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不耐烦意味着什么,这谁都能想象的到,袁督师的性命基本保不住了,如今还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这次大串联中上蹿下跳最威风最活跃的,怕是都要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是砍头的下场,好一些的估计也将在未来几年被逐渐换掉,不过这对吴三桂来说倒是好事,关宁军因为成军太早,里面前辈众多,他一个新进之人想要出头,上头被换掉的越多越好。
宋庆也彻底踏实了,关宁军有何变化跟他没关系,关键是他自己没有被扯进去,徐州卫也是平安无事,这就是最美好的结局了,打完了这仗之后,名声实惠差不多也赚够了,早点回徐州谋求进一步发展才是正理。
短暂交流之后,两人率领各自部署朝遵化方向冲杀而去,这次不是孤军作战,后面有大兵压阵,孙承宗给他们的命令也是一往无前,用最快速度将外围敌军击溃,这是吴三桂最擅长的手段,同样也是宋庆最擅长的。
感谢抢投草的更新票,今天也是三更,晚上九点还有一更!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复(二)
上辈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宋庆都是在北直隶和京城度过的,对这些地方再熟悉不过,只是到了人近中年的时候,他却忽然发现,自己有些认不得那些熟悉的地方,不是他的记忆出了问题,而是这些地方的变化实在太大。
草场变成了工业区,空地盖起了商品楼,原本充满了自行车的公路,也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场地,从某处到某处,需要的时间从来都是理论上的,事实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段不堵车,只是分为堵塞是否严重而已。
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天空的雾霾,他曾经很怀念小时候的蓝天和鸽子哨,只是却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可如今他回来了,只是没刹住车,穿越大道上从不堵车,他一出溜就到了大明朝,虽然没有那些用惯了的电器,却得到了思念依旧的蓝天白云,还有那些可以将后背托付过去的兄弟。
而现在,他就领着自己的兄弟,冲杀在遵化附近的官道上,势如破竹一般向遵化卫突进,心头无比畅快。
这和之前发生的战斗不同,包衣们战力不强,战心更弱,给他的感觉像是在徐州卫剿匪,所到之处当当者立毙,说是所向睥睨都不足以形容进军的速度,左右两翼的速度似乎也很快,尤其是吴三桂的马队,貌似已经杀到他们前面去了。
宋庆知道,各部都在跟时间赛跑,不是为了收复大明的土地,因为爱或不爱,遵化就在那里,可如果去晚了的话,很多东西就抢不到了,他们和吴三桂所部的关宁军还好,前者这次占了不少便宜,后者原本就是边军大户,正经有辽饷支撑的,也不太担心财政问题,可右翼的山东兵和陕军却像疯了一样,玩命往前面打去,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
山东兵这次吃亏太大,不少人战死沙场,抚恤银子肯定是个不小的数字,都指望朝廷发下根本不现实,卫所肯定要自己承担很大一部分,如果不趁这时候多捞一些,回去就只能坐吃山空了。
陕军比他们还惨,高迎祥和李闯在陕西造反绝不是偶然,那地方从汉唐之后就再没发展起来过,哪怕是宋朝那种富裕时代,比起北方其他地方还是要贫穷一些,跟南方更加不用比较,如今到了大明朝,连着好几年闹灾荒,三秦之地遍地饿殍,当兵的虽说有朝廷管着,可如今这年头不是汉唐,没人太把军队当回事,甚至连很看重西军的宋朝都比不了。
因此陕军这次出来之后,日子过得就一天不如一天,几乎比在老家时候还要清苦,加上没打什么占便宜的仗,也没捞到什么红利,全军上下士气低迷,就打算这趟出来捞一票,因此作战时候悍不畏死,生怕比山东兵少抢了一点。
附近的后金兵们倒了大霉,他们很多连战兵都不是,全都是运输队,把遵化那边物资抢运出来送到辽东的,被三路人马连番攻打,连性命带东西都丢得一干二净,明军的战斗力在财货刺激下彰显的淋漓尽致,真正在短暂时间内恢复了汉唐时期面对异族的荣光,宋庆一直在幻想,若是真夷们脑袋上的辫子都是金丝做的,辽东是不是早就被拿回来了?
