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战争-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近代中国要人的意识中,关于国防,有两派。防止列强的侵略,固然都叫做国防,但是,把重点放在何处,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鸦片战争以后,侵略者从大洋彼岸闯了进来,第一个就是英国。主张充实海军力量,在海边将他们击退的,被称为“海防派”。   

  认为来自大洋彼岸的压力并不可怕,英国和美国都是要做买卖,容易对付。与之相比,同中国的国境有那么长接壤的俄国才是危险的敌人。现在它不正在蚕食着中国吗?持这种主张的人,被称为“塞防派”。   

  海防派认为英国是主要敌人,塞防派认为俄国是主要敌人,这两大派别,成为近代中国内部对立的主要原因。   

  李鸿章是海防派的代表。他之所以不依靠英国当调解人,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不能把国家的重大事情,委托给主要敌人——英国。   

  然而,清末的政争,与其说是出于政见的不同,不如说是出于人事关系。李鸿章派在清廷政界中形成一个最大的人事系统。反李鸿章派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系统。   

  反李鸿章派责难说:李鸿章想避开同日本的冲突,不准备派兵,搞软弱外交。他们到处宣扬主战论。可是,当李鸿章决心同日本决一雌雄,开始动员时,他们又大唱反调,宣扬非战论。   

  当时驻中国的英国公使是欧格讷。帕克斯死后,他以代理公使的资格接替了工作。他曾一度被调任葡萄牙,不久又调回中国,是一位有才能的外交官。   

  欧格讷不愿意让俄国公使喀西尼一人独揽中日之间的调停工作。他认为,不让俄国在远东加强发言权,是英国外交官的任务。他写信给驻天津领事,命他会晤李鸿章。   

  各国公使驻在北京,除了与总理衙门的大臣们打交道之外,还要同天津的实力派李鸿章往来,展开两面作战。   

  英国驻天津领事对李鸿章说:   

  “英国认为日本派遣大量军队是非法的。现正通过驻韩领事、驻日公使,劝告日本政府撤兵。”         

。▲虹桥▲书吧▲  

第44节:山雨欲来(17)         

  “关于此事,英国外交部正在同驻伦敦的日本公使接触。”   

  意思是要给李鸿章一个强烈印象:关于朝鲜问题,为清政府尽力周旋的不单是俄国。   

  李鸿章对英国领事说:   

  “请贵国海军提督率十余艘铁甲舰去横滨,如何?请提督与驻日公使一同去日本外交部,面对面地交涉,指出日本以大军威胁朝鲜,妨碍远东的和平和贸易,与英国关系极大,希望立即撤兵……大概日本会听从英国劝告的。这件事,还请你同北京的欧格讷先生研究一下。”   

  “一定按阁下的意思发电报。”   

  作为一件公事,英国驻天津领事把李鸿章的意思报告给北京的欧格讷公使。其实,这种提议太孩子气了,李鸿章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能否实现,只不过同英国领事开了个玩笑,他的话外音是:调解的事已经委托给俄国,现在不是英国出面的时候,但若能做到这些,自当别论。   

  欧格讷当然不会把李鸿章的提议报给本国政府。   

  不管清廷对英国多么冷淡,英国还是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欧格讷同东京联系,英国驻日代理公使拉尔夫·贝杰特造访日本外交部。他问陆奥外相:   

  “清政府对日本政府的提案想附加一些条件,然后再举行谈判,贵国意向如何?”   

  欧格讷的调停方案,并不是李鸿章提出的,而是得到总理衙门的谅解。李鸿章一心把希望寄托在俄国身上。   

  在伦敦,英国外交大臣也通过日本公使青木周藏,劝说日本接受英国的调停。   

  “日本应当尽速解决朝鲜问题,否则,俄国可能会号召欧洲各国,采取联合仲裁。到那时,恐怕日本在国际外交上将陷于孤立。这一点,请特别考虑。”   

  “我国也有一条不能退让的界线。”青木公使答道。   

  “是不承认清政府对朝鲜的宗主权吧?”   

  “一点儿不错!”   

  “宗主权目前已是有名无实之物,全世界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各国才往朝鲜派遣公使和领事。若想解决当前的问题,该避免的一定要避免,这就是外交!”   

