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要求概要
四、由日本采办一定数量之军械(譬如在中国政府所需
军械之半数以上),或在中国设立中日合办之军械厂,聘
用日本技师,并采买日本材料。
五、允将接连武昌与九江南昌路线之铁路,及南昌杭州、
南昌潮州各路线铁路之建造权,许与日本国。
六、在福建省内筹办铁路、矿山,及整顿海口(船厂在
内),如需用外国资本之时,先向日本国协议。
七、承认日本人在中国有传教权。
最后的处理
留待日后谈判。
包括在换文内。
删除。
删除。中国总统单独
发布了同样的声明。
搁置留待日后协商;
1922 年由日本政府
放弃。
最后的处理
或直接与贸易方面“门户开放”的总原则对抗。①日本人把第五号“希望”,
看作是给予他们的同胞以西方传教士已经享受的权利;中国大多数派系都已
寻求日本的顾问和武器。日本外交的迟钝和愚笨是要求的特色。全世界特别
是美国注意到一个诡计多端的日本在西方列强全神贯注其他地区时欺负虚弱
的邻邦。由于要求保密,日本外交官使中国政治家因泄露假定并不存在的要
① 詹姆斯?里德:《传道精神与美国东亚政策,1911—1915 年》,第 5 章。
求内容而惶恐不安。1915 年 5 月,日本人向袁世凯提出的最后通牒,使其感
觉迟钝到了顶点。在中国人原来不同意的各个方面,这份最后通牒并没有使
日本有多少收获,但为每年 5 月 25 日成为国耻纪念日提供了象征。日本企图
阻止中国的共和民族主义保卫自己的地位,而这种企图以推进民族主义并使
其集中为反对日本而告终。二十一条使中国和美国大众如此激愤的原因是它
们的不合时宜。它们是按照 19 世纪 90 年代帝国主义的掠夺精神炮制的,但
晚了 20 年,在中华民国和美国的进步运动兴起之后。从任何意义上说,它对
日本是一次得不偿失的胜利。
日本的影响和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世界大战一开始,英国就希望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日本政府不赞成
这样做,认为中国参战将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从而降低日本作为
中国的领导者和代言人的地位。与日本磋商后,英国决定在没有日本预先同
意前不就中国参战进行谈判。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就是这种谅解的结果,而且日本政府继续欺
骗袁政府。同时,日本在野人士继续利用满、蒙少数民族反对中国人的情绪,
阴谋把满洲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另一些日本人则继续公开同情孙逸仙周围的
南方反袁革命力量。于是,当 1915 年末袁世凯企图建立一个以自己为君主的
新王朝时,日本政府和在野人士同样强烈反对。日本寻求英国支持,然后寻
求美国、俄国和法国支持,逼迫袁推迟实行君主制的计划。除美国外,所有
国家都赞成。
1915 年 12 月反袁运动在华南发动,而且势力增强以后,日本政府于 1916
年 3 月决定承认南方革命力量为与北方平等的交战团体,并暗中支持那些帮
助南方革命力量的日本活动分子。同时,在中国北部,日本活动分子得到日
本军方秘密提供的军火,再度策划围绕当时隐居旅顺的肃亲王的一次满蒙独
立运动。日本外务省本身暗中支持这些做法,向袁政府施加压力。但袁世凯
于 1916 年 6 月逝世。日本军方认为这次运动成功希望微乎其微,因而撤回了
它的支持。独立军瓦解,结束了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
随着袁世凯去世,控制军队的段祺瑞迅速加强了内阁的行政权,但几乎
在每一个问题上不仅与黎元洪总统,而且也与国会发生冲突。为了增强他的
政治影响以及巩固他个人的权力基础,段计划与政情也在变动之中的日本发
展更为紧密的关系。1916 年 10 月,大隈重信首相由寺内正毅取代,而加藤
高明外相由本野一郎取代。寺内计划通过他任朝鲜总督时代以来的密友西原
龟三接近段内阁。
在这一时期,美国与德国之间的关系继续恶化。1916 年 4 月,美国抗议
德国的潜艇攻击后,德国保证限制潜艇。然而 1917 年 1 月 31 日它改变了立
场,宣布准备恢复无限制的潜艇战。威尔逊总统立即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
美国于 2 月 3 日号召中国和其他中立国也这样做。北京政府要求美国提供一
笔贷款作为酬劳。
随着战争进行,欧洲协约国面临法国劳工短缺,于是从中国招募了 14
