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登Ф嗄昵暗奈湓蛱欤退邓廊ソ100年的慈禧太后,入宫以后咸丰曾封她“兰贵人”,人们就说她幼称“兰儿”,这个名字的根据也是不够充分的。所以,无论武则天、慈禧、康熙等,究竟幼儿时叫何名,都不是大问题,我这里也是顺便一提,没有要考证她的意思。

    武则天出生仅几个月,武士彟就被调到扬州任职,杨氏母女则留居长安,住在平康坊府邸。武则天在长安随母亲长到4岁,才又隋父亲到四川利州。

    原来,扬州曾被农民起义军辅公祏、杜伏威等占据。武德七年,唐室赵郡王、高祖的侄子李孝恭李靖等将领打败扬州的农民起义军,在扬州一带置大都督府,治所在今天的南京,以李孝恭为大都督,李靖为都督府长史。不久,突厥入侵,李靖受调抚击突厥,以武士彟接任长史一职,从长安调到扬州(时称广陵,都督府治所也南京迁到扬州。那是武德八年(625年)的事,因夫人新产,小女襁褓,他独身赴任。

    武士彟调往扬州不久,长安城便发生了“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等兄弟,李渊被迫立秦王为太子,并禅让皇帝位,改元贞观,贞观元年为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后,立即把外住的高祖旧臣召回长安,是考察他们对自己发动政变的态度,防止不赞成者在外地制造祸乱。扬州都督李孝恭和长史武士彟均在被召之列。所以,武士彟在扬州任职仅一年。

    武士彟回长安后大抵因为对政变的态度明朗,并无差错,于贞观二年(628年)被外放到蜀中任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县一带)都督,兼理数州军事和利州政务。武士彟的这次外放,不仅官高职实,也说明在政变发生的非常时期,他得到新皇帝李世民的信任。

    原来,在武士彟调往利州之前,已有两个利州都督被捕杀。原任利州都督李寿,因不满太宗的政变行动,而被太宗捕杀,是贞观元年之初的事。新任都督李孝常,至元年十二月,被太宗召到长安“朝觐”(即现在说的述职),同监门将军长孙安私下议论李世民,发泄不满,为太宗侦知,以“谋以宿卫兵作乱”的谋叛大罪被太宗诛杀'《资治通鉴》,卷193,唐纪八。'。李寿和李孝常都是李氏的同宗兄弟,一年之中皆在利州都督住内被杀。随后任武士彟为利州都督,可见太宗对他的信任。

    唐初,都督实为封疆得寄。当时的地方机构,道为第一级,全国人分十道,道辖诸州,设行台进行管理,不久撤行台,派黜陟使或观风俗使分巡各道。但道并非行政区划,巡行官也非常任之官,只由朝中大臣临时充任。州是第二级,州设剌使,而在重要的州则设都督一职,辖数州的军事和本州政事,不仅是常任的实职官,而且地位较剌使高'罗辉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地方行政制度”,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武士彟任利州都督4年,颇有政声。武则天随父母在利州度过她4岁到7岁稚幼童年。因武则天后来做了前无古人的女皇帝,后人根据民间传说编撰了一些笔记、杂记等,谣传这位女皇帝童年时期的天命征兆和预示,纯属深信符命、巫术的古人的编造和揣度。然而,这些谣传,甚至让我们史学家也会产生一些错误。

    利州有一座大山名叫黑龙山,山下有一个黑龙潭。幽深的苍山、浩淼的深潭,本就给人十分神秘的感觉,这里又生活过一位中国女皇帝。好神者就把武则天的出生地移到了有“龙”字的山水之所,连后来的大史学家郭沫若居然也相信起来。

    首先是好以天命论人事的谣说者在民间私传:武则天之母杨氏夜梦龙头入室,与之交接而生武则天。这种传说并不新奇,中国古代神话中此说多所存在,几乎为王为霸者多与龙、凤、麟、蛇等有渊源。武则天当了皇帝,这一传说便已产生,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在一百多年后写下《利州江潭作》'《李义山诗集》,《利州江潭作》。'一诗,在诗歌题注中有“感孕金轮所”之说。因武则天曾自我册封为“金轮圣神帝”,李商隐便认作武则天因龙“感孕”而生的。南宋冯倓也写过一首《登乌龙山》,有“黑龙之精钟女武,祸胎于周易唐王”一联。由此看来,武则天因梦龙出生的传说是很有社会文化背景的。

