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取回狙击步枪的任务就不麻烦他了,狙击步枪属于核心机密,林尊贤伤愈后自然知道怎么处理。
自从临行前有一番交流,赵谦不再跟我们谈论敏感话题,也就是说,他不再象一个神棍那样告诉我们,我们有什么朋友有什么经历,将来又有什么样的出息,除了偶尔谈谈诗词文章,赵谦更多谈论的是时事政治。诗词文章我是外行,时事政治却是我的长项,只是赵谦身份未明,我心中有所顾忌,并不敢与他畅所欲言。
我起初怀疑赵谦跟我们一样,也是来自现代社会,但随即发现一个问题,赵谦的古文知识非常厉害,一般现代人很难有他那样的文史修养。比如我跟马超聊天,我问他为什么一手刀一手锏,为什么不使双刀?马超说他原来确实是使双刀来着,后来觉得刀没有锏来得实用,这才以锏易刀。我正在思考为什么刀不如锏,赵谦接过话题,他说马超此举大有古风,据《魏书》记载,北魏年间,尔朱荣率七千铁骑迎战葛荣的百万大军,便以为乱军之中,刀不如棒,所以命令部下人人准备一条大木棒,果然以少胜多,大破葛荣。
《魏书》是什么书,从来没听说过,北魏是什么朝代,也是懵懵懂懂;不耻下问请教赵谦,才知北魏乃是中国南北朝时代的一个北方政权,而且这尔朱荣说来也不是外人,他竟是我偶像陈庆之的克星。
陈庆之的北伐堪称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七军白袍军,从江南某县到北方洛阳,大小四十七战,陷城三十二座,破敌数十万,所向披靡;洛阳童谣唱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老人家读史至此,也称“令人神往”,日本人田中芳树还根据这段历史写了一本激情洋溢的小说,有网友更是将陈庆之的白袍军评为古往今来中国十大王牌军之首;但就是这位陈庆之,遭遇同样神勇、曾以七千破百万的尔朱荣,竟被杀得流花流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削去须发冒充和尚,这才狼狈逃回江南。
除了军事知识丰富,其他知识赵谦同样也不含糊。
赵谦入川带了一支五百人的卫队,因为是战乱时期,临别时秦良玉又拨给他五百白杆兵,由红瑶紫瑶姐妹统领。对于这个安排,我一直觉得是两姐妹自己争取来的,这二位,一个对马腾蛟有兴趣,一个对马超有好感,这次护送巡抚特使之行,分明就是培养感情之旅。
我这人一向喜欢成人之美,自从察觉二女的企图,一路上有事没事总在二马跟前念叨,夸赞秦家姐妹,说她们北斗七星高,美女夜带刀,飒爽英姿白杆枪,不爱红妆爱武装,真不愧是当今的花木兰,四川的奇女子!
赵谦听了也来凑趣,他说四川自古出奇女子,当中原女子还以老爸有钱自夸时,巴蜀女子寡妇清已富可敌国了;当中原的曹大姑写《女诫》要姑娘们守妇道时,邛崃女子卓文君已为爱情晚上私奔了;当美女们想方设法嫁入豪门,广元女子武则天干脆登基当了皇帝;当姑娘们为识几个字而沾沾自喜,临邛女子黄崇嘏女扮男装中了状元;当姑娘们为免于敌寇魔掌而惊恐哭泣,阆中女子韩娥女扮男装投军从戎;当姑娘们含泪送心上人保家卫国,石柱女子秦良玉则亲自领兵出关抗清……
老实说,身为四川人,我从来没统计过四川竟有这么多的奇女子,赵谦说的这些人,大多我都知道,秦良玉就不说了,卓文君、武则天也不用多说;至于寡妇清,应该就是《寻秦记》里改嫁项少龙那位,有资料表明,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大款,还为秦始皇修长城捐过钱;六人之中,我只跟黄崇嘏和韩娥不熟。
赵谦对黄崇嘏的介绍很简单,他说世面上有出戏叫做《女状元》,讲的便是黄崇嘏的故事。至于韩娥,元末阆中人,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韩娥生长的年代正值元末红巾大起义,这种年代一般来说是老百姓的噩梦,但韩娥并没有象普通女子那样任人宰割,而是女扮男装加入了明玉珍的红巾军,渡过了一段南征北战的岁月,直到天下太平方才回复女儿身。蜀地百姓听说韩娥的事迹,都称她是当代花木兰。洪武年间,蜀王慕名接见韩娥,永乐年间,刘维德撰《韩娥传》,至今阆中还有木兰庙,祭祀的就是这位自己掌握命运的奇女子。
不得不承认,跟赵谦聊天真是长学问,既然打开了话匣,我和洪春雷索性轮番上阵,旁敲侧击探询赵谦的来历。我们的话题涉及赵谦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教育情况到各种社会关系。赵谦似乎也很乐意让我们了解他,有问必答,具体的前面已有介绍:武汉人,中过举,经过商,给一些知名的大人物当过幕僚……我听说他在袁崇焕手下工作过,因为现代人对这位袁督师非常感冒,把他视为悲剧英雄,好多电视电影都找他来当主角,就顺便问他袁督师这人怎样,有没有现代人不知道的英雄事迹。
出乎我的意料,赵谦对袁崇焕的印象很差,只说这个大汉奸,投敌叛国,早就被千刀万剐了,他还能怎样。
我不禁愕然:“有没有搞错,袁崇焕怎么可能是大汉奸?”
