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州丢不丢与老子何干!恩麟、图伽布之类的丧家犬的死活,更是关老子个屁事!你妥老兄简直就是不养孩子不知道肚子痛。
不错,老子可以“不计前嫌”,尽全力去帮助恩麟和图伽布他们稳保兰州不失。可拼到最后,得意的只是恩麟和图伽布这些人,老子呢,除去死人和赔钱之外,却是狗屁都捞不到一个。
照你妥老兄这么折腾,还他妈的真不如老子继续想办法与太平天国搞友好相处呢。
妥明这下可是对马文义感到完全地失望了。但是,失望至极的妥明,最后还是狠狠地耍了一把马文义。
妥明告诉马文义,他在新疆的乌噜木齐(今乌鲁木齐市)等地有不少的好友。眼下,大清国已经没了,新疆也就成了个没娘的孩儿,如果马文义能借给他些许的人手的话,当然不用太多,有个三五百人即可,他就愿意替马文义去那里为“咱们的穆斯林王国”扩大新版图。
妥明的这个主意一提出,马文义的脸上立即笑开了花。
开始很无奈、很失望,现在倒是又开始变得高高兴兴了的妥明走了。
而随着妥明后脚到来的,就是恩麟的信使。
哈哈,把兰州白白地交给老子,这还像件人干的事情。V
………【第二八七章不料,马桂源这一等,竟然就是整整的三天三夜】………
由于当初对兰州方面的形势想象的太过乐观,再加上脑子里存在的那个要能够尽可能早地成为兰州城主人的念想的驱使,马桂源从西宁走的是相当地匆忙。23Us.com
除去由西宁城带出来的那两千被他用作护卫中军的人马之外,其他的各路“大军”,则都是临时四处征调来的。
而这些争先恐后的人马,直到在快要接近西固城时才完成了集结之前,不要说相互之间很少有过什么的协作,就是各路领军的头目们,大多也是生疏得很。
就算是马桂源本人,或许能知道某个人的名字,但相互见了面,同样是谁都不认识谁。
也难怪,都说是乱世出英雄。其实,在乱世之中,还有很多的人愿意吃粮当兵。尤其是在眼下的这种乱世,既然只要扯起杆旗子就能吆五喝六,就能抢东拿西,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连傻子也不会再甘心像过去那样,继续单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去黄土地里刨食儿。
于是,还早在陕西、宁夏的回暴刚起,甘肃西部各府县的“回军”就已经闹得是够汹涌澎湃的了,如今的“西宁穆斯林王国”再一成立,“圣军”的队伍就更像是吹气似的迅速膨胀。真可谓是百万回回,百万兵。
三万大军,临时拼凑,互不相熟不说,还肯定是各怀鬼胎。
单这一条,就已经是够仓促的了,可更仓促的事情还远非如此。
当然,那些更仓促的事情,在全军刚一集结起来的时候,虽然就已经都明摆在了马桂源的面前,可还是没有能引起马桂源的重视。
之所以没能引起的马桂源的重视,原因也并不稀奇。
比如说,由于弟兄们都认为只要一到了兰州,就会要啥有啥,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再肯耽误哪怕是一点儿的时间去准备,耗费更多的气力来携带那些吃起来感觉很不爽的干硬干硬的大饼之类的吃食。
当然,至于打硬仗马上得需要的种种东西,弟兄们就更是要啥没啥了。
不过,那个时候的马桂源也觉得这似乎都很正常。本就是来和平接管兰州的嘛,如果再带上那么多的“坛坛罐罐”,怎么说也有点儿画蛇添足之嫌。
可现在,马桂源突然发现自己确实是有些太大意了。
这小一年来,他和他的那些同胞们可是没少整治了汉人,回汉之间的矛盾早已形同水火。常言道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也得咬人,更何况是人乎。恩麟和图伽布是满人,他们连自己的大清国都已经没了,当然也就不会再吝啬一个兰州。但兰州城内毕竟还是汉人们更多,他们岂会不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
所以,冒火归冒火,面对着紧闭的金城关的大门,现在的马桂源又很是无奈。
干脆来硬的吗?显然不行。尽管他带来的人是不少,可先不说大家谁也没有这回是来硬啃兰州的思想准备,就即便是大家都愿意打,也都能打,但趁手的攻城用的家伙呢?再说了,这一旦攻关失利,伤了面子还是小事儿,兰州那可能就是真的没了。
而不打,再忍忍呢?似乎也不行。
总是三万多人啊,难不成就这么的给撂在这个被西固城和金城关前后封堵着,北kao大山、南傍黄河的四十里长的狭窄夹道中了?要是仅仅就一个半个的白天还凑合,可万一再长点儿呢,三万人在这已经成了无人区的荒凉野地里吃啥?又住啥?