    这样,就给郭沫若误解,他以为武则天是生在四川利州。他说:“武后的父亲曾在利州做过都督,武后即生于广元县。今广元县犹有武后生处,曰则天乡,有寺曰皇泽持,寺内有武后石刻像。”'郭沫若:《武则天》剧本文解。'

    “文革”前,对武则天的研究较少,关于武则天出生地尚未搞清。如吴晗先生曾著文论此问题,先生不同意郭老的说法,根据是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而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是贞观五年的事,“这时武则天已经八岁了。在此之前,贞观六年任利州都督的是李寿和李孝常。如此说来,武则天不可能生在利州。”'吴晗:《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新建设》第1期。'吴晗先生的认证是严肃认真的,“不可能生在利州”的观点是很对的。但是,武则天到底出生在哪里,即使是吴晗先生这位著名史学家,十分严肃认真的学家泰斗,也没给出个结论,只是不像郭沫若那般张冠李戴罢了。

    关于武则天在利州的传说,最为惊人的还是《大唐新语》的记述。那里记述的是唐初名满天下的术士袁天纲'袁天纲:或为袁天纲、袁天昰,此据《旧唐书》,卷191,《袁天纲传》。'为武士彟一家看相算命的故事,说的活灵活现,预示武则天是皇帝的相。

    中国封建时代漫长,这漫长的历史是充斥迷信色彩的历史,其影响深远,至今不泯。封建皇帝几乎没有一个不信天命符咒,都把自己神化为“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皇帝如此说教,必然影响文化思想界,传播于社会各层面。一般的不说,汉唐几位有影响的皇帝,都把天命术谶推到高峰。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把“儒术”由董仲舒改成了“神述”而尊之,先秦儒家明言不信天命鬼神,西汉的“儒术”,说的中心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顺命”、“同类相动”各篇。'。西汉的儒林睢孟、京房、翼奉、李寻、谷永、刘向、夏侯胜等等,皆善言天命、阴阳、鬼神。汉武帝一生诚信天命,追求长生不老,致死方休,那是少有历史知识者尽人皆知的。

    东汉刘秀始,更把儒学发展为“谶纬之学”。该学说伪托神灵预言,预告吉凶祸福。光武帝刘秀把施政、用人、兴废等一任于谶语,确定谶纬神学的统治地位'《后汉书?光武帝纪》。'。班固根据汉章帝王主持的白虎观群儒会议的议论,整理成《白虎通》一书,更进一步把谶纬学说经典化'《白虎通?三纲六纪》。'。后来道教兴起,符水、首过、炼丹、学道等,在统治阶级中极为盛行。

    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在打天下时都没读几句书,靠着关陇门阀的显赫出身和天命论行事。李渊热衷于迷信,据传他起兵反隋,号白眉禅师,智隔以谶语说服他;武士彟也曾告诉李渊:他梦见李渊乘龙在天际飞腾,劝他起兵反隋,这就是《旧唐书?武士彟传》中说的“士彟尝阴劝高祖举兵,自进兵书及符瑞”。李渊虽告诫他“勿多言”,怕过早泄露而惹祸,但是武士彟“飞龙”的说法却飞传开去,不失为起兵的舆论之一,如长安万年县法曹武城孙在武德元年表奏“隋以恶闻其过亡天下,陛下龙飞晋阳,远近响应,未期年而登帝位”'《资治通鉴》,卷185,“唐纪一”。'。

    太宗皇帝一代明君,同样崇信谶术,虽在口头上宣称“朕对佛道,无意尊奉”,实际上却一直养着方士,文具盒了们炼制“金石”之药而服用'《唐会要?医术》,卷第1522页。'。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一个天竺方士,自称年已200岁,是吐蕃向太宗献的俘虏。太宗让他练制长生不老丹药,服用后得了痢疾,止不住下泻,一个多月就泻死了(二十三年三月服药患痢疾,五月死去)'郑英德:《唐太宗本传》、“服丹暴亡”。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贞观初年,袁天纲、李淳风是极为有名的星相家,上起帝王,下至百官,无不希望得二位看相观命,直把二人视为神仙。《旧唐书》有袁天纲传,列举大量事例,盛赞他看相不应验,准确如神。

