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的黄昏-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当时的万历看来,皇后并没有生儿子,朱常洛与朱常洵都不是嫡子,立哪个儿子做太子应该是自己的事。贵为皇帝,想立自己心爱的女人生的儿子做继承人关大臣们什么事。他或许还骂了自己的祖宗,因为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的确关大臣们的事。
  郑贵妃在万历十九年这一年真是笑容满面,因为在万历的耍赖下,对太子的册立可以延缓了。这不仅仅是延缓,如果万历继续耍赖下去,就很有可能是更改。
  可大臣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这件事已经快十年了,兄弟们也倒了不少,自己学富五车,又有这么多兄弟,居然用了十年时间也做不成这样一件事情,日后到了地府,如何跟大明的祖宗交代?
  就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礼科都事中李献可同六科诸臣联合上疏,要求皇长子应该学习了。从这一点来看,朱常洛在十一岁之前就没有学过什么文化知识。可见万历对他的感情是多么的淡薄。
  万历看到这封奏疏,大怒。其实大臣所谓的学习就是希望万历允许皇长子接受帝王教育。他一怒,就打人。但打了一批,又来了一批,一直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万历打不动了。此时,他已把断头政治运用自如,只在国本事情上动一动脑袋。可他觉得这样下去,有违自己的断头政治的宗旨,就跟大臣们说,这样吧,既然大家都对这件事这么感兴趣,我也只好按照祖宗成法来办了。祖宗说:“立嫡不立庶”,现在王皇后虽然没有生育,但未必不代表她以后也不生育。如果她生了一个孩子,我就将其册立为太子。那么现在,我就将皇长子封王。
  但同时,他又把三子朱常洵与五子朱常浩封王。消息一传出,大臣们哗然。有大臣跑回家就开始写奏疏,第二天就呈给内阁。大臣们的意思是惊人的一致:您封了三个王,那么,请问三王之间有差别吗?如果没有差别,皇长子的地位何在?
  这种瞒天过海的计策没有取得成效,不得已,这年的二月,万历收回三王并封之命,并跟大臣们保证,如果王皇后在二三年之内还没有生子,那么,就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我们不得而知已经十三岁、却没有一点知识的朱常洛到底作何感想。似乎他祖宗们的好勇斗狠的血液并没有遗传给他。如果不是他太懦弱,或许,国本之争也不可能持续了十一年而仍悬而未决要继续下去。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八月,一颗彗星横穿夜空,照亮了大明帝国廷臣们的眼睛,也照亮了当时首辅王锡爵的眼睛。他趁机向万历密奏:“您是天之子,太子是您的儿子。您如今不承认您有儿子,老天发怒了。”
  万历躲在深宫里修炼他的断头###,是年,皇太后生辰,王首辅又密奏:“皇上不要拖了,请立定国本。”
  万历道:“万一皇后生子,该当如何?”
  王首辅回答:“十年前,您这样讲还可。皇长子已经十三岁了。您听过哪一朝太子到十三岁时还大字不识的吗?”
  万历听了此话似乎有所触动,据史载,他“颇感动”。在这感动之下,他在同年的十一月二日,下令,要皇长子“出阁讲学”。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四日,皇长子朱常洛正式出阁讲学。
  大臣们见事情有了转机,马上发动进攻。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二月,礼部上疏,皇长子年近十五,应行冠礼。这其实就是要让万历先立朱常洛为太子,然后以太子冠服行冠礼。
  万历给出的回答是:“知道了。”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无数大臣都提出这样的请求,月月不断,万历给出的回答是:“不报。”大臣们依旧坚持,一直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九月,他才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国本之争(3)
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至此才告一段落,但并没有彻底结束,这是后话。
  万历与朝臣对国本你来我往的争斗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在祖宗成法与传统道德上面还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废长立幼这种违背封建统治的传统规范面前,万历几乎找不出任何跳出这个层面的理由来加以抗争。他所能做的只是不理,也就是断头政治的另外一种表现。
  从各种史料看来,万历之所以会认输,并不是群臣们打败了他。当初,他为郑贵妃写过立朱常洵为皇太子的字据,并且让她用金盒密封保存。谁知若干年后打开一看,虫子居然把字都吃光了。他不由得感叹了一句:“这是天意。”另外,就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九月前,他与郑贵妃产生了矛盾。他感情一冲动,就决定册封朱常洛为太子。
  这场矛盾大概只是个误会,当时他得了病,喜欢天天睡觉。每次醒来时都发现是王皇后在自己身边,并且面有愁容。郑贵妃只是偶尔来侍寝,可总是神色如常。我们知道,人一得了病,神经就很脆弱,一点点小事在病人眼里看来都是很大的事。
  郑贵妃从这件事上应该得到一个教训,就是以后在病人面前无论悲伤与否都一定要悲伤。另外,他的母亲李太后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不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当时就把自己母亲曾经也是宫女的事忘了,说了一句:他是宫女的儿子。
  李太后闻言大怒,道:你也是!
