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旅千秋-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间道(1)
引子
  人间道——引子
  到了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所有人大概都是要呼天抢地的。
  绝望的眼,茫然地仰望着那高高、冷冷的天,目光无力而悲怆。
  那不可及的高天之上,可有一双巨眼,俯瞰着这茫茫大地?可有一只大手,时刻准备着抚摩在滚滚红尘中浮沉的芸芸众生?
  直到一百多年前,德国人尼采才喊出那句震撼整个西方世界的口号:“上帝死了!”而在我们古老的国度,早在先秦,哲人们便可能已经隐隐约约猜测到,神灵也许早已在这人世间消逝。在韩非看来,起码到了禹的时候,上古的神力便已残存不多,所以治水于他,其实是件艰苦的差事。十几年过去,出现在世人面前的禹是这么一种形象:扛着大锹,憔悴而疲惫,小腿上的毛都被磨得精光。由此韩非感叹,当这样的天子简直连奴隶都不如——这哪里是后世传说中那个骑着神龙指挥鬼神,威风八面的神禹呢?
  或者,上古神话本身暗示了神灵的虚幻:盘古、女娲、伏羲、神农、后羿,神力一个个下降不说,任是哪位,任你能开天劈地、能炼石补天、能弯弓射日,都逃脱不了那注定的宿命——死亡。到了神农时,传说夺了命的仅仅是几株野草。
  孔子终生不谈神怪。子路来问鬼神之事,他答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睿智的先哲其实已经发现,茫茫天地间,偶尔来到的渺小的我们,并没有什么神灵会指引该往哪里去;而我们的痛苦悲哀,也没有什么神灵能来聆听——
  我们的辉煌,我们的倾诉,我们的忏悔,我们的呐喊,我们悲愤欲绝的仰天长啸,最多只能在苍莽的大地上形成一丝丝轻烟,同时无声无息地消散于无边的沉寂和虚空。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一千多年前,醉眼矇眬的李白举杯在手,仰望青天明月,不禁感慨,提笔写下了这几句诗。也许,一刹那间,他也触摸到了那种茫然和虚空。
  沧海桑田,李白手里的酒杯早已成了劫灰,月下起舞的诗仙,也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写在纸上的符号,留在这人间。
  只有那不老的风,依然一圈圈贴着我们这个孤独的星球盘旋。随手抓过一缕,在指间缠绕,细细端详,你,可曾掠过汉武的宫墙,可曾拂过秦皇的仪仗,可曾扬过西子的霓裳?
  风声烈烈。
  松手放风归去。月色下轻拍栏杆,寒气触手。仰头,发丝轻扬。杯中酒已残,邀月之人已逝,不知此月是否已醒伊人的酒。月圆非喜,月缺非悲,千年月自圆缺。如一轮巨眼,眨瞬间,熙熙攘攘的人间亦不过是那片枯黄飞舞的落叶。
  月悄移,影渐转,风渐冷。
  世上没有救世主!失去了神灵的人间、注定要一代代依次烟消云散的人间,却注定要一代代走下去——
  只靠人类自己。
  人间道,千万条,何去何从?像那首歌唱的:“妖与魔,都说自己好。”
  面对纷纭的歧路,那年杨朱痛哭流涕;几百年后,阮籍出游,行到山穷水尽之处,不再有路,一时间悲从中来,也不禁捶胸顿足放声嚎啕。
  那声嘶力竭的哭声直到如今,依旧不时响起在后人的耳边,在车水马龙之间,在灯红酒绿之际。
  人间道,千万条,总有一条是正道。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人间道(2)
只是,正道究竟是哪一条?
  碰壁多了,不免有人怀疑:这世间,果真有那么一条正道吗?
  当年庄子绝望了,他得出的结论是不用苦苦寻找,人的一生不过如白驹过隙,大伙各自在混沌中随波浮沉,漂到哪里便是哪里算了——这人生是无所谓圆满残缺的,不能强求。他冷冷地说了一个黑色的寓言:“江湖干涸了,鱼儿被抛在陆地上,它们用口沫互相湿润——这样如何能及得上大家在江湖中互相忘却呢?”
