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支柱产业,并在这些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1960年,美国的对外资产为86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占37%,对欧洲的投资占20%。10年之后,在1970年,美国的对外资产为1660亿美元,直接投资占对外资产约50%,其中对欧洲的投资迅猛增加,占到约三分之一。
美国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是其谋求全球政治权力的基础,美国人把经济和政治玩得非常娴熟。1956年,埃及的纳赛尔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遭到英国的反对,英国联合法国和以色列试图出兵苏伊士进行军事干预。但美国坚决反对军事干预,并警告英国如一意孤行,美国将抛出自己所持有的所有英国国债。英国害怕了,如果美国真的这么做,英国的金融市场将会崩溃。英国人最终屈从美国的意志。
这个世界是靠金钱来说话的,美国人深有体会。
风水轮流转,而今日本人成为了金钱的主人,世界各国摆出笑脸来迎接日本的投资。
1981年,美国对外净资产达到历史顶峰,高达1400亿美元,之后,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底,多年的积蓄几乎接近于零。到1985年,美国的对外净债务已达1000亿美元,转眼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而当年日本对外净资产达1298亿美元,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美国感到害怕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会演变成指挥世界的主人,自己不就是这样从英国人手中接过了世界的指挥棒吗?
难怪日本人开始对其军事保护人的美国说“no”了。
和美国对英国的金钱威胁一样,日本对美国也有这样的杀手锏。以1988年为例,当年日本对美国的证券投资金额为360亿美元,约占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的23%,美国个人储蓄总额的25%。如果日本大规模减持对美国的证券投资,则美国的利率就会急剧上升,美国的金融市场将爆发危机,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将暴跌,美国经济将陷入恐慌与萧条之中。
以上假设不仅仅是讲讲故事而已。针对1987年10月美国出现的“黑色星期一”,有研究资料认为,此次美国股票暴跌与日本大量抛售美国国债有关。在1987年3月,日本11家人寿保险公司总计持有美国国债万亿日元,占其资产总额的,由于“广场协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地贬值,为避免更大的汇率风险损失,日本这些金融机构开始大量减持美国国债,造成国债大幅下跌,提高了国债收益率,吸引大量资金抛售股票转入国债,最终暴发“黑色星期一”,造成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天暴跌了约500点,跌幅高达23%,冲击波立即殃及全球股市。
美国人该怎么办?这可是一个关系欧美千秋万载的大事。
美国人从英国人手中接过世界的指挥棒,英国人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有绝望之感。主宰美国的人不就是从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迁移过去的欧洲人吗?其价值观念、文化思想、政治理念不都是从英国批发过去的吗?基督教信仰是英国人的宗教信仰,也是美国人的宗教信仰。
但如果日本人从美国人手中拿走了世界的指挥棒,那么世界会变成怎样的世界?美国人不敢想象,欧洲人也不敢想象。
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
1981年,罗纳德·里根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里根是靠高喊建立“强大的美国”而当选美国总统的。在他看来,“强大的美元”就是“强大的美国”的象征。
里根第一任时期的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Donald Regan)出身于华尔街,非常喜欢“强大的美元”政策,坚挺的美元把全世界的投资资金都吸引到了华尔街,美国证券投资市场一片繁荣。因此,在他领导下美国财政部不会干预不断走强的美元。
里根政府期间,美国经济面临的两大难题是:逐年增加的贸易收支逆差和急剧扩大的财政赤字。从经济政策选择来分析,面对不断增加的贸易和服务赤字,要保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其一是让美元贬值,通过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来减少经常项目赤字。其二是借款或吸引国外资本进入,以资本项目的盈余来弥补经常项目的赤字。
让美元贬值不符合里根政府建立“强大的美国”政策,保持美元的强势是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里根政府时期,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教授(Milton Friedman)的思想是当时的主流思想,他极力倡导自由和让市场来决定一切的思想,反对政府大肆干预经济。里根政府采用了这一经济思想,高喊要建立一个“小政府”,尽量不干预经济。所以,在1981年—1984年期间,不管美国制造企业及其利益代言人的国会议员怎样呼吁要让美元贬值,以扩大出口和削弱国外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挽救日益萧条的国内制造业。但里根政府就是不为所动,坚持对美元采取不干预的政策。
这样一来,美国为支付贸易和服务赤字带来的账单,就必须借款或吸引国外资本。
里根政府选择了第二种策略,通过大量吸引国外资本,以资本项目顺差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实现美国国际收支平衡。
美国迫切需要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的第二个原因是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为刺激经济增长,里根政府采取的对策是通过减税,以刺激消费和投资。该政策实施后,果然奏效,美国经济自1982年起进入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增长期,里根因为这一业绩而在1984年再次当选美国总统。
但大规模的减税措施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美国的财政赤字快速上升。美国的财政赤字自1982年起开始明显增加,1983年度高达2000亿美元,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6%,这一财政赤字水平一直保持到1986年。
美国高额财政赤字的另一原因是军备开支大幅度上升。里根政府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取得对前苏联冷战的胜利,因而大量增加军费开支,期望在军事上对苏保持绝对的优势威慑。军费开支的增加导致了财政支出的扩大。