思前想后,从来不愿吃半点儿亏的马桂源,还是决定先忍忍再说。
不过,忍忍可以,但条件却还是要提的:
第一,时间不能太长。
第二,要求图伽布支援足够的粮草。
对于马桂源所提出来的这两个条件,图伽布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一个时辰之后,金城关的大门虽然依旧紧闭,但关城之上的守军兵将们,还是严格地执行了他们的图大人命令,不仅给“圣军的朋友们”顺下来了数百麻包的米和面,还给马大帅本人顺下了他们的图大人专门拿出来慰劳他的带有酒肉类的精品食物。
马桂源多少算是得到了点儿安慰,开始耐着性子的等待。
不料,马桂源这一等,竟然就是整整的三天三夜。
春季大西北白天的气候,应该还算是好过的,只要没有一阵一阵的狂风卷起漫漫的黄尘,凭着马桂源及其部属们随身的那些衣物,倒也不会感觉很冷。
但是到了晚上,那个罪遭的可就是相当的难受了。
在大西北,广为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
早穿皮袄,午穿纱,到了夜里,得守着火炉吃西瓜。
尽管这句话针对的是夏天的新疆所说,尽管兰州这个地方比起新疆来,似乎还得好许多。但是,兰州这里的早晚温差,同样也足以能令那些lou宿荒野的“守夜者们”,饱尝冬天的气息。
更何况马桂源所带领的这些“守夜神们”,每天还都不得不把自己的三根肠子,闲起来接近两根半呢。
奇怪,马桂源难道就会这么的听话?他会宁愿老老实实地在这荒野之中,忍饥挨冻地熬上三天三夜?
当然,之所以能够有这种几乎是海市蜃楼的奇观出现,功劳可都得记在兰州城内的图伽布的身上。
真要是说起来,陷身于大野地里的马桂源,的确应该算是很凄惨。但是,兰州城内的图伽布,也并不就是十分的舒服。
图伽布是已经决意要投奔太平红军了,只是他还并不情愿就那么无条件地投奔过去。光是为了投奔的最后条件,他就跟林凤祥所派出的代表,反反复复地“磋商了”六七回。
说白了,他还是害怕指不定哪一天,太平天国会翻腾起他把西宁等地“出卖”给回暴军的老账来。
直到已经身为红一方面军南线前敌总指挥的左宗棠,于三月十二日夜亲自进入兰州城“单刀赴会”,再加上来自岳登龙等正处于一线的将领们的压力,图伽布这才总算是有了个最后的准主意。
既要应酬好太平天国那一方,还得稳住大野地里风餐lou宿的马桂源,图伽布虽然忙的是脚后跟朝前,不过倒也很“规范”。
应酬来自太平天国方面的种种事情,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但对付马桂源的手段,图伽布玩的那是相当地高超,无论如何都值得写上几笔。
………【第三○一章迈买铁里以赴伊犁“告御状”的形式,演出了他即将向满清朝廷和那些贪婪的伯克们宣战的序幕】………
对马本源能从刘昌林的手里脱逃这件事,红一方面军总部显然没有任何的计较。23Us.com
但是,对于那个生死已经被马本源都忽略不计了“西宁穆斯林王国”的“前国王”马文义的下落,林凤祥和左宗棠却始终耿耿于怀,无法忘却。
永昌、山丹、甘州、抚彝以及高台等一系列的大小城镇、军事要地,都已经被红一方面军收复在手,五月下旬,红一方面军的左右两路大军也暂时兵合一处,一齐浩浩荡荡地杀奔了肃州。
可是到如今已经小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那个只身钻进了达坂山的马文义,居然还是生死不明。对担负着甘肃的军管任务的李文学的责任心相当认可的林凤祥和左中堂,也不由得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这个东西是钻地鼠?或者是长了翅膀的“雀儿”干脆直接飞上了天?