  “阁下的意见我将转达给本国政府。”   

  青木公使向东京发电报,申述了个人意见:接受英国的调停是明智的。方案是日、中两国军队尽可能拉开距离,避免冲突,最好让日军驻扎釜山,清军驻扎元山。   

  事关国家命运。   



  有俄国的干涉,有英国的调停,日本政府的立场奇妙地动摇了。陆奥宗光虽然是最强硬的开战论者,但是,他不能逆潮流而动。   

  7月2日,日本拒绝了俄国的干涉,此后一直持续着令人不快的沉默。接着,英国提出调停方案,凭这些情况,日本就无法积极地采取过激行动。   

  可是,带着绝密训令的加藤书记官是在俄国干涉、英国调停之前出发的。   

  大鸟公使接到加藤带来的密令,说道:   

  “一定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制造开战借口。”   

  从此以后,他一改从前的软弱态度,成了彻底的鹰派。与此同时,由于俄国和英国的介入,东京却开始软化了,在不长的时间里,一度出现了与过去完全相反的现象:大鸟公使强硬,日本政府软弱。   

  袁世凯迷惑了,甚至弄不清事件的主流究竟是什么?   

  兵力上的差距他是看清了。从仁川到汉城,沿途到处是日军。牙山的两千清兵越发显得暗淡无光。   

  袁世凯头痛得厉害。   

  这些年来,他满以为在朝鲜政界中培养了许多亲清派政客,可是,当日军增援完全压倒了清军时,亲日派政客就骤然增多了。昨天还是亲清派,今天就搬弄起亲日的言辞。这种消息不断传进袁世凯的耳朵里,他不但头疼,而且陷进不能相信任何人的迷惘之中。   

  曾经那么热衷于中日友好,高唱日清同盟论的大鸟圭介,现在竟毫不掩饰攻击中国的意图了。   

  大鸟圭介的烦恼是什么呢?——日、中两国军队的驻扎地点相距二十余里,这样下去,永远没有冲突的机会。   

  大鸟圭介也头疼。然而,他不是袁世凯那种被逼得一筹莫展的头疼,而是为一时想不出怎样把清军逼入绝境而头疼。         

。←虫←工←桥书←吧←  

第45节:山雨欲来(18)         

  “究竟这个‘只要曲不在我’有多大的容许范围呢?”大鸟圭介向加藤书记官问道。   

  东京的训令说,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行,必须制造开战借口,要求是“只要曲不在我”。   

  “我认为这需要果断,只要能说得过去,什么理由都行!……如果能说清一个脉络,就能硬闯过去!”加藤答道。   

  “脉络?”大鸟抱起胳膊。   

  同一时刻,袁世凯慨叹朝鲜政界亲清派的凋落,而大鸟慨叹亲日派扩展得太迟缓。   

  日本想单独地改革朝鲜内政,不使用冲击疗法,是不会奏效的。要往改革朝鲜的政治家头脑里灌进日本形象,必须先赶走中国这个形象。让日本军狠狠地打击清军一下,就能大获成功。   

  非同清军冲突一次不可。指望偶发事故引起冲突是不可能的,因为两国的驻地离得太远。冲突只有用攻击去引起,找个什么理由呢?   

  “只有利用宗主权这一手。”大鸟把抱着的双臂放下来,说道。   

  “完全对!”加藤同意道。   

  “先从宗主权方面找一找理由。”   

  “发一封质问函件,问问朝鲜是不是清的属国?”   

  “用正式的外交函件……对了,用照会。不过,他们究竟能回答些什么呢?”   

  “‘是’或者‘否’,回答只能是二者当中的一个。”   

  “如果回答‘是’呢?”   

  “那就是欺诈!江华岛事件之后缔结的《日朝友好条约》第一条规定:朝鲜是自主之邦,若是属国,这就等于十八年间欺骗了我们,应该问罪!”   

  “光是问罪吗?”   

  “当然还要赔款。”   

  “赔款?”   

  大鸟觉得还不够满意。当然,总比什么都不干好一些。关于赔款,同朝鲜一交涉,肯定会把清政府拉扯出来。   

  “假如回答‘否’呢?”大鸟问加藤。   

  “让它要求清政府撤兵。清政府说是依据属国的请求,派了军队,如果不是属国,就是非法出兵!”   

