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天召回宗秦客,顺便又获得女主好感。武则天马上认为此人心术不正,不仅未接受他的好意,还下旨把他贬为珍州刺史。当他刚到珍州时,听说奉敕使者下到州里来,以为武则天要杀他,他心有鬼,便吓得自杀身亡。
那个一年官位翻了四番的鸾台侍郎傅游艺,自知无此能力,偏又骄傲自得,仍梦想升官。有一次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登上了湛露殿,以为是升官的吉兆,便讲给亲信听。亲信立即上告武则天,武则天听了很讨厌,便把他投入监狱,他吓得在狱自杀。新任纳言史务滋也因审案过程得罪了酷吏来俊臣,恐惧自杀。
枢机构的新任官员或死或流,武则天便起用朝和地方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入阁。天授二年六月,起用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起用乐思晦、任知古为鸾台侍郎。九月,起用被贬为洛州司马的狄仁杰为地官侍郎、起用裴行本为冬官侍郎。这些人的政声都好,也非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安慰狄仁杰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知谮卿者名字?”狄仁杰说:“陛下以君为过,臣请改之;知臣无过,臣之幸也,不愿知谮者名。”武则天知狄仁杰被滥杀豫州无辜的行军大元帅张光辅所诬陷,想告诉狄仁杰,而狄仁杰却不愿知道。武则天见狄仁杰的磊落人品,乃“深叹美之。”'《资治通鉴》,卷o4,天授二年九月。'由此可见,武则天对官员的人品能力心有数,她是一心想用这些人,让他们为新政服务,任用亲信,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
武则天任用李昭德等人,也同样说明她的用人风格。李昭德是京兆长安人,父亲李乾祐在贞观、永朝为官,做到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书),相貌魁伟、刚直有才,曾为褚遂良不容。李昭德很有父风,少年举明经,累迁至至冬官侍郎。天授二年九月,朝生关于立皇嗣的争议,闹得很凶,实际是是武承嗣想接武则天的班,指使人上表立他为皇嗣的。武则天对立皇嗣拿不定主意,被弄得心烦意乱。一次,她找来积极主张立武承嗣的洛阳人王庆之,问他说:“皇嗣我子,奈何废之?”意思是皇嗣李旦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而立武承嗣呢?王庆之也未能理解武则天的真正意图,只想讨好女皇,便慷慨激昂地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意思是说,神不享外人的祭祀,人也只祀自己的祖先。现在谁有天下呢?怎么能用李姓人为皇位继承人呢?武则天没有听他的,只命他直去。王庆之认为武则天不好明着废李旦,便伏在地上用死来劝谏,就是不走。武则天便扔给他盖有玉玺印的一张纸说:“欲见我,以此示门者。”王庆之如获至宝,便拿上这张纸经常来求见。武则天被他缠的冒火,命冬官侍郎李昭德施行赐杖,即奖励王庆之一顿棍打。李昭德早已把这种人恨透了,得到命令,故意把他拉到光政门外人多的地方,向大家高声说:“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命令卫士拖倒他狠揍,大家也都齐声说:“狠打打死他”于是,卫士们一拥而上,打打他耳眼出血,一直把他打死为止。
李昭德杖杀王庆之,向女皇复命,借机向她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资治通鉴》,卷o4,天授二年九月。'女皇点头称是。过些日子他又密奏武则天说:“魏王武承嗣权太重。”女皇回答:“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昭德对曰:“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共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亲王,为宰相,极侔人主,人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女皇听了大吃一惊说:“朕未之思。”不久,武则天便罢免了武承嗣的左相官,武攸宁的纳言官,连很有才学能力的杨柔也被罢了夏官尚书同平章事官,因杨柔是母亲杨氏的亲戚,另给他们安排,都离了央枢要'《资治通鉴》,卷o5,长青元年五月。'。