赵谦奇怪地看着我:“袁崇焕勾结鞑子,直将鞑子引到北京城下,差点连皇帝都当了俘虏,这还不是大汉奸?”
我心里默了一下,皇太极使反间计,诱使崇祯误杀袁崇焕,真相应该在清兵入关以后揭开,现在离清兵入关还有好几年,难怪大家蒙在鼓里。
不过,赵谦身为袁崇焕的幕僚,却这样误会自己的领导,这也太不应该了吧?
“赵大人是怎样认识袁崇焕的?”我问。
“大概天启三年吧,袁崇焕筑宁远城,推行孙承宗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之法,我适往关外贩卖货物,便在那时与他相识,”赵谦回忆道,“当时袁崇焕反意未萌,倒也克尽职守,天启六年虏酋努尔哈赤率十三万大军围宁远,竟被他以区区一城的军力打得大败,努尔哈赤气得吐血,回去不久就一命呜呼,第二年皇太极引兵前来报仇,又被打败,这两战当真打得痛快,令我汉人扬眉吐气;我那时本在湖广,为了贺捷,专程买了劳军之物赶赴宁远,袁崇焕要酬谢我,便让我在他帐下挂了一个虚衔。”
我知道赵谦所说的也就是袁崇焕赖以成名的两次战役: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我问赵谦,既然袁崇焕两战大败努尔哈赤父子,而且努尔哈赤也是因他而死,他为什么要放弃荣誉去投降自己的手下败将?难道他不怕皇太极杀了他为父报仇吗?难道他是猪吗?
“这个问题在下也百思不得其解,”赵谦思索片刻,困惑地说,“不过袁某人后来有些事,确实耐人寻味,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与鞑子勾结。”
“什么事?”
“首先是擅杀岛帅毛文龙,其次是放任鞑子入关,千里绕袭京师。”
毛文龙这人我知道,《鹿鼎记》里假太后毛东珠的老爹。我说毛文龙投敌叛国,人人得而诛之,杀了也就杀了,有什么了不起。
赵谦惊讶地瞪大眼睛:“公子有没有搞错,毛文龙是鞑子的眼中钉、肉中刺,在下认识袁崇焕之前便认识他,最是了解此人,如何说他投敌叛国?”
糟糕,出洋相了,都怪过去上历史课时不认真,不,应该怪那些烂小说戏说历史,误人子弟。我虚心请教毛文龙是怎么回事,赵谦娓娓道来,以下便是他口中袁崇焕与毛文龙的故事。
毛文龙,浙江杭州人,年轻时穷困潦倒,以看相算卦为生,后流浪到关外,投身军旅,二十年后熬成辽东巡抚王化贞手下的一个游击。清兵攻陷辽阳,毛文龙从海道遁回,趁虚占据鸭绿江边的镇江堡,升任副总兵,镇江堡被清兵攻破,他又率部逃到皮岛,随后升任总兵。
皮岛位于鸭绿江出海口,距离海岸只有几里。皮岛也称东江,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处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的中间,所以还有个别称叫孔道。毛文龙上岛后,招募流民败兵,扩大武装力量,同时积极开展贸易活动,南货绸布,北货参貂,赵谦便是在这个时候与他相识。
据赵谦的回忆,毛文龙在皮岛站稳脚根后,便开始派兵骚扰满清后方,最远打到满清的发祥地长白山。毛文龙对付满人的手段很绝,也很毒,他针对满族人口少,死一个就少一分力量,他的部队进入满人的地盘,遇人则杀遇房则烧,还在各地的水源投毒,连努尔哈赤也差点被毒死,这种做法,在今天叫做恐怖主义,但在当时却令满族人人谈毛色变,清兵不敢轻易南下,努尔哈赤曾叹道:“有毛文龙在,某不得深入敌地,恐家中妇孺不宁也!”