  “说清廷是非法出兵,会牵扯到我国派兵问题,那可就麻烦了。”   

  “没关系,我国是依据《天津条约》的规定派兵的。清廷派兵,日本也派兵……至于清廷是根据什么派兵的,合法还是不合法,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是根据清廷派兵这一事实才派兵的。”   

  “你说清军在朝鲜驻扎非法,那么,日本在朝鲜驻扎就合法吗?”大鸟又追问了一句。   

  “我认为可以这么解释。”   

  “加藤君,你熟知国际法,我想不会有差错吧。可是,怎么对付这非法驻扎的清军呢?”   

  “朝鲜既然自称是独立国,那么,首先让它要求清军撤走!”   

  “朝鲜政府怎么能让清军撤走呢?根本不可能说这种话,没一个人有这种勇气。”   

  “朝鲜政府不行,那就只好由日军来替它干了。”   

  “嗯,是这样……大体上脉络似乎顺通了。”   

  大鸟觉得非常满意,不住地点头称是。   

  “拟篇电文稿吗?”   

  “嗯,请你赶快动笔吧!”大鸟说道。   

  他认为这个脉络极巧妙地形成了,而且符合“只要曲不在我”的原则。于是,按照这个脉络,一面向东京发电报,一面向朝鲜政府发出照会。然而,做梦也没想到东京复电命令停止。   

  拟定这一脉络,是加藤书记官到达朝鲜的第二天,阳历6月28日。   

  “这可不行!”   

  在东京的日本外务省,陆奥外相阅读大鸟公使的电报,蹙起眉心。   

  “不妥当……不行……”陆奥反复地念叨。   

  这是在俄国希德洛夫公使第一次拜会日本外交部之后,英国介入的动向极明显之时。   

  清廷对朝鲜持有宗主权,固然程度上有差距,但在当时,是作为一种国际常识被认可的。不仅如此,英国甚至还期望清政府加强其宗主权。   

  在宗主权问题上责难朝鲜,日本从前曾做过,没有任何收获。主动进攻清军,用实力迫使清军撤走,也是唐突的过激行动。目前已见英、俄两国介入的征兆,用这种借口掀起战争,是不妥当的。陆奥是比大鸟更狂热的主战论者,问题的关键是用什么借口开战。   

  用宗主权不妥当。清政府会拿出如山的证据,证实朝鲜是它的属国。   

  不会找不到借口吧?陆奥焦急起来。   

  牙山驻扎的清军将领聂士成公开发出的檄文中,有“爱恤属国”、“保护藩属”等字样,大鸟曾借此逼问朝鲜政府:“朝鲜国承认这个吗?”   

  陆奥外相训示大鸟公使:“可让聂士成撤掉其布告中之‘属国’二字,但让牙山的清军撤出是违背策略的!”   

  同一天,外相又急忙追加了一封电报:“采取非常手段时,务要事先请示!”   

  现在正是英、俄介入之时,应当采取不动声色的低姿态。电报无法详细说明,于是,在加藤增雄书记官之后,陆奥外相又派出政务局长栗野慎一郎去汉城。         

虹←桥书←吧←BOOK。←  

第46节:海陆初战(1)         

  海陆初战   

  7月23日拂晓,日军按原定计划进攻朝鲜王宫。朝鲜王宫叫景福宫。   

  五百年前李朝太祖所建的宫殿,在二百年后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几乎被全部烧毁,一直荒芜,李太王即位之后才重建。新宫殿在1870年建成,迄今才十余年,不见一丝旧痕。   

  在正面的光化门两旁,蹲着一对石雕狮子。石墙高高围绕的宫殿,宏伟壮丽。位于正殿的勤政殿,是一座有安定感的两层楼房。李氏朝鲜在国事衰微之际,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宫殿,真具有莫大的讽刺性。然而,这座从远处看来相当壮丽的宫殿,实际上细部加工是非常草率的。据说,这就是李朝末期建筑的一种特色。   

  日军在详细侦察、缜密谋划之后开始了进攻,没有力量的朝鲜军抵挡不住,王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