诸武离开枢要,武则天又提升一批有能力的官员取代他们,李昭德也由夏官侍郎提为凤阁司郎,新提的这批人皆由较低官位进入了枢宰相的行列。武承嗣罢相,到女皇那里恶意攻击李昭德,武则天说:“吾用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劳,汝勿言也”
但是,李昭德脾气太坏,得罪了不少人,有时也的确专断跋扈。因此,很多人说他的坏话,到女皇那里告他,说他的胆子比他的身份都大,让女皇警惕他。后来果然因其跋扈遭贬,但风头一过,武则天马上又召回,任监察御史,也正合他们的性格'《新唐书》,卷7,《李昭德传》。'。
女皇帝任用娄师德的事,满感人的。他同裴行俭一样,是武全才的传奇性人物,也是武则天特别倚重的爱臣、爱将。他是郑州人,弱冠(即十岁)举进士,授江都县尉,上元(674年)补监察御史,已是年轻的高级官了。当吐蕃犯边、唐师大败后,他弃从军,奔赴前线,收拢散卒,重整旗鼓,立下战功。武则天即位后提拔他左金吾大将军兼丰州都督,成为大元帅级的武将军。武则天曾亲笔写信慰问,称赞他总司军、政,还督军屯田不要国家供给一粒粮食,真是了不起啊,让她既感动又佩服。长寿元年(69年),武则天召他回京,任为侍郎、尚书高官,接着提拔他为凤阁鸾台平章事,以宰相职务兼官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兰州、河州、鄯州、廓州检校营田大使。武则天再三亲切的告慰他:“这事还得让你去做,请你莫辞辛苦啊”这么一个武兼备的大将军、枢宰相,性格即极为温和,器量宽存,从不知争较,史书说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狄仁杰屡屡遭贬,但娄师德屡屡向女皇极国保荐,狄仁杰竟不知道。直到女皇点明是娄师德一再推荐时,狄仁杰才万分感慨地表示羞愧。娄师德和李昭德二人同为宰相,而性格却截然相反。娄师德性格温和,行动不慌不忙,身体又肥硕。他同李昭德一起上朝,李昭德性子急,很快走得很远,现娄师德还是不紧不慢,便骂他:“你这个乡巴佬,不能走快点”娄师德笑着回答:“师德不为田舍去,谁当为之”'《资治通鉴》,卷o5,长寿二年一月;《新唐书》,卷o8《娄师德传》。'
这些能臣被武则天用为梁柱,但仍以为不足,当时如狄仁杰、娄师德这样的大臣的确也太少了。而且朝、军又都依靠他们,更显不足了。所以,她要破除旧套,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使武则天时代成了有唐选人用人制度的大改革时代。
唐初选官,在贵族特权荫封制。即勋臣、外戚、宗室、高官的后代一出生便是官,而且就是高官。科举所选,了进士才能得到九品官。所以,唐初的官僚制度仍然是士族地主把持官职,寒门庶族备受排挤。
唐太宗使前朝科举制成为经常的选人制度,使庶族地主有了进身机会。但是,由于录取名额太少,应诏参加考试者二千人,进士只能录取几个人,最多也二三十人,此所谓“栓树只生三十枝”。
武则天辅政时已对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人数待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设置明书、明算、明法等专科,录取实用的专科人才。建议考试内容增诗赋各一篇(永隆二年增)'《通典?选举》,卷5,典84上。',自此以后科举考试有了诗的内容,被后世各代采用,对唐代诗出现高峰以推动作用。永隆二年(68年)前,考试内容是时务策和《左传》《礼祀》等经书。高宗去世后,用“四匦”让国人来都城自荐(见前),包括平民百姓在内,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破格提拔。
武则天做女皇后,于天授元年(69o年)她亲自在都城南门内洛城殿,面试贡人。这就是后世延续千余年的殿试制度,殿试增加了考生的荣誉感,使科举考试受到社会的重视。长安二年(7o年),武则天又创武举科,以选拔军事人才,适应了当时边疆战争对武人的需求,武科考试,一时延续到十九世纪末年。她还开创“南选”,即从边远地区选拔人才。她增加科举名额,在她辅政与执政的五十多年里,进士及第人数共一千多名,每年平均录取的人数是贞观年间的两倍多。