万劳工。1917 年 2 月,一艘载有 900 名华工的法国船在地中海被德国潜艇击
沉,542 名华工丧生。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活动,协约国求助于日本海军。
英国在上月已请求日本派驱逐舰进入地中海,而日本则乘机要求英国支持日
本获得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德国在太平洋赤道以北的领地。日本政
府向俄、法、意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所有四国都私下保证,在将来任何和平
会议上支持日本的要求。此外,中国的段政府目前正准备改善与日本的关系,
而战争突然加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也恰好使欧洲特别是英、法在东亚的势
力突然削弱。基于这种新的原因,日本政府现在改变了政策,同意中国参战。
①
1917 年 1 月,西原安排了 500 万日元的贷款给段政府。于是开始了“西
① 臼井胜美:《日本与中国:大正时代》,第 104 页以下。
原借款”。在短期返日后,西原于 2 月回到北京,并通知中国政府如向德国
宣战,可望得到充分得多的援助。西原多次会见段总理,强烈要求他参战。
段不顾副总统冯国璋的反对以及黎总统更强烈的反对,最后同意了。1917 年
8 月 14 日,段政府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冯最后在这个问题上与段取得一
致,但黎元洪仍坚决反对,促成一场激烈的内部权力斗争。作为中国参战的
交换条件,段希望从列强得到财政援助,以增强他本人在国内的领导地位,
并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段的政策得到中国内部三种势力的支持:
第一,段本人领导的北洋军阀的皖系;第二,曹汝霖周围的集团,西原借款
的主要渠道;最后,议会中梁启超周围保守的共和党人。后者反对革命党和
孙逸仙的国民党。积极反对中国参战的是那些有商业利益的人,他们希望从
中立中保持繁荣,而国民党则担心参战会使段政权得到加强。
在日本驻北京公使林权助的推动下,日本政府决定全面援助段祺瑞,首
先通过增加西原借款,并禁止一切给南方国民党的借款、军火和民间帮助。
段和南方革命者之间的冲突加剧了。到 1917 年 8 月末,134 名反段国会议员
在广州开会,选举孙逸仙为新的军政府的大元帅。
随着段政府宣战,日本对他的援助大量增加;在 1917 年和 1918 年两年
间,向段政权提供了约 14500 万日元,相当于约 7250 万美元的共八笔西原借
款(其中只有 500 万日元得到偿还)。这些借款受到以国民党为首的反段分
子的猛烈攻击,因为这使国内的不和升级,而且支持了反动政权。于是这项
借款成了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成长的催化剂。①
段与寺内政府之间的勾结并未就此结束。当 1917 年 11 月布尔什维克革
命爆发,新的苏维埃政府通过《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中止了与德国和
奥匈帝国的冲突时,日本怀疑苏维埃与德国结盟。出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担心,它寻求阻挡西伯利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浪潮,并为此建议与段政权结
成军事同盟。1918 年 3 月 25 日,日本外相本野和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在
东京同意合作以对抗俄国境内敌对势力的增长。5 月 16 日,两国签订了一项
秘密的军事互助协定,接着又分别签订了一系列详细叙述陆军和海军合作的
协定。这些协定的条款中日双方都秘而不宣,两国只声明谈判在进行中。这
种神秘状态加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心,他们担心中国军队基本上正被置于
日军控制之下,也担心这些协定只是日本渗透的另一种表现。全中国爆发了
反对协定的示威,而大量中国留日学生在抗议声中回国。①
日本政府积极维护段祺瑞的立场,事实上从财政和军事两方面加强了段
政权,并对华南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反段力量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 1919 年 2