    《大唐新语》记载,武士彟初任利州都督时,袁天纲从成都奉唐太宗的诏命进京,途经利州。武士认为机会难得,就请他到自己的府中,给家人们相面。平民百姓是请不到这位闻名遐尔的星相大师的,武士彟是个地方封疆大员,袁天纲也欣然入府。

    袁天纲首先为杨氏看相,说:“夫人骨相非凡,一定生有贵子,可请公子小姐出来一看。”此时杨氏尚未生子,一听“生贵子”,顿时笑逐颜开。武士彟令前妻相里氏所生二子元庆及元爽让袁天纲观看,袁说:“此二子贵可做到刺史,堪为保家之主。”他又端详了杨氏所生长女说:“此女亦大贵之相,但也会不利之事。”

    武士彟听了虽然很高兴,但他总认为难免奉承,不大为意。此时,年方四岁多的武则天也由乳母领着站到袁天纲面前。当时武则天身着男孩服装,袁天纲看了半天不说话,突然大惊道:“这个郎君神采爽澈,将来实不可测”他提出让武则天走上几步,再抬头目示袁天纲,他寻思半晌才说:“此子龙睛凤顶,贵之极也”他又围绕武则天转了一圈,前后端详一会,摇着头表示不敢相信,似自言自语:“如果是个女孩,将来当为天下之主的”'《旧唐书》,卷191,《袁天纲传》,与《大唐新语》所记相同。'

    袁天纲为武则天相面之说,盛传于唐宗时代,古籍经典亦多采用,笔记、杂述更绘声绘色。但是,不要说当今世界,即使是以世间政事为观察目标的中国儒家,上起孔孟,下至曾国藩也不相信天命鬼神,对神秘莫测的相术更是作为邪说。袁天纲其人其事记在所谓的“正史”之上,也是封建迷信时代的反映,不足为信征。相面者胆子再大,也不敢说谁能当皇帝,那是要被杀头的;何况,武则天之前就没有一个女皇帝,袁天纲能相出武则天是未来的女皇帝,那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即使他真的看出了武士彟的女儿将来是个女皇帝,他袁天纲也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所以,这些记述是武则天做了女皇之后,人们附会编造而已。

    史书接着记述,武士彟听后吓得心惊肉跳,叮嘱全家,谁也不许向外泄露。又说武士彟从此却对女儿另眼相看,即使不能把她培养成个女皇帝,也要把她培养成个女豪杰,培养成母仪天下的皇后。武则天之母杨氏出身贵族,文才、书法都很优秀。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武则天多才多艺。她天性聪颖,性情活泼,爱好广泛。她对诗、文、书法、音乐、绘画兴趣都很大;同时喜爱骑射,父亲是武官,骑射是常务,习练条件很充分。

    武则天有多种诗文见诸史册,收入《金唐诗》的四十多首。文集有《臣轨》《金轮集》《垂拱集》等。书法真草兼备,韵味十足,自成一体。音乐天赋很高,入宫后写了很多祭祀配曲和歌词。她的骑术尤其高超,幼时多穿男装,喜爱烈马。这些技艺,都和少年的家庭教育有关。

    她的求知欲和她奇心也极其强烈,几岁时喜欢坐在父亲的膝上,摆弄父亲的官服,同父亲一起看文件、看着父亲写奏疏,询问着父亲。父亲很受这个天真聪明的女儿,总是耐心的解释。武则天接受教育早,懂事也早,七八岁就爱听宫中、朝中的事情,尤其爱听父亲随高祖、太宗打天下的事,她总是认真地听,有时很激动,犹如身临其境。父亲的讲述,让她对唐太宗产生了崇敬感,慢慢的成了她心中的偶像。后来她辅佐高宗和对儿子的要求,总以太宗为楷模,希望他们都能像太宗那样治国爱民、威服四方、驾驭百官。她自己做了女皇,也尽量以太宗为模范,做一个流芳后世的明君。

    贞观五年(631年),唐朝官制改革,地方部督被裁撤并,仅留四个都督府,利州都督被裁,武士彟被调往荆州都督。荆州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要区,物产富饶,人才荟萃。武则天随父在荆州度过四年。贞观九年(635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病逝,武士彟心情很悲伤,使哮喘痼病恶化,终至呕血而死。父亲去世明,武则天年仅十一岁。

    武士彟死后,唐太宗追赐礼部尚书,赐谥“定”,命葬家乡文水,委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