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齐鲁文化-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碗椒汤(用煮水饺的汤,加酱油、醋、胡椒面和青头配制而成),顺应了“原汤化原食”的民间食俗,而且汤汁味美,很受食客们的欢迎。
  20世纪40年代初期,石家水饺已非常出名,生意越来越兴隆,引起了其他饭铺的嫉妒。由于石家水饺体大身肥,外形好似元宝,再加上同行们期待石家水饺早日垮台,便给石玉璞起了个外号——“石蛤蟆”, 意思是蛤蟆跳到热鏊子上,很快就会“死亡”——垮台。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6)
石玉璞听说后,急忙出钱请客,并在席间拱手恳求邻居、同行们不要叫这个外号,却适得其反,石蛤蟆水饺的名声反而更大了,饭铺生意更加兴旺。1983年,我国著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教授来到博山,品尝过“石家水饺”后赞不绝口,挥毫书就七个大字:“博山风味推第一。”如今,石蛤蟆水饺在山东非常有名,是山东名小吃之一。
  6武城旋饼
  旋饼是山东省武城县的传统名吃,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崇祯十七年春,闯王李自成率军攻打北京,路经武城时闻到了特殊的香味,便带领随从寻找,径直来到小小的馅饼棚。饱餐之余,李自成兴致勃勃地看了馅饼师傅的加工过程:大师傅熟练地擀皮、加馅、卷包,成形后大师傅又在手中旋转拍打成饼状,放在鏊子上烙成微黄色,之后又放入用碎瓦子铺满的地鏊之中,炙烤成金黄色。闯王看后连连称赞:“走遍天下第一次看见如此玄妙的做法,难怪此饼有特殊的香味。看你制作此饼的方法,叫‘旋饼’更为合适!”武城旋饼由此得名,并很快传遍了鲁西大地。
  武城旋饼选料精良,使用上等面粉和瘦肉。和面要根据四季温度的不同掌握软硬,并反复揉捏,以使其有很好的筋性。馅有猪肉的、牛肉的、羊肉的,也有鸡蛋的。成品厚如指、大如盘,烙好后色泽油亮金黄、外皮油酥焦脆、内馅松软香嫩、肥而不腻、清香可口。
  如今的旋饼在原有基础上又发掘出 “三鲜”、“虾仁”等多个新品种。
  7高桩馍馍
  高桩馍馍是济南历史悠久的传统面食之一,当地经营高桩馍馍的店铺有很多。清末民初时,城里府东大街的同复昌较为有名,在西关福康街的兴圣成有多人专门生产高桩馍馍,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歇业。如今,济南制作高桩馍馍最有名的是杨鸣友,其制作技术已传四世,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制作高桩馍馍时,把面粉和酵面放入盆中,倒入约45℃的温水(少放水),搅拌均匀(旧时用小木杠压200次左右),用力揣匀揉透。然后把面团放在面案上,用力多揣揉几次,每揣揉一次撒一次面粉。待面团揉匀且较硬时,搓揉成宽约8厘米的长条,做成每个约2两的面剂,再把每个面剂多揉几遍,并搓成厚约10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的圆顶生坯,要使顶部呈半圆形,底部向上为凹形。将所有做好的生坯整齐地摆放在木盘内,加布盖好,饧半小时左右,待生馍馍胀发起来时,即可摆放在铺有湿笼布的屉内,同时用手把每个生馍馍搓一遍。生馍馍间要相隔1厘米左右,摆完后要用湿布盖在馍馍上面,使蒸汽慢慢蒸发,防止汽水滴在馍馍上。最后扣上笼盖压住上面湿布的四角,移置到沸水锅上,用旺火蒸20分钟即熟。做好的高桩馍馍色白光亮、硬而有层次、耐嚼微甜。
  现在,绝大多数生产馍馍的店家均已使用和面机与馍馍机,只有极少数店家依然以手工制作高桩馍馍,机械加工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却失去了部分高桩馍馍的风味特色。
  8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的主要原料有面粉、芝麻、糖稀、食用碱、食用油等,用特制锅炉烤制而成。刚出炉时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溢,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又由于其形状如马蹄,故名马蹄烧饼。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7)
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历史久远,在清乾隆年间已享有盛名。清朝末年,山东商河县城经营马蹄烧饼的张氏家族和康氏家族的名气颇大,所制烧饼经常被过往商人带往外地,“马蹄烧饼”不胫而走。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马蹄烧饼曾作为贡品呈献给他,备受皇帝与大臣们的赞赏。
  制作马蹄烧饼时,先将糖稀放在锅里熬成金红色,再用水稀释并盛在碗里备用。将发面和死面按比例兑好,做成面饼,轧成长条,经过搓瓤、抹油、捏褶后卷起来,再用死面做皮包起来,在光滑的石墩上搓制成马蹄状,蘸上糖稀、芝麻,放在特制的“吊炉”里烤制,待烧饼呈金黄色即可出炉。
  出炉的烧饼个个透着诱人的清香,烧饼贴着炉膛的那个部位微微焦黄,两头翘起来的边像匹萨的圆边一样厚实,吃起来格外有嚼头。
  马蹄烧饼物美价廉、老幼皆宜,是招待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每到节假日,人们更争相抢购、销路广阔。
  9锅子饼
  锅子饼为滨州的传统名吃。相传,清朝末年,滨州西关有位姓邢的做饼人,他在继承父业做饼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人的口味,以饼中卷馅的形式,融饼和包子的优点为一体,创制了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经济、方便的面食,取名锅子饼,也叫“邢家锅子饼”。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熟油新作饼香”,这是说制作饼皮时,要选用新麦磨成的面、新黄豆榨出的油和鲜葱,这样做出的锅子饼才能柔韧细腻。“菜把青青间韭苗,茴香盐白自烹调”,这是说做饼的馅要用刚割的韭菜、新掐的小茴香叶、细盐等食材搅拌而成。通常情况下,先用水将面粉和成软如糖稀般的面团,做成两个大小相近的小饼,摞在一起,再放在鏊子上,将两面烙成黄色,待中间凸起时,迅速取出,并置于盖有棉垫的容器中备用。馅一般用豆腐、熟猪头肉、鸡蛋、香油、盐、芫荽末等制成。最后将烙好的双层饼揭开,成为两张薄单饼,卷上馅,放在锅内稍煎,取出切成两段后即可装盘食用。做好的锅子饼呈长方形,蛋黄色,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腻、滑酥馅多、味鲜可口,老幼皆宜。