  这些都是野史所载,至于是否真有其事,我们没必要探究。但从李太后曾与张居正合作过来看,这位肯为大明江山着想的皇太后肯定是站在大臣们与朱常洛一边的。
  国本之争的确是一件万历朝的大事,这种“大”表现在:诸多大臣都不同程度地被惩罚,党争在这期间开始。最为严重的是,朱常洛在没有父亲的关怀下生活了近十五年,又没有受到太子该受的教育,其心理性格早已被严重扭曲,加上没有知识的指导,这一切都促使明朝灭亡的党争如火如荼起来。其责任,就在他父亲万历,是万历怠政的同时也断送着大明的未来。
  

梃击案后的惊鸿一现(1)
朱常洛三十四岁那年的端午节前一天,气候宜人,他在自己的慈庆宫里看外面的宫女准备迎接端午的物品。到傍晚时分,忽然有一名男子手持木棍,冲进了慈庆宫。他顺利地冲过了第一道徽音门,因为门两旁根本就没有人。在冲第二道麟趾门时,他遇到了阻拦。阻拦他的是两个六十多岁的老太监,行动已非常不便,别说拦人,走路都费力。该名男子见状,挥舞棍子将两人打倒在地,直接就冲到了慈庆宫大殿前,正要跨越石阶而上时,一位七十多岁的东宫当日值班太监发现了他。值班太监惊慌失措,他以为这位手使棍子的人是一位武林高手,连闯二门,又奔到了大殿。
  他大声呼喊,从各个角落里冲出了七八个太监,将此人围起来。此人把棍子左挥右舞,太监们发现,他的棍法很潦草,若是会功夫,也是三脚猫,就发声喊,一起冲上去将此人活捉了,并立即送到了东华门守卫指挥那里。
  这件事情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傍晚,这一年皇宫的端午节因为这位“十步打一人,百米被活捉”的张差而过得不是很欢快。
  第二天,朱常洛把自己差点挨棍子的事情报告给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觉得这真有点不可思议,一个人拿着一根棍子就闯进了东宫,武功高强啊。但即使武功再高,东宫也不是随便想闯进就闯进的啊。他下令赶紧查,于是,在七天内,把总管、巡城御史以及刑部等各级官员对张差进行了审讯,得出最终结果:此人是个疯子。因为自己积攒的柴禾被当官的烧了,他就来京城告状。后来遇到了两个男子,说,在这里告状必须要拿一根棍子,并且给他指了进入慈庆宫的路线。于是,他就冲进了慈庆宫。
  试想,一个疯子凭着一根棍子就闯进东宫。东宫虽然谈不上戒备森严,可也不是闲人想来就来的。这样的判决当然不能让很想知道真相的官员满意。在这些人看来,这样的判决简直就是糊弄三岁小孩子嘛。
  一位很想知道真相并且和张差接触过的官员在五月十二日当场宣读了他所查明的真相。在这份他所谓的真相里,主要有两条,第一,他曾拿饭给张差吃,张差能吃能喝,根本就不像疯子,而且他还招出了有人给他饭吃,并且告诉他进东宫见一个打杀一个。第二,张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东华门一直冲到慈庆宫,如果不是有人事先安排布置,把张差安排到慈庆宫附近,那么,张差就是神。
  这份记录与分析材料宣读完毕,刑部参与会审的全体官员都默然无语,也没有人诽谤张差是疯子了。他们既然找不到证据证明张差是疯子,那么,索性,这些大臣就把“张差是疯子”当成了证据。
  朝廷一时之间因为此案而引起了纷争,大家分成了两派。一派说,张差是疯子;另一派则说,这是有人在背后主使,张差根本就不是疯子。两派斗争的结果只能是,继续查。查的对象当然就是张差。在经过了近十天的审理后,想要知道真相的大臣们终于查到了他们希望要的真相。那就是,此事跟郑贵妃有关。因为据张差说,是郑贵妃宫内的两个太监庞保与刘成派遣他去刺杀太子的,所用的武器是一根棍子。
  万历得知了被查出的事情真相后,大为恼火。他恼火并不是后人所谓的这件事情把郑贵妃牵扯进来,而是因为,他觉得这是自己的家事,何必要弄到这步田地?
