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锁定红海-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33岁,从夏启到商汤大约每代平均为26岁,都比较可信,并且我尤其倾向于后者。
  可以假设这个“Qi”有很多儿孙,以至支系还延续到西伯周朝。“周弃”之后“十一代祖先”加上“古公dan父”、“王季(季历)”和“文王”才有周朝。周朝在“三代”最后,理应“Qi”与周开国帝王之间有更多代才合理,最好是20代左右才更符合我的推理,但遗憾的是只增加到15代,这将意味着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的“夏启”到“周武王”的大约1000年间是由15人跨越的,确实有些牵强,但据说文王百岁(可查具体),剩余大约900年由14人平分为65岁。此间还需考虑,由于“文明”的发展,时代愈近帝王的年岁应该愈长,商武丁一人在位的时间就有59年。但是我还有一个更充分的理由来解释这个缩短,实际上它是由于历史的“模糊”造成的。依照《圣经》来看,有继承权的人才入家谱,没有继承权就不写下来。周朝距离夏朝最远,在夏朝时周朝无望为王,到了商朝依然还有遥遥500年,转眼1000年就过去了,这对于周人详细回忆他们的祖先造成了困难;尤其是假如过分在意自己的族系会被看做嫌疑谋反就更会加重这个困难。商朝与“夏启”之间只有十一代,他们的世系很快就能追溯出来,但周却因为距离遥远而模糊了很多代,只知道最尊贵的“Qi”是他们的祖先,最近的几位祖先也记得,所以这个“15代”可能只是个大约数。
  对于“Qi”这一推断我还有一个怪异的资料提供,我知道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让大家接受(甚至是逻辑的接受)都很困难,但我还是要告诉大家,在此后的一本书里大家将不再会为之感到突兀。在地中海的马耳他小岛上有一个古老的神庙,它的名字叫“Hagar Qim”。它的时间一般推断为4500年前左右。前者可以翻译为“夏甲”,后者可翻译为“契”“启”“弃”“齐”等等,合起来就是“夏启”。当然推断这就是我们认为的夏朝的国母“夏甲”是可笑的,但是不敢猜想这或许是与“夏甲”有关的祖先一支也是“不严谨”的。到底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要等到夏甲的身份彻底清理之后才有结论,不过对于他们之间为什么可以发生关系我有一个简单的结论:通过腓尼基人,而夏甲很可能就是腓尼基人的一个祖先①。
  三代的族源之近是可以想像的②。实际上夏、商两代都在河南偃师建都,相距只有几公里。第一代的商成汤在这里建都,是不是可以推测他们两者本来就相安无事呢?也许商就是夏的一个支系,后发灭夏而已。
  另外,当时存在于中国的方国成千上万,为什么单单强调记录了此“三代”,或许正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族源关系,所以只记录自己的家事,无关的就根本不记存,并且也只有这个民族有记录历史的习惯(如犹太文化),所以我们今天只看到了“三代”。连南方三星堆那样的方国竟然没有人记得,不失为一个旁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面对也门历史对夏商周联想(2)
假如以上推论成立,则我们只需要证明“三代”任意之一与红海的联系,其他两朝的族源也就昭然若揭了。
  我还发现了一个细节,末代君主夏桀的名字“履癸”是夏王中惟一包含“天干”的,他是夏王中的最后一位,与商王的取名方式一致,具有文化上的承上启下作用。这说明了什么?要么说明了“天干”文化的起源在夏商变化之际,要么说明了他们夏与商的同源,或许还暗示了在这个期间发生了大的历法变革。“天干”的出现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天干”的来源在哪里,是个关键。遗憾的是至今还是众说纷纭。不过有意思的是,梁启超先生在《国文语原解》中认为,“若从两方面尽搜罗其异形异音而校合之,安比二十二文,非即腓尼西亚之二十二母乎?①”不仅梁启超认为干支系统与西方可能有关,而且直接把腓尼基(即腓尼西亚)文字直接与我们的文化对应起来就很有意思。难道他也注意到中国的文字与腓尼基有关?这个问题不得而知。郭沫若则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十二地支起源于巴比伦②。不过爱国学者为这些说法感到气愤,提出了另外的干支在中国独立起源的解释。
