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给予保护;当发生群体性事件时,要敢于面对,给群众做工作时,要出以公心。
“处置群体性事件,要以开导、疏导为主导,要满足群众合理的诉求,要公平正义,不能厚此薄彼,对群众应该得到的合法利益,不能克扣。
“处置群体性事件,要‘一手软,一手硬’:要用真心、真情对待群众,心要软;满足了群众的合理诉求,对极少数无理取闹、挑起事端的不法分子,就要敢于依法打击,这一手要硬。”
龙长春曾经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主政,治理贵州省有名的松桃枪患及当地错综复杂的治安局面颇有建树。瓮安“6·28”事件刚刚发生,贵州省委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瓮安县委书记。
2004年,龙长春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调去松桃苗族自治县任县委书记不久,当地农民打伤地质队员,公安局抓打人凶手,300多个农民围攻县委、政府。龙长春闻讯只带8名公安人员赶去现场,讲明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群众只能派代表与县委领导对话,其余群众必须立即撤离,围攻党政机关是违法的,对不听政府劝阻的,一定要依法惩处。对现场跳得最凶的几个人,他责令公安人员当场强制带离。对打伤地质队员的农民,明确依照有关条例处罚。当时围攻县委、县政府的绝大多数群众,看到新来的县委书记依法行政,行动果敢,对事不对人,有明确态度,纷纷撤离现场。
松桃苗族自治县是民风剽悍的地方,群体性事件连绵不断,此前每月发生群体事件20多起,自从县委依法处置农民围攻县委、县政府事件的消息传开后,群体性事件大大减少,全县社会治安好转,社会政治稳定,广大群众有了安全感。
五、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2)
龙长春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任县委书记时,官舟淹没区的移民300多人围攻沿河县政府,准进不准出,要求政府解决淹没土地补偿问题。龙长春在浙江宁波接到报告后,乘飞机赶回去,立即把围攻县政府的移民安排到政府大会议室,倾听移民的诉求。移民反映说,过去淹没他们的承包地,政府是用调减农业税的办法给予补偿,国家免征农业税后,等于取消了对淹没区的补偿,不合理,不公平。移民要求马上答复解决问题。龙长春说:“这是20年前的问题,怎么能要我立即解决?你们给我两周时间,我派干部去调查,摸清情况后,拿出解决办法来答复你们。你们围攻县政府是违法的,必须立即撤离,不撤离就要依法处置。”移民听了服气,陆续撤离现场。
龙长春当即派20多名干部去官舟调查,采取按减免农业税折算成钱的办法,给予移民补偿,满足了移民合理的诉求。鉴于官舟比较贫困,又采取安排扶贫项目的办法给予扶持。移民对县委、县政府关心农民,从实际出发解决具体问题的做法表示欢迎,沿河县委、县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了。
龙长春说:“一个法治国家,必须依法办事。群体性事件发生了,主要领导首先要敢于去现场,敢于面对群众,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场讲清楚。在与群众对话的过程中,群众有积怨要让他发泄。领导者也要给他讲政策,让他懂道理。如果主要领导敢于面对群众了,还有黑恶势力在挑事端,公安就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把后续工作跟上,围观群众就解散了。瓮安发生‘6·28’事件,当极少数人动手砸公安时,公安就应该采取强制措施了。”
反思瓮安“6·28”事件,瓮安原县委、县政府领导、党政机关干部及公检法司干警,在近些年来发生多起公共危机的管理上,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特征、规律,没有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而是用习惯的管、卡、压老办法,对群众的诉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冷漠相待,处理方式简单粗暴,不仅没有化解矛盾,反而激化矛盾。当群体性事件发生时,主要领导丢掉“现场第一原则”,躲开现场,回避矛盾,不敢面对群众,“失语”、“失声”,党委和政府对“6·28”事件付出了沉甸甸的代价。
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发生的瓮安“6·28”事件,值得深入研究,举一反三,认真总结吸取教训,防范此类事件在异地、异时重演。对新时期新阶段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从经济高速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趋向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出发,不要轻易将民众为正当利益诉求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政治化,简单地抓“幕后操纵黑手”,简单地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3)
处理涉及面这样大的群体性事件,应当冷静分析,科学决策,卷入群体性事件的绝大多数是人民群体,甚至是青少年学生,表现形式看似激烈,只不过是群众利益诉求在新形势下的新表现,是人民群众*意识增强的表现,实质仍然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属于沟通、说服、教育、引导、分化、帮助等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不能不加区别,简单化处理,将人民群众推向对立面。
与此同时,对极少数别有用心,对党和政府、对社会心怀敌意,趁火打劫,确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骨干分子,对触犯刑律的犯罪嫌疑人,要旗帜鲜明地实行人民*专政,必须依法惩处,依法打击,为人民伸张正义,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一方安宁。
执政党要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充分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处在开放的社会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政务要公开,信息要畅通,一个阶段的工作、一项重大决策、发生重大突出性事件,党委、政府、党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要及时将真实情况向人民群众公布,向媒体通报,主动引导舆论,而不是捂着、盖着。要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主动贴近人民群众,就会化解矛盾,消除积怨,凝聚民心,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而不是把人民群众当成无足轻重、愚昧无知甚至胡搅蛮缠的“刁民”去加以管制。
政府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不能回避,不能绕道走,要调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大量涉及群众利益关系的矛盾,政府要站稳中立的“裁判立场”,主持公平正义,切实维护好公众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司法也要把政府和公众个人摆在平等的地位上,尽量避免出现公民投诉无门的情况。否则,如果平时的一些小事处理不当、判决不公,无数的小事,在无数群众之间口口相传,政府和司法的公信力就会下降,最终会酿成影响当地社会整体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于社会矛盾凸现期,群众的利益意识日益觉醒,他们的利益诉求与企业、与部门甚至与政府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新时期新阶段,如何提高处置社会公共危机的能力和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这对执政党是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省政法委和省公安厅认真总结吸取瓮安“6·28”事件处置全过程的经验和教训,2008年12月11日召集全省88个县(市、区)党委政法委书记和公安局长到贵阳,深入研究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新时期新阶段不可避免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树立新群体事件观,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提出了积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六大原则: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4)
第一,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原则。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同时,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建立健全完善处理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和预警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应急管理机制,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事发生,坚决防止因决策失误、工作粗糙、执法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第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头,不得把本级应该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不把本单位本部门应该解决的问题推向社会。坚持“现场第一原则”,哪里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哪里就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报告情况,第一时间决策指挥,迅速控制局面。
第三,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原则。要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政策的严肃性,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列出时间限期解决;对于按照政策法律确实不能解决的,要做好宣传、解释、说服、教育工作。
第四,教育疏导、防止激化原则。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沟通、协商、调解等方法,积极稳妥地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情绪疏导,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第五,慎用警力原则。坚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
第六,及时、果断处置原则。对发生暴力行为或者严重损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维护社会稳定。
面对当前各地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实际,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努力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一套权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同时,必须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坚决追究失职渎职干部的责任。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能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E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