毛文龙的作用也得到了明朝政府的承认,天启三年,毛文龙晋升左都督挂将军印,并赐尚方宝剑。兵部对他的评估是:毛文龙灭奴不足,牵奴则有余。工部的评估是:东方自逆奴狂逞以来,唯一毛文龙孤撑海上,日从奴酋肘掖间撩动而牵制之:奴未出老巢则不时攻掠,以阻其来;奴离窥关则乘机捣袭,以断其后。天启皇帝在谕旨中称赞他:多方牵制,使奴狼狈而不敢两顾。崇祯皇帝即位后,也对这位孤军奋战的海外统帅多加褒勉,不许朝中诸臣以各种理由找他的麻烦。
可惜,麻烦还是找上了毛文龙。袁崇焕甫任蓟辽督师,还未离京,与内阁辅臣钱龙锡商谈复辽事宜时,便明确主张“先从东江做起”,矛头直指毛文龙。袁崇焕的态度非常冷酷,“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但后来事实证明,这话的前半句应该去掉,因为他一开始便想杀毛文龙。
袁崇焕来到辽东,先给毛文龙发了十万两军饷,其目的是麻痹毛文龙,这点从他后来写的《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中可以看出:“凡此,皆愚之也,文龙果堕彀中。”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来到旅顺附近的双岛,毛文龙率麾下将领从皮岛赶来迎接,尔后又设宴为督师大人接风,席间两人有一番对答,据《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记载,内容如下。
袁崇焕说:久劳边塞,杭州西湖尽有乐地。
毛文龙说:久有此心,但唯我知灭奴孔道,灭了东夷,朝鲜文弱,可袭而有也。
袁崇焕说:朝鲜不勤远略,当有代劳者。
毛文龙说:此处谁代得?
看似闲聊,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火药味,袁督师要毛帅交出兵权告老还乡,毛帅则不肯,说这块地盘是我老毛打下来的,没人可以代替我。
话说到这里,袁崇焕翻脸了,请出尚方剑,当众宣布毛文龙罪状,说他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埋伏的武士一拥而出将毛文龙拿下。毛文龙以为这番做作是皇上的旨意,赶紧求饶:文龙自知死罪,只求恩赦。袁崇焕毫不松口:你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你,东江一块国土非皇上所有。说罢,朝西叩头请旨,命旗牌官用尚方剑将毛文龙斩于帐前。
其实毛文龙之前便有预感,袁崇焕会拿自己开刀,他在给崇祯帝的奏疏中说,“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可惜,崇祯帝一心指望袁崇焕五年复辽,对于毛文龙也爱莫能助了。
毛文龙死后,清兵终于解除了一个心腹大患,毛文龙崇祯二年六月被杀,皇太极当年十月便绕道内蒙,长驱入关,直到次年三月方才从容收兵,这便是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直接后果。
“袁崇焕杀毛文龙,也许另有原因,”我注意到毛文龙给皇帝奏疏中的措辞,“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这分明是说两人之间有私人恩怨,谈不上便是袁某人叛国投敌。”说到这里,我干脆把话挑明:“我也听说有个被俘的太监带回消息,说鞑子兵乃是袁崇焕勾来,但事后一想,这分明便是鞑子的反间计。”
“若说这是反间计,那么袁崇焕放任鞑子入京,却又作何解释?”赵谦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皇太极率精骑十万绕道蒙古,千里奔袭京师,便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也知鞑子后方空虚,袁崇焕偏偏视而不见,仅率九千骑兵赶回勤王,却不知派一支人马抄袭鞑子老巢,宁远大战的胆略哪里去了,宁锦大战的智谋哪里去了?”
这个问题倒不好回答,因为就算是我,看过几部电视剧,也知道满族人口少,十万人马远征北京,基本上是倾巢而出了,换作是我,也会趁这个机会到敌人后方去,而不是象袁崇焕那样,仅仅只率几千骑兵星夜回援。
我求援地看着洪春雷,希望她能帮我解围。
“也许姓袁的太着急了,也许他的智商低,根本没想到这一点,”洪春雷一开口就是胡搅蛮缠,“听说北京的老百姓智商都很高,胆子也很大,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