  对于商代王表,张光直先生有一个推论非常有意思。他说:“关于商代庙号世系的问题,过去有种种说法。在我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商王的庙号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丁和乙、甲在隔世代上的相互交替。我当时在耶鲁大学教书,与一位专门研究亲属制的语言学家朗斯伯利(Lannsbury)同事,我从他那里得到许多启发。怎样解释商王的王位继承问题?中国历史上的王位继承都是从父系的父子相传。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代,齐、宋、晋等国的传承都有变化,但又不很清楚,不能拿来做解释商代的基础。但是在人类学上,有各种进化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等级社会,可以供给我们关于王位继承的法则和蓝图。这些蓝图不是只有父死子承,还有很多花样。我参考这些蓝图,根据中国古代文献和考古的材料,提出商代的王室分为两个大支,这两支隔世轮流执政,这样就解释了商王庙号的丁和乙、甲隔世代有规律分布的问题。……商代的王位继承以及上古史的许多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它要求我们有开放的心胸,客观的态度去处理。当然商代王位继承的各种说法都不能完全解释材料,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中。③”
  对于这个隔代相传的模式倒是可以试错。也许是也门地区当时的两个小国联手建立了中国的商。因为当时生活在萨巴王国附近的小国确实不止一个,这是条很好的思路,可以一试。
  

到非洲去(1)
“南阿”文字在非洲也有一个使用者,并且这个使用者目前竟然将其尊为国语,我们当然不应该放弃这里。
  穿过大约15英里的曼德海峡,我们从也门来到了红海西岸。这一片中最大的国家就是埃塞俄比亚,他们的国语叫阿姆哈拉语(Amhara),一般我们会见到解释说它属于闪族语系,似乎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尽管经过3000多年,阿姆哈拉语看起来与它的根源“南阿”差距遥远,但是想想我们有多少人认识我们的甲骨文就知道这个变迁是可以理解的。这片非洲丛林里埋藏着我们尚未知道的秘密。即便是面对他们的地图我也有掩饰不住的兴奋。
  经过3000多年演变的南阿文字:阿姆哈拉语。
  从地中海东南角一直到红海中部地区,这里的西岸延伸着亲切的埃及版图。依次向南排列的国家,在今天称为:苏丹、厄里特里亚、吉布提和索马里。我们关注的主角“埃塞俄比亚”隐藏在后面,它与红海之间隔着三个国家:厄里特里亚、吉布提和索马里。由于厄里特里亚、吉布提相继独立;今天的埃塞俄比亚实际上成为一个内陆国家。我在本书里更多是以古代的埃塞俄比亚地区来叙述的,所以在下面我们将尽量不提其他几个国家的名字,但在这里可以对他们先做一个简要了解。
  今日红海沿岸国家地图。红海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它的特殊之处是这是个世界上盐度最高的一个海,原因是周围缺乏河流将淡水注入其中稀释。从而也能看出两岸属于相对干旱地区。
  历史上埃塞俄比亚以北的国家,连同它自己的一部分,都曾经是古埃及的领土,分分合合,一直到今天。
  以上几个国家中索马里(Somalia)比较大。它的古国名曾经叫“邦特”(Punt),其实也是“朋特”,它同样以香料闻名天下,盛产乳香和没药①。据说“邦特国”建立于公元前1700多年前,与中国夏朝同期。索马里属于农牧并重国家。这里的宗教与埃塞俄比亚很相似,现在国民主要为穆斯林,但也有少数天主教徒。这个国家由于在也门的对面,实际上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地区,但本书会集中于它的临国,让埃塞俄比亚做它的代表。
  1993年厄里特里亚独立,历史上该国曾经长期受埃塞俄比亚统治。吉布提和索马里也长期以其他形式与埃塞俄比亚发生联系。这几个国家在人种、语言、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方面都很接近,他们与红海对岸也门相似的地方是也生产香料,并且在一些特殊时期双方一起成为跨海王国的一部分。
  今天人口只有30万左右的吉布提(Djibouti)历史上一直属于苏丹治下。1977年6月27日宣告独立,定国名为吉布提共和国。
