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括后来的大总统黎元洪在内)。两天后,广甲被日舰发现并开炮击毁。
济远撤出后,吉野等四艘日舰死死咬住经远不放,在管带林永升的率领下,经远以一敌四,顽强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林永升在炮战中“突中敌弹,脑裂阵亡”,大副陈荣、二副陈京莹也先后阵亡。经远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士兵们仍旧坚守岗位,继续开炮击敌,最后在烈焰中沉没。全舰二百多人,除十六人外,全部壮烈殉国。
此时,北洋舰队只剩下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舰,而日本舰队尚有九艘战舰,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双方舰队开始分为两拨厮杀,日舰本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五舰死缠定远和镇远;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则专攻靖远和来远两舰,力图击沉两舰后全军合力围攻定远和镇远,全歼北洋舰队。此时,北洋舰队形势相当危急!
面对日本四舰的围攻,靖远、来远二舰临时结成姊妹舰,彼此互相依持,虽然都已经中弹数百,但仍旧顽强作战,后为了修补漏洞和扑灭烈火,两舰冲出包围,驶至大鹿岛附近占据有利地势,背靠浅滩,并用舰首重炮对准尾追而的日本四舰,敌舰也无可奈何。
在最开始的作战海域,北洋舰队只剩下定远和镇远两舰还在同日舰本队五舰激战。定远和镇远配合默契,在定远管带刘步蟾和镇远管带林泰曾的指挥下,两舰官兵发挥了大无畏的精神,终于顶住了日本五舰的猖狂进攻。战至下午三点半,定远一炮击中松岛右舷下甲板,轰然爆炸,松岛舰体倾斜,烈焰冲天,当场杀死杀伤八十四人。松岛被击中后,已经丧失了指挥和战斗能力。
下午五时,靖远和来远扑灭大火并恢复战斗力后,并召集广丙诸舰及鱼雷艇归队,北洋舰队的声势益振,战至下午五点半,海面上落日将沉,浓烟四起,日舰司令伊东祐亨见本队各舰多已受伤,又怕北洋舰队的鱼雷艇袭击,便下令向南驶逃。北洋舰队尾追数海里后,因日舰开足马力逃走,一时难以追赶,便也转舵回航。
鏖战了近五个小时后,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终于以日军先撤出战场而宣告结束。
此时,海面上已是暮色苍茫,残阳如血,海风吹来的,尽是刺鼻的硝烟和死亡的气息。
此役,北洋舰队被击沉五艘,日本舰队则被重创五艘,北洋舰队的损失要大于日本舰队,主要原因是器不如人,而非技艺和精神不如。最可叹,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在李鸿章的命令下,保船避战,虽说也是无奈之举,但客观上将海上主动权拱手让人,但这到底是李鸿章之错呢,还是五年不备战之错,后人自有公论。 。。
5.6、辽东鏖战枪炮急
平壤失手、黄海失利,李鸿章脸上无光,只得上奏朝廷,引咎自责(换现在该引咎辞职了),光绪小皇帝心里恨得牙痒痒,但没有老李又不行,只好就坡下驴,下令将李鸿章“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以示惩罚。
日本这边则是旗开得胜,好不得意。在攻占了平壤后,日军经过短暂的休整,便于九月底向朝鲜北边的义州进发,十月下旬即在义州集结完毕。
义州的对面,隔着鸭绿江,就是中国的九连城了。
在中国明朝中后期,日本的丰臣秀吉曾经侵略朝鲜并占领过平壤(1592年“文禄之役”),但就此止步,没有再往北去。日军这次进驻义州,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怪不得日军司令山县有朋进抵鸭绿江畔后,心情激动的吟诗一首:
“奉天城外三更雪,百万精兵渡大河。”
隔江相望的,则是人称“白发将军”的宋庆和满人将领依克唐阿所率的淮军和镇边军,加上从平壤撤退的部队,也有八十一营三万多人。这些部队对着虎视眈眈的日军,沿着鸭绿江布防几十里,正焦急又无奈的困守九连城。
近一百年的历史已经非常清楚的证明,在现代战争中没有不成功的登陆,海防和江防都是靠不住的。鸭绿江防线太长,这点兵力根本就防不胜防,而一旦分兵,反更加危险。战争的关键,还在于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在于两军主力的对决。
可叹的是,大清帝国当时的部队体制,仍旧停留在三十多年前打太平天国的水平,指挥体制上各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后勤没有保障,当兵只为军饷,将领自大而昏聩无能,这样的军队,打打农民起义军还可以,对付日本的近代陆军,岂有不败之理?