月 20 日在上海召开的南北和会,一开始就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归于失败。
无论如何,日本和段政权之间签订的军事协定,随 20 年代中期段政权的倒台
而失去所有影响。1921 年 1 月 28 日,中国通知日本全部废除这些协定。
与上海的南北和会几乎同时召开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和会。当和会拒绝中
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的要求时,中国代表团退席,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爆发了游行示威。外交事务对国内政治的冲击再清楚不过地得到了证明。②
① 见铃木武雄编:《西原借款资料研究》。
① 臼井胜美:《日本与中国:大正时代》,第 127 页以下。
② 见本书上卷,第 8 章(史华慈著)。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
英国、法国和荷兰尽管被战争所耗竭,但仍想维护在太平洋和远东的利
益。但这样做需要美、日两国的合作,这两个国家不只没有受到欧战损害,
而且也从那里获得了经济利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警惕日本近期
的扩张,英国也感到有必要获得美国的好感以遏制日本。然而,英国同时需
要她的同盟者日本的友谊,来保护自己在中国的利益。为此种种,英国人希
望召开一次广泛的会议,一揽子调整与自治领、美国和日本的关系。①
自从日俄战争以来,美国与日本经常因中国而发生争执。然而,虽然两
国政府作了最大努力,移民问题仍使紧张加剧。当战争削弱了欧洲经济时,
这两个经济繁荣的国家在太平洋上进行激烈的海军竞赛。日本虽然缺乏美国
那样的自然资源、资本积累和生产能力,但仍实施军备扩张计划以对抗美国
的海军建设,把沉重的负担强加给它的人民。1920 年,军费占日本政府全部
经费的 48%,1921 年占 49%。为了减轻这种负担,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是
绝对必要的。
美国也觉得海军竞赛是个经济负担。它更进一步看到需要以某种方式回
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中国的突然推进。1917 年 11 月 2 日,国务卿
罗伯特?蓝辛企图于《蓝辛-石井协定》的换文里,以同意承认日本某些特殊
权利的方式来保持中国的门户开放。在华盛顿进行的蓝辛与日本大使石井菊
次郎之间的几轮谈判,其结果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承认有相邻边界的国家
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承认日本在中国有特殊利益。第二,保
证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并信守工商业机会均等的“门户开放”原则。然
而,战争一旦结束,美国就修改了她的调和立场,并开始试探各种选择,认
为旧的帝国主义外交现在应当由东亚国际新秩序取代。1918 年,美国曾建议
应设立一个美、英、法、日银行团向中国提供借款。1920 年华盛顿又要求废
除英日同盟,因为这是保护日本向中国渗透的手段。
作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华盛顿会议于 1921 年 11 月到 1922 年 2 月召开。
军备和远东关系在平行的小组会上讨论。中国代表施肇基致力于废除不平等
条约体系。他保证各条约国在中国工商业机会均等的门户开放,但要求所有
有关中国的协定必须公布,签约时必须有中国参加,有指定的期限,并作出
有利于授与者的严格解释。①
这时日本自己正在经历一场民主运动(例如,男子普选权在 1925 年成为
法律),同时蒙受 1918 年以来在西伯利亚的反共干涉的负担。由此日本需要
与美、英协调关系,并寻求与美英的中国政策步调一致。日本就最终恢复中
国的全部主权采取合作态度,同时拥护在中国的无限制、无条件的门户开放
和机会均等,同意将来谈判废除治外法权。
最后,通过审议关税、势力范围、门户开放和禁止向中国提供军火等 16
项个别的条款,产生了有关中国的两个条约和九项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