  苏丹是非洲面积第一大国,它与各方的文明牵连必然也比较多。位于非洲东北部,濒临红海,由于地处热带,苏丹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国家之一。地理上苏丹介于埃及与埃塞俄比亚之间,是个文明古国。尼罗河的上游蜿蜒在苏丹国,也有分支发源自埃塞俄比亚。事实上苏丹以“努比亚”著称,“上埃及”的称呼应该与苏丹联系最大。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苏丹境内就已经有原始部落定居,当时他们从事简单的农耕和狩猎。
  苏丹有600多个部族,是非洲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国家,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北部和中部的阿拉伯人、南部的非洲土著黑人。多数居民信奉###教,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和拜物教。
  当你在苏丹看到一些人与中国人相像千万别惊讶,本来古埃及(包括苏丹)许多雕像完全就是蒙古人种的模样。几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苏丹的一位领袖出现在电视上时,我差点喊出声来:“这不是个标准的中国大爷嘛,什么时候跑非洲当国家领袖了。”当时的惊讶转换为今天的认真探察,其中有太多类似的感性经验在支持着我。
  假如你深入查看以上几个国家的文化与历史时,你会发现他们如此接近。何只是它们几个,我在查整个非洲北部沿海国家概况时,从索马里到大西洋岸边几乎都大同小异。其实不用奇怪,它们不仅今天同属于阿拉伯或###文化区,在大约4000年前他们在文化与种族上的密切联系就已经开始了,比较确切的证据是,他们大多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原始迦南语或腓尼基语。
  整个非洲北部沿海国家
  从地中海到红海的西岸地区,在人种上也不属于非洲尼格罗人种,而是属于带有阿拉伯色彩的欧罗巴人,他们似乎是被海风吹过来的薄薄一层云雾,覆盖了地中海南岸与相连的红海西岸。这是长期的历史作用结果。这个区域的共同特征是临水。假如我们说阿拉伯半岛生活的是比较纯粹的闪族人的话,那么北非包括红海西岸的人们多是闪含结合的阿拉伯人,再往南就是比较纯粹的非洲黑人了。
  在这个简短巡视结束的时候,我想从另外一方面提出中国与红海南端这一地区的文化联系问题。不知道中国人的“五角星”崇拜是否有一定的民俗根据,但“五角星”绣上中国的国旗应当不是偶然。红海西岸的几个国家,吉布提、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他们的国旗也都由“五角星”组成,尤其是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国旗上的五角星与中国同样:黄色、五角。并且吉布提、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三国在国徽上也放置了“五角星”。不知道这是不是这一地区古代“星宿”迷信的延伸。当然了,世界上用“五角星”做国旗装饰的还有很多,比如美国,不能都看做是一种民俗或文化延伸,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在大卫盾以“六角星”以及犹太文化的象征闻名天下的同时,“五角星”曾经以“所罗门星”而著称。不过,在今天的犹太文化或者西方文化中,“六角星”被认为是神圣的,而“五角星”却因具有异教的性质而偶尔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实际上被六角星群体视为异端。《圣经》中的所罗门确实也有与异教徒妥协的严重嫌疑。
  

到非洲去(2)
埃及与也门今天国旗则不约而同地选择另外的图案:红、黑、白三色横条旗,两国的国徽也同时都选择了“鹰”。从这些共同点可以看出红海两岸密切的文化联系。埃及与也门之间的文化渊源由此可见一斑。周围地区或者历史上有紧密联系地区之间的国旗要么在色彩上接近要么挑选相仿的图案,都展示了文化的联系。
   。。

从《圣经》说起(1)
挪亚三个儿子之一“闪”的后代就是今天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以及周围地区包括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内的族群。
  “含”是挪亚的另外一个儿子。含族多被认为生活在今天的非洲,准确地说是北非。
  位于北非的埃塞俄比亚居民历来自认是“含”的后人“古实”这支的后代,他们今天还说一种“古实语” ( Cushtic language ) 。
  较近的古代埃塞俄比亚是以“阿比西尼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