  失去上帝后的尼采,想做一个普照人间、光热无穷的太阳,但他最终发了疯。一天见到有人鞭打一匹瘦弱的老马,他突然冲了上去,抱住马头大哭起来。
  但是,总有人不曾绝望,而是在这苦难的人间挺起胸膛,挽起袖子。他们明知面对残酷的永恒,任何一个人与在显微镜下蠕动的细菌相比,本质上并不存在什么很大的区别,但还是低下头来,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自己、为后人开创着道路——尽管一阵风吹过,就可能将他们曾经的痕迹抹得干干净净。他们只知道,正因为没有神灵,所以每一个勇者,更要对这人间、对众生负责——
  带领大家好好走过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旅途。
  如此勇者,才是大英雄,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就是神灵,就是上帝!
  歧途间,他们登高远望;绝境里,他们披荆斩棘;激流中,他们摸着石头一步步过河。
  他们坚信,再干涸的大地,即使是沙漠,经过奋斗,也会涌成浩浩荡荡的大海。湿气尽了,还有口沫,口沫竭了,还有热血!
  他们坚信,只要搀扶着走下去,终有一日,这人间,会成为天堂般的“大同世界”。
  大道上,走得累了,坐下来歇歇脚,回头看看来路。
  摇着蒲扇,坦着衣襟,江边的槐树下,调皮的孩子听着老人讲古。
  孩子们叽叽喳喳,吵着嚷着,为武将的排名争执不下,纠缠着要老人裁判。
  老人笑眯眯地一言不发,听着孩子们比较兵刃的轻重。
  江水缓缓流。
  突然,似乎有种凉意从远古袭来,他不禁缩了缩脖子,在这暑夜。
  抬头,一轮圆月冷冷地挂着。
  正是:
  人世几回伤往事,
  依旧月涌大江流。
  

绝笔(1)
绝笔——疲惫的圣人
  有时简直对这些龌龊的贵族掌握权力的合理性表示怀疑,但动作太激烈了是会血流漂橹的啊!可他总有个预感,一些新的力量正在某个角落里暗暗摩拳擦掌。但他明白自己的才能不过是像女娲,至多能把破了的天试着补补,像盘古那样去开天辟地,他是从来不敢想象的。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癸未。
  傍晚,鲁国曲阜。
  孔丘驻着根半人高的枣木杖,慢慢踱到了门外的小山坡顶。
  初夏的风带着些许麦花香掀舞着大袖,稀疏得难以簪牢的鬓丝轻轻拂着脸。
  鲁地平坦,山虽不高,却能俯瞰大半个都城。这时,被棋盘般农田围绕的都城正弥漫着袅袅的炊烟。
  子贡远远跟在后面。孔丘不让他靠近——他想自己静一静。昨晚他又做了那个梦,而且从未有过的清晰:他梦见了自己正被人庄严地祭奠着。
  “时间真的到了吗?”他苦笑着,刚才那段路其实已经使他气喘吁吁了。他想起了那张当年教学生射箭时用的弓,那张让健壮的子路从此心服口服的强弓。
  而世道仍是一团糟呢。
  虽然从那年晋楚弭兵会盟后各国间的战争是少了些,可谁都明白,这不是他们正在积蓄着力量准备下一轮角逐就是自顾不暇啊——不是就在前年吗,齐国田氏终于迈出了那一步,弑了君主,轻轻松松掌握了太公的基业。还有,近些年来吴国的气焰是越来越嚣张了,似乎忘了勾践那双恶狼般绿荧荧的眸子始终狠狠地盯着自己的后背,十几年来没有一刻游离。
  孔丘微微皱起眉,看着满天火烧云污血一般的笼在都城上空。他好像听到了各国紧闭着的城门后传来越来越刺耳的锻击磨砺声。
  他最近常想起老子。还是做着管仓库的委吏时吧,他千里迢迢去谒见了这位睿智的周室书籍管理员。
  他永远忘不了,那个瘪嘴的干枯老人眯着眼,在满地竹简间散着发箕踞坐着,有气无力地对这位谦恭有礼的后生说的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天地是强求不来的,你只有顺着大道浮沉俯仰。”他咳嗽着,“什么仁义道德,统统是徒能蛊惑人心的东西。你什么都不要去做,做了愈加搅乱天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万事不可为啊。让你我,让世间众生,都在这混混沌沌无情无义的大道中了此一生吧。”
  说完老子疲倦地闭上了眼睛再不说话。
  可年轻的孔丘就是不甘心啊,他总觉得自己的肩膀应该为这个苦难的人间分担点什么。在这征战连年、生灵涂炭的时代,面对呻吟于水深火热中的芸芸众生,难道就只有如此闭上眼睛视而不见,堵住耳朵听而不闻,欺骗自己活在一个恍恍惚惚的所谓大道中吗?