只不过这种勇猛,到了遵化卫的时候,几乎在同一时间消失了,因为他们遇到了遵化城墙。
明朝时期在兵力的纵深配置上,将遵化县列为第一线,而遵化县的兵力,又主要是放置在长城沿线上,且因遵化地位的日渐重要,巡抚顺天府等地方官员也将衙门安设在遵化,这么多高级配置都在这里,遵化城墙的威力着实不容小觑。
说实话这地方如果好好守卫,当初根本就不该本攻下来,可皇太极亲率兵马由喜峰口入关,并连破马兰峪、汉儿庄、潘家口、洪山口等处边城,合兵包围关内重镇遵化,这地方还就真的陷落了。
潘家口啊,宋庆生长了十年的地方,小时候刚回京城,那边的记忆还总是忘不掉,如今他的队伍距离潘家口不远,却没心思去那个地形地貌可能变化不大的家去看看,而是要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城墙上面。
吴三桂的人都是骑兵,显然不适合攻城,而且培养骑兵的费用远比步兵要多,哪怕不是自己的人,宋庆也不舍得让骑兵下了马去攻城,狗营这边培养费用同样不低,加上是绝对的自己人,因此最适合攻城就是山东卫所和陕军,以及宋庆刚刚收拢进来的前官兵现土匪们,只是究竟要如何打,还需要三方会商一下,宋庆立刻派人去给两边送信,让他们迅速向中心处靠拢,又派人去请示孙伯平,让他给孙承宗去信,并请求调拨一些攻城器械来,总不能让他搭人梯攻城。
一个时辰左右,吴三桂亲自到了,山东那边派来的是老熟人田英,陕军则是个叫魏勇的高大汉子,吴三桂和田英都有交情,陕西人性格也直爽,因此宋庆也不卖关子,指了指前面的城墙道:“地方你们也看见了,我估计上头肯定让我们先打,毕竟城里就两万守军,大多还是包衣,我们要是发发狠,肯定能打下来,叫大家来的意思是商量打下来之后如何分赃。”
分赃这个词用的非常直白,三位军官嘴角一抽,却谁都没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军收复之后,肯定是要洗一通的,还会抓出一些比较有钱的‘汉奸’典型来,当然现在还没有汉奸这个词,宋庆决定自己造出来,见众人都在等着他分说,当下也不客气,说道:“城里大概分四部分,我狗营、或者说是徐州卫去找那些真夷拿,那里打得最苦,但收获可能会多些,如果谁想要抢也可以,现在就说出来,那几百真夷归你们。”
真夷的战斗力谁都知道,几百号凑在一起,绝对不好对付,因此这方面没人提出不同意见,只是那魏勇舔舔嘴唇道:“那真夷的脑袋如何分配?”
宋庆早知道会有此节,立刻答道:“我的人打生打死,肯定是要占大头的,何况其余各部也都要分润,消息说有两三百人,我拿出三十个分给你们,想多要的话就拿钱来换,这没问题吧?”
