上台来,赢得了一片掌声。这个穿着八路军制服的外国人叫乔治·哈特姆,中国名字叫马海德。这位美国炼钢工人的儿子,早在1936年以前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走到台前,用并不十分流利的汉语说道:“我们欢送八路军到哪里去?到华北前线去。去干什么?拖住日本侵略军的尾巴,打它的‘后沟子’!”他也学着陕西老农,把屁股称为“后沟子”,引来大伙一阵笑声。一时间,口号声、抗战的歌声又响了起来,把整个云阳镇震荡得地动山摇。
  老百姓们兴奋地从房顶上、树梢上跳下来,拥向队伍,与他们深深地话别。
  “快把鬼子赶出去,打完鬼子快回来,我们盼着你们胜利的喜报哇。”
  八路军战士就是带着这样的历史重托,奔赴抗日前线的。
  

大军出征急(1)
陈光一言未发,登上一辆车皮察看,一脚跨上去,一股刺鼻的腥臊扑面而来,只见车厢板上结了厚厚一层粪痂。首批上前线的八路军,就是乘着这十几节装牲口用的破车皮匆匆北上的。
  “七·七”事变以来,日军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是“迂回”。战略上采取纵深穿插,两翼迂回,迅速攻占若干战略要点,以摧毁国民党军的军事防线,瓦解国民党军的抵抗能力,避免逐地争夺、正面平推。在战术上则采取两翼包抄,威胁国民党军侧后,逼其正面混乱、溃退,避免阵地对垒、正面强攻。
  八路军出动时,正值南口前线吃紧。*中央军委曾决定八路军全部进入恒山山脉,并分兵一部挺进燕山山脉,参加南口战役。但是,前卫部队刚刚出动,国民党军队已从南口——张家口一线溃败下来。而后,国民党军在沧洲、涿州、大同部署了三个阵地,分别阻击沿津浦、平汉、同蒲路三个方向南进的日军。但国民党军统帅部没有正确处理好这三个防线之间的关系,没有防御重心,没有防御重点和纽带,整个战线“裂缝”百出。第二战区布防涿州,第二战区守备大同,而这两个防御区的结合部却无人顾及,敞开了一个200公里的大裂缝。面对这种情况,*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开赴察哈尔省蔚县地区,进至国民党军涿州、大同两个防御地区的中间地带,以填补国民党军战线的空隙。但在八路军开进途中,9月11日蔚县失守。9月12日,国民党政府军委会命八路军由第二战区指挥,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遂命令八路军开进飞狐口地区,进击由蔚县向涞源进犯之敌。但命令刚刚发出,涞源又沦于敌手。国民党军溃退之神速,总是如此出人意料,致使八路军更改作战计划都来不及。
  南口战役期间,国民党战线的外壳还是呈现着整体形态,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对国民党军坚持华北抗战还寄有很大希望。但不料国民党军溃败得如此迅速。战争的发展趋势表明,国民党军在华北的坚持必不能持久。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不得不从独立坚持华北抗战的角度,来重新考虑自己的部署了。
  八路军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走上抗日前线的。
  其实,云阳誓师之日,八路军115师的343旅和独立团在罗荣桓、陈光的率领下,已抵达禹门渡口,徐海东、黄克诚所率的344旅也过了蒲城。为追赶部队,*、聂荣臻在周恩来的指示下,连夜飞马赶赴西安,将乘火车从风陵渡过黄河。紧接着,120师的主力也由富平县庄里镇出发,八路军总部由云阳东进。129师主力正整装待发。只有以萧劲光为主任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留在了延安,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
  贺龙120师顺利渡过黄河,于9月13日抵达山西省侯马。
  队伍踏着蒙蒙细雨前行,浩浩荡荡疾驰在秦晋大地上。队伍经过每一个村庄,老百姓都会放下手中农活,给部队送来茶水、水果和鸡蛋。许多青年人都主动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要求一同上前线打鬼子。
  队伍急急地行走,消息也不断飞报而来。随着南口、张家口的失陷,平绥线上,天镇、大同失守了;津浦线上,日军已攻进泊镇、沧县;平汉线上,涿县已落入日军之手,就连保定也危在旦夕。
  罗荣桓、陈光率领115师的大军,马不停蹄地赶往禹门渡口,此时已是大雨倾盆。最先到达渡口的是杨成武的独立团,而这个团恰恰是*中央增设的,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里没有独立团。岸口的检查特别严格,没有编制是绝不让上船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军出征急(2)
为了尽快上前线,为了减少麻烦,杨成武只好把队伍带到了岸边的树林里,相机行事。
  正在这时,只见李天佑的686团的骑兵侦察哨走了过来。
  杨成武灵机一动,立即上去打听:
  “你们团离这里还远吗?”
  “不远,大概两三里路。”
  哨兵认识杨团长。
  “太好了,快去告诉李团长,说独立团在这片树林子里等他。”杨成武说。
  过了十多分钟,李天佑的686团赶到了,也开到了树林子里。
  “老李,”杨成武愤愤地说,“国民党在渡口设了检查站,独立团没有番号,从这里过不去……”
  “他娘的,”李天佑骂了一句,“老子可是去打鬼子的。”
  “老李,硬闯怕还不行。”杨成武说。
  李天佑抬头看看灰蒙蒙的雨天,转而笑了,说:
  “老杨,那我们就来他个浑水摸鱼,你看如何?”