  他苦苦思索着。
  终于,有一个夜晚,他觉得有道闪电撕碎了无边的黑暗。
  那年,他记得自己好像四十岁。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并不要求人人都能毫无私心地兼爱众生、视人如己——这样的要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是虚伪和做作;而只是让每个人都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做起,从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做起,把“仁爱”一级级向外扩散,向外影响。如在水中推起一道涟漪,慢慢荡漾开来,直至充满整个水面;又像那旷野上的清风,柔柔地掠过,把杂乱的野草梳理得整整齐齐。只要人人都学着培养自己的仁心,都试着做起“孝”、“悌”这些身边事,那么充斥人间的暴戾之气便会慢慢从源头消解,很快,整个天下就能成为仁爱的世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绝笔(2)
他并不知道,差不多就在这同时,万里之外的雪山那边,也有个哲人,坐在菩提树下不饮不食憔悴地思考,发愿要解脱一切生灵的痛苦。最后他的办法却是带领众生走向冷冰冰的涅槃。
  而孔丘只认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仁”慢慢生根发芽壮大,终有一日能创造出一个大同世界。
  他不厌其烦地对学生一遍遍解释着这个“仁”,每次说法却并不相同。但他知道学生们是能领会他的苦心的:林林总总,一言贯之,“仁”,不过只是使世人真正成为一个“人”的修养方法啊。
  可直到今天,这几十年的奔波,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鲁国,他的“仁”又能实现多少呢?或者说,这天地间,到底成就了几个真正的“人”呢?
  他想起了鲁侯那麻木而冷酷的脸。那是两年前,因为齐田常弑君,他斋戒沐浴后郑重地朝见鲁侯,要求出兵讨个公道而被客气地拒绝的时候。
  他突然觉得有些惶恐,仰起了头看着天。晚霞更是艳了;醉酒似的酡红。
  五十岁后,他越来越想知道冥冥之中,到底有没有个天数了——系那部《易经》的熟牛皮,至少被他翻断了三次。其实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的,不多去考虑智力能力所不及的未知天地。他记起了当年回答子路的话:“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他想起了子路,这个去年在卫国之乱中从从容容结缨而死的刚强豪爽的汉子,心里一阵抽搐。还有颜回,那个在陋巷里过着箪食瓢饮的苦日子,憔悴而好学的年轻人,更是在前一年就死了……
  难道,这些就是行“仁”的结局吗?
  他回过头来,看着远处垂手肃立的子贡。
  说实话,他对子贡不是很满意,尽管他也觉得子贡在所有弟子中好像是本事最大的一个,在众国间混得八面逢源。他称赞过子贡经商的才能,但不知怎的,他看到子贡衣履光鲜的样子总有种说不出的不安。也许这使他想到了颜回惨白瘦削的脸吧——他以为弟子里颜回才是道德最完善的——更大的可能是他担心子贡在经商过程中迷失了心中的仁爱。
  不是连阳虎都说过一句话,叫“为富不仁”吗?他虽然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份美好的仁性,但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无论是谁,都还是得小心翼翼地滋养培育这份宝贵的天性的。靠琢磨别人心思去货殖,越是“臆则屡中”,就越是失去了真诚。
  为了能培育发扬众生心里的这份仁性,他还花了很大的精力,整理损益了古代传下来的那些礼乐。他认为,强学仁义是不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礼乐去引导节制人性,才是能使所有人都接受的快快乐乐的学习感化方法,否则只能是虚伪做作。
  他用的是禹的那种“疏”的办法。
  但他想不到,千百年后,那些浅陋的人们——自称为他忠实信徒的人们——却竭力用一条条外来的绳索,紧紧地捆扎自己以及别人的心:他们认为完美的道德就是应该这样扎出来的。
  他们忘了,孔丘希望的是从内到外慢慢地自然地疏导和协调:道德应该是一步步渐进修炼开出的健康花朵;而他们却生硬地用教条的“仁义”概念拧成了无数条绳索,想把每颗心都血淋淋地硬缠成他们梦想的形状——就像后来流行的小脚。他们效法的是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