  如今的滨州餐桌上,锅子饼每桌必上,并做出了很多花样,不仅用小麦面,还可用玉米面、荞麦面等,或几种面混和用。馅的原料更为广泛,虾仁、鸡片、鱼丁、肉丝、香茹、荠菜、木耳等均可,也可几种原料调拌在一起使用,味道更加鲜美。
  10蓬莱小面
  蓬莱小面是蓬莱传统名吃,面条为人工拉制(抻面,当地俗称“摔面”),条细而韧,卤为真绸(俗称加吉鱼)熬汤兑制而成,并加入适量绿豆淀粉、酱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
  民国时期,衣福堂制作的蓬莱小面遐迩闻名(俗称“衣福堂小面”)。衣福堂祖籍栖霞,13岁就开始学厨,曾经营过挑担拉面,也与人合开过兼营小面的饭店,大约在1945年开始自营“衣记”饭馆。他制作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极其考究,也很费时,每天的销量不是很大,但小面味道非常好,所以“衣福堂小面”远近闻名,前来品尝的客人越来越多,常有外地游客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引为憾事。
  11油镟
  油镟是一种油煎饼,系济南的传统风味小吃,因其形似螺旋、表面呈金黄色、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而得名。清乾隆年间戏曲作家李斗(生卒年不详,字北有,号艾塘,江苏仪征人)在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写道:“城内外小茶肆或为油镟饼,或为甑儿糕,或为松毛包子,茆檐荜门,每旦络绎不绝。”这里所说的“城”既是济南城。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8)
据说:济南的油镟是100多年前,由齐河县境内的徐氏三兄弟从南京传来。为了适应济南人的口味,他们改进配料,将口味变为北方人喜欢食用的咸香味,受到顾客的欢迎,生意十分兴隆,人称“徐家油”。后来,很多餐馆进行仿制,油镟逐渐成为济南的风味小吃。如今,济南的大街小巷常可见到卖油镟的小摊。
  第三节山东酒文化
  众所周知,山东人爱喝酒。到了山东,大人物大喝,小人物小喝,老农就着一把花生米也能喝。从城市到乡村、从宾馆到平常人家,处处酒香弥漫,喝酒已成为山东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性格特征、一种文化传统。山东人喝酒,没有阮籍的怪异放诞,没有李白的*倜傥,有的是豪气与爽朗。好汉武松连喝十八碗,打死一猛虎;快活林里喝遍酒肆,醉打蒋门神;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大碗喝酒……其豪迈气概令人难以比肩。正是由于山东人爱喝酒以及其独特的饮酒习俗,山东才拥有了绚烂多姿的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
  中国的造酒历史非常悠久,《史记·殷本纪》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长夜饮酒。不仅造酒的历史非常悠久,关于酒的起源也有多种传说:
  1仪狄酿酒
  关于仪狄酿酒,早在秦汉时期的《世本》中就写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后来,西汉刘向在《战国策·魏策》中也写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夏朝帝王),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酒”作了如下解释:“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由以上记载可知,仪狄生活在夏禹时期。当时,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当上了皇帝,但是过度的操劳也让他的身体日益瘦弱,禹的女儿心疼父王,便命令负责膳食的仪狄想办法。有一天,仪狄到深山打猎,无意中发现了一潭发酵的汁液,很好奇,品尝之后感到全身热乎乎的,很舒服,认为这是“神来之水”,并将其献给了大禹。禹饮用之后胃口大开,精神逐渐好转。于是,仪狄在禹的鼓励下研制这种“神来之水”,经过一番努力,最终研制成功,而这种“神来之水”就是最早的酒,仪狄也因此被封为“酒祖”。
  2杜康酿酒
  关于杜康酿酒,在《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清乾隆年间的《白水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杜康字仲宁,白水县康家卫人,善造酒。
  传说杜康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专管粮食生产。当时,粮食连年丰收,却没有装粮食的仓库,杜康便把粮食存放在树洞里。过了很长时间,树洞里的粮食由于日晒雨淋而逐渐发酵,杜康当时吓坏了,担心自己要为此承担很大的责任。但是,他在品尝了发酵的粮食汁液之后却感觉精神饱满、浑身有劲,便将这种汁液拿给黄帝品尝,希望能免去保管粮食不利的责罚。
  黄帝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非但没有责罚杜康,还给这种汁液取名“酒”,并命他专门研究这种汁液。从那以后,酒就诞生了。
  二、鲁人的饮酒习俗
  山东自古就是礼仪之帮,山东人喝酒多是一种礼节性场面、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一种热烈气氛的营造。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此,对客人最真诚、最热情的招待就是设宴喝酒。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