  “好主意。”
  于是,杨成武回转身去,对着部队命令道:
  “独立团听令,立即打散插入686团,准备渡河。”
  李天佑领着两个团的人马来到渡口。
  一个佩戴着上校军衔、手持皮夹子的国民党检查官向他走了过来。口气非常生硬,问道:
  “哪个部分的?”
  “八路军115师。”
  听到这个回答,上校脸上露出一丝假笑,压低声音问道:
  “请问贵部番号?”
  “343旅第686团。”
  李天佑说话时连看也没看他一眼。
  “贵团有多少人?”
  “两千来号吧,大部队马上就开来了,抓紧时间安排我们渡河吧,我们还急着去前线喂小鬼子枪子儿呢。”
  上校正在迟疑,只见李天佑把手在雨中一挥,回头向部队喊了一声:
  “立即渡河。”
  一声令下,队伍蜂拥而上,一下子把二十多条大船站得满满的。
  船开走了,李天佑和杨成武哈哈大笑起来:
  “这国民党的上校……哈哈。”
  队伍在不断地开进。紧接着罗荣桓、陈光所率的师直机关和685团也到达河岸,徐海东、黄克诚所率的344旅的两个团也紧跟了过来。只有*和聂荣臻为追赶部队,还在雨中策马狂奔。
  罗荣桓、陈光率兵渡过黄河后,便马不停蹄、昼夜行军,于第三日抵达晋西重镇侯马。大军准备乘火车开往前线。没想到的是,竟然在乘车问题上又遇到了难题。
  此时的侯马,到处都是国民党军退下来的伤兵,把整个小城弄得乌七八糟。一些国民党溃兵为了南逃,跑过来争车皮。
  一连两天,罗荣桓都派杨成武和副团长熊伯涛去联系车皮,两天都是空手而归。
  “车站那位上校说没车皮。”
  “什么?”陈光有些生气了。第三天陈光亲自出马了。
  陈光可没那么客气的,对那位上校劈头盖脸就问:
  “废话少说,到底有没有车皮?”
  “你是谁,怎么这么说话?”
  “旅长陈光,你想尝尝本人的牛脾气吗?”
  “陈将军,您……”上校赶忙解释。
  陈光拖来一把太师椅,一屁股坐下来,握拳狠狠地捶着椅子的扶手,大声喝斥起来:
  “日寇攻城掠地如洪水猛兽,军情十万火急,你却把车皮全部用来装运逃兵,你用心何在。”
  “将军息怒,”上校连连说,“本不是我不运贵军,而是现有的几个车皮都是装牲口用的,我实在不敢拿这个来运送上前线抗日的贵军。”
  “好了好了,我们八路没那么多讲究,我们马上登车。”
  上校带着陈光来到一条破旧的线路上。他指着那些破旧的车皮说:“这些车皮全归贵军使用。”
  陈光一言未发,登上一辆车皮察看。一脚跨上去,一股刺鼻的腥臊扑面而来,只见车厢板上结了厚厚一层粪痂。
  “准备登车。”陈光管不了那些,再也忍不住了。
  首批上前线的八路军,就是乘着这十几节装牲口用的破车皮匆匆北上的。在火车上,八路军官兵表现出高昂的迎战激情。一串串抗日的歌曲从车厢里飘了出来——
  工农兵学商,
  一起来救亡,
  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
  走出工厂田庄课堂,
  到前线去吧,
  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
  ……
  中国好像暴风雨中的破船,
  我们要认识今日的危险!
  用一切力量,
  争取胜利的明天。
  我们要以一当十,
  以百当千。
  我们不能退后,
  只有向前,
  向前!
  救国的责任,
  落在我们的两肩。
  ……
  大刀,
  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
  歌声飞舞在列车上空,此起彼伏,情怀荡漾。倏忽有雷电划过,惊天动地震荡四野。素有才子之称的萧华,在罗荣桓的指令下即兴作了一首诗。他在诗中说——
  风!雨!雷!电!
  欢迎同去出征!
  闪电为我照亮征程,
  惊雷为我擂鼓助阵,
  暴雨为我清洗战场,
  狂风为我吹送捷音。
  风雨雷电啊!
  感谢你们,
  在民族危亡时刻,
  愿为我逞威显神!
  萧华的朗诵刚一落音,车厢内掌声四起。罗荣桓夸赞道:“昔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萧华作诗迅雷不及掩耳。要说曹植才高八斗,我看萧华至少也有九斗。”一席话把大伙都说笑了,一路忘了牛粪的臊味。
  由于阴雨连绵、山洪迭起,同蒲铁路多处被山洪冲毁,铁路不得边走边修,部队终于抵达太原。在一个雨夜,东北流亡的学生挤满了站台,欢呼八路军前来抗日。学生们唱着那曲忧伤的《松花江上》,听着听着,不少的八路军战士怀着对日寇的满腔仇恨,流下了眼泪。
  此时,*已住进了阎锡山的招待所里。日军的飞机也不时的在太原上空丢下炸弹。两天前的傍晚,日军把一颗炸弹丢在了阎锡山的官邸里,这位平常威风凛凛的山西王,吓得连忙把长官司令部迁到乡下去了。
  

战略突转折(1)
“老蒋会同意我们这么部署吗?”张闻天担忧地说。
  “老蒋啊,”毛泽东笑笑说,“他老蒋早就想借刀杀人了,他是想借东洋人的刀来灭掉共产党,这不正合他的意吗?”
  战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就在8月25日洛川会议结束的那一天,日军夺取南口,国民党的军队开始大批溃退。有的是稍作抵抗便土崩瓦解,有的干脆望风而逃,造成了日军的长驱直入。国民党军的溃兵从北平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