一方面是减税刺激经济,一方面是增加军费支出,两条战线同时推进的战略使美国的财政赤字快速上升。
为解决急剧增加的财政赤字,里根政府决定大量发行中、长期国债进行政府筹资。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国债卖给谁呢?按照当时美国的居民储蓄水平,美国国内投资者是没有这么多钱来购买政府发行的巨额国债。
剩下的惟一办法就是吸引国际资本来购买美国国债。在当时,世界上最有钱的地方只有两个地方:欧洲和日本。
欧洲在60年代—70年代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这段时期被称为“欧洲经济奇迹”时期。在欧洲,最有钱当属前联邦德国。70年代末,在美元急剧下跌的时候,美国就曾发行了以德国马克标价和结算的“卡特债券”(Carter Bonds:指70年代末美国卡特政府针对美元汇率的动荡而发行的以德国马克等外国币种标价的国债)来募集资金支撑美元。
尽管当时联邦德国购买了美国的国债,但联邦德国主要关心的不是美元,而是欧洲1979年设立的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简称EMS),联邦德国是EMS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该体系成立的目的是协调欧洲各国的汇率政策,在欧洲内部建立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通过各国政府的协调合作,使EMS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维持在上下的幅度内小幅波动,其中意大利里拉除外,里拉可在上下6%的限度内波动。由于美元的大幅度振荡将对EMS稳定带来危害,所以联邦德国同意向美国提供有限资金维持美元的稳定性。
但联邦德国并不支持美国卡特政府重振美元的政策,不愿为美国提供大量的资金,使美联储最后不得不减少货币供给量,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直接导致了卡特政府时的经济不景气,也助成了里根政府的上台。
里根政府知道,欧洲人在趁美元地位动荡不稳的关键时刻忙于建立他们自己的货币体系,所以里根政府是不可能要求欧洲人为其巨额财政赤字买单。
因此,里根政府只有依靠吸引日本的资金来购买美国的中、长期国债。
为吸引国际资本,特别是日本投资资金,里根政府实施了“高利率”与“强势美元”的政策。高利率政策以高利益为诱饵吸引日本大量的机构和个人的投资资本,强势美元政策足以稳定日本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
里根政府的这一系列以吸引国际资本为主要目标的政策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高利率和不断走强的美元的双重诱惑下,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如潮水般大量涌入美国,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国债。1976年,日本购买美国国债总额为亿美元,10年后的1986年4月达到了138亿美元。日本1985年一年对外投资额为818亿美元,其中535亿美元是对美国债券的投资,特别是对美国中、长期国债的投资。
从纯粹的资本投资角度来说,日本对美国国债的投资是一种很好的投资策略,在1980年—1985年期间,美国的利率一直高于日本的利率。同时,美元又一直保持强势。因而,在此期间投资美国国债对日本来说是一项收益率非常高的投资选择,既获得了美国的高利率,又可从美元升值中赚钱,双重的收益使美国国债投资特别受到日本投资者的欢迎。
日本国际政治问题专家吉尔平教授在其论著《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写到:“没有日本向美国的资本流动,就绝不会有里根政府一边减税刺激经济,一边进行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扩充。里根政府为了使与经济和国防有关的政策都能取得成功,利用了来自日本的资金。”。
高利率与强势美元的政策极大地打击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出口企业。美元的升值导致在1980年—1984年期间美国实际净出口急剧下降,在这四年间,美国实际净出口下降了1650亿美元(按1984年价格计算)。许多具有国际贸易背景的企业因此受到了惨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在1980年—1984年期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也逐年增加,到1984年已高达1000亿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许多经济学家也从产业空洞化将危及美国的长远发展为由,要求政府改变强势美元的政策。
但里根政府没有理会这些呼吁和要求。因为里根政府知道:最大限度地吸引国际资本,特别是日本资本流入美国才最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由于大量国际资本(主要是日本资本)持续流入美国,弥补了美国不断增加的贸易和服务项目赤字,美国的国际收支依然保持平衡。不仅如此,美国还有多余的资金进行对外投资。
美国经济在1981年—1984年的里根第一任总统期间持续增长,繁花似锦。美国人什么都不用做,依然可以过着富裕、悠闲的生活,强势美元使进口产品非常便宜,美国人在口袋里揣点美元就可以在全世界尽情地挥霍。美国人对里根非常满意,觉得他虽然不是经济专业出身,但在治理国家经济方面很有一套,于是在1984年11月继续选他做美国的总统。
加速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
80年代初,日本金融体制还是一个封闭的和充满限制的体系,众多的法律和政策把日本国内金融市场和国外金融市场分割开来,限制日本资金流向海外,限制民间的国际金融交易等等。
如果不拆除这些限制资本自由流动的篱笆,美国再高的利率、再强的美元也跟日本投资者无关,因为政策和法规不允许日本人进行海外证券投资。
美国财政部和华尔街的金融高手给里根政府出的建议是逼迫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开始于70年代中期,但速度非常缓慢。迫于美国的压力,到1980年,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开始加快,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外汇法》,老的《外汇法》制订于日本国际收支持续赤字的50年代,对外汇实行配额制度,政府对外汇使用实施非常严格的管制。修改后的新《外汇法》允许日本居住者外币存款自由化、外币借款自由化,原则上允许进行自由外汇交易。修改后的《外汇法》使日本资金可以合法地投资海外。
但美国认为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步伐太慢了,为了加速日本金融国际化,1983年秋天,里根总统亲自出马,带了一批金融专家来到日本,催促日本政府加紧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与里根总统的私人关系相当不错,据中曾根多次对外吹嘘说:他和里根是互称“罗、康”的亲密朋友。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