一路大胜的林凤祥和左宗棠很窝心。
而一路大败的马本源则没有窝心的感觉,有的只是寒心和烦心。
寒了心马本源本是一点儿都没有要在肃州与太平天国的军队放手再战的想法的。
尽管眼下的肃州还有很多没见识过汉人之厉害的臣民们,还在不知天高地厚地叫嚷着要跟汉人们决战到底,誓死捍卫穆斯林们的家园,换句话说,就是民心极为可用。
但是,马本源自己明白,“此汉人”已绝非是“彼汉人”,就算他敢倾家荡产,也根本招惹不起。更何况,从他个人的角度上讲,他又已经算是倾家荡产过了的,曾几何时,他的那个还是相当地热热闹闹的一个“华丽大家族”,如今连他在内,一共也没剩下几个。
既然招惹不起,那就只能再接着跑路。
可接下来还怎么跑呢?马本源很烦。
不过,就在烦心的马本源一筹莫展之际,却得到了“高人”的指点。
在新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各民族的穷苦农民们,所收到的封建农奴制的残害是罄竹难书的。
来自满清朝廷的官吏,以及农奴主和各级伯克(所谓“伯克”,是突厥的语音译,意思就是“首领”或是“管理者”。也曾为突厥汗国的官号,显贵和统治者们的“尊称”。因此,在后来的维吾尔族聚集的地区,就有了“伯克”这一世袭制的地方官职)、阿訇和高利贷者们,就像是一个个吸血鬼一样,用进了一切的卑鄙手段,无情地吞噬着穷苦农民们的血和肉。
恰恰就是在这类灾难极其深重的地方,宗教的势力也越加的活跃。
这不能责怪人们的愚昧,因为在暗无天日的苦难深渊中长期挣扎、走投无路的穷苦农民们,早已经对现世的光明完全失去了希望,于是,他们也就只好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一切憧憬,企求于来世的解救。
但是他们忘了,那些指引着他们走向所谓光明的来世之路的阿訇们,不过都是一些统治者们的帮凶而已,宗教,只是用来麻醉和愚弄他们的一种手段。
劳动人民受尽宗教的麻醉和愚弄,企求于来世的解救,而阿訇不过是统治者的帮凶。与此同时,高利贷者也大肆猖獗,因贫困而走投无路的农民正是他们任意榨取的好对象。
一八五六年十月,“代表”库车民众前往伊犁将军府就库车办事大臣乌尔清阿与当地的伯克们相互勾结,除向百姓征收朝廷定下的公粮及税款外,又私自向百姓们征收各种各样多如牛毛的杂捐、胡乱摊牌而“告御状”的一个叫迈买铁里的穆斯林小财主,喜气洋洋地从伊犁回到了库车。
迈买铁里这一回在伊犁将军扎拉芬泰面前所告下的“御状”,一状告准。辖治库车的叶尔羌参赞大臣,在收到了扎拉芬泰批转来的迈买铁里的这份状子之后,当即就给乌尔清阿致函,严令库车的众伯克们“毋得再有科派”。
迈买铁里这种敢于为民仗义执言的义举,使得他一下子变成了库车穆斯林民众心目中的大英雄。
其实,早在几年前,当迈买铁里从往来的行商们那里一得知了南方正在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开始通过种种途径,对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太平军在近几年所发动的东征、西进、南讨和北伐中的一次次巨大的胜利,更是令迈买铁里振奋不已的同时,又有一种压抑不住的躁动。
太平天国能做的事情,难道我做不得?
迈买铁里在这样问了自己无数次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答案:
我当然也做得!
于是,在经过了长时间认真、精心的准备之后,迈买铁里以赴伊犁“告御状”的形式,演出了他即将向满清朝廷和那些贪婪的伯克们宣战的序幕。
十九世纪的一位伟人这样说过:
“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说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