  他扣了大臣们的奏疏,但并没有捂住大臣们的嘴。大臣们依旧议论,并且屡屡上疏,要求还太子一个公道。这要求背后其实就是说,您想换太子。万历大怒,在给内阁的谕旨中说道:“张差就是疯子,就是疯子……”第二天,他又给刑部谕旨:“此案的张差是疯子。”
  是啊,你在深宫里可以装精神吸毒犯,难道你就认为外面拿个棍子行刺的人是疯子吗?这即使说给三岁小孩子听都很难让其相信,更何况是一大群士大夫呢。
  郑贵妃在朝臣们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站出来了,先是在万历皇帝面前哭,接着是跑到朱常洛面前哭。朱常洛,这个三十四岁、险些就被棍子打死的老爷们在这位妇人的哭诉下妥协了。他跟父亲万历说,我们不要把事情闹大了吧。万历说,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梃击案后的惊鸿一现(2)
这一声“好”过后,龟缩在深宫已经二十六年的万历终于上朝了。五月二十八日清晨,是大明帝国的京官们心情最复杂的一天,他们不知道这是皇帝把自己刑满释放了,还是只是放风而已?
  当内阁辅臣、六部五府堂上官以及科道官集结完毕后,身穿白袍头戴白冠的万历在慈宁宫外倚左门柱西向而坐,在他右边站着身穿青袍戴着翼善冠的朱常洛,朱常洛的左边站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万历随便看了一眼,就说道:“前几日有个疯子闯进东宫伤人,外边多有闲话。这是离间我们父子,很过分。”
  大臣们跪在下面,想看皇上又不敢,不看吧,又有点心不甘。
  万历说完上述的话,就拉过朱常洛的手,“这个孩子孝顺得不得了,我怎会有更换他的意思?”又指着朱常洛的儿子和女儿,“瞧,他们都长这么大了,你们还有什么可胡说的?”
  然后,他就看了一眼朱常洛,朱常洛急忙说道:“你们看,我们父子如此相爱,你们却议论纷纷,造谣生事。你们目无君主,倒让我背上了不孝的罪名。”
  万历就又随便往下看了一眼,“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人出声,万历似乎很满意,就下了对张差案一干人等的判决:“张差是疯子,庞保和刘成也不是什么好鸟,全杀了。完毕。”
  这就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二十八日早上的情景,五年后,他想出来见群臣已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他死在深宫里了。
  梃击案随着张差的被活剐而结束,据说张差临死前很不服。有人告诉他,你这是闯了东宫,即使不拿棍子,也是死罪的。张差仍不服,但还是被杀掉了。
  之所以说万历皇帝这次朝会是惊鸿一现,原因之一就是他实在不想朝会,可涉及了郑贵妃,他又不得不朝会。试想想,一个人在深宫中憋了二十多年,忽然露面在光天化日之下,我们不得而知他看到满朝文武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惊鸿一现并没有将梃击案看似已经明朗的疑点解释清楚。
  首先,张差怎么会轻易地拿着一根棍子闯进了东宫?在维护太子一派的大臣那里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是某人蓄意安排的。
  这种解释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但绝不是完全的有道理。大明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