当年10月24日,日军选择安平河口渡过鸭绿江,首先冲进了中国的国土。次日凌晨,日本工兵营又在另一处架起一百五十米的浮桥,在浓雾的掩护下,日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鸭绿江,杀奔九连城的外围阵地虎山。
经短暂的战斗,日军夺取虎山并在山下露营一夜,次日向九连城进拔。日军本以为在九连城会有一场大战,来到城前只见浓雾四起,城中悄无声息,诡异非常,一下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日军司令官山县有朋熟读中国兵书,心头一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空城计?!
这时,日军探子来报,说城内已经不见清军,山县有朋不信,心想定有埋伏,便下令炮兵向城内开炮。放了十几炮后,只见城中鸟雀惊起乱飞,却无人烟反应。山县有朋还是不放心,再次派人去城内打探,最后确定清军已撤走,才令日军进城。
原来,在听说日军已经渡过鸭绿江后,宋庆等军心大乱,急匆匆的放弃了九连城,退守凤凰城。日军当然不会善罢甘休,随后就开始进军凤凰城。这次,又有侦探来报,说凤凰城内已无清军,山县有朋听后,这次却下令急速进军,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凤凰城。
在此之前,宋庆和依克唐阿所率之军,早已逃之夭夭。由此,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在黄海海战后,日本开始组织第二军,准备在辽东半岛登陆,进攻旅顺和大连。行前,日本天皇亲自为日军将领大山岩、乃木希典等人饮酒送行,并赠以骏马和名刀。少将乃木希典激动得眼泪哗哗的,当场赋诗一首:
“肥马大刀无所酬,皇恩空沿几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四百州!”
随后,在日本舰队的掩护下,日本第二军选择了海滩宽阔且为沙底的花园口(今大连市庄河县西南,距金州80公里)登陆,全军两万五千人在11月1日登陆完毕,随后杀向金州。在金州城,日军遭到满洲兵的奋勇抵抗,但终因敌众我寡,日军用大炮轰开城墙,金州城最终被攻破。旅顺半岛为渤海咽喉,而金州城是旅顺口的门户,金州一失,旅顺也就危险了。
11月7日拂晓,日军乘胜出击大连湾,但走到三十里堡的时候迷了路,抓了当地的私塾老师阎世开来领路,但被阎老师断然拒绝。日本人大怒,拔出东洋刀,嘴里喊着“死了死了的”,以死相威胁,但阎老师不为所惧,反痛骂日军,乃木希典抓狂了,下令将他就地枪毙。阎老师视死如归,死前奋笔疾书:
“宁做中华断头鬼,勿为倭奴屈膝人!”
大连湾本有六座炮台,系德国专家汉纳根所设计建造,本算是相当坚固,不料守卫的清军闻风而逃,大量的德制枪炮委于敌手,实在可叹!
