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长征-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张琴秋当通信员
长征中,苏力能记住的惟一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张琴秋。1935年5月,苏力被编入妇女独立团,为团长张琴秋当通信员。能在这位赫赫有名的巾帼英雄身边工作,小小的苏力激动得连续唱了刚学会的三首红军歌曲。然而,她却未能完成张琴秋交给的第一项任务。当时,张琴秋让苏力把一封信送给60里外的某个人,一再强调这封信非常重要。可是,小苏力赶到那地方,却没有找到那个人,但她知道信的重要性,绝不能落入敌人手里,又连夜赶了回来。这一天一夜,她粒米未进。长征结束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与马家军作战,准备打通与苏联的国际联系。当时苏力正准备渡黄河时,由于胡宗南部队的阻击,没有过去。如果当时她过了河,参加了西路军,也许早已永远地留在了河西走廊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长征精神”伴随终生
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以后,苏力来到了延安,1936年底,苏力就跟着西北战区的服务团,上前方抗战。虽然,苏力当时只有10岁左右,但在地主家里受难受苦的时候,她从来不知道是害怕,上了前线,虽然枪林弹雨,苏力还是不知道害怕。其实,上了战场,害怕也没用。不过,苏力依然知道,一是不能做俘虏,二是不要掉队。做了俘虏没有好日子,掉了队以后也没有办法。一直在战争环境里长大的苏力没有文化,可是苏力也有学文化的办法。行军的时候,让前面的战士背一张纸,纸上写字,苏力就在后面学。到了宿营地,苏力就拿棍子,在地上写。后来,苏力又参加了薄一波领导的山西青年决死队五团(后改编为长城演剧团),用歌声和舞蹈宣传抗日救亡思想。苏力觉得,她对不起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战友,因为她歌唱得不好,舞也跳得不好,她没能在他们生前为他们献出精彩的演出。之后,苏力到延安学过护士,去东北从事公安工作,1949年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到井冈山地区……1960年,她随丈夫到了上海,成为卢湾区民政局副局长。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长征精神”始终鼓舞着苏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土改等工作时,傍晚开完县委会,她总是身背着未满周岁的儿子,一个人走七八十里山路,连夜赶到另一个村庄发动群众;她从不“与民争利”,加工资时,她每次都把名额让给比自己级别低的同志,以至于到了离休的时候,她的行政级别依然很低……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是谁?我有什么用?
——采访26个健在的老红军之后的一点感悟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黎云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70年的光阴隧道中穿梭了26个来回。一个月里,我不停地做梦,而且是梦幻。我梦见了脑袋上中了三枪的彭永清,梦见了被毛主席称为长征路上“灯笼”的戴镜元,梦见了死守倪家营子的西路军连长杜天荣,还梦见了外号老兵的红小鬼吴世昌,红色报务员彭富九、还有蹇先佛、肖荣昌、黎东汉、刘月生、苏力……70年了,他们已经暮年,对于并不关注红色历史的人来说,他们和所有颤颤巍巍的老人没有什么区别,安静地生活在遍布全国的干休所里。其实我对他们也不了解——尽管我对于军事和历史兴趣很浓厚。但我可能更加功利,在花时间去研究历史的时候,同时总在考虑这种研究对现实有无指导意义。但我对他们却耳熟能详。因为他们的身上,都刻下了一个难以磨灭的名词,那就是“长征”。长征几乎成为了他们生命肌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说起长征,他们或神采飞扬,或痛哭流涕,或激动不已。总而言之,这种采访的情绪是或多或少地感染着我,让我的情绪无法平静。但有例外。例外能够平静的,便是几位为数不多的女红军。一位女红军这样向我描述她的长征。她说:“一个人只要想活下去,她就一定能坚持下去。”这句话改变了我对女人的看法。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男人比女人更坚强,所以不太喜欢女强人或性格刚强的女人。但这个柔弱的老人改变了我。从老人那里出来,我开始了思考。我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思考一些具体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纪念长征,比如我们纪念长征,到底是在纪念什么?然后我开始思考一些飘渺的问题,比如我是谁?我有什么用?——有一个同事说我不如食堂烤烧饼的,搞得我很郁闷。后来我回家想了想,觉得还真是不如烧饼师傅——人家每天能烤上百个烧饼给大家吃,而我呢?这个应该属于世界观人生观范畴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使我想到了一个正在做长征秀的栏目——一群人一边争吵一边重走长征。他们是在锻炼意志,健全体魄?或者说是体验艰辛,缅怀逝者?没错,这些都应该做,都是对的,也是有意义的。我又想到了那些没有走完2万5千里,倒在长征途中的烈士们呢?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可资怀念的事迹、没有留下供后人祭奠的坟茔,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突然我知道我有什么用了——如果可以,我愿意把红军们当年挥舞的刀枪,铸成如今和平年代的史笔,为所有血洒沙场的将士写下传记。我还知道,我写下的文字,迟早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化为尘土。但是,我记录下来的精神,将永远不朽。长征的英烈们,魂兮归来……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