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一百八十章 收复(三)
当宋庆说出分配方案的时候,其他三人都陷入了沉思。
真夷脑袋值钱,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而且有些时候不止是钱的问题,还能帮你升官,或者是挽救住岌岌可危的位置,总之在这个后金越来越强大,朝野上下虽然没当成第一大敌,却也开始逐渐重视的时代,真夷首级已经逐渐成为第一战功,也就是军队想要升官发财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没有人会不重视这件事情,也都希望自己可以获得更多利益。
不过宋庆的分配方式倒是也合理,两三百真夷真被困在城中,那肯定是要拼命的,到时候若是真围剿对方,弄不好得付出不小伤亡,这对于马上就要结束战争返回家乡的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没谁愿意承受这样的损失。
因此在考虑了一阵之后,所有人都同意了这个分配方式,如果需要人头的话,到时候花钱再找宋庆去买就是了。
见众人表示同意,宋庆继续说道:“下一个就是汉奸了,这个词是我发明出来的,就是汉人里的奸细,专门里通外国,给异族提供方面的,虽说这遵化是被人攻下来,里面肯定有不少人是不情愿的,不过规矩大家都懂,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些人我是不会去碰的,你们三家自己商量一下谁来。”
说完汉奸的事情,宋庆还意味深长的看了吴三桂一眼……
吴三桂当然不理解这一眼中隐含的无限含义,下意识认为这是宋庆这是顾及两人交情,在给他找便宜,先适应了一下这个新词,沉思一阵说道:“那我就要那些汉、汉奸吧。”
田英和魏勇还没表态,宋庆却立刻拍手称善,心道这是莫大的讽刺啊,你吴某人以后就是大明朝最大的汉奸,比洪承畴都不差的,如今却在进行清剿汉奸的活动,若是将来真把山海关开了,回想起今日种种来,也不知会是个什么心思。
所谓的汉奸们,无疑也是很大一块蛋糕,毕竟能够被选上搞合作的,都是一些有钱人,至不济也得是土财主,就跟后来鬼子进中原之后搞维持会一样,那都得是村长保长担任维持会会长的,一般人想干这个都没资格。
正因为如此,对付这些人肯定有得赚,哪怕不杀人全家,只要把这话说出来,对方肯定也会出血保命,无疑能够赚到不少,毕竟这是一座县城呢,哪怕也要给后面大军分润,但先入城的人肯定能占到不少便宜。
田英和魏勇不是不想争这个,可问题是吴三桂是关宁军的人,他出现在这里不是代表自己,也不是手下那个马队,而是代表整个辽镇,整个关宁军,作为九边之首,他们无论如何也是争不过人家的,更何况这是宋庆的提议,若是不同意,等于得罪了两家,而且是最强的两家,他们虽说都是些粗豪汉子,可毕竟在军队里混的时间太长了,片刻之间便想得通透。
半晌,田英点点头道:“既然这样的话,其余的仓库和那些包衣们,就归我们两家了!”
这个宋庆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虽然仓库和包衣们身上的东西肯定不少,不过如今三家之中就数人家山东卫所和陕军人多,分配的多点也理所当然,再者说等会儿攻城的时候人家肯定也是主力,这便宜应该要给。
吴三桂显然也是这个心思,没怎么犹豫就点了头,田英和魏勇同时松了口气,毕竟关宁军势力太大,而宋庆名气太大,都不是他们两家能轻易得罪的,见这两人没有意见,立刻将此事敲定,回去准备攻城。
过不多时,攻城器械送上来了,同来的还有三部军马的后援部队,总共大约四万人左右,对付只有两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包衣的遵化城应该不成问题,战鼓隆隆作响之后,明军开始攻城了。
说起来攻城这种事情,明军应该是很擅长的,毕竟汉人在弓马方面不如那些游牧或者游猎民族,长处通常都在城墙上头,可如今却也未必尽然,明军这些年一直都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已经很少攻城了,通常都是在城墙上防御,这冷不丁把角色调换过来,还真是不太容易适应,至少最初阶段的攻击没多少亮点,因为四支部队同时参与,还出了不少岔子。
宋庆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明军什么德行他再清楚不过了,哪怕是他的狗营,原本还能算是精锐,加入这么多新人之后,综合素质也只能算得上是合格的部队,指望他们不出错根本不现实,好在这次要打的敌人也并不顽强,倒是可以给他们一个很好地锻炼机会,让这些人快速成长起来,包括那些投降过来的土匪们,他其实也想挑选一部分带回徐州。
吴三桂等人都是居中老户了,对这些自然更加清楚,见第一轮攻城坑坑巴巴,心里也不着急,立刻将第二波人也派了上去,这次带上了云梯和攻城槌,还有不少拿着大盾的兵在前面遮挡箭矢和石块。
城上的后金兵准备明显不足,像滚油金汁之类的大杀器全都没有,只是靠着弓箭和石头来守城,防御程度比起京城时候差的太远,加上包衣们战斗意志本来也不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