大连湾失手后,日军开始进攻当时号称“东亚第一堡垒”的旅顺口。旅顺口背靠群山,主要山峰上都有炮台,拱环旅顺。中法战争后,清廷决心打造帝国海军,当时的旅顺就定位为海军船坞基地,而此时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靖远、济远、平远和广丙六舰尚停在船坞里修理。
旅顺的防守依旧是各军互不统属,尽管在开始的土城子迎击战里打得不错,挫败了日军的锋芒,但清军的老毛病依然存在,尽管徐邦道所部清军拼死奋战,战场上大炮万雷齐鸣,硝烟弥漫天地,但旅顺口还是在一天之内被攻陷。
时人沉痛的说,“旅顺之防,经营凡十有六年,靡钜金数千万,船坞、炮台、军储冠北洋,乃不能一日守。门户洞开,竞以资敌。”
对于旅大的失陷,很大程度上是清廷对困难的估计不足,当时本就不应该从防御旅大的主力部队毅军和铭军去分兵把守鸭绿江防线,结果犯了兵家之大忌,两处皆失。当时防守旅大地区的近半数是没有经验的新兵,而北洋舰队的伤船见势不妙,在丁汝昌的率领下,星夜撤离旅顺口,回守威海卫。
日本侵略军攻占旅顺口之后,兽性大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大屠杀持续了四天,共杀害国人两万余人。当时英国《泰晤土报》根据其本国武官和记者的报道说:“日本攻取旅顺时,戕戮百姓四日,非理杀伐,甚为惨伤。又有中兵数群,被其执缚,先用洋枪击死,然后用刀肢解。”
另一目击者英国人艾伦,当时随美国货轮哥伦布号赴华为正在同日本作战的清军运送军火。在旅顺大屠杀期间,他困于旅顺口,据他的记载说:“在我周围都是狂奔的难民。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日军很快地便布满了各街,击毙所有遇见的人。在街道上行走,脚下到处踩着死尸。天已经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丝亳没有停息的迹象。枪声、呼喊声、尖厉的叫声和呻吟的声音,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只有三十六人,这也是日军为驱使他们掩埋尸体而留下的,这些人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才得以免死。日军的野蛮暴行,被当时世界舆论愤怒谴责为“披着文明的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
而日本人却狡辩说,日军杀的人都是清兵,因为他们穿着平民的衣服;还狡辩说日军士兵看到日本俘虏被割头肢解尸体的残酷景象,受到很大的刺激才这么干;但是,再多的辩解,也绝不能抹去这些血腥的罪行。
在进攻旅大的同时,山县有朋提出了《征清三策》:一策从海路进至山海关,到直隶进行大决战;二策是向旅顺进击,攻取辽东半岛;三策是北进攻取奉天。伊藤博文考虑后认为,山县的第一策如果成功,中国可能陷于无政府状态,到时没有谈判对手,日本又没能力控制整个中国,列强肯定要干涉;而二策三策则因为天气和补给的困难也被一一否决,大本营指令山县有朋冬季宿营,来年再战。
得知自己的三策都被否决后,一贯独断专行的山县有朋老脸很是挂不住,气急之下,便自作主张的下令进攻海城,伊藤博文知道后大怒,将山县有朋召回换帅。
山县有朋离职后,其部下野津贯道接替为司令官,九连城的日军兵分两路,向北、东两个方向进攻奉天(今沈阳),但在东路摩天岭,日军遭到聂士成部队游击战术的困扰,被阻两个多月,损失严重,最后只得放弃进攻。
在辽阳东路受挫之后,日军在当年十二月又从安东出发,准备攻占海城。当时的北方,已是严寒季节,天寒地冻,日军士兵只能踏着冰雪在风雪中行军,很多人的鞋被磨破,双脚鲜血淋漓,一些人被冻死冻伤。更为严重的是,日军有的部队甚至没有冬装,在漫天风雪中依旧穿着夏服裙,吃着冻成冰坨的米饭和梅干,在雪地里瑟缩着身子行军。入夜时分,天寒雪降,马鸣萧萧,日军各营往往燎火烛天,彻夜不熄。
可怕的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日本人还保持了顽强的战斗力,这实在是需要国人去深思和反省的了。
海城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海城若失,日军就可以北窥辽阳、奉天,西进牛庄、营口,关系到关外锦州诸城的安危,宋庆得报后不敢怠慢,决定立刻救援海城。
但是,防守辽东的清军各统领互不隶属,很多部队军纪败坏,未接敌就闻风而溃,结果海城于12月13日失陷。宋庆自知责任重大,便组织辽东诸军准备收复海城。日军间谍探得情报后,两军在缸瓦寨发生激战,老将军宋庆的部队还算挣面子,英勇顽强,不轻露屈挠之色。此役日军投入兵力约四千五百人,伤亡近四百人。清军投入兵力五千人,伤亡约五百人,是整个甲午战争陆路打得最好的一个战役。
由于甲午战争中淮军屡屡受挫,声名狼藉,帝党和清流们一片鼓噪,清廷决定起用湘中宿将。此时,湖南巡抚吴大澂奏请率湘军北上,左宗棠旧部魏光焘、曾国荃旧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