武则以为科录取的人数太少,不是官用,尤其不足以打破士族把持官位的现状,她便于科举制度之外,采取各种方法搜罗人才,让广大寒族知识分子得进官职的机会。她采取自荐、自举、“延思”等方法,不拘一格、不论出身地位,都可以自荐,特别是有才者更受她的欢迎。
她曾派遣央官员到地方监察民员的行为作风,又令派到地方的“十道”官负责在地方选人,使天下的各种有用之才都有任官、任职机会。那些因正科名额限制落榜的、乡村教师、各种自学人士皆被搜扬。这些人不再正式考试,就可直接被授官职。为此,武则天还增加实用的官位,如评事、拾遗、被阙等,由这些未经考试者充任。这样一来,吏部铨选的官员人数大大增加,武则天即位之前,全年选官千人以上,而垂拱以后,每年被选用的在小官员增加到五万人。
为防选人太滥,无真才实学者混入被选队,武则天于长寿元年(69年)创“试官”制度,即把选上来的知识分子暂时授给官职,进行试用,不合格者淘汰不用,合格者继任,好的人才根据个人素质特长和成绩升任。这年一月,武则天亲自召见全国“十道”存抚使选拔的人,“无论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税舍人、给事,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始。”于是引起现任官员和贵族的不满,有人以打油诗讥讽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有人又加了一句:“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尤其后一句,是讽刺推荐抚使是被浆糊糊住了心窍,而武则天女皇被灰土迷住了眼睛。他们用的老子“播糠眯目”的典故,说的是政治不英明净做昏乱的事。因此管理肃风的御史使便去调查,抓住了写后两句的儒生沈全,说他诽谤朝政,要在朝堂上施以杖刑,再交给刑部处罚。武则天笑着说:“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资治通鉴》,卷o5,长寿元年一月。'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读唐书,看到这个记述后,拍案叫绝,批十个字:“胜高宗十倍,宗万倍矣
武则天还增加许多“制科”。制科又名制举、特科。由皇帝临时定立科目,下令考选,因皇帝的命令称“制”而得名。根据王应麟(宋代人)所著《玉海》开车,制科出现于汉朝,但其科目有限,唐朝武则天时有过五十九科之多,并且认为统计不全,不止此数。较为重要有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辞清丽科”,“博学通艺科”、“武足安边科”,还有“词标苑科”、“擅词场科”、“殉节宁邦科”、“长才度科广”、“群拔类科”、“不求闻达科”等等,难据其数。总之,尽是让选人程序简单、多样,让那些出身寒微而有才识者进入仕途,使朝廷不断增加新鲜血液。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坐殿以“制科”选贤,一天就选出一百三十多人充实朝廷和地方。
她还多次下诏求贤。诏书要求地方官把那些“其才广度,沈迹下僚,据德以仁韬声幽闭,怀辅佐之器”的人才全推举上来。还下《搜访贤人诏》,极其殷切地让大臣和地方官把城内的奇人异士搜访出世,千万别让姜太公那样的人遗漏在草泽。那些“英谋冠代,雄略过人”、“冒白刃其如归,恉苍璧而不顾”、“捷若迅雷,走若追风,弯弓则七札洞开,奔阵则重困自溃”的大智、大勇、誓死如归等人才也全都请出来。
她还生怕官员们不肯尽心,应付差事,因此告诫他们说:“十室之邑,忠信尚存;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卿等访求,务应用心,万不可随意言无”。正是她殷切的期望,才出现了武则天年代科举制、荐举制、自荐制等人才渠道的产生,出现了选拔人才不拘一格的盛举。
由于选出的人数多,武则天又创造了则天女皇年代特有的考核黜迁制度。通过特有的黜迁制度,尽快地把不合格者淘汰,而把能力强的尽快升迁。以往的考核定死在三年一考,武则是随地考核,而且采取逐级考核、推荐。就是让高级官考核级官、级官考核下级官,这样很快就产生了结果。如娄师德经考核认为狄仁杰是可用之材,便推荐他、为他打保票,而又经狄仁杰考核、推荐了姚元之,姚元之又推荐了王柬之。最后她自己再经考核,如果才堪大用,她一下子就会把他